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表不同意见的过程中,许多人说话时常常粗心大意,所说的话可能不够完善,这时你可以用询问的口气、适宜的语调重述对方的意见,表示希望得到再次的证实,使对方能重新思考,加以修正。比如,有一人在座谈会上批评学校管教学生不严时说:“学校对于学生太过溺爱,使学生越来越放肆。学校应该要学生做他们并不喜欢的事,至于任何要求都可以。”另一个对此有异议的人便问:“您认为学校如何对待学生最合适?要训练学生做其不喜欢的事就好了吗?”这番话立刻使先前提议的人会再重新修正他有失偏颇的言辞。
(7)证明你的结论有理
当你作出一个结论的时候,要陈述为什么你认为这样的结论是正确的。如果你给出了结论的基础,将会大大地提高自己的可信度。你要认识到,如果有一些人不知道你是如何得出你的结论的,他们会变得很多疑,最后甚至会认为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为了打消这种疑问,你可以说:“根据我展示给各位的数字,我相信执行我的想法是非常合适的。你们怎么想呢?”通过加上“你们怎么想?”这样的问题,你给了别人一个机会,让他们选择同意还是反对你的结论。如果他们不同意,你最起码知道了他们是抱着异议的,这样就可以恰当地采取对策。
最好的策略就是使异议让步。一个有所松懈、让步的异议,常常是建立在不坚定的基础之上的,甚至就是建立在假象之上的,但你对此很难判断。假设那个和你谈话的人告诉你,他不喜欢你的主意,因为他认识的人告诉他你的主意不起任何效果。你不得不反问他:“您认识的人试着执行过我的主意吗?他们拥有哪些和我的观点有关的专业知识?他们给过您为什么我的主意不起效果的具体说明吗?”一旦你发现异议之中的犹豫不决之处,就可以刨根问底地追究下去,直到说明为什么这个异议是不正确的。
(8)事先贮备可能遇到的问题
当你尝试着说服某些人接受你的观点时,你或许需要提供信息来支持自己。这可能是一个挑战,因为你不知道他们会问哪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需要什么样的数据支持。不幸的是,一旦你的回答在一个环节上出了纰漏,就会对所有其他的环节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如果你的生意上并没有出现麻烦,也会削弱你推销的点子的有效性。或许你需要回答的问题类型和需要的支持数据可以避开这个麻烦。你可以请那些平时要求很苛刻的朋友或同事来对你事先提问,这将会帮助你提高和完善你的陈述。有了这样的准备,就等于扫清了说服别人道路上的很多障碍。
以柔克刚让对方心服口服
说服的最佳效果是让对方心服口服,最好的手段是以柔克刚俘获对方的心。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已妇孺皆知。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用以柔克刚的手法俘获孟获的心,让其心甘情愿地归顺蜀国。
刘备刚刚去世,南中就传来了诸多首领造反的消息。因为南中对蜀国相当重要,关系着其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计划,因此,诸葛亮决定亲自出征。出征前,诸葛亮采纳了参军马谡的建议,即出征的目的是为了让那些叛乱分子归顺蜀汉,以后不再叛乱。这就叫“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诸葛亮出兵不久,叛军内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孟获做了主帅。由于孟获在当地有一定的威望,因此,诸葛亮下令不准伤害他,一定要活捉。
交战不久,孟获便被活捉了。当他被带到大营时,诸葛亮问道:“蜀汉对你们不错,为什么还要造反?”接着,又带着孟获参观了蜀军军营。孟获看到蜀军阵营整肃、军纪严明、士气旺盛,心里暗暗佩服,但嘴上并不服气。他说:“我不是被打败的,只是不知虚实,中了你们的埋伏,才被你们捉住的。现在看了你们的军队,也不过如此,真要硬打硬拼,你们也不一定会取胜。”诸葛亮笑道:“既然如此,就先放你回去,等你整顿好军队,再来打一仗吧。”然后,吩咐士兵们准备酒席,招待孟获大吃了一顿,把他放了。
孟获回去之后,又连续和诸葛亮打了6次仗,又被活捉了6次。最后一次被擒时,诸葛亮让士兵传信:丞相让你回去整顿军马,再来决一胜负。
孟获想了很久说:“七擒七纵,自古没有的事情。丞相给了我这么大的面子,我虽没读过几本书,也知道做人的道理,怎么能不给丞相面子呢?”说完,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地说:“丞相天威,我们再也不敢造反了。”
诸葛亮十分高兴,赶紧把孟获扶了起来,设酒宴款待。最后,又客客气气地把孟获送出营门,让他回去了。
至此,诸葛亮采用以柔克刚的手法,最终感动了孟获,让他主动放弃了造反的念头。
由此可知,对于那些顽固的对手,不能使用强硬的手段以硬碰硬,这样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就像在这个故事中,如果诸葛亮第一次就杀死了孟获,只能使南中暂时得到安宁,等大军一退,可能会有更多的人造反,对蜀国是很不利的。
俗话说,软绳子捆得住硬柴火。采用以柔克刚的手法,是对付强硬分子的上策。孟获7次成为诸葛亮的手下败将,本来应该被处死。但诸葛亮不但没有杀他,甚至没有羞辱他,还以贵宾的礼仪接待他,给了他很大的面子。因此,孟获作为大老粗,从心里对诸葛亮极为佩服,又怎么会不降呢?
