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34700000015

第15章 第五讲(1)

前言

何世欲相见,或欲问法义。

愿我无障碍,面见文殊尊。

诸法如影像,明净无浊者。

无执亦无说,无体亦无住。

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

无往无住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

诸位善知识,首先让我们共同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一切如母有情速速从二种生死的苦海之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释迦如来所开示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殊胜法宝《金刚经》。

依法出生分第八

【须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这一段释迦牟尼佛开示说:“须菩提啊,你是怎么认为的?如果有人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装满金、银、珍珠、玛瑙、水晶、琉璃等等珍奇宝物,并在长时间之内对无量无边的一切有情众生作慷慨布施,那此人所得到的福德难道不是很多吗?

须菩提就回答:“是很多,世尊。为什么说福德多呢?”

因为〔是福德即非福德性〕。因为七宝布施所得的福德是有为的福德之相,即非福德之性。有为的布施就有相,有相就必定有处所。处所就是落在人天路上。既然在人天路上,那此布施福德,即非福德性,而是福德之相。福德之性没有多和少,此相才可以说福德多。

心有了能所,即非福德性。能所心灭,是名福德性。虽以恒河沙数七宝布施,如果有能施所施,没有得到三轮体空,依然落在生死里,所以说即非福德性。

〔是故如来说,福德多。〕如来现在以这个问题来问我,我须菩提就依据世俗谛来说福德甚多。

须菩提的回答有两个妙处:

第一个妙处是,正因为福德本体是空性,所以福德可以辗转增上,世俗谛是遵循因果律,所以它会辗转增上。如果福德是实有性或者一成不变的东西,那就可以思惟其量,但福德本体是空性的缘故,所以如来也会赞叹:“这个人他感得的福德非常多。

《妙法莲华经》上说:“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缘起法里,在三宝面前做非常微小的供养都有无量无边的福德。因为它遵循因果律,不断地增上。何况能用七宝来充满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长时间来布施。从世俗谛来说,这个福德就是浩瀚无边,非常非常多。

第二个妙处就是破众生的实执。须菩提一方面说缘起,一方面又即缘起而显空性,随说随泯,随立随破。所以说“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此段经文有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金刚经》是讲离一切执著,讲空性智慧的,那为什么还要到第八分来校量福德呢?因为有两个原因,也还是为了破众生的这种错觉。

第一个原因,对于初发心的修行人来说,恐怕初闻般若的众生误解了佛陀说空的真义,错认为空是什么都没有,而将善恶因果都否定了,为了消除众生的这种误解,佛陀在《大般若经》中特别常常校量功德。

在本经之中也特别说明,离诸戏论的无为法性,虽然是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但福德并不是空无的,所以特别校量、说明。乃至于只是受持《金刚经》里的一四句偈,其福德都胜过以七宝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来布施的福德,激励听闻般若大法的人能受持演说,以趣证无上菩提。

第二个要校量福德的原因,有些人会误解,以为能受持演说般若,这个般若是开显智慧的,信解般若最多能开发自己的智慧,不一定能增长福德。佛陀为了破除这种误解,所以校量功德,说明信解般若,不但得大智慧,而且能得大功德,所得的福德胜过七宝满三千布施的功德,所以说般若法是福慧双修的最胜法门。

第二个要点就是,真正的大福德是悟道,是大智慧的成就,这个成就不是世间一切福报所办得到的。哪怕你再有福报,贵为帝王、总统,也不能用七宝满三千布施的福报来悟道,但可以成为一个助缘。

三千大千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一日一月,七重金山,四大部洲,八小洲,这是一个小世界;一千个这样的小世界是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为一个大千世界,合称三千大千世界。

这是佛教的世界观。像黄念祖居士,他既是物理学家又很懂佛法,他就曾经有个计算说,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十万亿个太阳系。

【若复有人,於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如果有人受持《金刚经》,经常能一心专注、接受、行持,乃至给其他人讲解,哪怕只有四句偈的法义,他的福德已经超胜于前面讲的以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布施的福德。丹田大师就一辈子专持《金刚经》而成就金刚不坏身。《狮吼经》也说:“以七宝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供养和布施的功德,与在浊世之时为他人宣说四句偈的功德相比较,说法的功德更大。

为什么受持《金刚经》为他人说有如此大的功德呢?佛陀自问自答说:“须菩提啊,这是因为一切诸佛以及诸佛成佛所依靠的无上正等正觉法,都是从这部经中产生的。这就把《金刚经》的地位赞叹到极处,就是说这部《金刚经》出生一切诸佛,也出生他们成佛的修行方法。

本节经文有四个要点:

第一要点,为什么说受持《金刚经》四句偈的福德胜过七宝布施呢?

