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力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说服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在家里,你要说服父母、配偶和子女;在单位,你要说服上司、下属和同事。出门办事,你要说服与你打交道的各色人等。对待不同类型的人要有不同的说服策略和方法;说服有时需要攻心,有时需要激将,有时需要幽默,有时需要委婉。无论如何,说服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让人口服心也服,才能成功地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掌握说服的方法、领悟说服技巧,将助你最快地获得你想要的东西。说服力能保证你的工作进度,让你从最大程度上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能够说服别人才能让你得到客户、老板、同事、和朋友的支持和尊重,才能提升和抬高你自己。
一、攻心术——摸透人心再开口
利用猎奇心理说服人
人们都有一种猎奇心理,即认为昂贵的、不可轻易获得的东西,就一定是好东西。
在人的天性中,有一种对陌生事物的排斥心理,即不敢接受新事物,害怕它给自己造成伤害。而人的天性中,又有一种对昂贵的、稀有的物品的渴求心理。并且,越是昂贵越是稀有的东西,就越能引起人们的占有欲。
因此,当你试图使别人接受一些新思想、新事物时,千万不可仅仅依靠演说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无论你把它说得怎么好,也无法打动对方的心。这时,你就要转换方式,试着把人们的恐惧心理变成一种猎奇心理,进行变相说服。在法国,一位农学家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地使土豆的种植得到了推广。
这位法国农学家,在别的国家吃过土豆后,觉得非常好,便想在法国推广种植。但是,他越是热心地宣传,农民就越不相信。并且,医生认为土豆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其他的农学家则认为种植土豆会使土地变得贫瘠。
经过苦思冥想,这位农学家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恳求国王许可,在一块出了名的低产田里种植土豆,并由一支国王的卫兵专门看守。之后,农学家公开声明,任何人都不准私自接近这块土地,更不准挖掘其中的土豆。但是,这些士兵只在白天看守,晚上全部撤走。
于是,受不住诱惑的人们,纷纷在晚上前来挖掘土豆,并把它栽进自己的园子里,像宝贝一样对待。这样没过多长时间,土豆便在法国推广开了。
在这个故事中,农学家起初是用劝告的方式来说服人们的,但没有成功。因为人们对于新事物普遍怀有一种敌视心理,因此,不管农学家如何说土豆好,人们就是不信。在这种方式宣告失败后,农学家灵机一动,拿人性的弱点做文章。
土豆让皇家种植,并由国王派卫兵亲自看守,这样就使人们相信,这种东西是贵重物品,不是轻易可以获得的。而东西越是贵重、越是难得,人们的占有欲就会越强。所以,很多人趁着天黑将土豆偷走。然而这样,正中了农学家的下怀。人们把土豆偷回家后,亲自种植,收获时又亲自品尝,确信有益无害,土豆的种植也就自然而然地在法国传播开了。在这一故事中,农学家很巧妙地利用了人们的猎奇心理,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因此,在你试图推广自己的新思想,或者说服人们接受一种新事物时,如果劝告不成功,就要马上改变策略,试着利用一下人们的猎奇心理。要知道,人人都有猎奇心理,而且永远不会消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说服之前,需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去熟悉和了解对方,尽可能收集详细的有关资料,精心选择适合的说服场所,仔细寻找说服的时机,预计可能采用的说服方法。一般说来,说服准备阶段的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说服的效果。只有你对对方了解透彻,说服起来才更有把握。
在准备阶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掌握信息
要说服一个人,首先需要弄清楚他的思想状态如何,他苦恼的原因是什么,他的思想认识水平到了什么程度等等。只有掌握了说服对象的内心世界,才能探索他们心底深埋的真情。这时候,说服者要运用平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经验,通过调查、走访、察言观色,掌握第一手材料,力争把问题搞清楚。
只要思想信息的传递渠道不发生梗阻,人的思想信息总是可以捕捉到的,走进其神秘的心灵殿堂也就不难办到。
在深入细致的了解中,不排除所获得的材料是道听途说的可能,所以不要完全被获得的材料所左右,需要经过多方面的验证和分析,从众说纷纭之中,做出符合实际的归纳和判断。
2.摸清情况
与对象思想情绪有关的情况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养、性格气质、社会关系和生平经历等。
