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84800000017

第17章 北宋军事外交的强盛(4)

景德元年(1004)闰九月,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南10县为名,统帅辽军大举南下攻打北宋。虽然北宋朝廷及时调整了边关将领,并对兵力作出重新部署,但面对辽军迂回穿插、长驱直入的态势,依然震惊万分。在战争开始之初,当宋真宗获悉辽军南下进犯边关的奏报后,表示,既然我军的精锐部队已经部署在河北一线,朕就一定要亲征,和辽军一决雌雄。宋真宗询问文武百官,何时出兵时机最好。此时,群臣对宋真宗是否应该御驾亲征的问题发生分歧。毕士安是一个文弱书生,见不得动刀动枪,出于对皇帝安全的考虑,认为现在军事上已部署妥当,皇帝只要督战就可以了。如果非要亲征,也不要前往战争的最前线,只要到澶州即可。而且御驾与大军不可驻扎时间太长,晚去是为上策。寇准则认为,正因为大军在外,将士们才希望皇帝亲征,前往澶州,这样才能使我军士气旺盛,而且还要早些去。经过御前会议的讨论,宋真宗亲征行动的预案制定好了,只是他并没有实战经验,加上自己英明神武的父亲都两次败给了辽军,内心对亲征有阴影,于是,御驾亲征的计划被搁置起来。

辽军南下的消息不断传来,边关告急文奏频频告危,袭岚军、攻莫州、打瀛州,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不安。寇准有意扣押奏报,等到事态急迫时再转呈真宗。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来自于江南,他认为,真宗应该南逃到升州(今江苏南京),以保存国运。枢密院的副长官陈尧叟是四川籍人,奏请真宗避难到益州(今四川成都)。宋真宗在听到这些提议后,有些动摇,于是就此事向寇准询问。寇准了解到此中内情,故意装作不知,他当着王钦若、陈尧叟的面说:“谁为皇帝出此策略,其罪应该杀头。”他认为,真宗皇帝应该亲征,文武官员应团结协作,这样人心振奋,辽兵自会退去。而宋军将领应该不断地袭扰辽军,破坏其进攻计划;也可以坚壁清野、坚守城池,等辽军疲劳之时予以痛击。倘若退保江南或是巴蜀,则人心涣散,辽军必然乘势紧逼,皇上百年之后如何面对历代祖先?王钦若和陈尧叟听到这些后,无言与寇准辩驳,心中更加忌恨寇准。

于是,真宗考虑到北边重镇大名府乃是河朔中枢,想派一名朝廷重臣前往驻守,以屏障汴京。宰相寇准提名参知政事王钦若,当着王钦若的面启奏道:“应该派王大人前往,现在不是臣子推辞的时候,参知政事当会体谅此意。”王钦若没有办法,只得出任大名府知州,来部署人马抵抗辽军。

景德元年(1004)十月,真宗御驾亲征,由李继隆和石保吉担任驾前排阵使。当大军抵达韦城(今河北滑县)时,一些人再次劝真宗临幸升州(今江苏南京)。真宗犹豫不决。寇准说道:“现在辽军迫近,四方告急。只可以进尺,不可以退寸。若要回辇退步,则万众瓦解,敌人尾随,要去江南也不得。”禁军统帅太尉高琼进言道:“禁军将士大多出自北方,若是他们不愿南下升州,惟恐要出大的乱子。”听到这些,真宗只得继续北上,御驾进抵澶州南城(今河南濮阳)。

澶州,因古有称为澶渊的湖泊而得名。州治南北横跨黄河为城,南城大而北城小,而且南城较北城安全,但宋军主力布防在北城。多数随行朝臣见到辽军声势浩大,感到后怕,建议真宗驻跸南城来观望形势,千万不可渡河到北岸。寇准力主要求真宗亲赴北城,以鼓励将士气势,彰显大宋国威。高琼用锤击打驾御辇的车夫的背,说道:“官家如不过河,则河北百姓如丧考妣。”一旁的任签署枢密院事冯拯呵斥高琼说话毫无臣子之礼,高琼激愤地反驳说:“汝以文采升为二府,今日敌骑就在眼前,还指责我的无礼,汝何不赋诗一首以退敌骑?”说完命令将士护卫真宗渡过黄河,登上澶州北城城楼,慰见前线将士。当城楼上出现天子的旗罗伞盖时,城下宋军将士士气高涨,大受鼓舞,立即高呼“万岁”,欢呼踊跃之声闻传数十里。

