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叶派概述
什叶派(Shi‘ism)是伊斯兰教中与逊尼派(Sunnism)相对应的一个派别,也是伊斯兰教中仅次于逊尼派的第二大派别。在今天全球约10亿穆斯林中,约有16%信仰什叶派伊斯兰教,其中伊朗总人口的93.4%为什叶派信徒,约5700万。①
①数字来源于BritannicaBookoftheYear,1999.
从其本义来看,“什叶(Shi’a)”一词意味着追随者、党派、团体、拥护者、支持者。在《古兰经》中,这个词以相似的意思多次出现。在汉译《古兰经》②中,往往将之译为“宗派”,比如“然后我必从每一宗派中提出对至仁主最悖逆的人”(19:49),“他的宗派中,确有易卜拉欣”(37:83)。在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去世之后,出现了所谓“什叶阿里”,即阿里派。与此同时,也曾经存在过所谓“什叶奥斯曼”,即奥斯曼派。③因此,“什叶”一词最早并无专指。奥斯曼派在伊斯兰教随后的发展中消亡,而“什叶”就被用来指称阿里派,今天我们所说的什叶派即是从此发展而来。概括地说,所谓什叶派就是在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主张接受穆罕默德后裔(ahlalbayt)的精神指引和政治领导的人。具体来说,这一后裔就是指先知的堂弟兼女婿阿里(‘AliibnAbīTālib,600-661)及他与先知的女儿法蒂玛的后代。
②本文所引汉译《古兰经》,均以马坚译《古兰经》为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③Wilferdbadelung,“Shi’iSmintheAgeoftheRightly-guidedCaliphs”,Shi’iteCeritage,ed.andtrans.byL.Clarke,GlobalPublications,2001.
§§§第一节 从政治分野到教派分化
在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既是一个新兴的宗教信仰,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政治运动。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既是真主信息的传递者,又是建立在麦地那的新政体的奠基人。因此,当他于公元632年去世后,留下的不仅是珍贵的宗教,还有一份有待巩固的政治遗产。而在先知穆罕默德没有留下关于继承人的明确指示就去世之后,推举谁为穆斯林社团的领袖,就成了一个复杂的问题。
以新兴宗教为鼓舞,建立在麦地那的穆斯林社团,即乌玛(Umma),是一个具有多元性的组织。这不仅仅表现在社会文化背景和传统方面,还表现在对待政治制度的态度方面。虽然伊斯兰教信仰维系着这个社团,但是此前长期存在的部落习俗和价值观并没有消失,自然而然地对新宗教秩序的某些方面产生着影响。当时的乌玛中不仅有北方阿拉伯人和中部阿拉伯人,其中来自麦加的古来氏部落是最主要的部落,还有来自南方也门的部落也举足轻重。南北阿拉伯人在性格、社会习俗、政治和文化体制上都有所不同,最关键的是,他们在宗教情感上也有差异。北方阿拉伯人往往注重资历和领导的能力,而南方阿拉伯人更注重出身的高贵和神圣的世系。这些因素对推举社团首领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一些人来说,需要推举一个政治领袖,以便卫护穆斯林社团,对外宣传伊斯兰的信息。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要继承的主要是穆罕默德的精神权威,继承人必须继续对穆斯林社团的宗教指引,同时发挥世俗的政治作用。这样的继承人就是“伊玛目”(Imam),他们应接过先知的斗篷,继续指引伊斯兰秩序的发展。
持前一种态度的人,倾向于推选阿布·伯克尔(AbuBakr,约573-634)为先知的继承人。阿布·伯克尔属于古来氏部落的泰伊姆家族,他是最早归信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是穆罕默德的挚友和助手,他的女儿阿伊莎是穆罕默德的妻子之一。当穆罕默德在麦加宣传伊斯兰教遭受重重挫折之时,他坚定不移,参与策划了从麦加迁徙到麦地那的“希吉来”(hijrah),参加了穆罕默德在世期间的历次重大战斗和统一阿拉伯半岛的政治事件。在穆罕默德病重之时,他受托领导礼拜,并主持集会。加上他当时正值盛年,很符合阿拉伯人推举年高德劭者为领袖的习俗。
持后一种态度的穆斯林则认为应该由阿里①来继承穆罕默德的事业。阿里和穆罕默德有着同样的血统,他是穆罕默德的堂弟。穆罕默德幼年丧父后,就是由伯父,即阿里的父亲抚养成人的。穆罕默德婚后,年幼的阿里随他一起生活。在穆罕默德于610年开始宣传新宗教时,阿里年仅十岁,就认识到并支持穆罕默德作为先知的神圣使命,成为最早一批穆斯林中的一个。穆罕默德在世期间,阿里追随他、维护他,参加了早期伊斯兰教历史上白德尔、伍侯德等历次重大战斗,他以作战勇猛著称,后期入教的一些麦加贵族的父辈就曾在战斗中被阿里所杀。迁徙到麦地那之后,穆罕默德又将女儿法蒂玛许配给了阿里,这使他们在亲缘关系上具有了双重的联系。
①WilferdMadelung,“Shi’ismintheAgeoftheRightly-guidedCaliphs”,Shi’iteHeritage,ed.andtrans.byL.Clarke,GlobalPublications,2001.
