2.被压迫民族所在地区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发展。殖民主义者在对被压迫民族实行统治和压迫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一方面满足了殖民主义的经济剥削,一方面也从客观上促使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生产力的一定提高和社会发展。美国独立战争以前的18世纪60年代,以资本主义生产为主的经济已经相当繁荣:分散或大规模集中的手工工场大量出现,新英格兰及中部殖民地的工业技术有的已经达到欧洲先进水平,其铁制品不仅输往南部殖民地,而且行销西印度群岛。中部和北部的造船业已十分发达,以致于到1775年,英国海上贸易所用的船只,有30%是从北美购买的。新英格兰的捕鱼业也发展到十分可观的程度,其渔船有时已远航到南美和非洲海岸。正是由于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和由于这种发展形成的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才最终导致了殖民地与宗主国不可调和的矛盾和独立战争的发生。亚洲的觉醒开始于20世纪初,而正是在这一时期和之前,亚洲被纳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原有的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同时产生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方式。印度是英国的传统殖民地。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一方面通过掠夺式的贸易给印度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一方面也结束了印度原有的封建割据,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尤其是19世纪中叶以后,英国向印度的铁路、港口、电报、航运、公路、水利设施、煤矿等行业大力投资,迅速促进了这些行业和其他行业的资本主义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已有了193家现代棉纺织厂,同时也有了自己的银行信贷机构、钢铁厂、水电站、水泥厂、印刷厂、造纸厂等企业,并出现了象塔塔和比尔拉这样的大财团。中国早在明朝末年即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近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则也是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刺激发展起来的。在洋务运动中,一部分官僚、地方和商人开始投资于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还有一些小的旧式手工工场或大作坊也向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转变。20世纪初,随着清政府“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政策的推行,中国的商办厂矿资本有了较大增长,棉纺织、缫丝、面粉和火柴等发展最快。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更是得到了迅速发展。非洲在19世纪末被西方殖民者完全瓜分,随后殖民统治逐步确立。帝国主义以资本输出和经济开发的方式对非洲实施经济渗透和掠夺,同时,也促进了非洲原有的前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破坏。无数的非洲人随着殖民者资本主义矿山、种植园和工厂的建立,纷纷走出部落和村社,成为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者。而原有的大多尚未进入封建制的非洲社会,也逐步被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瓦解和改造。
与新的生产方式产生相对应,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作为新的阶级力量也在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出现。非洲无产阶级的发展主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无产阶级的人数已达一千多万。而非洲资产阶级虽然产生的比无产阶级要晚,发展不平衡,但在民族解放运动发生最早的北非,却是一支比较强大的阶级力量。亚洲的无产阶级大都来自破产的农民,他们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而产生,又随着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而亚洲资产阶级虽然从一开始就遭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的阻挠,但毕竟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而不断成长,尤其在20世纪初,更成为一支最有生气的社会力量了。
新的生产关系和阶级的出现,是近代民族解放运动发生的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压迫不仅极大损害了被压迫民族中的劳动阶级,也直接损害了这些民族中的统治阶级,至少损害了他们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因此,被压迫民族的自觉总是全民性的。其中,深刻的利益矛盾和较高的政治觉悟往往使被压迫民族中的资产阶级最先走向自觉,并成为民族解放的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是绝大多数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力量。这不论是在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强大,最早发生民族解放运动的美洲和欧洲,还是在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进入20世纪才开始民族解放进程的亚洲和非洲,都是如此。工人阶级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伴而生的另一个新兴阶级。这个阶级在反对民族压迫的民族运动中最具革命的彻底性,而当资产阶级不能胜任领导革命的任务时,又成为民族运动当然的领导阶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朝鲜、越南以及其他许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正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结果。由先进生产方式带动的社会发展在被压迫民族地区总会或快或慢地推进,而由这种发展自然引发的民族自觉也会或迟或早地发生。这些都是殖民主义不愿看到却又是无从阻止的。列宁讲:“帝国主义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正在于它加速最落后的国家里的资本主义发展,从而使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扩大和尖锐化。这是事实。由此必然得出结论:帝国主义往往要产生民族战争。”所以,民族意识的萌发,继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
