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女孩子喜欢动不动就生男友的气,以显示自己有个性。如果这个女孩儿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是兄长的娇妹妹,就更是不能容忍别人对她的不满。有些痴情的男孩子因为自己的某句话引起女友的不快,惟恐得罪了自己的“公主”,会忙不迭地赔礼道歉,更有甚者会贬低自己请求原谅,以示对恋人的忠贞。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个样子,你可以采用“柔性敲打”的方法让对方自己觉悟。
某局长的千金小徐和本单位的小李谈恋爱时,总是显示出某种优越感,因为小李是农家子弟,大学毕业分在局里做科员,没有什么靠山。有一次,小徐到小李家做客,对小李家人的一些生活习惯总是流露出看不顺眼的情绪,并不时在小李耳边嘀嘀咕咕。吃过晚饭后,小徐把小姑子使唤得团团转,一会儿叫烧水,一会儿又让拿擦脚布什么的。
小李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借机笑着对妹妹说:“要当师傅先学徒嘛!你现在加紧培训一下也好,等将来你嫁到别人家里,也好摆起师傅的架子来。”小李这么一说,小徐便明白自己有些过分了。
小李不失时机地用“要当师傅先学徒”的俗话来提醒小徐,避免了直接冲突,即使对方当时略有不满,过后也会有所感悟的。
需要说明的是,交际情境并非都由自我选择与设计,如果是由对方选择和设计的,就要注意交际的情境意义,做到准确理解、灵活应变,防止劝告或说服的被动与失误。
忠言相告也要委婉顺耳
真诚地提出自己的忠告,会让对方避免或减少损失,或者将事情办得更好。忠告表明了我们关心和爱护对方,我们站在他的角度为他着想,因此,忠告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使我们与别人紧密地连接起来。相反,那些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或者即使有好的建议也不肯说的人,是不诚实的人,他们也很难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但是,有句俗话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说的是凡是能治好人的病的药,一般会很苦,而忠告一般也都是逆耳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人们容易受反感情绪的影响,对别人的建议有一种天生的逆反,会自觉抵抗别人的忠告。
比如,一位在外游荡之后感到后悔、暗暗下决心回家学习的中学生一走进家门,当母亲的就怒不可遏地训斥儿子:“你又野到哪里去了?还不快去复习数学,再这样下去,你将来怎么考得上大学!”
“哼,上大学,上大学,我就不信,不上大学就混不出个人样来。”受逆反心理驱使,儿子一气之下又跨出了家门,留下母亲在那里发愣。
看来,光有为别人着想的良好愿望是不行的,提出忠告也需要技巧,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要想使自己的忠告被人接受,需要注意以下3点:
第一,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
忠告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对方从中受益。因此,在提忠告时,一定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为此,你就要谨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过激,否则对方就会觉得你是在教训他。但是也不必过于委婉,因为那样对方可能会感觉你不真诚,或者认为你假惺惺的,反而会觉得厌恶。
第二,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
例如,当部下尽了最大努力,但却没有把事情办好时,你最好不要立刻向他们提出忠告。如果你这时不合时宜地说“如果不那样就不至这么糟了”之类的话,即使你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且很有道理,部下的心里仍然会顿生“你没看见我已拼命了吗”的反感,效果当然就不会好了。相反,如果此时你能说几句“辛苦你了”、“你已尽了最大的努力”、“这事的确比较难办”一类的安慰话,然后再与部下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最终部下是会欣然接受你的忠告的。
除此之外,提出忠告的场合也很重要。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最好是一对一,要避开耳目,千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向对方提出忠告。因为这样做,对方就会受自尊心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
第三,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
此时的比较,通常是拿别人的长比对方的短,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例如,“我说小刚呀,你看隔壁家的二牛多有礼貌,多乖啊。你和二牛同年生,你还比他大两个月呢,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做个好孩子哟。”一位母亲这么忠告自己的儿子。
“哼,嘴里整天是二牛这也好那也好,干脆让他做你的亲生儿子算了。”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母亲的忠告效果便适得其反了。
再如,“我说,你看张太太哪天不是整整齐齐的,而你总是不修边幅,你就不能学学人家的样子吗?”丈夫对不爱打扮的妻子提出了忠告。
“学学人家?你有人家丈夫赚钱多吗?等你有了钱,我自然会打扮,谁不喜欢漂亮啊。要钱没钱,要衣服没衣服,你让我怎么打扮?”虽然妻子明明知道自己的弱点,但出于自尊心,她没好气地回敬着丈夫,丈夫的忠告也宣告失败了。
