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这种在高台上(塔基,或曰宝座)修建有五塔的金刚宝座式佛塔,国内现存的除此之外,还有北京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碧云寺金刚宝座塔、云南妙甚寺兰若塔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慈灯寺金刚座舍利宝塔等为数不多的几座了。时间最早、造型最精美的,还是北京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式五塔。
五北京著名的银山塔林
·北京地区的塔林·
一般说来,属于纪念性质的塔,多修建在大寺院的附近,即人们旅游时常见的“塔林”,实际上就是和尚墓塔。如河南登封县嵩山五乳峰下的塔林,共有220座,高度均在15米左右,造型别致,种类繁多,是我国最大的塔林。
其实,北京地区亦有著名的塔林。
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传入中国后,佛家便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凡是修寺筑庙的地方,都是山清水秀,苍松翠柏,四季常青,因此人们说:“天下名山僧占多”。事实的确如此。我国著名的四大佛山均为风景非常优美的地方。
北京地区著名的银山,又被人们誉为“铁壁银山”,位于昌平区下庄乡海子村西南,离县城约30公里。
·“铁壁银山”
得名的由来·
银山从山脚到峰顶,大都由黑色花岗岩组成,层叠而上,直插云天,远观如同铁山壁立,冬日雪后,层积冰雪,阳光一照,白色如银,似戴银帽,故人称“铁壁银山”。
·银山亦被佛家看中·
据《北京名胜古迹辞典》载:“银山不仅以山林泉涧幽美著称”,而且“旧曰为‘燕京八景’之首”。特别是“经明清时期的朝廷重臣、文人墨客、游人信徒常来此地,景物也随之增辟,如:茶亭、濛泉、大虎石、花果山、水帘洞、天清桥、朝阳洞、白银洞及三峰拥翠、东山晚照、寒泉浸月等。此地山峰奇峙,古树参天,群塔林立,古建宏伟,景物繁多,实为京师一绝妙胜地。”
早在唐初年间,北京的银山,就建造有佛严寺,有佛殿僧舍70余间,是当时北京(幽州)最大的寺院之一,同时,亦是名僧宣扬佛教的道场。传说,佛严寺,是唐名将尉迟恭督子监修的。
·邓隐峰与铁壁银山“转腰塔”·
邓隐峰是唐宪宗(李纯)元和年间(806~820年)的一著名僧人。他曾来北京铁壁银山讲经说法。据说,他当年讲经说法的地方,名为说法台。而他圆寂后,众僧为了表示敬仰、纪念他,在铁壁银山上为他修建了一座塔,称为转腰塔,至今尚存。
不仅如此,因为邓隐峰德高望重,追随而来的僧人越聚越多,使北京的银山名震天下,与南方镇江的金山寺齐名,此后逐渐出现了“南金北银”之说。
·辽代,北京铁壁银山出现了附属性的寺院·
辽代铁壁银山佛教盛行,佛严寺进行了扩建。据传:辽代时,在佛严寺的基础上,扩建了72座寺庙、72眼井、72盘碾子、72盘磨。主寺为大延圣寺,其他较为著名的寺庙有老爷庙、铁壁寺、松棚庵、清净庵等,并增建了僧尼舍。同时兴寿村的崇寿寺、桃林村的法林寺、秦城村的龙泉寺都为银山的附属寺院,史称“下庙”。
·金代,北京铁壁银山出现了塔林·
据金大定年间(1161~1189年)的碑文记载:铁壁银山常住僧人达500多人。不仅如此,当时北方最享有盛名的高僧佛觉、晦堂、懿行、虚静、圆通5位禅师,都先后到此讲经说法。因5位禅师学识渊博,又符合封建王朝统治的需要,所以皆被封为国师,受到人们的敬仰。从全国各地来北京铁壁银山拜他们为师的与日俱增。
来铁壁银山的高僧、和尚等圆寂后,就在铁壁银山修造灵塔,火化人葬。墓塔,最高者数丈,最小者径尺。经过数百年的积累,整个银山脚下,山岭沟涧之间,墓塔林立错落,数不胜数。因此,在银山附近的百姓中逐渐出现了“银山宝塔数不清”的说法。
但是,今日北京昌平区的银山塔林,绝大多数都已不复存在,只残存下辽金时期5座大塔,以及元、明时期的十几座小塔。
懿行塔 为银山现存的5座大塔中最精美的一座古塔。懿行为当时北方最享有盛名的5位禅师之一,与另外4位禅师一样,他圆寂后,僧侣们在铁壁银山建造懿行塔,并将其在此埋葬,以示纪念。
塔座 高为1.7米,每边长2.2米,基座周围嵌着青砖雕刻的花纹,每面4个,转角配卷云雕刻,束腰部分青砖叠砌。承托上盘,盘周围雕刻精美的缠枝花纹。托盘上层雕刻莲花承托塔身。
塔身 为八角形砖砌仿木结构,高约17米。塔身八面皆设仿木砖雕门窗,门券上各雕飞天。八隅为砖雕圆柱,顶端为阑额普柏枋,每面旋施单抄四铺作斗拱一朵以承塔檐。檐13层,上用筒瓦、勾头滴水,各角置垂脊、垂兽和小兽,每层均以叠涩手法向外展砌5层以代檐椽,檐角系以铜铎(又称铜铃)。塔檐向上逐层收减,形成丰满有力的卷刹。塔顶为宝月承珠塔刹。
银山塔林现存的5座塔,其细部雕刻虽有不同,但大体上是相同的。5座大塔中,仅虚静禅师塔有纪年塔铭,为金代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元年(1209年)九月二十三日功毕。
