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名谚:“出门观天色,进门观脸色。”即兴诙谐要注意切合时宜,在某些特定场合效果可能就差得多,特别是对不太了解或完全陌生的人,把握时宜更显得重要。
有一个人很有幽默感,而且擅长恭维。一天,他请了几位朋友到他家一聚,准备施展一下自己的专长。他临门恭候,等朋友接踵而至的时候,挨个儿问道:“你是怎么来的呀?”
第一位朋友说:“我是坐的士来的。”
“啊,华贵之至!”
第二位朋友听了,打趣道:“我是坐飞机来的!”
“啊,高超之至!”
第三位朋友眼珠一转说:“我是坐火箭来的。”
“啊呀,勇敢之至!”
第四位朋友坦白地说:“我是骑自行车来的。”
“很好啊,朴素之至!”
第五位朋友羞怯地说:“我是徒步走来的。”
“太好了,走路可以锻炼身体,健康之至呀!”
第六位朋友故意出难题:“我是爬着来的!”
“哎呀,稳当之至!”
第七位朋友讥讽地说:“我是滚着来的!”
主人并不着急,说:“啊,真是周到之至啊!”
众人齐笑。
主人的戏谑趣辩是纯自我保护性的,几乎无攻击性,既戏谑了朋友,又没有伤害朋友,表现了他触景生情,即兴诙谐的才智。
威灵顿公爵是指挥滑铁卢之役大败拿破仑的英军总司令,同时也是一位能够熟练运用语言的领导者。为庆贺滑铁卢的胜利,威灵顿公爵凯旋后在伦敦举办了一个丰盛隆重的庆功宴,邀请了许多名流显贵,以及所有参战的官兵。席间,大家开怀畅饮,热闹非凡。宴会接近尾声,在上点心前,服务生给每位嘉宾都送上一碗供洗手用的清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位农家出身的士兵因不懂礼节,竟大大方方地端起碗来喝了一口。宴会顿时安静了下来,只有一些达官贵人、淑女绅士们的窃笑声。这时,威灵顿公爵端起这碗洗手水站了起来,说:“各位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共同举杯为这位英勇的战士干一杯吧!”顿时,掌声雷动,大家都举起碗来与这位士兵同饮。
移花接木施巧辩
在论辩中,我们也可以巧妙地采用“李代桃僵”的办法,故意把旧概念作一番崭新的诠释,从旧概念中引出新的概念,并以此新解释代替原有的概念,使自己居于有利的地位,以化解困难。
请看下面的例子。
父亲:“你竟敢背着我抽烟,我非打死你不可!”
儿子:“爸爸,您别打我,我向您保证:从现在起,我抽烟一定不背着您。”
儿子的话就是对父亲的话的移花接木。父亲的话的基本精神就是反对儿子抽烟,“不准抽烟”,而不在于背不背着。儿子却利用其父话中的“背着”一词,把“不准抽烟”偷换成“可抽烟但不能背着”,即“可公开抽烟”。
王利器在《历史笑话集》中讲了一个故事:
“妻好吃酒,屡索而夫不与,叱之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何曾见个酒字?’妻曰:‘酒不是开门就要用的,须是隔夜先买,如何放得在开门里面。’”
这位妻子所玩弄的不正是移花接木的诡辩吗?
在说话时,有时会碰到一些不便或不必回答的问题。但是,缄默是不允许的,使用“无可奉告”的外交辞令有时并不礼貌。此时,不妨“移花接木”。
在一场以《知难行易》为题的论辩赛中曾出现了这样一幕:
反方:古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上去似乎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不是随时都有“孙行者”、“孙悟空”这样现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说,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改语序令人忍俊不禁
在论辩中,面对对方的发问,有时将对方的语序略微颠倒一下,就能够成为一个与原来语句的意义截然相反的应答语句,从而收到幽默含蓄的讽刺效果。
例如:19世纪德国政治家俾斯麦,有一次,他在圣彼得堡参加舞会,频频地赞美身边的舞伴长得美若天仙,但那位女士说:“我才不相信你的话呢!你们外交官的话从来不可信。”俾斯麦问他为什么,这位女士解释说:“很简单,当外交官说‘是’的时候,意思是‘可能’;说‘可能’时意思是‘不行’;嘴上若真的说‘不行’,那他就不会是外交官了。”
“夫人,你所说的完全正确。”俾斯麦说,“这可能是我们职业上的特点,我们不能不这样做。但你们女人却正好相反。”女士问他为什么,他说:“很简单,当女人说‘不行’时,意思其实是‘可能’;女人说‘可能’时,意思是‘是’;嘴上若真的说出‘是’,她就不是女人了。”
俾斯麦的这段回答,就是运用了“倒置语序”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是把对方的语言材料临时变通使用。在一定的条件下把原来的情景下的人物关系、事物的主次本末、先后尊卑等互换位置,从而出现人们意想不到的新语意,而产生富有喜剧性的幽默效果。在这里,俾斯麦对女士所说关于女人说话的特点,其实每一句都是把女士所使用的形容外交官说话特点的句子倒置过来,就显得格外滑稽、诙谐。尤其是最后一句,更显得荒诞而令人忍俊不禁。
如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早上碰面了。
穷人:“早安,先生,你今天出来得很早啊!”