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引导
有时候,当我们试图使对方接受我们的建议、从事我们所希望的事情时,与其苦口婆心地劝说,不如从侧面诱导一下。在诱导中,让对方对这件事产生兴趣,最终,他会听从你的安排,并心甘情愿、满心欢喜地照着你所希望的方式去做。
美国《纽约日报》总编辑雷特,很想找一个才华横溢而又精明强干的人来帮助自己,于是,他便将目光瞄准了年轻的约翰·海。而在当时,约翰刚从西班牙马德里卸除外交官职务,准备回到家乡伊利诺州从事律师行业。
一天,雷特请约翰到联盟俱乐部吃饭。吃完饭,他提议请约翰到报社去玩玩。
到了报社后,雷特从许多电讯中间找到了一条最重要的消息。当时,恰巧负责国外新闻的编辑有事离职了,于是,他对约翰说:“请您帮忙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则消息的社论吧。”在这种情况下,约翰自然不好拒绝,于是提起笔来就写。
这篇社论写得非常棒,雷特看后赞不绝口。于是,他请约翰再帮忙顶缺一星期、一个月,就这样,最后干脆让他担任这一职务。而约翰也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回家乡做律师的计划,留在纽约做起了新闻记者。
从雷特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条求人办事的规律: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但是,在运用这一策略说服别人时,一定要注意,想要诱导别人参与自己的事业,首先要让别人对自己的事业感兴趣,否则,你是不可能成功的。
在整个过程中,雷特对约翰所做的都是诱导工作,比如,以编辑不在为理由,让他写出第一篇社论,然后,又以请他帮忙顶缺为由,让他在那里工作了一星期、一个月。在这个过程中,约翰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工作,忘记了自己最初的决定,并愿意留下来,永远从事这份工作。至此,雷特的引导才算大功告成。
当你要引导别人去做一些很容易的事情时,你得先让他获得一点小胜利。而当你要引导别人去做一件重大的事情时,你最好对他造成一个强烈刺激,让他在做这件事时,有一种强烈的求胜欲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起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才会愿意并能够更加勤奋地工作,最终达到你所期待的目标。
凡是有头脑的人都懂得这是使人合作的重要策略。但有的时候,常常要费许多心机才能运用这个策略,有时候却又很便当。像雷特猎获约翰一例,他只是稍许作了些安排。
总之,要引起别人对你的计划的热心参与,必须先诱导他们尝试一下,可能的话,不妨让他们先从一些比较容易的事情入手,然后,再一步步地把他们引向你的目标,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以身示范委婉劝说
千人千面,人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脾气。有的人注意细节,做什么事都有个讲究;有的人则不拘小节,许多方面都随随便便。在劝说一个人的时候,稍不留心,就会伤害大家的感情。因此,与其直言相劝,不如委婉示范,以身作则,让对方明白有些事怎样做更好,就是用自己或自家人的行为做个样子给他看看,表示自己赞成什么、厌恶什么。
邻居文丽常向春艳借小东西,比如筷子、碗盏、针线或螺丝刀什么的,有的能够及时归还,有的会拖上好长时间才还,而有的索性就不还了。春艳也知道文丽不是故意的,只是粗心大意,不记得这些小事了。
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春艳故意叫孩子去借几双筷子。用完后,又马上叫孩子送过去,并教孩子说:“妈妈说,借了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及时归还。”又有一次,春艳向文丽借了一支圆珠笔,用完后自己亲自送了过去,对她说:“我这人记性差,不知道有没有东西借了没还的,特别是小东西,很容易忘记的。”一听此话,文丽顿时有点尴尬,马上在屋子里找了起来,找到了两三件小东西,让春艳带回去。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春艳直接去讨要,会使双方都很尴尬,毕竟只是一点小东西,况且对方也不是故意的。而用自己的行为为对方做出示范,就会避免这种尴尬,使对方在接受你的建议的同时,还会对你心生感激。
这种以身示范的委婉劝说法也特别适于那些辈分高、资格老,或者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人。这样做既可让对方明白你不大赞赏他的行为习惯或态度、作风,又不伤他的尊严和感情。
老刘是小谢的邻居,也是同一单位里的工会主席,而且,技术上也有一手,待人也热情诚恳。但是,他在生活上却比较马虎,不讲仪态,夏天,他常光着膀子走家串户。小谢是个有知识的女性,她很不习惯老刘的这种行为。
一个双休日,老刘邀小谢的丈夫去另一个同事家下棋。小谢对丈夫说:“穿上衬衫,换双凉鞋,到别人家去总得有个样子。”这一讲,老刘马上有所觉察,他说:“等一下,我也去穿件衬衫,换双鞋。”
小谢赶忙笑着说道:“刘师傅,您这个人很热情、很随和,可我觉得在穿着上太不讲究了,有时让人受不了。”待老刘穿好衣衫返回,小谢赞扬道:“刘师傅,这一身多神气啊!”说得刘师傅舒服极了。以后,他渐渐改变了原先不讲仪态的习惯。
夸完对方之后再去说服他
在你想要劝说对方接受自己的某种建议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对方的喜好以及他的优点和长处,恰如其分地夸赞一下对方,趁对方高兴的时候再进行说服工作,这样肯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说服效果。
戴尔·卡耐基是不动产理论的坚决拥护者,他认为,房子还是自己的好,租来的住着到底不安心。有一段时间,他想把自己的旧公寓租出去,所以想了解一些房屋出租的事宜。于是,他来到了一家房屋中介公司。
一走进这家公司,卡耐基就说:“我想询问有关租屋的规定……”
但是,经理的回答却出乎卡耐基的意料,让他的头脑有点发起晕来。
“天哪,您不就是戴尔先生?您就是那位曾经写过书的戴尔·卡耐基先生,我说得没错吧?”
