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用适当的声音,很自然的把话说出来时,我们不妨根据麦克风的性能,来调整自己与麦克风的距离和方向。如果因为没有对准而朝固定方向以外的方位说话,会使麦克风接收不到声音,而矮个子使用高高架起的麦克风及高个子使用过低的麦克风都会使演讲者看起来像在表演闹剧一般可笑。所以,在演讲之前,花一点时间去调整麦克风是绝对有必要的。
四、巧用姿态——此时无声胜有声
手势要做到位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85%以上的知识,是经由视觉印象为我们所吸收的。这无疑说明了,电视之所以成为广告和娱乐媒介,以及它所以收效宏大的原因。当众说话亦然,是一种听觉艺术,也是一种视觉艺术。
手势是鼓舞演说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体态语,手势也是最富于表现力的。有的学者说:“为了强调某个重要的观点,手势能缩短你和听众之间的距离。”一提到手势,我们马上就想起列宁那身体前倾,右手极有力的一挥;想起丘吉尔胜利的V字形手势。尼克松在回忆录中曾这样描写周总理的交谈姿势:“他经常靠在椅背上,用富有表现力的手势加强谈话效果,当要扩大谈话范围,或是从中得出一般性结论时,他经常用手在前面一挥;当搁浅的争论有了结论时,他又会把两手放在一起,十指相对。在正式会议中,他对一些俏皮话暗自发笑;在闲聊时,他又轻松自如,有时对善意的玩笑还会发出朗朗的笑声。”可见,个性化的手势给人们的印象多深啊!而不恰当、不友好的手势则往往会造成很坏的后果。
看来,手势的作用的确不可忽视,手势的运用会直接或间接地给予演讲效果不同的影响。
手势有多种复杂的含义,手向上、向前、向内,往往表达希望、成功、肯定等积极意识的内容。例如当讲到“从这里,我们又将踏上新的征途,去收获另一个金秋”这一类情绪的演讲词时,你可以单手手心向上,从胸前缓缓向前方偏上的角度伸出。手向下、向后、向外,往往表达批判、蔑视、否定等消极意义的内容。当你讲到类似“神州大地一片苍茫”时,便可以右手向下,从胸前慢慢地把手划向右边,但肘部的动作幅度不能太大。空中劈掌表示坚决果断,手指微摇表示蔑视或无所谓,双手握拳表示愤怒与决心。
手势语言的传情达意是非常丰富的,有些专家还设计总结了几十种方式。当然,你没有必要将它们完全掌握,因为手势可以依照你自己的习惯灵活运用,只要自然即可。卡耐基说得好:“一个出于你内心自发的姿势,实在比1000条死的法则还要有价值得多。”手势是内在情感的自然表露,而不应是生硬地做作。手势一定要显得自然大方,有些演讲者手势做得较夸张,给人一种表演之感,让人觉得滑稽,这种情况要尽量避免,以免影响整体演讲效果。
手势要与讲话恰当配合,与身体、表情协调,最忌脱节。手势脱节便让人觉得别扭了,有不如无。
我上过一堂演讲课,是一位名家亲自讲授的。这一堂课讲的主题就是姿势问题,遗憾的是,对我来说,这堂课不仅毫无用处,而且观念错误,绝对有害。他教导我说,我应该先让我的手臂松弛地下垂于身体两侧,手掌心向后,手指半弯曲,拇指与我的大腿接触。他还训练我要以优雅的曲线举起我的手臂,手腕以古典方式转一圈,然后先把食指伸开,接着是中指、小指。等到这堂具有美学及装饰性的训导进行完毕,还要求我的手臂再循着同样优雅但不自然的曲线放下来,还要再度贴住大腿外侧。整个表演非常呆板,并且十分造作,完全不合情理,也很不真实。
但是,他没有教我应创造出一套独特的动作;也没有鼓励我培养起做出手势的感觉;也没有要我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注入生命的活力,使它显得自然;更没有要求我放松心情,学会自动自发,突破我保守的外壳,像一个正常人一样谈话及行动。整个表演使人感到十分遗憾,就像一个木偶一样。我的书架上还有一本有关演讲姿势的书——整本书的内容都在企图令人成为机械人。它居然告诉读者,在讲到这个句子时应该做出什么手势,讲到那个句子时又该做出什么手势;哪种情形要用一只手,哪种情形要用双手,哪种情形要把手举高,哪一种要举到中等高度,哪一种要放低;怎样把这根手指弯起来,以及怎样弯起那根手指。但我认为你要想学会有用的姿势,只能自己去研究,从自己的内心,从自己的思想,从你自己对这方面的兴趣中去培养。惟一有价值的手势就是你天生就会的那一种,“一克的本能比一吨的规则更具有价值。”
而一个人的手势,应该是专属于他个人的东西,只要顺其自然,每个人的手势也应该各不相同。
不应该把两个特点各异的人训练成手势完全相同的人,你们可以想象,假如个子修长、动作笨拙、思想缓慢的林肯,和说话很快、个性急躁而且温文尔雅的道格拉斯使用完全一样的手势,那将是多么荒谬无比!