诸葛亮本意是想说服孟获归降,但他知道靠嘴是说服不了的,所以他就采用以柔克刚的手法,俘获了孟获的心——心都被俘获了,人自然就归顺了。这比单纯靠嘴去说服高明多了,诸葛亮这一招堪称说服术中的经典。
说服技巧中的攻心术
兵法上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攻心术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说服方法,它比讲道理、威逼利诱更容易赢得人心,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在说服别人前,有时需要先了解对方的内心需求,通过满足对方的这种需求,令对方折服。也就是说,在说服对方之前,要先攻破对方的心,让对方从内心对自己佩服,或者是感激,这就可以为进一步的说服打下基础。
利维就是利用这种方式,赢得了弗兰克的信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利维经营着一家影片进出口公司。后来,他对闭路电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组织了研究小组,对这一产品进行研发。
研制小组有3位主要专家,其中一位叫弗兰克。此人脾气古怪,性情暴躁,动不动就和人争得面红耳赤。他几乎和研制组的上上下下都吵遍了,连利维也包括在内。可是,自从发生了一件小事后,弗兰克对利维言听计从,百般感激。
一天,在一个实验问题上,弗兰克同研制组的另一位成员意见不和。为此,弗兰克大发脾气,利维过去劝阻,也被他大骂了一顿。正在他们闹得不可开交时,弗兰克的小女儿安妮走进了实验室。
小女儿看见爸爸那副怒气冲冲的样子,吓得哭了起来。弗兰克见状,再也顾不上同别人吵架,赶忙跑过去,陪着笑脸哄逗她。
看到这一情景,利维心里猛地一亮,顿时明白了一件事情:弗兰克虽然脾气暴躁,看谁都不顺眼,但对自己的小女儿却百依百顺,视为掌上明珠。不难看出,这小女儿是他的主要精神寄托。
为了让弗兰克改变作风,更好地工作,利维立刻在公司附近为他租了一幢非常漂亮的房子,好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女儿呆在一起。
当时,利维手头的资金本来就很紧张,还为弗兰克租房,使弗兰克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因此,尽管利维再三动员,弗兰克还是坚持不搬。
最后,利维说:“搬不搬家,恐怕由不得你了。”
“什么?”弗兰克提高了嗓门,大声说道,“我自己不愿搬,你还敢强迫我不成?”
“我当然不敢逼你,不过,你的千金安妮已替你做主了。”利维微笑着看着他,继续说道:“她说你心境不好,容易发脾气,这会伤身的。如果她能住在附近照顾你,你就不会发脾气了。起初,我也拿不定主意,可是安妮最后还说:‘我爸爸多可怜呀,我不能让他再忍受孤独了。’”
听了这话,弗兰克的眼里充满了泪水,最终同意搬家了。从此之后,弗兰克更加努力地工作,脾气也好了很多,很少与人大声争吵。
在这个故事中,利维运用的就是攻心术。他看懂了弗兰克的内心需要,明白安妮对他的作用,于是,就不惜重金在公司附近为弗兰克租了房子,通过安妮来说服弗兰克。
试想,如果利维不采用这种办法,而只是一味地训斥弗兰克,告诫他不准与别人争吵,弗兰克可能很难从命,更不会专心工作。
可以说,攻心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说服方法,它比讲道理、威逼利诱更容易赢得人心,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
说服别人最大的难度就是如何能攻克对方的心理防线,消除对方由于对你的诚意表示怀疑而产生的戒备。如果对方的心理防线不能被攻破,对方对你的戒备不能解决,怀疑不被打消,你的话就根本说不到他的心里去,甚至还会对你产生反感,你也就达不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那么,怎样来攻克对方的心理防线呢?下面为大家提供几点做法,以供参考。
1.利用同步心理
什么是同步心理呢?同步心理就是,凡事想跟他人同步调、同节奏,也就是“追随潮流主义”,是那种想过他人向往的生活、不愿落于潮流之后的心理。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的存在,那种不顾自身财力、精力,甚至是否真心愿意而豁出去做的念头,就很容易乘虚而入,支配人们的行为,促使人们盲目做出与他人相同的举动。
通常人们在受到这类刺激后就很容易变得没主见,掉入盲目附和的陷阱中。所以推销员或店员经常会搬出“大家都在用”或“有名的人也都用”等推销话语,促使人们毫不犹豫地接受。
2.利用逆反心理
当别人告诉你“不准看”时,你就偏偏要看,这就是一种“逆反心理”。这种欲望被禁止的程度越强烈,它所产生的抗拒心理也就越大。所以如果能善于利用这种心理倾向,就可以将顽固的反对者软化,使其固执的态度做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如果在说服对方的时候,劈头就说:“你这样做不对。”对方一定会反感地说:“不,我绝对没有错。”但如果采取让步的姿态说“也许我也有错”时,对方的“逆反心理”也许就会产生作用,他会说:“不,没那回事,其实我也有错。”如果说“你确实是不对的”这样的话,往往会使对方产生一种潜在的反感心理,而当对方有了这种心理时,就只有放弃说服他的念头了。
富兰克林做雷电实验时,曾在自传中提到有关利用“逆反心理”的论述:“在说服别人时,首先必须非常稳重地叙述自己的意见,然后附带地说:‘这只是我的观念,也许是有错的。’如此一来,对方就会视你的意见为自己的意见,甚至当你表现出犹豫不决时,他还会反过来说服你。”
3.利用对方的危机感
在一定的条件下,每个人都会产生某种危机感,这种意识使他心生恐惧,并由此激发出强烈的要求上进的愿望。如果你能把握住他的这种危机感,就能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对策。
以下是一个希望儿子考上大学的母亲,为了改变儿子吊儿郎当的态度而与他进行的对话:
“小虎呀,高考迫在眉睫了,你非加紧用功不行!你看看你,整天只知道弹吉他,这样下去不行啊。唉,真不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哼,怎么想?我觉得读不读大学都无所谓。那些书呆子们拼了命考上一流大学,进了大企业,结果又怎样?像爸爸,在公司做了那么多年,还不是一遇裁员就马上失业啦!”