《古兰经》中关于先知家族的优越和崇高品性的描述,也推动了支持阿里这部分人的信念。据《古兰经》的描述,从阿丹一直到穆罕默德的众位先知都受到了真主的特殊眷顾,真主曾赐予他们指引众生的恩惠,而且这种恩惠能够被其后裔继承和延续。因此,当先知易卜拉欣和他的儿子易斯玛仪树起天房的基础之后,他祈祷并请求真主继续指引和眷顾他的子孙,以便完成神圣的使命(2:127-129)。《古兰经》涉及众先知后裔的经文有多处,具体到封印先知穆罕默德的时候,《古兰经》的权威解释者们都承认,先知后裔指的是先知最近的亲属,即他的堂弟兼女婿阿里,他的女儿法蒂玛,以及阿里和法蒂玛的儿子哈桑和侯赛因这一系。具体来说,先知在辞别朝觐的路上,在加迪尔-胡姆(GhadīrKhumm)曾经发布过一段圣训,说“我是谁的主事者,阿里也就是他的主事者”,明确指定阿里为自己的继承人。据传,先知去世之后,在库法清真寺的一次集会中,阿里问有谁听到了这段圣训,当时有先知的门弟子十二到十三人站出来确认。①除此之外,由于阿里在穆罕默德创教和传教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先知圣训中有不少对阿里的褒扬之词。比如,“阿里是我的弟弟,是我的遗嘱人,是我的哈里发(即继承人),你们当听从他,服从他”,那时阿里还是儿童。先知曾多次对阿里说:“你与我正如哈伦与穆萨,只不过我之后再没圣人了。”②这些圣训是所有穆斯林都承认的。在阿里的支持者看来,这些就足以证明穆罕默德已经明确指定阿里为继承人。
①关于阿里生平的详细情况,见本书附录。
②穆萨即旧约中的犹太先知摩西。哈伦即旧约中的亚伦,是摩西的哥哥。按照伊斯兰教的说法,哈伦和穆萨同为先知,但是穆萨的圣位比哈伦的高。穆萨直接接受真主的启示,再传达给哈伦。穆萨不在时,哈伦代理穆萨管理、教化以色列人。
阿里的支持者,即阿里派(什叶阿里)是组成日后所谓什叶派最初的核心。但是,阿里派的要求没有得到认可。阿布·伯克尔被推举为哈里发,即真主使者的继承人。六个月之后,阿里承认了阿布·伯克尔的地位。阿布·伯克尔在位仅短短两年。他去世之前指定欧麦尔(‘UmaribnKhattāb,634-644在位)继任为哈里发。阿里认为这一做法不符合伊斯兰关于协商(即舒拉,Shūra)的原则,但是他顾全大局,向欧麦尔宣誓效忠,并应欧麦尔的要求把一个女儿嫁给了他。在此期间,阿里派没有进行公开和积极的政治活动,而欧麦尔的政绩也表明他是一个称职的哈里发。
欧麦尔临终前指定了一个六人协商会议,由他们协商推举出一位担任哈里发。这六人中包括阿里,还有同为先知女婿的奥斯曼(‘Uthmānibn‘Affan,577-656),以及圣门弟子祖拜尔(Zubair)和泰勒哈(?alhah)等人。大家的意见主要集中在阿里和奥斯曼两人身上。根据欧麦尔生前的指示,在双方僵持情况下,由阿布杜·拉赫曼(他是奥斯曼的女婿)的意见为主。他宣布奥斯曼为哈里发,并宣誓效忠。①阿里一派虽然对此不满,但是由于事先承诺过服从推举结果,随即宣誓效忠。
①[伊朗]阿宝斯·艾克巴尔·奥希梯马尼,叶弈良译:《伊朗通史》上册,第63页,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
奥斯曼出身于倭麦亚家族,是该家族最早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他性格温和、家道殷实,曾用大量家产资助穆罕默德传教,并协助处理与各部落的关系。但是奥斯曼年事已高,当权后受到自己家族亲属的影响,委任自己的亲属担任要职,赐予他们封地和钱财,与前两位哈里法的公正清廉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做法给强调“天下穆民皆为兄弟”的穆斯林社团带来不利影响,并引发了暴乱。暴动者多达3000余人,一些著名的圣门弟子也参与其中。暴动的领袖认为奥斯曼已经叛教,因为他不按照真主的经典裁决,把国库的财产变成自己和富人所有,还把先知伙伴视为敌人②。他们围攻了奥斯曼住宅,声讨奥斯曼。公元3h3年3月20日,奥斯曼在难以控制的局面中被杀。穆斯林社团一时陷入无主的乱局。想恢复先知纯洁统治的反对派对阿里的支持越来越强烈。在众人的拥戴下,阿里继任哈里发。但由于奥斯曼被杀之前就有一些人提出拥戴阿里继任哈里发,这使阿里在日后蒙受支持暴动者的指控,陷于不利的地位。