答:因为布施七宝只能给他人带来暂时的快乐,不能拔众生生死轮回的大苦,而为他人说四句偈,能让人心开意解,能“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就算没有理解也能种下一个解脱的种子,都能熏习一个般若的习气,后生之中其智慧就更加增长,法要一听就懂得。所以黄庭坚说:“书到今生读已迟。”这世间小孩子要读书还是要有一个宿世熏习的喜欢读书的种子。

同样,若要解脱,我们多熏习般若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以七宝布施,这个能施之人不能通达我空法空,往往都是心随境转,不得解脱,虽然能感得广大的福德,但并不能因此而超出轮回。如果是受持乃至于四句偈,日久功深,能把宿世的般若种子智慧光明都透发出来,就能心开意解,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同时也可见,推广正法功德无量,自己学得不是很深入,广泛地去帮助弘扬正法,这样也能让自己成就无量的福德,开显智慧。

“受持乃至四句偈,”受持是什么意思呢?在五根五力——信、进、念、定、慧之中,信力就是受,是真正信受;念力就是持。以四句偈能自悟自行是侧重于自力求解脱道;为他人演说是利他。自己见性又帮助他人见性,见性的福德是最殊胜的。一切福德都比不上见性的福德,所以受持四句偈的福德要胜过七宝满三千修布施所感得的福德。

比如禅宗的《景德传灯录》上说,沩山灵佑禅师宿世曾经三辈子做皇帝,在大福报之中几乎丧失了神通,丧失神通不是外显的神通,而是指那种悟道的智慧,所以他不干了,在后一生要出家悟道,开创沩仰宗。

《金刚经论》有首偈子说:“法施具足二庄严,财施非因故非胜。因之法施离取著,取著不名为受持。”法布施的功德胜过以七宝满三千财施的功德,因为法布施已经具足了福德、智慧两种庄严。我们以七宝满三千来作布施,只是财施,所以说“财施非因故非胜”。它非无漏解脱之因,故不殊胜。我们就此明白,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的福德都要胜过七宝布施。

第二个要点,有人读了《金刚经》会问:《金刚经》里四句偈到底是哪四句呢?罗什法师译的经文里就是两首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前面还有一个:“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有些世间的学者搞不懂,乱说一气。其实这四句偈是活句不是死句,你不可以执著于是哪四句。

弥勒菩萨的开示最透彻:“若论四句偈,应当不离身。”不离身就是不离法身,若见法身,就是真正地受持四句偈。若不见法身,就是迷了四句偈。那什么是受持四句偈见法身呢?就是能在一切时一切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这才是真正懂得念无字的《金刚经》,才是真正地受持四句偈。

第三个要点,为什么说《金刚经》能出生一切诸佛和佛法呢?

答:因为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从般若波罗蜜中出生,而《金刚经》正是般若法的精髓,教导众生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取不舍,空有两边不着,证悟这样的无生大空性。所以说“五度如盲,般若为导。”《金刚经》正是般若法的精髓,所以才说诸佛及诸佛成佛之法都从此经出。并且般若是四圣母:声闻、缘觉、菩萨、佛都从般若出,因为没有这种见性的大智慧是没有办法超出轮回的。

《现观庄严论》之中弥勒菩萨开示说:“具为声闻菩萨佛,四圣众母我敬礼。”《入中论》中月称论师也开示说:“声闻中佛能王生,诸佛复从菩萨生。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

佛陀是从菩萨出生的,菩萨的因是三个条件:大悲心、无二智慧和菩提心。《金刚经》一开始就教我们要发菩提心度三界九类众生,而且度到他们圆满成佛,皆令入无余涅槃。这是发大菩提心,同时又是无二智慧,空有两边不着。“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大智度论》中也说:“佛为众生父,般若能生佛。是故为一切,众生之祖母。”《大般若经》四百四十三卷上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诸佛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示世间诸法实相,是故如来应正等觉依法而住。”可见《金刚经》能出生一切诸佛和佛法。

第四个要点,要能破除各种疑问。有些人用凡夫的实执冒出很多疑问来。有些人问:“一切诸佛都出于《金刚经》,那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出世、没有宣说《金刚经》以前,已经有无量诸佛都成佛了,他们又是怎么成就的呢?”

“如果按《金刚经》修学才能成佛,那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出世的时候,又哪里有《金刚经》呢?”