一个人的思想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除了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外,还与他本人的素质、经历以及所处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为什么同样一件事,在这个人身上不会发生任何反应,而对于另一个人来说却成了严重的问题呢?这完全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造成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提高对全面掌握说服对象的情况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1)从思想素质方面,主要应摸清他是属于哪个层次的。
(2)从文化素养方面,主要应知道他本人受教育的程度。
(3)从性格气质方面,主要应了解他平时的脾气和性格是属于哪种类型的。
(4)从社会关系方面,主要应了解他的家庭人员构成情况。
(5)从生平经历方面,应主要弄清楚对他影响比较大的事件。
(6)从经济方面,应主要弄清楚他个人收入、家庭经济来源、生活水平等等。
3.抓住焦点
把握住与说服对象之间意见分歧的焦点,说服才会有的放矢,双方的思想才能相碰撞而迸出火花。只有这样,你的思想观点才能融入他的思想观点,并对他进行深化和改造。
4.设想对策
说服,不可能按照自己预先设计的思路顺利地向前发展,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一些梗阻现象,所以,说服之前既要充满信心,又不能盲目乐观。为了顺利地达到说服的目的,必须在说服之前,自我设计几种假设的障碍及其对策。
5.确定方法
对说服对象情况的了解,是确定整个说服工作采用何种方案的依据。确定说服方法,既要考虑到对方的心理特点和承受能力,又要考虑自己对说服方法的驾驭能力。
大体上确定以某种方法为主的同时,还要多准备几种方案,万一情况突变,就立即调整说服方案。
让人心悦诚服
有些人认为,说服工作只是我说你服的单方面行为。美国也曾盛行过人际关系中的“枪弹理论”:说服的人是举枪打靶者,被说服的人就是枪靶,枪举靶落,“砰”的一声,对方应声倒下。后来证明这种理论是荒唐的,说服并不能真正使人口服心也服。那么,怎么才能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呢?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得出下列原因。
1.你威胁对方了吗
说服者常常认为自己是好心,是从对方的利益出发,并不想去威胁对方,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妈妈对孩子说:“你不加衣服,冻死了没有人管。”孩子马上回嘴:“冻死了不要你管。”妈妈是好心的威胁,得到的却是逆反结果。“如果你再不申请参加我们的球队,我们就不要你了。”面对这种话,本来还想考虑加入的人会随口回答:“我根本就不想参加你们球队。”
2.你的观点中有他的一分
“你曾说过抽烟不好,也劝过我不要抽烟,是吗?”使对方感觉不是别人在说服自己,而是自己在说服自己。如此,被说服者所担心的“投降”心理解除了,下面的话也就好说了。如果想说服一位失恋的朋友不要自卑,千万不要找一个恋爱正谈得得意的人去做工作,因为你的接近本身就反衬了他的痛苦,产生“饱汉不知饿汉饥”的抗拒心理。而如果找一位刚从失恋煎熬中站起来的朋友与他谈,他就容易接受劝告,因为彼此处境相同。
3.尊重人格
说服人可多用讨论、提问方式,不要涉及人的品质和道德为人,不要揭人家的隐私,话要讲得可以修正,不要讲死,也就是说对事不对人。语言中应避免“你应该”、“你必须”之类的词,多用讨论的口气,如“我们讨论一下有几种解决方法”、“能不能有更好的办法呢”等等。这种方法的巧妙之处,是使对方能不自觉地去客观看待自己的事,避免情绪障碍。
4.让对方把处境的困难讲出来
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是说服者的常见心态,而被说服者的心境和处境却常被忽略。但是说服工作成败的关键则是能否体谅被说服人的心境。冒冒失失的说服者总是这样开头“还是认个错为好”,而说服艺术娴熟的人总是先让对方将心中的矛盾、苦恼讲出来。研究材料表明,凡是愿意将困难或不满讲出来的人,他的心扉实际上已经敞开,准备接受帮助,而沉默缄言是拒绝一切的表现。一位工人在车间里打了一位工友,车间负责人上门了解情况,原来这位打人的工人身材矮小,对方多次在大庭广众中凌辱他的短处,挖苦他“长得一丁点,一辈子生不了孩子”,出于羞愤才打了对方。这位负责人说:“我们都是人,我受到这种欺负也会受不住的,但应向有关领导反映,打人反而使你有理变无理了,不是吗?”一席暖心的话,使这位工人懊悔自己的失手,承认了错误。
5.避免对方的反感
说服的方法不对,对方会对你产生敌意。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谈话之间对对方怀有不满和厌恶;也可能是你过于急躁逼人认错的结果。所以,首先要避免以上两种容易产生敌意的态度。另外,对方情绪过分激动,他对是非的判断力、意志的驱动力都会变得“模糊”,处于抑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强攻”都难奏效。不如暂停说服工作,告诉对方好好休息,下次我们再慢慢谈。停一停再谈,这对扭转认识、稳定情绪具有很大作用。心理学研究发现,某一件事在头脑中形成强烈的刺激反映,一时无法抑制,但睡了一觉,这种情绪会淡化,这就是“睡眠者效应”。
说服别人,目的是使对方跟自己走,仅仅自认为理由充足是不行的,还要掌握住对方跟自己走,还要掌握住对方的心理特点,使对方心甘情愿听你的,一切都由你做主。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他从来没有要教训别人什么,他只是帮助人们产生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来,说服者也很有必要掌握这种“催生”的艺术。也惟有达到如此境界,才称得上真正的说服高手!