在巡视完毕后,宋真宗就将抗击辽军的军事事务全权交予寇准来决断,自己则回转南城行宫。寇准在北城镇守,号令明肃,将士们皆愿听从。虽然真宗将一切事务委托于寇准,但心中仍不免担心,如果寇准处理不当,则会使自己陷于险境。于是派侍从前去探视寇准的动静。在闻知寇准与制知诰杨亿一起通宵达旦地饮酒唱乐,戏谑喧闹,真宗高兴地说:“寇准如此,我有何忧愁!”但这是寇准为使真宗安心的举动。寇准在澶州战事中的处乱不惊、力挽狂澜的举措,百年后的陈瓘评价道:“当时若无寇准,天下分南北矣。”就是说做得不好,赵构南渡的局面会早发生一个世纪。

宋辽两军列阵相持10多天,辽军大将萧挞凛亲自临阵督战,在开战前前往勘察地形,被宋军藏于暗处的床子弩机发箭射中,萧挞凛伤重而死。两军未战,先折大将,使得辽军气势一落千丈。萧太后痛哭道:“萧挞凛将军智勇双全,现在不幸阵亡,将士们如何是好?”其他将领说道:“太后不必伤心,血债血偿,现在我们带兵杀将过去,为萧将军报仇。”萧太后经过一番思考后,深知形势的发展有利于宋军而不利于自己一方,辽军的力量尚未达到直取开封、迫使赵宋统治者投降的地步,想要凭借大军南下的余威,在与宋的谈判上获取尚未得到的东西。因此,她一边传令军队继续向南进攻,摆出鱼死网破的架势;另一边叫来降将王继忠商讨和谈之事。

§§§第六节 天子亲征,澶渊会盟(下)

实际上,辽朝在兴兵之际,萧太后就通过王继忠,保持着和宋朝讨论和议的渠道。王继忠乃是宋真宗作藩王时的潜邸旧臣,在对辽的一次战斗中被辽军所俘,因此他便成为辽宋议和的最终人选。王继忠在萧太后的授意下,写了有意议和的信函,送给宋真宗,要求宋朝派使者前来议和。宋真宗在亲征之前,想通过谈判来保持边境安宁,便派曹利用为使臣,前往大名府。当时,判大名府的王钦若看出辽军攻势猛烈,未有和谈意思,便将曹利用留滞在大名府。当接到信件后,真宗就派留滞在大名府的曹利用前往谈判。曹利用进入辽军营帐,面见萧太后。萧太后一看宋军派使者前来,大为高兴,大肆摆宴为曹利用接风。宴会上,萧太后对曹利用说:“我派使臣带上国书随你返回。”可以说第一次和谈毫无结果。

辽国使臣来到澶州,宋朝文臣隆重接风,还赏赐了金带、鞍马等一大堆东西。真宗在拿到辽国的国书后,就立即召开御前会议和大臣商量,如何应对辽国所提出的条件。大臣们多数认为土地是国家的根本,关南地区岂能归还,希望通过花钱来买下和平。真宗自己也已经不愿再打仗了。于是再次派遣曹利用前往辽军那里,谈判具体的和约内容。临行前,真宗对曹利用说:“割地是万万不可以的,只能给他们钱财,如果辽国的胃口太大,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就是给一百万也行。”当时的北宋经济已是高度发达,其一年的铸钱量最高达500万贯,而明朝276年间的总铸钱量也仅1000万贯,可见宋朝商业之繁荣。宋的年财政收入,折算为银绢为7千万两/匹以上。故当时真宗鉴于辽入侵对北方的破坏,准备承担“岁币”百万之数,以求和平。但当时也有人指出,辽已强弩之末,可战而胜之。但考虑到即使战胜,双方也势必长期交战,没被采纳。真宗心想果然像原先所想,现在既然议和,那一点儿钱又算什么呢。寇准闻听到真宗的话语,心想本可以一举消灭辽军,现在却要议和,真是可悲,还要给一百万钱,这不是苦坏老百姓吗?因此心里十分不痛快。于是寇准急忙把曹利用叫来,警告地说:“虽然官家已经答应可以凭100万为上限,但是你要是敢超过30万,回来的时候我就斩了你。”

谈判中,曹利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萧太后说:“你们如果狮子打开口,漫天要价,别说地盘捞不着,钱财也得不到,我们只好在战场上相见。”萧太后一看,如果强硬,则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于是接受通过金钱来换取议和的条件。因为曹利用害怕被杀头,所以和辽军在金钱数目上讨价还价。最终使得契丹所提出两个条件,一是宋每年送契丹银10万两、绢20万匹,大大低于宋的估计,不到宋年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五,可见契丹确已无力再战,此条件宋接受了;二是要宋归还“侵占”的瀛、莫二州(辽称“关南”之地),被宋严辞拒绝。契丹和平心切,也未坚持。要知道,此二州当时已在契丹军占领之下啊!

