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经常有很多商场搞促销,对一些滞销商品进行降价处理。顾客通常会对降价的原因有很多疑问,如果商场能主动把不利的因素公开,如“便宜的理由就是因为它有瑕疵”等,这样,往往能打消顾客的不信任感,自然能取得较好的促销效果。
2.亮出自身弱点,提高谈话的可信度
1787年,在美国费城举行了宪法制定会议。会议中,赞成派和反对派的争论,使讨论变得白热化。双方出席者的言论都非常尖锐,后来竟演变成人身攻击,会场充满了火爆和不信任的气氛。在会议的关键时刻,持赞成意见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收拾了混乱的场面,独排众议,促使宪法通过。
面对反对派猛烈的攻击,富兰克林站起来,不慌不忙地对反对派说:“老实说,对这个宪法我也并不是完全赞成。”
这句话使议会纷乱的情形突然停止了。那些反对派的出席者听了这句话后愣在一旁——富兰克林对自己所支持的宪法居然不完全赞成。富兰克林停顿了一会儿,又继续说:“我对于自己赞成的这个宪法并没有信心。也许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对于较细的法则还有些异议,但不瞒各位,我此时也和你们一样,对这项法案是否正确持怀疑态度,我就是在这种态度下来签署该法案的。”
由于富兰克林的这番话,反对派的激动和不信任态度终于平静下来。
一般人要化解对方的不信任感,通常会以强硬的口气说,“请你相信我的话”,或者说“没有那回事”,结果反而加强了对方的不信任感。因为这样就像是要将对方的不信任全面否定,只保留自己单方面的主张。这也是一种正面的攻击,这样做是不会产生任何效果的。
对于一件事情,如果只是强调好的一面,那么对方对于你所说的话,就会存在不信任的潜在心理。如果为了要让对方相信自己,除去他的不信任感,而一再强调自己的优点,这样反而缺乏说服力。还不如先给对方一些不利于己的消息,使对方觉得你是真诚的,这样他就会产生想听你继续说的意愿,这时,你可以附带地为自己说些好话,在不知不觉中,对方就会顺利地接受你的诱导。
富兰克林就是利用了这个技巧,先说一些对自己不利的话,反而使对方对自己产生了信任感。
人们普遍有这样一种心理,即对方先向自己讲清楚不利信息和缺点的话,即刻就会认定对方诚实。反之,如果讲得天花乱坠,反而对此人产生怀疑而提高警惕。据说这也是诈骗者常用的欺骗手法之一。
小刘就曾经陷入了诈骗者巧妙设置的圈套里。诈骗者在劝说小刘集资入股时,说了以下这些话:“你如果投资20万元入股,在年底要分红20万元,估计是不可能的,但是,分红10万元是肯定不成问题的。”就是这么一句话,取得了小刘的信任,使一开始还犹豫不决的小刘开给骗子20万元的支票。骗术大功告成的决定性语言就是骗子说的“在年底要分红20万元,估计是不可能的”这句话。骗子巧妙地将负面信息融入了谈话,才给予对方安心感。如果骗子说的都是“好事”,估计任何人也不会轻信骗子的。
翻开报纸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疑问。例如,我们常常在报纸上看到一些优秀的企业家、政治家,轻易就会上一些骗子的当,相信那些破绽百出的能赚大钱的鬼话。诈骗者巧妙地抓住了受害者的心理误区,其说话技巧之巧妙,就连心理学家也不禁为之惊叹。
例如,有这种说话技巧:“在我看来,虽然那人其貌不扬,但他忠诚老实这一点不比任何人差。”其貌扬不扬,只要在场,一看谁都明白。如果看到眼前这人的确是衣服皱巴巴,个子也不高,为此不由得真的认为此人是“诚实的”。巧妙地运用这种说话技巧的骗子,为了提高谈话的可信度,往往采用亮出自身弱点来给予对方安心的技巧。
迎合对方给自己取得缓冲
被人冤枉时据理力争,只会让事情更加混乱,结果吃亏的还是自己。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用以退为进的方式,先迎合对方以给自己取得缓冲,从侧面对掌握着事态的发展方向的人进行说服,让对方通过思考了解事情的真相。
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厨官就是因为运用了这种以退为进的战术,对晋文公进行说服,才得以免除死罪。
一次,晋文公在用餐时,厨官让人献上的烤肉缠了根头发。文公大怒,把厨官叫来责骂道:“烤肉上怎么缠着一根头发?你是存心要害我吗?”
