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巴顿将军在战士们出征前所做的一次演讲,在演讲中,巴顿驳斥了某些认为战争“很可怕”的论调,淡化了战争残酷的一面,强调了战争“壮丽”的一面,指出战争是荡涤污浊和检验男人责任感的一场竞赛。人们应当为战争英雄而感到自豪。战争是否真如巴顿所说的那样“壮丽”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巴顿创造出了他所需要表达的“战争”,而这样的“战争”将激发起军人们自豪的热情和无畏的气概。
(8)不妨找一个“虚”的说法,讨个吉利
事实的依据并非是那么有说服力,历史的轨迹也未必都是那么富于启迪,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人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美好祈愿。演讲者抓住听众的此种心理,在演讲中借题发挥,开发出一两个玩笑式的说法,讨一个吉利,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打气方法。这对于协调气氛,放松心情,强化听众的信心都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
今后我们8个人就要同舟共济了。抵押承包,可不像张飞吃豆芽那样轻松,搞不好折了兵又赔夫人。我是不想把夫人赔上的,不知各位意下如何?这个食品店为啥由咱8个人承包呢?咱8个人,应了一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古话。各位有什么绝招,不管是宝葫芦、芭蕉扇,还是何仙姑的水莲花,都可以使出来。
这则就职演说是在演讲中巧妙“玩虚”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演讲者由“8个人承包食品店”这个事实出发,抓住一个“8”字展开巧妙的自由发挥,联想到“八卦图”、“八卦掌”、“八仙过海”等形象有趣的意象,并从中挖掘积极的意义,既幽默机智,又富有启发和鼓动的作用,使人在一笑中增强了信心。
激发出听众的同情心
在鼓舞听众对遭受不幸的弱小者提供帮助,或是号召人们反对某种不公正现实的演讲中,常常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听众的同情心。要做到这一点,演讲者要明确:(1)人人都有悲悯的天性,当演讲者强调弱小的、美好的事物遭受残害时,人们的悲悯之心就会被激发出来;(2)形象的事物比抽象的说教更能激发听众的同情心,因此演讲者应强化事实的细节,呈给听众一个完整、具体的画面;(3)要强调遭受不幸者的弱小与美好和被残害后的痛苦与悲惨,加强对比的鲜明性;(4)演讲者应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引发听众的共鸣。
(1)表现弱小的事物怎样遭受欺侮,利用人性中怜老恤幼、同情弱者的一面
弱小者的遭遇最值得人同情。演讲者应当抓住典型事例,具体形象地描述弱小者遭遇的全过程,强调主人公的无助与痛苦,强调制造不公者的无情无义与蛮横粗暴,用以激发听众的同情心。
(2)善良的愿望和行动遭到不公正的结局,强调其中不公正的地方
善有善报是古今中外普通百姓们共同的祈愿。演讲者如果能够抓住人们的这种心理。强调善良的愿望和行动所遭到的不公正的结局,也会引发听众的同情心理。结局越不公正,后果越悲惨,听众寄予的同情就会越深。
例如:
(安东尼走下来,站在恺撒尸体旁,对着听众。)
你们要有眼泪,现在就尽情地掉吧。恺撒穿的这件大袍,你们大家是熟悉的。我还记得,恺撒第一次穿上这件大袍的时候,是在一个夏天的晚上,那天正是征服爱威领地的光辉日子。现在你看:卡西乌斯的刀子是从这里刺进去的;你看加斯加在这里捅了一刀;你看,这个地方,正是恺撒最宠爱的布鲁图斯刺穿的。你看,刀子抽出来时,恺撒的鲜血淋漓,好像已跑出门来问:“恺撒是那样地爱布鲁图斯呀,难道布鲁图斯也忍心下此毒手吗?”啊!天知地知,恺撒是何等爱布鲁图斯,这一刀,是无情无义的一刀。恺撒看见他们都来杀他,“无情”两字所造成的伤痛会比刀伤厉害得多,简直气得心碎胆裂,鲜血长流,扑倒在罗马将军庞培的雕像后面,脸都藏在大袍下面。哎,各位,请想一想,这是怎样一个大冤劫啊!我发现你们也是讲天良的人啊,大家都在同洒伤心之泪,你们这些善良的人,才看见恺撒的一件衣裳就如此悲痛,你们还没看见他的尸体呢,他的尸体在这里,你们看,被这些大逆不道的叛徒弄成这个样子了!