从研究角度来看,银山现存的5座古塔,对于研究我国北方地区佛教发展史和佛塔建筑艺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京地区现存的古塔,不但数量多,而且种类比较齐全。有些古塔,在全国来说,不仅是少有的,而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北京现存的古塔,除以上所述外,还有许多,例如云居寺塔、下寺石塔、燃灯塔、灵光寺佛牙舍利塔、镇岗塔、圆正法师塔、万松行秀禅师塔、无碍禅师塔、姚广孝墓塔、永安万寿塔,等等。
·说说塔的来历、种类及功能·
塔的来历 中国各地的古塔,尽管有的叫舍利塔,有的叫“宝塔”等,但追溯起来,它们皆起源于印度。为什么呢?因为塔是埋葬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身骨的坟冢,最初是一个半圆的形状。
随着佛教的发展和兴盛,塔逐渐发展演变成为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艺术,并且讲究用来专门收藏经卷和舍利。所谓“舍利”,是指佛骨、佛发、佛牙等。
从历史上看,佛教自东汉明帝(刘庄)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500年间,佛经的翻译与研究日渐完善和深入,到了隋唐遂产生天台、华严、唯识、禅宗、净土、密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许多宗派。佛教思想对于我国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都有一定影响。
我国佛寺中的主体建筑(俗称正殿)——大雄宝殿(或曰如来殿等)内,一般说来,供奉的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相传他幼时,曾受婆罗门教传统教育,29岁出家,经6年苦行,35岁创立佛教。此后,他一直在印度恒河流域进行传教活动,并收了许多门徒。在80岁死去后,他的弟子们将他一生的说教进行精心整理,奉为经典,并加以神化,从而成为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立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释迦牟尼是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本名悉达多·乔答摩。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死后,他的弟子为表示尊奉,将他信奉为佛,将佛的舍利分成多处,建塔埋葬,并将这种塔称之为舍利塔。但是,随着佛教日益兴盛和发展,佛舍利供不应求,僧侣们就不得不用一些异物来充当,建塔埋葬。佛经上亦有这样的明文规定:“若无舍利,以金、银、琉璃、水晶、玛瑙、玻璃众宝作舍利。”因此,我国各地许多的古塔,有的叫舍利塔,有的叫宝塔。
塔的种类与功能 佛教自传入中国后,为了紧密配合佛教精神生活上的需要,经过佛教建筑艺术大师们精心设计,我国亦修建了许多塔。但是,从我国历史上来看,较早的时候,寺塔不分割,即在寺院中建塔。后来,渐渐出现了寺塔分家的现象,即塔不一定修筑在寺院内。不仅如此,而且还出现了不埋葬佛舍利,单纯为纪念性质的塔。如《旅游揽胜》里记载:“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后,为了报他生身母亲的恩。在南京建造了报恩寺琉璃砖塔……”亦有寺院里的高僧死后,建塔埋骨作为纪念的。如南京覆舟山顶的三藏塔,据说就是将唐玄奘法师顶骨葬于塔内,以示纪念。
塔的功能,随着人们的需要,还逐渐发展演变成可登高眺望、导航引渡、瞭望敌情、美化风景等多种用途。
塔的形式亦有发展演变,逐渐出现了楼阁式、密檐式、亭阁式、花塔式、覆钵式、过街塔式、金刚宝座式以及阙形、球形、钟形、圆形等多种。从种类上来分,有木塔、石塔、砖塔、铁塔、琉璃塔,等等。我国现存比较著名的古塔,有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陕西西安大雁塔、河南开封铁塔、河北定县开元寺砖塔、北京香山琉璃塔,等等。塔的种类虽多,但在构造上基本由4个部分组成:(1)塔的下面,往往有一个地宫,作为埋藏舍利、身骨之用;(2)都有一个塔基;(3)各种不同层高和不同形式的塔身;(4)高大显著的塔刹(即塔顶)。
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都,保存下来的古塔很多,其种类亦比较齐全。北京的古塔,堪称北京古建筑之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