很多演讲者都事先设计准备好了一些手势,但到了演讲的时候,由于紧张或不自然,总是动作做得十分“小气”,胆怯地伸出手,刚展开便急匆匆地收回去,幅度特别小,让人看着不舒服,这样的手势还不如不做。手势的起始、运行、收束要自然、简洁、有力度。手势到位后应有两三秒钟的停留;手势回收不要太快,要让听众都看清你做了什么手势,想表达什么意思或感情。
手势还应该有变化,切忌太死板。有的演讲者老喜欢重复相同的手势,也给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打手势贵在通盘考虑,不要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都集中在一起。有说服力的手势是根据演讲中带有情感的声音而定的,如果演讲者一开始便频繁地运用手势,那么到了最后就无路可走了,只有简单地重复或傻站着。
演讲手势要尽量简明凝练,不要滥用。经验表明,手势运用要注意适当得体,不要喧宾夺主,削弱有声语言的主体地位;不要毫无意义的手忙脚乱,让人觉得滑稽;不要多次重复,使演讲手势失去吸引力。说话连着做手势是许多人的习惯,但多了就不好。一般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话多数是无须用手势的,演讲因为有鼓动性,根据需要可以多一些,但也不要滥用。有的演讲者认为有手势比无手势好,手势多比手势少好(何况手势还能掩饰自己紧张的情绪呢)。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令人眼花缭乱的手势只能显露自己的慌乱,别无任何意义。詹姆斯认为,不要以为把手搁着不动是可笑的,世界上最可笑的是说话时无节制地挥动手。亚里士多德也曾认为:一个人过多的、无意义的身体姿势,皆足以表示一个人的浅薄、轻浮、胆怯或者狂妄。
任何一位演讲者都有一些只有他自己才有的习惯性手势。手势的含义并不明确也不固定,随着演讲内容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含义。列宁演讲喜欢挥动右手用力地一斩。孙中山先生演讲爱拄着手杖,都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演讲形象。习惯性手势不是说不能有,但太多了也让人感到累赘。一些习惯性的不雅观动作,如挖鼻子、捂嘴巴、摆弄钥匙、抚弄纽扣等,都是演讲时很忌讳的。
据曾经和林肯共同执行法律业务并且替他撰写传记的贺恩登说:
林肯用手做手势的次数,不比他用脑袋所做的姿势多。
他经常使用后者——用力地甩动头部。当他企图强调他的某种意思时,这种动作尤其有意义。有时候这个动作会猛然顿住,仿佛把火花飞溅到易燃物上。他从来不像其他的演讲者那般猛挥手势,好像要把空间劈成碎片,他从来不进行舞台效果的行动……随着演说程序的进行,他的动作越来越自由而且安然自在,最后达到优美的程度。他拥有完全的自然感和强烈的特点,因此他也就显得尊严高贵。他看不起虚荣、炫耀、造作与虚伪……当他把见解传播于听众的脑海中,他瘦长的右手的手势很有强调意义。有的时候,为了表示喜悦与欢乐,他会高举双手,大约成50度的角度,手掌向上,仿佛渴望拥抱他所喜爱的那种精神。如果他所要表现的是厌恶的情绪,例如谴责奴隶制度,他会高举双臂,握紧双拳,在空中挥舞,表现出真正崇高的憎恶感。这是他最有效果的手势之一,表现出一种最生动的坚定决心,显示他决心把他痛恨的东西拉下来,丢在灰尘中践踏。他决不会把某只脚放在另一脚之前,他绝不会扶住或靠在任何东西上支撑身体,在整个演讲过程中,他只对姿势与态度作少许的变化。他绝不会狂喊乱叫,也不会在讲台上来回走动。为了使他的双臂能够轻松一点,他有时会用左手抓住外衣的衣领,拇指向上,剩下右手可自由地做出各种手势。著名雕塑家圣高登斯把他的这种姿态雕成一座雕像,竖立在芝加哥的林肯公园。
这就是林肯的方法。罗斯福则比林肯更有活力、更激昂、更积极,他的面孔因为充满感觉而显得生气蓬勃,他握紧拳头,整个身体成为他表达感情的工具。政治家布莱安经常伸出一只手,手掌朝天。葛雷史东经常用掌拍桌子,或是用脚踩地板,发出很大的声响。罗斯伯利习惯高举右臂,然后以无比的力量猛然往下一带。所有这些都重要,不过首先需要演讲者思想与信念具有相当的力量才行,这样才能使演讲者的姿势强而有力,显得自然,从而引起听众共鸣。
下面有几条建议,或许对你有点用处。
——不要重复使用一种手势,否则会使人产生枯燥、单调的感觉;
——不要使用肘部做短而急的动作;
——由肩部发出的动作在讲台上看来要好得多;
——手势不要结束得太快,假如你用食指强调你的想法,一定要在整个句子中维持那个手势。一般人都会忽略这一点,这是很普通但也是很严重的一则错误。这种错误会减弱你所强调的内容,在相比之下,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反而会变得仿佛很重要,而使真正的要点却显得不重要了。
当你在听众面前进行演讲时,只做出那些自然发出的手势。当你在练习时,假如必要的话,应强迫你自己做出手势。因为在台下,当你强迫自己这样做时,会显得十分清醒而刺激,不久,你的手势将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当你在演讲时,你自己的冲动和欲望才是最值得你信任的,比任何教授所能告诉你的任何指示都更具有价值。假如你忘记我对手势所作的一切说明,而你又将上台演讲,请记住一点:如果一个人如此专心于思考他所要说的内容,并如此急于把他的意见表达出来,以至于他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谈话和举止皆出于自然,那么他的手势及表达方式将不会受人批评。
一定要学会微笑
有一位伟大的推销员说他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他那迷人的微笑。他那和善、受人欢迎的微笑,能使他立即赢得别人的信心,使他马上获得别人的好感。只要是与他有过一面之交的人,都愿意接近他,并且都十分乐意对他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