3.先进思想的导引。殖民统治在实施民族压迫的同时,不但向被压迫民族地区输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也输入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用以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以及民族主义思想等都不同程度上在被压迫民族地区传播,成为启迪人民觉悟,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美国《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政府。”②这里表达的思想不但成为北美殖民地人民进行独立战争的战斗号角,也成为后世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重要思想来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争取同盟者打败法西斯,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邱吉尔签署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宪章宣布,各民族在战争胜利结束之日都应该有选择各自政府的权利。“除了自由,别无所求”。这个宣言不但极大地鼓舞了正在同法西斯作战的同盟国,也点燃了为彻底争取民族解放,建立民族国家的各国民族主义者的斗争勇气。尽管不久邱吉尔有所反悔,声称宪章的承诺仅仅适用于被轴心国占领的国家,但人们更接受罗斯福的解释,把它看作是“适用于全人类的”。人们认为,“《宪章》承认人民拥有自由和自决的权力,从而使大国承认了民族主义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尤其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应该说与包括《大西洋宪章》精神在内的进步思想的传播有极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历来十分关注民族运动的发展。早在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研究爱尔兰、波兰、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国的民族运动过程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列宁和斯大林在领导俄国革命过程中,更是把民族解放运动与无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原则。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马克思主义民族解放运动理论直接指导了俄国革命以及其后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以来大批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都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解放思想指导下取得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解放运动理论也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现代史上的民族解放运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都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中汲取过营养、获得过勇气。
先进思想的传播总是和具有这些思想的民族知识分子的作用分不开的。我们不难发现,民族运动的发生,总是启动于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运作。民族知识分子的产生、力量聚集和向民众的呼唤成为民族运动发生的必要条件。亚洲的具有近代思想的知识分子出现于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年又有大批的青年走出国门,主动学习西方。印度人到英国,西亚学生到法国和德国,而中国学生则走向美国、欧洲和自己的近邻日本。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1902年只有608人,而到1908年就已增加到3万人。
这些学生在国外接受西式教育,受到新思想新观念的熏陶,并在与西方殖民主义的直接交往中深切感受到自己祖国和民族的屈辱,从而激发了民族意识。亚洲的觉醒正是由这些具有民族意识的知识分子唤起的。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是在本世纪50—60年代达到高潮的,而这一时期也正是大批的非洲人通过教育学习西方最活跃的时期。50年代初北非高校的人数为4.0468万人,10年后便增至12.257万人。留学的人数也大大增加。1939年非洲留英学生只有400人左右,而到1955年增至3000人;1961—1962年热带非洲留学人数已达1.2863万人,其中北非最多,达1.1017万人。需要指出的是,殖民者要非洲人到西方国家留学,都是有条件的,如“葡萄牙和意大利虽然允许少数黑人来本国学习,但其代价是他们必须或多或少将自己热爱非洲的思想完全抛弃。葡萄牙实行的政策,正如后来70年代所证实的那样,完全是适得其反,它带来的不是别的,而恰恰是它竭力想避免的民族解放。”的确,西方殖民者为被压迫民族成员提供教育,原本是为自己培植代理人,巩固自身统治的,但结果总是相反,由他们培养出的知识分子往往成为殖民制度最有力的反对者。这里,压迫者传来的文明之光催发了被压迫者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解放的民族意识。这是殖民主义者所始料不及的。
(二)民族解放运动与现代国家格局的形成
随着殖民主义对被压迫民族实施统治和压迫的开始,被压迫民族的反抗也便开始了。因此,从15世纪末西方殖民者侵入美洲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被压迫民族从未停止过对殖民者的反抗。这种反抗有时规模是相当大的,如19世纪中叶发生的波斯巴布教徒起义、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在此前后非洲和拉丁美洲人民的反抗。然而能够在民族自觉的基础上开始以民族独立为目标的民族解放运动则是这些反抗进入较高阶段的产物。从历史上看,欧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早于亚非和大洋洲国家。前者从18世纪便已开始了,而后者则是进入20世纪以后的事。这种状况的产生是与民族自觉所需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外部环境的影响直接关联的。因为自16世纪以来,欧洲的整体发展水平一直高于世界其他各地,由欧洲民族分化而出与当地和非洲人口混合而成的美洲民族又直接移植了欧洲的近代文明。此外,早期西欧民族国家建立产生的影响又最直接地波及到其近邻的中欧和东、南欧各国。这便是欧美民族解放运动早于亚非和大洋洲的主要原因,但是最终改变世界民族格局、终结世界殖民主义统治的则是亚非和大洋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是近代世界史上最早的民族解放战争。独立前的美国是英国从17世纪初开始在北美开辟的13块殖民地,这里的居民主要是来自英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白人,还有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和惨遭殖民者屠杀和驱逐的印第安人。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开发原本是把这里建成他们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廉价原料供应地,但经100多年的发展,北美殖民地已崛起成为一个和其宗主国抗衡的经济力量。经济的发展,构筑了殖民地之间的统一市场,也滋生出共有的利益感悟和独立意识。然而北美的发展超出了英国统治者的利益范围而使其不被容忍。于是殖民地开始遭到宗主国的严厉限制、严酷盘剥以至残酷镇压。由此,剧烈的利益冲突使得北美殖民地不愿再为英国所辖,而愿意形成为一个“民族”,实现民族独立。“英国的虐政消灭了我们各个殖民地之间的界限,今后我们已经不是弗吉尼亚人,而是美国人了!”这是战争开始前弗吉尼亚人的呼声,也是当时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普遍愿望。1776年7月4日,由北美殖民地代表参加的大陆会议通过了《大陆宣言》,这个由著名资产阶级思想家托马斯·杰弗逊起草的宣言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从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独立宣言》的发表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斗争勇气,也在更大范围内动员人民走上了独立战争的道路。独立战争之初英国占有绝对的优势,它所具有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武器装备的精良和经济基础的雄厚都是美国方面所望尘莫及的。但美国军队在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依靠正确的战略战术,逐渐扭转了不利局势,并在1778年以后,争取到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等国的支持,将独立战争变成了国际战争,使英国陷于孤立。1783年9月3日,美国迫使英国在巴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人民终于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与美国邻接的海地和墨西哥人民也揭竿而起,继而由北向南扩展,形成了一场起自1791年终至1826年,波及整个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