让说服对象去掉抗拒心理
如果对方带着抗拒心理,那么你的说服十有八九不会成功,还会闹成僵局,在说服前想办法让对方去掉抗拒心理,对于你的说服是十分必要的。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曾说过:“如果你想握紧了拳头来见我,我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你,我的拳头比你握得更紧。但如果你想对我说:‘我想和您坐下来谈一谈,如果我们的意见相左,我们可以共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一来,我们都会感到我们之间的观点是非常接近的,即使是针对那些不同的见解,只要我们带着诚意耐心地讨论,相信我们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途径。”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对一些问题产生不同的意见,当我们想发表异议时,怎样才能表现诚恳,又能使人高兴地接受你的意见呢?卡耐基指出,在你力图向别人推销你自己和你的主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技巧。
(1)一定要强调利益
如果你想推销你的主意,不要不陈述它的利益就提议行动起来。假设你这么和你的老板说:“我想要接手彼特的业务。”那是你想要兜售的主意,但是你是没有让老板看到这个主意好在哪儿。这时,你可以补充道:“我能够充分利用我和彼特的良好关系,使得这项业务回到正轨上去。彼特先生会和我一起工作,去找到一项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在你尝试推销你的任何主意之前,考虑你能带到桌面上的全部利益,用你的主意的重要结果来向别人建议,这样往往能够增加成功的机会。
(2)探索分歧的原因
当你试图推销主意、点子之类的东西时,对方肯定会生出本能的抗拒力,你需要降低这种抗拒力。当他们提出异议的时候,你肯定会有所反应,但是只有在你理解了异议背后的原因之后,你才能作出反应。你应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他们提出异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当某些人不同意你的时候,异议的原因是他们的想法和你的想法可能对不上。在你找到解决方案以前,其实你已经达到了对这个问题的诊断了。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能揭开那些反对意见背后的原因,看看这些原因从何而来。
当人们不同意你的观点时,找一下他们表示异议的原因。我们有一个自然的倾向,就是在对话中为了尽量消除反对意见,会马上对它发表一个看法。问题是,反对者们在他们表述过反对以后,可能就不会继续聆听了,他们一直考虑的是,能再说一些什么来坚定他们的异议。为了使他们能把他们的想法和你的想法挂起钩来,问他们一个关于异议的问题,也能使你确切地了解他们表示反对的原因,你不得不对他们的反对刨根问底。假设你正在向一些人推销一种新的节省时间的工作方法,他们却回答:“那样做太复杂了。”如果不知道他们说的“复杂”是什么意思,你如何反驳他们呢?刨根问底的另外一个益处,是你表现出对异议很大的兴趣。
(3)先退让一步,再提出反对的意见
在表示不同意见的时候,应该先退让一步,表示自己在某些方面同意对方的意见,也很仔细地考虑过他的意见;然后再说明自己的建议,这样将使对方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你可以这样说:“我考虑过您的提议,这个建议很好,不过,有些问题可能还需要再商量。”或是:“我十分同意您的意见,只是我有一些建议,希望您能听听看。”
(4)请对方再斟酌考虑一下
在表示反对之前,你不妨用一种慎重的态度,请对方再斟酌考虑一下,让不愉快的情绪降到最低,然后再提出你的意见。你可以这样说:“您提的问题很重要,是不是可以重新再仔细地讨论一下,您觉得怎么样?”
“您是否可以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或建议,我的看法是这样应该也不错……”
这种态度不仅表明你愿意考虑接受对方的意见,而且表明你对他的意见很感兴趣,可使对方乐意跟你讨论,接受你的意见。
(5)在和谐的气氛中否定对方的意见
在提出反对意见前,你不妨告诉对方,有一些人也和他有同样的观点。把批评性的话先以表扬的形式讲出来,这样可以帮助你在和谐的气氛中否定对方的意见。你可以这样说:“您提的意见很好,不少人和您有同样的看法,不过……”或者说:“我明白您的假设很正确,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在实行方面……”
(6)重复对方的意见,以提醒对方再次考虑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