“话不能那么说呀!虽然爸爸今天是被裁员了,可是这许多年来我们家的生活水准不都是在中等之上吗?你想要的东西有哪一样没买给你?这些都是你爸爸的功劳,全都因为他上过一流大学,进了大企业的缘故呀!你想想看,要不是你爸爸,我们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根本就不可能像现在日子过得这么舒服!”
“知道啦!可是我喜欢音乐,想尝试一下究竟自己能不能靠它闯出一条路来,就算不成功我也不会后悔的。”
“音乐?我知道你喜欢音乐,但只能把它当作一种爱好。因为要想成为音乐家是要有特殊天赋的。你确定自己有天赋吗?就算你有天赋,还得加上不断的训练呢!而且你能玩上10年的音乐吗?能吗?”
“说的也是……但我还是想试试。”
“喜欢归喜欢,放弃考大学而搞音乐,毕竟太冒险了!”
“嗯,知道了。”
这位母亲的说服相当成功。她巧妙地利用了儿子自己对于放弃大学而专搞音乐的潜在不安全感,让他明确感受到危机所在。
在与人交流中如果你能洞悉他的内心,巧妙地刺激对方的隐衷,使他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就能找到他的危机感。这个危机感就是你说服他的一把利器。
4.树立共同敌人
在说服别人时,要懂得将小的共同点扩大,树立“共同的敌人”,使对方有同仇敌忾的感觉。《孙子兵法》中有“吴越同舟”这么一句话,原意是讲吴国和越国本是敌对的双方,但因同时面对魏国的威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两国只好尽释前嫌,来对付共同的敌人。“吴越同舟”的故事就是由此产生的。
一旦出现了强大的共同敌人时,即使是敌对的两方,也会摇身一变,而成为合作的对象。
其实,“共同的敌人”并非一定要真的存在,但可以故意制造一个“假想的敌人”。当然,这必须具有高超的演技,如果演得不够生动,反而会使对方产生反感。不过,为了能够引导一个持相反意见的人反过来赞成自己的意见,这种方法是值得一试的。
同情心是人的天性,如果你想说服比较强大的对手,不妨采用争取同情心的技巧,以弱克强,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
二、委婉术——央求不如婉求
旁敲侧击攻心说服
在说服别人时,不仅要善听弦外之音,还要会传达言外之意,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微妙的人际关系。老于世故之人大都擅长话里有话,一语双关;精明之人无须多言直语,即让你心里明明白白。并且,用这种方式提出自己的要求,或者表明自己的不满,比直接说明的效果要好得多。
生活中,正面的劝告通常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这时,不妨独辟蹊径,换个方法来劝说,从侧面打开缺口,或许能事半功倍。旁敲侧击法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好方法。旁敲侧击法一般多以人与人的感情为媒介,以人对新事物的兴趣、注意力或以列举有关事例为突破口,对其进行攻心。
荷兰物理学家彼得·塞曼,大学一年级时十分贪玩,物理成绩也不好,被人称为浪荡公子。为此,他的母亲很伤心。为了劝告儿子,她讲述了这样一段往事:他们的家乡位于西海岸的一个半岛上,自古以来常被大海淹没。1860年5月24日午夜,家乡又遭到了大海的侵袭,一个孕妇在孤舟上漂流了几天几夜,产下了一个男孩儿——彼德·塞曼。幸亏乡民救助,母子二人才平安无事。接着,母亲不无悲哀地说:“早知塞曼是个平庸的人,我当初就不必在海浪中拼搏努力了。”塞曼听完母亲的话,非常羞愧,从此,他改掉坏习性,努力学习,最终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