富人:“我出来散散步,看看是否有胃口对付早餐。你在干什么?”
穷人:“我出来转转,看看是否有早餐对付胃口。”
这个穷人非常幽默,他通过对富人话语的语序颠倒,强烈地讽刺了社会的贫富不均。
临场变通改俗语
俗话是广泛流行的定形语句,简练而具体,大多数是普通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恰当地引用俗语,可以增强对话中的幽默感。
例如:苏秦是战国时代有名的说客辩士,他靠如簧之舌,曾说服六国,合纵抗秦,一身挂六国相印。苏秦的成功,依靠其卓越的论辩才能。一次,苏秦去韩国游说不愿合纵的韩昭侯,请看他的口才技巧:“韩国有千里的土地,几十万士兵,天下强弓劲弩都出自韩国……以韩国的强大和大王的贤明,还打算服从秦国,自称是其藩属,这样会使国家蒙耻,为天下人所笑,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所以我希望大王深思熟虑。如果大王归顺了秦国,秦国一定想得到宜阳、成皋两地。如果给了他宜阳、成皋,明年他又会要求增加割地,给他吧,已经没有土地可给,不给吧,那么从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以后更要受他的祸害。而且大王的土地有限,秦国的贪欲没有止境,以有限的土地,要满足没有止境的欲望,这就是所说的自找祸害——不战而土地已被割走。我听说有句俗话:‘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现在大王归顺秦王,这跟做牛的屁股有什么不同呢?以大王的贤能,又有强大的军队,却得到个牛屁股的名声,我实在替大王感到羞耻。”
韩昭侯听罢,万分愤慨,振臂扬剑,仰天长叹道:“即使我死了,也不能归顺秦国!”
苏秦在这里,生动恰当地运用“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俗话,真可谓锦上添花,为他的整个论辩增添了光彩,也增添了威力。
又如:抗战胜利的一天,上海的一幢公寓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原来,著名画家张大千要返回四川,他的学生设宴为他饯行,梅兰芳等社会名流都到场。宴会开始时,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并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众宾客都愣住了,梅兰芳也不解其意,连忙微笑着询问:“此话作何解释?”张大千笑着说:“您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满堂来宾一听,笑声不止,东道主也为之捧腹,梅先生更是兴奋,把酒一饮而尽,宴会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张大千简单的祝酒辞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他巧妙地引用了“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一俗语。
三、假装糊涂——假糊涂才是真聪明
智慧作答化解尴尬
应变,就是在事态发生突变的危急时刻,采用恰当的措施,摆脱不利的局面,应变是衡量交谈者口才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当代社会生活中,没有应变能力,会失掉很多成功的机会。
在交谈中,有人或善意或恶意地向你发难,把你置于窘境,这时就需要应变。这种应变,难就难在既能回击,又不能失礼。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临事之智》中云:“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智者何?随机应变,足以得患济事者是也。”从一定意义上说,智者便是能随机应变之人。
应变的最终目的是使自己永远处于主动地位,驾驭事态发展,以实现既定目标。
在生活中,给人造成不利的情形各种各样,不可能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化解方法。因此,如果你对某人的工作作风、处世方法不满意或有看法,就需要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
在一些场合中,人们总是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许是自己言语失态,也许是周围环境令自己始料不及,也许是对方反应不如事先预料的那样敏捷。在这种情境下,人们有必要学会控制局势,也就是要随机应变,才不致使自己进退两难。
我国一位著名女作家访美期间,一次应邀到某大学演讲。大学生们思维活跃,给作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她也都给以直率的答复。
突然,有人问道:
“听说你至今还不是中共党员,请问你和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
显然,这样的问题是比较棘手的。很容易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作家略微沉思了一下,答道:
“首先,我很佩服你。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的确不是中共党员。但是,也许你还不知道,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我们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丝毫离婚的迹象。由此可见,我跟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还是很深的嘛。”
话音未落,博得了满堂的喝彩声。
尴尬局面的出现,往往是刹那间的事情,如果缺乏镇静,大惊失色,那只能是手足无措,乱上添乱。所以,遇到这样的场合,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冷静地观察局势,然后机智巧妙地应付尴尬,甚至将尴尬留给对方。
萧伯纳经常在他写的戏中揭露、讽刺资本家的丑恶面目。一次,一个资本家想在大庭广众之中羞辱萧伯纳一番,他挥着手大声说:
“人们常说,伟大的戏剧家都是白痴。”
萧伯纳毫不生气,反而十分潇洒地笑了笑。随即回敬道:
“亲爱的先生,我看你就是当代最伟大的戏剧家!”