曹利用在和议成功后,高高兴兴地回转澶州,进见真宗。当曹利用赶到行宫时,正逢真宗吃饭时间,一听曹利用回来了,真宗一面赶紧吃饭,一面让太监出去问问曹利用,到底给了辽国多少钱。曹利用不管小太监怎样问讯,就是不说,问急了,告诉说:“这是国家机密,必须面见皇上。”真宗在里边等急了,又派小太监来问话,“就算是机密,先说个大概数字”。可是曹利用始终不开口,只是得意地伸出三个手指,往自己的脸蛋上轻轻敲打。意味你要我去谈判,你出价100万,我30万就搞定了,我可是大大的忠臣啊。小太监见得不到回答,就回禀真宗:“他就是伸出三个手指,莫非是300万吗?”真宗闻听,一哆嗦将筷子掉落,脱口说道:“这也太多了。”但他忽然觉得,总算打发了辽国这尊瘟神,只好默默心痛钱财损失太多。在匆忙吃完饭后,真宗召见了曹利用,急忙询问究竟答应了多少。曹利用也真会表演,连忙跪倒叩头,说道:“臣有罪,臣有罪,我答应的财帛太多了。”真宗可真急了,“到底多少”。 曹利用回答道:“30万。”真宗闻听只有30万,高兴得脸都抖动起来,重重赏赐了曹利用。

宋辽两国最后达成的条约为,宋年送契丹“岁币”,契丹退出已占领的华北数十州之地,并在事实上承认瀛、莫二州为宋朝领土。两国解除战争状态,各守疆界,互不为敌。边界上不得增加新的军事堡垒,双方不得招纳对方的叛将人员。对宋而言,这已是外交胜利。然后双方共同申明,永结同盟,由“大宋皇帝”和“大契丹皇帝”签约。此后,宋辽120年里未开战事。

辽军这次南侵,其目的只是想对宋进行一次物资掠夺和政治敲诈,因折将受挫,表示同意与宋议和。宋真宗亦希望辽军能尽快北撤,于是遣使向辽求和。十二月,双方达成和议,宋、辽双方互派使者。议定的和约条款规定,宋朝廷每年输送给辽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尊辽方太后为叔母。历史上把这次议和称为“澶渊之盟”。虽然这仍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但此后宋、辽双方在一个时期内,连绵不断的战争获得了暂时平息。而这笔巨额赔款,长期成为北宋人民额外的沉重负担。对宋而言,“澶渊之盟”不过是以贿赂来取和平,甚至可说是丧权辱国。

不过,“澶渊之盟”的订立,使得双方边境的和平稳定,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契丹人民大量吸收汉族文化,为契丹民族最终消失、主流融入汉族打下了基础。

“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着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也只有在这种地缘政治的影响之下,我们今日仍感觉得到,几百千年历史的阴影仍不时出现于我们的脚跟后面。

“澶渊之盟”后,由于寇准坚持抗战有功,宋真宗开始待他很优厚,非常敬重他。但原来主张逃跑的王钦若在宋真宗面前说,寇准劝其亲征,是把皇帝当赌注,孤注一掷,简直是国家的一大耻辱。从此宋真宗待寇准便越来越淡薄,不予重用。

下面来说一说为何在“澶渊之盟”中立下功劳的寇准的命运会如此。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生长在一个官宦之家。澶州一战,使寇准的声望提高,景德二年(1005)加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这更引起朝中大臣王钦若等人的忌恨。景德三年三月,王钦若对宋真宗说,寇准硬逼官家亲征,经澶州一战订立了城下盟约,这哪是君主的胜利,是耻辱。真宗当时并没有计较,但事后对寇准的疑忌加重了。不久寇准罢相,出任刑部尚书衔知任陕州。后来,因宋辽关系再次紧张,真宗才召回寇准,以兵部尚书衔权知东京留守。