“如果不按《金刚经》修学也能成佛,那如来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如何理解呢?”当然有这些疑问也是好事,“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自己深入去研习,能断疑生信是非常好的。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些问题:

答:第一个方面是佛佛道同。释迦牟尼佛可以宣说与实相般若真理相应的《金刚经》,其他诸佛也同样可以宣说与实相般若真理相应的《金刚经》。因为不管哪一尊佛,他所证悟的都是无为法,都是无生大空性。

譬如《四十二章经》里记载,有一位比丘晚上读诵迦叶佛的《遗教经》,释迦牟尼佛也说有《遗教经》,可见佛佛道同。正如释迦牟尼佛说了《金刚经》,其他诸佛也都说了《金刚经》。

又如,释迦牟尼佛经常会说三十七道品,说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我们读《弥陀经》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威神力所化现的众鸟,也都在常宣说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等这些三十七菩提分法。

由此可见,诸佛出世所说的正法相同,现在的众生当然就可以学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金刚经》而悟道成佛。过去、未来的一切众生也可以按照当时出现于世的佛陀所说的《金刚经》而学修成佛,这是从世俗谛来回答。

更重要的是第二个方面,不要执著于文字相,要能在日常生活之中学习无字的《金刚经》。事实上这一部《金刚经》是人人本具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要听自性佛说自性《金刚经》。正如六祖大师所说:“此经者……即一切时中觉照心。是一切诸佛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觉照生。故云此经出也。”所以说这里面讲的一切诸佛及成佛之法是从此经出,下手的功夫就是告诉我们要一切时中有觉照心,要有观照般若。

可见,由观照般若证实相般若,是懂得受持《金刚经》,就能证悟实相般若,就是诸佛出生,就是诸佛以及诸佛成佛之法从《金刚经》而出生。

真正证悟实相般若的标准或者条件是什么呢?龙树菩萨在《中论》里有阐释,要真正懂得《金刚经》,对龙树六论要能通达,尤其是《中观根本慧论》。《中论》中说:“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

我们如果能懂得这首偈子,修行道路上很多似是而非的疑问就可以破除,真正证悟实相般若的标准,就是六个条件:一自知。二不随他。三寂灭。四无戏论。五无异。六无分别。“是则名实相”。

第一个标准是自知。这是诸法实相惟凭自己的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是释迦牟尼佛成佛时所说的无师智、自然智,皆得现前。无师智、自然智就是指自知。

第二个标准是不随他。不因他人所说而证,因为一随他人说,就跳到一个固有的模式里去,就有一个局限性了,他所证的就是妄相,不是实相般若。

第三个标准是寂灭。是超越生灭法的境界,一切生灭都只是在时空之中的妄相,能悟虚妄,知道一切事物现象的本来空性,就能超越时空,脱离生死。我们之前在学习《入中论》时讲过:“四重缘起深般若”。一层层破,一层层立。不破一法,不立一法。有法皆立,无法不破。这样最终显现的就是能够树立缘起性空的正见。

第四个标准是无戏论。世俗谛之中这一切法在胜义谛看起来都是戏论,即非真实,知道一切法本体空,就是无戏论。不然总落在增益谤,减损谤,戏论谤,相违谤四句里面,要真正无戏论。

第五个标准是无异。去除了分别,千万不可以又执著于平等。因为分别心是执著,执著于平等心同样也是执著,视分别与平等无异,才是体证诸法实相,才是证悟实相般若。就是在极不平等的世界里悟平等,在极不清净的世界里成就清净。

第六个标准是无分别。不以妄心分别诸法实性,法眼宗的文益禅师说:“证佛地者,名持《金刚经》。”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这是第八分的最后一句。前面已经讲过,一切诸佛以及诸佛成佛之法都是从《金刚经》而出。佛陀又恐怕人执著于有佛见有法见,不合般若离相的妙理,所以随立随破。不立一法,不破一法。有法皆立,无法不破。所以释迦牟尼佛叫着须菩提的名字再一次提醒,其实就是提醒我们:所谓佛法,其本性并非实有。所以说即非佛法。

所谓佛法者,其实没有佛法之相,贵在体悟,能悟,一切法都是佛法。不能悟,你就是拿了佛法也会把她变成世俗法、轮回法。因为你不能真正体悟,执著于这个相。比方说你诵《金刚经》,你要求的是世间怎样身体健康,这就把佛法变成世俗法了,所以“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白居易有过一首诗名为《僧院花》:“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这也可以说明,在一切之中能悟的话都能见佛法。

在名言现相之中,释迦牟尼佛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但这些都是为了引导我们破执著,明心见性的方便法,都如阳焰、如水月一般的存在。实相之中,无任何所谓的佛法存在。名言显现的佛法也要众生通过积累资粮,有福德因缘才能得以遇见,所以也不要轻视这个名言显现的佛法,如果没有福慧资粮,没有善根因缘,还是难以得遇,所谓的“佛种从缘起”,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胜义谛来说,佛法即非佛法。因为佛法只是引导众生的方便法而已。佛说种种法,为了种种心。若无种种心,何须种种法?真正的法是离一切戏论边执的实相无为法。

同类推荐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印光法师振兴佛教净土宗,居功至伟。不争名夺利,不任住持,不收出家弟子,不搞社会交往,终生默默修行弘法。法师一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如一株擎天巨树,以深厚的根基广化穷山瘠土为乐土福地,以广袤的浓荫庇护众生,度无尽众生脱尽烦恼、永得安乐。
  • 太乙金镜式经