厨官慌忙下拜,沉痛地说道:“小臣该死,小臣有死罪三条,愿为我王分析:小臣找来磨刀石磨刀,把刀磨得像宝剑那样锋利,一切肉就断了,可是缠在肉上的头发却没有断,此为罪状一;拿木棍穿肉,却没有发现肉块上缠着头发,此为罪状二;用烧得通红的炭火烤肉,肉都烤熟了,头发却没有烧焦,此为罪状三。小臣有此三罪,不敢苟活,愿听我王发落。”
晋文公想了想,觉得事情的确很蹊跷,就吩咐侍臣去调查,看有没有人想诬陷厨官。结果查明,一个与厨官有过节儿的侍臣在传菜时,故意在烤肉上缠了根头发,想借文公之手除去厨官。于是,文公将此人处死,赦免了厨官。
在这个故事里,如果厨官正面辩解,一口咬定头发不是自己放的,可能会使晋文公火上浇油,怒气更盛而获死罪。厨官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正话反说,对文公进行说服,从而使自己获得了清白。
厨官先装着认罪,供出了自己的三条罪状。其实,他认罪的过程,就是澄清事实为自己辩解、说服文公赦免自己的过程:切肉的刀如此锋利,肉都切碎了,缠在上边的头发能不断吗?用木棍将肉一块一块串起来,肯定能看到肉上的头发;第三条更荒唐,用木炭烤肉,肉都熟了,头发能不烧焦吗?这三条明显与事实不符。
这样,厨官的曲意说服不仅证明了自己无罪,同时也提醒了晋文公,是否有人想栽赃陷害?厨官的辩解顺了晋文公的意思,使其平息了怒火,同时,也揭露了事情的真相。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有理走遍天下”、“有理不在声高”,事实上,这些想法有时是行不通的。自己知道自己有理是没用的,关键是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说服别人,让别人也接受你的理,这才算真本事。
同化别人的思想
如果我们直接指出某个人的错误,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还会让这个人非常恼怒,甚至会反目成仇。我们应该知道,指责别人不仅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还会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这是得不偿失的。我们要有足够耐心让对方慢慢接受我们的观点,同化别人的思想,让他觉得你的建议是他思想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想让一个人改变他的工作方法,或者说服一个人接受一种新思想,但碰巧那个人非常固执,思想保守,很难接受别人的建议,此时,我们就不要正面劝说,因为这样是不会成功的。我们不妨将自己的建议变成他的建议,通过耐心的引导,让他把我们的建议说出来,这样,他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好像是自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一样,而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凯塞琳·亚尔佛瑞德是一家纺纱工厂的工程督导,她激励员工的办法就是善于把自己的建议变成对方的建议,让对方心甘情愿地接受它。
设计和保持各种激励员工的办法和准则是凯塞琳的职责。在工厂只生产两三种纱线时,凯塞琳所用的激励办法还不错,但随着产品项目和生产能力的扩大,当工厂能够生产12种以上的纱线时,原来的激励办法就不适用了,因为它无法激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为了制定出更好的激励政策,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凯塞琳召开了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中,凯塞琳请大家说出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他们共同对每一个要点进行了讨论。凯塞琳请他们说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在适当的时候,凯塞琳以低调的方式,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思把办法提出来。等到会议结束的时候,凯塞琳实际上把自己的办法提了出来,而员工们也积极地接受了这个办法。
密苏里州一家很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公司的副经理凯利·瑞安,也是采用这种方式很好地说服了自己的下属。凯利说:“我发现让一个人改变他的工作方法或者工作程序的最好方法,是让这个人认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接着,她举了在工作中遇到的关于一个生产监督员的例子。
一天,凯利对这个监督员说:“杰克,我认为如果我们把3号切割机搬到那边去,然后再加两个电动卷绕站的话,我们的生产速度还能提高。我想听听你是怎么考虑的。”
第二天,监督员来到凯利的办公室,对她说:“凯利,这个周末,我有了一个最好的主意,如果我们把3号切割机搬到这里,然后再加两个电动卷绕站,我们在组装线上就能少走很多冤枉路,这样我们的生产效率能提高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我们不妨试试看。”
而这,正是凯利想让他发生的改变。运用这种方法,要比告诉一个雇员去做什么好得多。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被人家告诉怎样去做他们的工作,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事。
要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目的,一定要具备两点,即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要慢慢地来,不可急躁,这样就会给对方足够的时间,让他慢慢地消化你的建议,并且将这种建议移植到他的心里,让他感觉建议是自己思想的一部分,这样,你才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你还得记住,你的工作是播种,让他去收割,也就是给他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做,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好处。
不要直奔主题
如果对方意志坚决,不可能接受你的观点,这时候进行说服千万不能直奔主题,要先和对方谈他感兴趣的话题,慢慢诱导使对方不知不觉中进入你的“圈套”,最后同意你的观点。
战国时,赵惠文王去世,年幼的太子丹继承了王位,由他的母亲惠文太后掌理朝政。
秦国知道这个消息后,便派大军进攻赵国,赵国的形势非常危机。于是,赵国派使者向齐国求救,但齐国的条件是,让赵国的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他们才肯出兵。
长安君是赵太后最小的儿子,太后极其疼爱他,不愿他去齐国冒险。大臣们都极力劝谏,赵太后越听越生气,最后说道:“谁要是再敢在我面前提起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我就用口水啐他的脸。”
一天,左师触龙求见太后,太后怕他又要提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事,本不想见,但碍于老臣的面子,还是接见了。
触龙慢慢地挪动着脚步走进了宫中,来到太后面前,请罪道:“臣的脚有毛病,不能快步走,所以好久没有来谒见太后了。但我却老惦记着太后您的身体,担心太后的玉体也可能不太好,所以今天特地来看望您。”
太后说:“我没事,我出门都是以车代步。”
触龙又问:“您每天的饮食也没有减少吧!”