天禧元年(1017),寇准改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后又出镇永兴军。当时真宗大力崇拜道教,百姓皆不愿听从,朱能遂诈言天书降,真宗访求朝中大臣。有人上奏说,只有平素不相信这种活动的寇准出面,才能使百姓折服。而寇准不愿意参与,寇准门人也反对。但他的女婿在一些人的授意下致书寇准。寇准陷入圈套,遂上天书。此事颇为时议所非。上天书后,寇准被拜为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禧三年(1019)进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

寇准性情刚烈,行事无所顾忌。早在太宗朝时,就对得到晋升的官员,多为贤能之士,但也有平庸之辈,却未按顺序而晋升,感到不满,因而引发一场争端。寇准为自己辩解,并在太宗面前表示不服。惹得太宗将其罢免,出任邓州知州。在真宗朝,寇准在相位时,用人不拘一格。习惯于按例升迁的同僚,对此颇为不满。寇准却将这些不放在心上,说宰相的职责就是进用贤臣,退去不肖;如果墨守成规,那只是一个小吏所能做的事。他厌恶丁谓、钱惟演、林特以及曹利用这些人。

丁谓是为寇准起用的,官至参知政事,丁谓奉事寇准小心谨慎。在中书堂吃饭时,见到汤汁溅到寇准的胡须,连忙起身擦拭,却被寇准借机奚落一番,由此二人结下深怨。林特在任三司使时,催缴河北岁绢甚急,寇准素来讨厌他,就帮助转运使李士衡与林特对立,因此积累下了深怨。这些人相互结交,成为陷害寇准的政敌。寇准在真宗得风疾时,进言要求选择方正大臣来辅佐太子,对于像丁谓、钱惟演这些奸佞,小人不可委以重任。真宗同意,于是寇准命令杨亿起草诏书,请太子赵祯监国,以杨亿代替丁谓。寇准生性喜欢饮酒,酒后失言,将机密泄露。丁谓、钱惟演等人将周怀政谋杀他们的事情怪罪寇准,因此将寇准贬为道州司马。乾兴元年(1022)二月又贬为雷州司马。天圣二年(1023),寇准在雷州寓所病故,后归葬洛阳。

宋真宗在弥留之际,还惦念寇准,说他是可以托付国家大事的重臣。这说明,寇准在真宗的心目中是一个忠臣。但寇准性情孤傲,在北宋官场上无异于另类,加之自己在某些问题上处理不当,仕途上的坎坷也在情理之中。

同类推荐
  • 超级混乱大陆

    超级混乱大陆

    历史名将PK游戏人物。武学江湖风云再起。神兵利器VS科幻武器。天越不禁大叫“我穿越的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一个大陆,好是混乱啊。”
  • 大汉江山秀丽行

    大汉江山秀丽行

    我们为什么叫汉人?当然是因为汉朝。这个强大的朝廷,号称“犯我强汉虽远必诛”,以其无与伦比的强盛屹立于世界之巅。那么,汉朝的强盛是怎样造就的呢?
  • 三国重生之汉献中兴

    三国重生之汉献中兴

    这是一本YY的作品。与其他三国题材的小说不同的是,主角是汉献帝刘协。看多了许多在三国时统一天下的故事,以能臣猛将的名义。可是对于汉献帝刘协这个三国时期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我们关注太少。本来“聪敏好学”的他,具备成为一个明君的资本。可命运开了个玩笑,他成了一个傀儡。这次,历史从李傕、郭汜叛乱的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开始。来自21世纪、重生至三国为刘协,是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 重生于1953克格勃

    重生于1953克格勃

    刘健,一个年少激进的理想主义者,重生到了1953年的苏联,成了内务部的学员,一场不一样的人生就此开始。北方巨熊的克格勃,白鹰之邦的中情局,绅士之国的军情处,浪漫之都的反间谍局……北约与华约冷战的背景下,刘健从一个懵懂的学生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千面人,以各种身份游历了世界,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也经历了唐璜一样的精彩人生。处处悬疑的欧美,愚昧血腥的非洲,百年孤独的南美,阴云丛生的东南亚……他能否成为撬动历史进程的支点?能否以自己的方式慢慢改变这个世界?能否让那些本该在战乱中消逝的生命在另个世界享受到爱与家庭的温暖?能否开启那些落后之地的繁盛篇章?谨以此书,献给那些有着友谊,有着爱情,有着理想并为之奋斗的朋友。
  • 穿越秦朝之祖龙的管事