安东尼是恺撒的旧部,恺撒遭到刺杀后,他发表了这个演讲以激发民众对仇敌的愤恨,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安东尼没有过多地强调刺杀的刀刃给恺撒带来的肉体痛楚,而是用更多的语言强调恺撒对仇敌们糊涂的信任与爱。强调这是一场无耻的背叛。强调这场背叛带给恺撒心灵上的痛苦要胜过肉体上的许多倍。作为一位颇有作为的帝王,对臣子的宠信竟换来如今的悲惨结局,这种“善有恶报”的现实会令每一位有良心的人动情动容。
(3)美好的东西遭到毁灭,先极言其美好,然后表现其遭到破坏的程度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地珍藏着一些美好的东西,保留着一些美好的愿望。演讲者在号召人们反对某种不公正现实的时候,强调这种不公对美好事物的毁坏,会迅速激起人们疼惜与保护的愿望。把美好的事物描绘得令人心动。把其遭受的破坏表现得触目惊心,加强前后的对比,会使效果更加明显。
例如:
过去的一切,连同它的罪恶,它的愚蠢和悲剧,都一闪而逝。我看见士兵站在祖国的大门口,守卫着他们的祖先自远古以来劳作的土地,我看见他们守卫着自己的家园,他们的母亲和妻子在祈祷——呵,是的,有时人人都要祈祷,祝愿亲人平安,祝愿他们的赡养者、战斗者和保护者回归,我看见数以万计的村庄正在耕种土地,正在艰难地获取生活资料,那儿依然有着人类的基本乐趣,少女在欢笑,儿童在玩耍,我看见纳粹的战争机器向他们碾压过去,穷凶极恶地展开了屠杀。我看见全副戎装,佩剑、马刀和鞋钉叮当作响的普鲁士军官,以及刚刚威吓、压制过10多个国家的、奸诈无比的特工高手,我还看见大批愚笨迟钝,受过训练,唯命是从,凶残暴戾的德国士兵,像一大群爬行的蝗虫正在蹒跚行进。我看见德国轰炸机和战斗机在天空盘旋,它们依然因英国人的多次鞭挞而心有余悸,却在为找到了一个自以为唾手可得的猎物而得意忘形。在这番嚣张气焰的背后,在这场突然袭击的背后,我看到那一小撮策划、组织并向人类发动这场恐怖战争的恶棍。
这是丘吉尔动员英国人民起来反对德国法西斯而作的演讲。邱吉尔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他先是用了3个“我看见……”来描绘人民艰苦而美好的和平生活,勾画了一幅淳朴安宁的生活画卷。然后,他又连续用了5个“我看见……”作为领起,描绘了法西斯暴徒正怎样用令人发指的方式践踏这片美好的土地,并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其更加生动。前后鲜明的对比带给听众以巨大的心理反差,极大地激发起听众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法西斯的痛恨。丘吉尔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语言天赋,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强烈的追求却得到失败的结果,挖掘其中意外或不公平的因素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奋斗者都能够得到命运的垂顾。对许多人来说,对于失败与挫折的体味要比对成功的体味浓烈得多、深刻得多。演讲者要善于抓住人们的这种心理,深入分析追求者遭受挫折的意外或不公平的因素,引发听众的思考与共鸣。也就是说,要让听众重新唤起以往遭受挫折时的失败体验,激起他们对有类似经历者的同情与关注。
(5)对情境进行细节描写,加强听众的现场感
生动的形象比抽象的议论更能打动听众,身临其境者之所以有比局外人更为深切的感受,正是因为他们比后者目睹到了、触摸到了更生动、更真切的人与事。演讲者应致力于通过完整的事实阐述与细致的细节描写,使听众产生如临其境般的现场感。这种现场感会带给听众十分强烈的印象,使他们对不幸者的遭遇报以更为强烈的同情。
例一:
在那个时代,爱情和婚姻是漠不相关的两件事。自由与纯真的爱情只能以悲惨的结局而告终。《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宝玉被骗与宝钗结婚,当他们张灯结彩,庆贺“新婚”之日,正是黛玉倒在病床上结束生命之时,黛玉最后只是说“宝玉呀,宝玉……”这时只有竹梢风动,月影依墙,给人以好不凄凉之感。真正的爱情被践踏,美满的婚姻被埋葬。那时青年人可以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爱情,但不能把完美的婚姻留给自己,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例二:
奴隶主的残忍是馨竹难书的。……饥饿、血腥的皮鞭、锁链、口衔、拇指夹、猫抓背、九尾鞭、地牢、警犬,都被用来迫使奴隶安于他在美国为奴的处境。……(在美国)报上也时常刊登如下广告,叙述有的逃奴颈上戴着铁圈、脚上拴着铁链,有的浑身鞭痕,有的带着火红烙铁烧成的烫伤——他们的主人把自己的名字的开首字母烫进他们的皮肉里。……不久前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女奴和一个男奴在缺乏任何法律保护作为夫妻的条件下结合在一起。他们的同居得到了他们主人的同意,但主人发现,为了他的利益起见最好把他们卖掉。他根本不询问他们对这件事的愿望,他们是不予以考虑的。一男一女被带到了拍卖台旁。喊声响了:“瞧啊,谁出价?”想一想,是一对夫妇在待价而沽呀!女的先被领上拍卖台,她的四肢照例是野蛮地展现在买主们面前的,他们可以像相马一般地任意察看她。丈夫无能为力地站在那里,他对自己的妻子毫无权利,处置权是属于主人的。她被卖掉了。他接着被带到拍卖台上,他的双眼紧盯着走远的妻子,他以恳切的目光望着购买他妻子的那个人,乞求把他一起买去。但是,他还是被别人买去了。他就要同自己相亲相爱的女人永别,无论他说什么话,无论他做什么事,都不能使他免于这次分离了。他恳求他的新主人让他去跟他妻子告别,但没有获准。在极度痛楚下,他挣扎着从新买他的主人那里冲向前去,打算同他的妻子话别,但是他被挡住了,并且当场挨了狠狠的一鞭,他马上被抓了起来。他太伤心了,所以当命令他出发的时候,他像死人一般倒在主人的脚边。