“是的,我是出版过一些书籍,但是,我到这里来,是因为……”
“真的是您啊!刚接到您的电话时我就在想,这个名字好像在哪儿听过,果然让我猜中了。您就是《人性的弱点》一书的作者吧!请您稍等一下。”
说完,经理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不一会儿,他手里拿着卡耐基的书,走了过来。
“让您久等了,您看,是这本书吧?”
“是的,您能够拜读拙作,我实在感到十分荣幸!”
“您太客气了。以前我虽然嘴快反应好,但却没有出众的口才,无意中我在书店发现了您的作品,觉得这本书写得相当不错,内容既浅显易懂又具体,带给我很大的帮助。今天能够在这里见到您,真是万分荣幸!”
“承蒙夸奖,我也很荣幸能够结识您。拙作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是我最大的快乐,谢谢您的指教。”
“您说您今天到这里来是干什么的?是想了解公寓出租的规定,是吧?让我们先来看看现今房屋市场的状况好吗?请允许我向您介绍一下最近的情况……”
“麻烦您了,我洗耳恭听!”
接着,这位经理向卡耐基详细介绍了房屋市场的现状。最后,他向卡耐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从长远角度来看,我认为您与其出租房子,不如把它卖了。因为公寓将来肯定是要改建的,而目前公寓供需并不太平衡,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赶快将它脱手,绝对是个明智的选择。不知您的看法如何?当然,如果您真的想把它租出去,我也一定能为您找到一个好房客的。但我认为……噢,当然,一切还是由您自己决定比较好。”
“我明白了,请让我考虑一下好吗?”
要知道,长久以来,卡耐基可是个忠实的不动产持有论的支持者,但听完经理的这番话,他却动摇了。经过一个晚上的考虑,卡耐基最终决定听从经理的建议,把房子卖掉。
在这个例子中,这位经理非常成功地说服了一个不动产持有论的支持者,使他改变了原先出租房子的念头,把房子卖了出去。而这个人,就是对人性了解极深的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
为什么卡耐基会改变自己的最初的主意呢?其实,是这位经理运用了独特的说服策略,即用卡耐基的著作做文章。
卡耐基一走进公司,他就声称读过他的书,并且对这本书作了高度的评价。这一切,自然使得卡耐基心花怒放,因此,就会很乐意听从经理的意见。而经理也抓住了这个机会,不住地诱导卡耐基,使其最终接受了自己的建议,将出租改为了出售。此时,经理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三、激将法——妙用“激将”打动人心
激将对方来达到说服的目的
当你试图劝说一个人去做某件事的时候,你知道这个人虽然有实力但就是过于懒怠或者粗心大意,如果把事情交给他去做,很有可能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遇到这种情况,你不妨激一激他,逼他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从而把事情做好。此时的激将,最好是用故意贬低的方法。
你故意贬低对方,比如说他不行、肯定不能把事情办好之类的话,那么,就会激起对方求胜的欲望。
三国时期,曹操亲率二十多万大军南征。江东的孙权在抗曹与降曹的两种选择之间犹豫不决。经过鲁肃的建议,孙权有意联合刘备对付曹操。这时,诸葛亮也与刘备商量联孙抗曹,他在分析了江东当时的处境和可能出现的对策之后,料定孙权方面会派人前来试探。
果然,鲁肃的来访,成为了诸葛亮开展一场杰出外交谈判的起点。
诸葛亮听说江东来人,便高兴地说:“大事济矣!”接着,极其慎重地叮嘱刘备,凡来人提及与曹操作战的问题,都推给他诸葛亮回答。他不仅要从与来人对形势的谈话中捕捉相关信息,而且还打算通过倾心交谈结交朋友。结果,直率的鲁肃经过诸葛亮的争取,透露出江东投降倾向与抗曹势力的现状,以及作为决策者的孙权目前害怕曹操兵多将广、不敢决策抗曹的心态。并且他还自告奋勇,愿意充当诸葛亮出使江东鼓动抗曹的引荐人。
到了东吴之后,诸葛亮很快得以与孙权直接会谈。他看到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立即判断出自己的对手有很强的自尊心,对于这种人,“只有激,不可说”。因此,诸葛亮在说服孙权的过程中,对准他当时在战与降之间举棋不定的矛盾心态,不但把曹操的实力格外加码地描述了一番,而且毫不客气地嘲讽孙权,如果不能早下抗曹决心,不如干脆投降。
孙权不甘屈辱,立即回敬一句:“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