②一件事是奥斯曼统一《古兰经》定本之后,要求其他圣门弟子销毁个人汇集的《古兰经》。著名圣门弟子伊本·麦斯欧迪不从,被奥斯曼打断一根肋骨。另外一件事是,圣门弟子安玛尔·本·亚西尔对奥斯曼的不公正政策表示异议,却被奥斯曼下令鞭笞至昏迷。
阿里担任哈里发之后,着手对奥斯曼时期的一些做法予以纠正,把奥斯曼本人的封地和奥斯曼赠给族人的封地收回,撤换了奥斯曼任命的大部分地区的总督。以握有实权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Mu、awiya)①为代表的倭麦亚家族一直反对阿里担任哈里发,同样也渴望得到哈里发职位的一些圣门弟子也起来反对阿里。这些因素引发了穆斯林社团中最初的内战,骆驼之役②和隋芬战役随后爆发。
①穆阿维叶(600-680),古来氏部落倭马亚族人。其父阿布·苏富扬作为古来氏部落首领,发动了反对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多次战役。麦加被穆斯林攻克后,倭马亚人皈依伊斯兰教。穆阿维叶天资聪颖,能读会写,被穆罕默德收用。阿布·伯克尔时期,穆阿维叶显露军事才华,后被欧麦尔任命为约旦地区的长官,并继任大马士革长官。奥斯曼在位期间扩大了他的权力,今天的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地区都归穆阿维叶管辖。他足智多谋,善于运用政治手腕,培养了一批忠于他的将领和20万人的军队。
②奥斯曼被杀后,圣门弟子祖拜尔、泰勒哈与圣妻阿伊莎一起以“为奥斯曼复仇”为口号,率人前往巴士拉,讨伐阿里。因为双方的战斗围绕进攻和保卫阿伊莎乘坐的骆驼进行,因而被称作骆驼之役。战斗以阿伊莎被俘结束。阿里给予阿伊莎与“信士们的母亲”相符的待遇,派八个妇女女扮男装将她送回了麦地那。
隋芬战役是发生在阿里和穆阿维叶之间的一场战争。穆阿维叶握有重兵,拒绝把权力移交给阿里委派的新总督。相反,他以惩办凶手、为奥斯曼报仇为名,不承认阿里的哈里发地位。阿里多次派人与他谈判,但他坚持要求阿里交出杀害奥斯曼的凶手,不愿宣誓效忠哈里发。双方军队遂于657年7月对垒于幼发拉底河右岸的隋芬平原,展开激战。阿里一方在战斗中占据上风,穆阿维叶一方用枪挑《古兰经》,要求“依经裁决”。阿里队伍中的虔诚穆斯林拒绝以剑对抗《古兰经》,阿里迫于压力接受了裁决。裁决的结果是双方同意同时罢免阿里和穆阿维叶,重新推举哈里发,这抬高了穆阿维叶的地位,明显对阿里不利。穆阿维叶得到喘息的机会,重整军队,而阿里队伍中的主战派认为阿里接受裁决是放弃原则,违反真主的法度,因此不满地离开了队伍,形成了“哈瓦利吉派”(Khawarij,意为出走者),阿里的阵营从此分裂。此后阿里镇压了哈瓦利吉派,但是实力受到削弱,无法对穆阿维叶采取行动。661年阿里在前往库法清真寺的路上被一名哈瓦利吉派成员刺杀身亡。
阿里派在奥斯曼即位到阿里遇刺的十六年间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一阶段中穆斯林社团中的气氛有利于阿里派进行更加公开化的活动。多变的政局为一直以来并不积极行动的阿里派带来了某些积极的、有时甚至是暴力的影响。而奥斯曼不公正的社会环境第一次把阿里派的宗教信仰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考虑结合在了一起。这一结合不仅为阿里派的运动提供了新的活动范围,也扩大了它在那些对政治现状不满、需要宣泄渠道的人中间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反对倭麦亚贵族和叙利亚人的主宰地位的人,因此这一时期阿里追随者的人数和影响都剧增。
阿里的长子哈桑在穆阿维叶的威逼诱骗下,同意放弃哈里发职位,离开阿里支持者众多的库法城,隐居到麦地那,直到669年去世。穆阿维叶成为唯一的哈里发,倭麦亚王朝的统治从此开始。哈桑放弃权力后,一些忠诚的阿里派支持者被穆阿维叶处以极刑,阿里派沉默了近二十年。但阿里的次子侯赛因的殉难,把阿里派真正转变成为一个宗教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