    太乙金镜式经

    《太乙金镜式经》,唐王希明撰,可称为古代推算第一书。王希明以为太乙之法,可以预知未来,所以圣人常为。当然,历代治乱兴亡,并非能容易简单推算出来,《太乙金镜式经》有其迷信成分在内,这是需要注意的。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谨先生学问博大精深,教化涵盖儒,释,道,融会诸子百家,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其影响既深又远。在台湾,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然而,南怀瑾先生拒绝一切溢美之词,自谦为“凡人”。长期以来,流传最广的却是这个最普通的称谓——南老师,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可以这样称呼他!
  • 佛·法·僧

    佛·法·僧

    本书介绍佛教三宝——佛、法、僧的意义、内容,历代高僧大德如何成就菩萨等。
热门推荐
  • 36个季度

    36个季度

    夏季的天永远无法下起大雪,你永远无法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
  • 仇爱总裁:我要报复你

    仇爱总裁:我要报复你

    单纯美丽的外表,内心却埋藏着复仇的种子。复仇的背后隐瞒着什么!复仇之后又怎样呢!
  • 与你星辰

    与你星辰

    文案一:七班同学发现,只要是慕学霸和江同学在一起,两人周围总有一股甜兮兮的味道。直到有一次,江同学满手通红地在擦窗户,慕学霸看见了直接脱下脖子上的围巾保住江同学的手,据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爆料:慕学霸不知被多少女孩追过,可他看都没看一眼,而现在呢?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慕学霸是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啊!八卦之心在蠢蠢欲动。慕学霸凉凉瞥来一眼,众人转移视线。看天,看地,看风景。文案二:慕辰觉得,自己这一辈子的好运可能都用在了遇见江星若这件事上,与她相识,与她相恋,共度白首
  • 迷茫少女:霸道少爷心相向

    迷茫少女:霸道少爷心相向

    他意外地与她见面,他意外的夺了她的初吻,他意外的爱上了她······多次意外虐心故事,结局如何?
  • 探究式科普丛书-探索宇宙的助跑器:火箭

    探究式科普丛书-探索宇宙的助跑器:火箭

    本书引人入胜地描述了与太空科技有关的历史事件以及重要的科学原理。通过阅读本书,希望广大青少年朋友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航空航天知识。
  • 史上最靠谱的系统混元仙府

    史上最靠谱的系统混元仙府

    得史上最靠谱系统混元仙府穿越天荒大陆迷倒万千少女圣女调教的弟子更是出类拔萃成为十大天帝………
  • 锦绣凰途之一品财女

    锦绣凰途之一品财女

    顾清,二十一世纪名牌财经大学高材生,精通算术,拥有超强记忆,素有“活计算机”之称。一朝穿越,再次睁眼,不是深宫后院,不是香闺绣楼,却是尸骨遍地阴森的乱葬岗,被人收养的农家女!养母暴毙,十岁女童秒变扫把星!顾清仰天长啸,“呜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从此没有扫把星,只有“女财神”!为温饱奔小康,顾清使尽浑身力,算遍天下账,囊尽金银入满堂!十岁孩童,为了温饱奔小康,拨着算盘过活。毕竟年幼,竟然将算盘打到了状元府。表面温婉如玉,满腹经纶,实则腹黑如墨的丞相大人怎舍得这么个招财猫?纳入账房,看着金银滚滚来,丞相大人眯着他的凤眼,怎么也得给点奖励,小猫,你就从了本相吧……
  • 都市之我为细胞主宰

    都市之我为细胞主宰

    一次意外昏迷醒来,林墨发现自己拥有控制自身细胞分裂发展的能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墨发现自己所拥有的能力不止这些……通过细胞分裂控制!控制蚊子族群,创建蚊子军队……控制并改造马蜂,组建先锋部队…………甚至,通过截取复制其他物种的优势基因密码,优化他们,来实现自己的“变身”!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林墨不在话下,金刚狼的恐怖再生能力,林墨也能轻松拥有……细胞本身所拥有的分裂变异传承,让一切成为可能!且看林墨如何控制利用细胞,在都市游刃有余,如何利用细胞,创造属于他的神话……
  • 有笙不负陆时光

    有笙不负陆时光

    你是我朝思暮想的笔尖少年,在绝城的荒途里辗转成歌,如果你爱过一个人就会明白,那是你的时光啊。
  • 绝刃英雄传

    绝刃英雄传

    神物天降,功法各异的神兵利器相继出现,祸乱世间三百余年。阴阳阁捋顺因果,邀毫不相干五人会于阴爻山,仅靠一言欲平神物之乱。五个性格迥异的年轻人受命入世,能否挽狂澜于既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