    穿越秦朝之祖龙的管事

    嫪隘,一名与大秦始皇母亲身边宦官名字相像的学生,因为一场梦境开启了一场历史的征程。嫪毐之乱,车裂极刑能否重新改写。
热门推荐
  • 吾乃九圣天尊

    吾乃九圣天尊

    吾乃九圣天尊,四处游浪来到了地球,其实呢咱只想隐居,可是……
  • 安塔拉传奇(第三部)

    安塔拉传奇(第三部)

    安塔拉(525—615)是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之一,被尊为阿拉伯古代文武双全的完美英雄骑士。《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是一部与《一千零一夜》齐名的民间故事。由于主人公是阿拉伯族王与黑奴所生,所以被百姓视为私生子。他一生重要的活动就是向堂姝阿卜莱求婚,但因出身门第而屡遭磨难。与此同时,安塔拉武功超群,一生屡屡拯救本部族于危难之中,成为游牧民族的理想英雄。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在铁马金戈、血火交织的浓郁氛围中,突出了安塔拉的勇敢和冒险意识,集中体现了蒙昧时期阿拉伯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 天道孤独之末法时代

    天道孤独之末法时代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城中装载了太多的青涩美好记忆,蕴藏了无数的快乐疯狂同伴,每个人的城都不会相交,却能融合,两座城的融合,是吞噬还是升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江湖梦,有人的江湖便有刀光剑影万种险,每个人的江湖都有自己的道,每一种道都是一种偿还,道险相交,江湖便不是梦,是人生或者选择......我心中有把天外飞来的剑,人有道,剑有灵,人剑合一游天下,我不是废柴,我只是我自己,我有我的道,我有我的城,我有我的人生,还有我最喜欢的选择,至于生活,去TM的......
  • 最后的那架零

    最后的那架零

    在太平洋战争与现代社会间交替,是以日本二战时零式战机飞行员为题材,生动表现了侵略战争残酷背景下个人对生命与和平的向往追求。
  • 特亚群英传

    特亚群英传

    一部另类的权利与游戏,一个特殊的异世界。一个有着浓厚的蒸汽朋克的世界。
  • 破天之皇

    破天之皇

    宇文辰是一个修行者,在游荡中寻求机遇,寻求一点点突破的豁口。在机缘巧合下遇到了一个祭坛,这个祭坛很明显有着五个很强势的鬼魄。只要能够炼化这个祭坛,就能够控制这几个魂魄。这样的话他在修行的道路上就能迈出去很好的一步。但努力很久都无法炼化,最后准备放弃离去时,一个叫董倩倩的女子出来了,助他一臂之力,终于将其收服。从此他平凡的生活将不再平凡。
  • 重生八零之炮灰女配的逆袭

    重生八零之炮灰女配的逆袭

    安宁重生回到八十年代,成了一个炮灰女配。偏心婆婆、懒子二叔、瘦弱丫丫。逆天改命,就从做个好妈开始。一手再烂的牌,也要打出幸福的结局。
  • 吃乃王道

    吃乃王道

    【获取来自张三的赞誉值XX点】【获取来自李四的赞誉值XX点】【获取来自王五的赞誉值XX点】“总算攒够了,学哪道菜好呢?”“呃,是爆炒龙肝还是盐炙凤髓?”“好像麻辣独角兽蹄、铁板米诺陶洛斯也不错。”易韬盯着系统面板上五花八门的菜谱,很是烦恼。那些传说中的凶禽异兽尽皆瑟瑟发抖。
  • 斩天阙

    斩天阙

    生存是三界中的根本法则。阴谋是三界中的有效手段。然而,一力降十会,强大的武力才是笑傲三界的基本保障。资源、环境、健康,这些问题在人界越渐突出。但是始作俑者真的是人类自己?其中到底藏着什么惊天秘密?又是谁,虎视眈眈,想置人类于死地?斩天阙,天阙灭,乌云曾盖顶,一朝黑幕谢!
  • 无限之修炼成神

    无限之修炼成神

    一本无限流小说不能兑换任何技能,血统,异能。只能兑换武器。被打开限制的人类,能自我进步到什么地步……当人的潜质不断被开发,是否能成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