在例一中。演讲者举了宝黛爱情悲剧的事例来说明封建社会青年人的婚恋特征,提醒青年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婚恋自由。演讲者将宝玉、宝钗成婚的热闹与林黛玉卧床死去的凄凉进行对比,比较细致地描绘了黛玉死时的凄怆画面,令人特别是青年人产生强烈的感动与同情。例二是道格拉斯号召民众反对奴隶制度所作的演讲。演讲者着重讲述了一对发生爱情的奴隶最终被冷酷的奴隶主生生拆散的悲惨故事。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奴隶夫妇在被拍卖过程中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使人如同亲眼目睹,具有强烈的现场感。此外,在对拍卖过程的描述中,演讲者还刻画了奴隶主们冷酷无情的形象,这又从另一方面表现了奴隶们所处的悲惨境地,激发人们对奴隶制度的憎恨。
激发出听众的正义感
正义与邪恶是根本对立的。人们的正义感在面对善与美的事物遭到邪恶的摧毁、面对集体的利益遭受损害、面对道义和法规遭受践踏时就自然会被激发出来。因此:(1)煽动者应着重揭露为人所厌恶的丑陋与邪恶事物,激发听众的仇恨与愤怒;(2)从团体或多数人的角度出发,分析事态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激发听众采取正义行动的愿望;(3)强调丑恶事物对人类道义与社会规范的粗暴践踏,引发听众捍卫正义的责任心。
(1)激发听众对恶的仇恨和愤怒
善良人们的心中都埋藏着对于邪恶事物仇恨的种子,只不过有些人埋藏得深些,有些人埋藏得浅些。不论深浅,只要演讲者善于描述邪恶事物的令人憎恨,并努力结合听众的身份和心理特点晓以利害,那么仇恨与愤怒的火焰就会激发开来,听众在正义情感的驱动下很容易做出正义的选择与行动。
(2)指出事态的严重性,发掘行动的深远意义,让听众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要促使人们付诸正义的行动,必须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演讲者必须向听众指出事态的严重性,指出不果断采取行动所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使听众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肩上重担的分量,并在沉重的压力之下果敢地挑起正义的重担。
(3)从团体的、大多数人的角度出发,分析事物的危害性
每个人都对团体和他人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在个人之外,人们还有更为重要的利益归属和精神联系。演讲者应当善于从团体或大多数人的立场出发,以群体利益的受损来激发人们的正义感。要使听众深刻地认识到:群体利益面临危险的情况下,个人为之付出代价与牺牲是无上光荣的。
例如:
美国人能成为自由人,还是沦为奴隶;能否享有可以称之为自己所有的财产;能否使自己的住宅和农庄免遭洗劫和毁坏;能否使自己免于陷入非人力所能拯救的悲惨境地——决定这一切的时刻已迫在眉睫。苍天之下,千百万尚未出生的人的命运在于我们这支军队的勇敢和战斗上。敌人残酷无情,我们别无他路,要么奋起反击,要么屈膝投降。因此,我们必须下定决心,若不克敌制胜,就是捐躯疆场。
祖国的尊严,我们的尊严,都要求我们进行英勇顽强的奋斗,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将感到羞愧,并为全世界所不齿。所以,让我们凭借我们事业的正义性和上帝的恩助——胜利掌握在他手中——鼓励和鞭策我们去创造伟大而崇高的业绩。全国同胞都注视着我们,如果我们有幸为他们效劳,将他们从企图强加于他们的暴政中解救出来,我们将受到他们的祝福和赞颂。让我们相互激励、相互鞭策,并向全世界昭示:在自己的国土上为自由而斗争的自由民胜过世上任何受人驱使的雇佣者。
这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的一次演讲,旨在鼓舞军队的士气,增强他们抗击英军的决心与斗志。华盛顿指出了这支军队中每位士兵所肩负的对于祖国和人民的巨大责任,这种责任不是针对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而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华盛顿特别强调,如果士兵不能够勇敢作战,奋力杀敌,那么整个美国民族就将陷入覆亡的灾难,这一现实应当成为军队中每一位军人警策自己的动力。
(4)有些规则是人类社会生存必不可少的,指出对方对这种规则的轻视和践踏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法律规范和道义原则,这是维系社会正常存在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规则。轻视和践踏这些规则,既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又是对人类道德、情感的辱没。演讲者必须强调社会规范与道义原则对于个人和群体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强调的程度越深,听众对于践踏规则者的愤恨就越强烈,正义感就越容易高涨起来。
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