一次,小张下班回家,只见妻子和母亲为一件小事闹翻了天。他母亲流泪指着小张说:“都怪你给家里带来了一只母老虎!”妻子则声嘶力竭地冲着小张喊道:“你们娘俩合伙来欺负我!”此时,婆媳俩拉开了决战的架势。此情此景,小张若上前劝架恐怕无济于事。猛然,他急中生智,大叫一声:“疼死我了!”然后双手捂着肚子往下蹲,哼个不停。这招真灵,婆媳俩立即停止了“内战”。妻子问丈夫怎么样,母亲急忙拿药,还问要不要请医生。等他“胃疼”过后,婆媳俩的一场“干戈”也偃旗息鼓了。
1966年,现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受邀在台北某学院举行的毕业典礼上做即席演讲。安排在林语堂之前的几位颇有身份的演讲者,发表了冗长乏味的演讲,令台下听众昏昏欲睡。轮到林语堂时,他抬腕看了看表,已是11点半了,于是就改弦换调。他快步走上讲台,仅说了一句话:“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人穿的‘迷你裙’,越短越好。”然后就结束了演讲。他的话一出口,大家先是一愣,几秒钟后,会场上“哗”地响起一片笑声,接着与会者用最热烈的掌声表达他们对这位优秀演讲家的拥戴。在第二天台北各大报纸上均出现了“幽默大师名不虚传”的消息。看来,即兴演讲者有口才还不行,还要有随机应变的机智。
急中生智方能化险为夷
所谓急中生智是指在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迅速地做出恰当得体、有理有节的反应,进而维护自己的安全和利益。
有一天,玛丽小姐正在屋里休息,忽然听到门外有声,她打开门,却见一个持刀的男人正杀气腾腾地看着自己。
是入室抢劫?是杀人逃犯?
玛丽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心里打了一个冷颤。她灵机一动,迅速恢复平静,微笑着说:“朋友,你真会开玩笑!是卖菜刀吧?我喜欢,我要买一把……”边说边让男人进屋,接着说:“你很像我过去的一位好心的邻居,看到你真高兴,你是喝咖啡还是茶……”本来满脸杀气的歹徒,渐渐腼腆起来。
他有点结巴地说:“谢谢,哦,谢谢!”
最后,玛丽真的“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菜刀,陌生男人拿着钱迟疑了一会儿准备走了,在转身离开的时候,他说:“小姐,你会改变我的一生!”
读罢这则有惊无险的小故事,我们不仅钦佩玛丽小姐化险为夷的过人智慧,更被她那能融化世界的爱心所折服。不是吗?一场即将发生的灾难,转眼间被玛丽小姐以机智和爱心挽回了,不但挽救了自己,也挽救并改变了这个未遂的杀人犯。
一天在电影院门前看海报的夏姑娘被3个家伙缠住。经过一家点心店时,夏姑娘走了进去,店里人很少,姑娘在一方桌前坐下。接着3个家伙也随之在方桌的对面坐下,眼盯着她,好像等她决策。夏姑娘的心一阵乱跳,但故意装出一副媚态,眼睛在3个家伙脸上慢慢扫描。最后,眼睛看着对面的家伙,两只脚却在桌下分别踩了一下另外两个家伙的脚,神秘兮兮地笑笑,小声说:“晚上7点,平安电影院门口,好吗?”姑娘同时发出3个暗号,3个家伙都自以为她是对自己说的,各自得意洋洋地走了。夏姑娘这才甩掉了“尾巴”,平安地回了家。
人与人在交际中,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必须迅速适应,并迅速说出适合于新情况的得体的话。这就要求每个人在口才训练中进行必要的“应变”训练。这种“应变”,有时将关系一个人的命运或一项事业的成败。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述着这样一个故事:
公元前203年,韩信平定了齐国之后,派使者对刘邦说:“齐国这个地方局势不稳,容易发生改变,南边又和楚国相接,如果不立一个假王来镇守这个地方,这里的局势难以稳定下来。由我来担任这个假王,还是比较合适的。”
此时,刘邦的处境十分危急,正被楚兵围困于荥阳。韩信的使者来到后,刘邦一看来信知道了韩信的这个意图,不禁大怒,骂道:“我被困于此,日夜盼望你来援救我,没想到你竟然想要自立为王!”
刘邦的谋士张良、陈平一看刘邦的失态,马上暗暗踩了一下刘邦的脚尖,然后在刘邦耳边俯身低语道:“我军正处于不利的地位,怎能禁止得住韩信称王呢?不如顺应形势立韩信为王,好好厚待他,让他独占一方。不然的话,恐怕会发生变故的。”
刘邦顿时醒悟过来,就又接着骂道:“大丈夫平定了地方,就应当做真王,何必做什么假王呢?”当即派张良作为特使,前往齐地,封韩信为齐王,同时,征调韩信的兵马进攻楚军,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