赵太后说:“老了,每天只喝些粥罢了。”
触龙又说:“近来老臣的食欲也不太好,所以每天强迫自己散散步,一天走三四里,这样才稍微增加了一点饭量。”
赵太后见触龙谈的不是长安君的事,脸色才温和了一些。
触龙又说:“臣有一个儿子,名叫舒祺,年龄最小,没有多大出息。可是,臣的岁数已经很大了,很疼爱他,希望太后能让他在宫中作一名黑衣卫士来保卫王宫,也随便混口饭吃。臣冒着死罪向太后提出这个要求。”
赵太后问:“可以,他多大了?”
触龙说:“15岁了。他虽然年龄还很小,但我希望趁我还没入土把他托付给您。”
赵太后说:“咦,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
触龙说:“男人疼爱小儿子,比妇女还要厉害呢!”
赵太后笑着说:“还是妇女更疼爱一些。”
触龙说:“但是依臣之所见,我觉得您对您女儿燕后的疼爱,比对您小儿子长安君更多。”
赵太后说:“你错了,我对燕后的疼爱不如对长安君的疼爱。”
触龙说:“父母疼爱儿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的打算,这才是真正的疼爱。当燕后出嫁时,您拉着她,心疼得直哭,为她远嫁他国而悲伤,这应该算是很疼爱的了。燕后出嫁后,您也是在每天想念着她,但是在祭祀的时候,您却祝愿她千万不要回来,您这难道不是在为她作长远的打算,希望她的子孙能够在燕国继承王位吗?”
赵太后说:“是这样的。”
触龙接着又说:“我们赵国从现在算起,三代以前赵王被封侯的子孙,他们的继承人现在还有封侯的吗?”
赵太后说:“没有。”
触龙又问:“不光是我们赵国,其他国家有三代都为侯的吗?”
赵太后说:“我还没有听说过。”
触龙说:“由此看来,人们遭遇灾祸是很难预测的,那些封侯的人,有的本人遭到灾祸,有的子孙遭到灾祸。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还拥有许许多多的宝物。现在,太后您把长安君的爵位提得如此尊重,又赏给他大量的肥沃的土地,还给他贵重的宝物。可是,您有没有想过,一旦您离开人世,长安君凭什么能在赵国站住脚呢?所以,臣认为您老人家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太后爱长安君远不如疼爱燕后。”
赵太后听了触龙的这一席话,十分感动,说:“好吧,那就听凭你的安排,把他派遣到齐国去做人质吧。”
于是,赵国把长安君送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也派出了救兵。秦国一见赵国得到了齐国的援助,料想难以取胜,只好撤兵。
在这个故事中,触龙求见赵太后的目的,本来是要说服她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但是,他没有像其他大臣那样直接去劝说赵太后,而是先将自己的目的深深地隐瞒起来,而是跟太后谈起了儿女,拉起了家常。触龙通过这种方式,使赵太后能够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听他说话,并能够很好地接受他的建议。
所以说,在说服那些比较坚决的人改变自己的决定时,不妨先把自己的目的隐瞒起来,然后再一步一步地将它提出来。
六、类比法——譬喻类比让说服变得更生动
小事件譬喻大道理
有些事不好说清楚,尤其是一些深奥的、严肃的问题,如果只就事论事的话,只能让对方感到厌倦。比如,当你试图向孩子讲述人生的真谛时,如果你只说人生如何玄妙,如何深不可测,不仅让孩子听得如坠五里雾中,搞不清东南西北,还会让你自己也掉入谜团,不知所云。此时,不妨用一些简单有趣的小试验,让孩子在嬉笑玩闹中,很轻松地接受你的“布道”。
有位著名的画家,至今仍记着自己小时候的一件小事,他经常说,是那件事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从那件小事中,他悟出了人生的一个大哲理。
这位画家在读中学时,非常贪玩。有一次,他因为接二连三地旷课,被学校给予严厉的处分,并通知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得知此事后,没有责骂他。
晚饭后,父亲找来一个塑料小漏斗和一捧玉米种子。画家很迷惑,不知父亲究竟会怎样惩罚自己。这时,父亲开口了:“来,咱们一起做一个有趣的试验。”父亲让他把双手放在下面接着,自己捡起一粒种子投入漏斗中,很自然地,种子顺着漏斗那细小的缝隙,滑到了他的手里。就这样,父亲连续投了十几次,他的手里也就有了十几粒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