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34700000015

第15章 第五讲(1)

前言

何世欲相见,或欲问法义。

愿我无障碍,面见文殊尊。

诸法如影像,明净无浊者。

无执亦无说,无体亦无住。

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

无往无住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

诸位善知识,首先让我们共同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一切如母有情速速从二种生死的苦海之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释迦如来所开示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殊胜法宝《金刚经》。

依法出生分第八

【须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这一段释迦牟尼佛开示说:“须菩提啊,你是怎么认为的?如果有人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装满金、银、珍珠、玛瑙、水晶、琉璃等等珍奇宝物,并在长时间之内对无量无边的一切有情众生作慷慨布施,那此人所得到的福德难道不是很多吗?

须菩提就回答:“是很多,世尊。为什么说福德多呢?”

因为〔是福德即非福德性〕。因为七宝布施所得的福德是有为的福德之相,即非福德之性。有为的布施就有相,有相就必定有处所。处所就是落在人天路上。既然在人天路上,那此布施福德,即非福德性,而是福德之相。福德之性没有多和少,此相才可以说福德多。

心有了能所,即非福德性。能所心灭,是名福德性。虽以恒河沙数七宝布施,如果有能施所施,没有得到三轮体空,依然落在生死里,所以说即非福德性。

〔是故如来说,福德多。〕如来现在以这个问题来问我,我须菩提就依据世俗谛来说福德甚多。

须菩提的回答有两个妙处:

第一个妙处是,正因为福德本体是空性,所以福德可以辗转增上,世俗谛是遵循因果律,所以它会辗转增上。如果福德是实有性或者一成不变的东西,那就可以思惟其量,但福德本体是空性的缘故,所以如来也会赞叹:“这个人他感得的福德非常多。

《妙法莲华经》上说:“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缘起法里,在三宝面前做非常微小的供养都有无量无边的福德。因为它遵循因果律,不断地增上。何况能用七宝来充满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长时间来布施。从世俗谛来说,这个福德就是浩瀚无边,非常非常多。

第二个妙处就是破众生的实执。须菩提一方面说缘起,一方面又即缘起而显空性,随说随泯,随立随破。所以说“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此段经文有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金刚经》是讲离一切执著,讲空性智慧的,那为什么还要到第八分来校量福德呢?因为有两个原因,也还是为了破众生的这种错觉。

第一个原因,对于初发心的修行人来说,恐怕初闻般若的众生误解了佛陀说空的真义,错认为空是什么都没有,而将善恶因果都否定了,为了消除众生的这种误解,佛陀在《大般若经》中特别常常校量功德。

在本经之中也特别说明,离诸戏论的无为法性,虽然是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但福德并不是空无的,所以特别校量、说明。乃至于只是受持《金刚经》里的一四句偈,其福德都胜过以七宝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来布施的福德,激励听闻般若大法的人能受持演说,以趣证无上菩提。

第二个要校量福德的原因,有些人会误解,以为能受持演说般若,这个般若是开显智慧的,信解般若最多能开发自己的智慧,不一定能增长福德。佛陀为了破除这种误解,所以校量功德,说明信解般若,不但得大智慧,而且能得大功德,所得的福德胜过七宝满三千布施的功德,所以说般若法是福慧双修的最胜法门。

第二个要点就是,真正的大福德是悟道,是大智慧的成就,这个成就不是世间一切福报所办得到的。哪怕你再有福报,贵为帝王、总统,也不能用七宝满三千布施的福报来悟道,但可以成为一个助缘。

三千大千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一日一月,七重金山,四大部洲,八小洲,这是一个小世界;一千个这样的小世界是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为一个大千世界,合称三千大千世界。

这是佛教的世界观。像黄念祖居士,他既是物理学家又很懂佛法,他就曾经有个计算说,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十万亿个太阳系。

【若复有人,於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如果有人受持《金刚经》,经常能一心专注、接受、行持,乃至给其他人讲解,哪怕只有四句偈的法义,他的福德已经超胜于前面讲的以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布施的福德。丹田大师就一辈子专持《金刚经》而成就金刚不坏身。《狮吼经》也说:“以七宝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供养和布施的功德,与在浊世之时为他人宣说四句偈的功德相比较,说法的功德更大。

为什么受持《金刚经》为他人说有如此大的功德呢?佛陀自问自答说:“须菩提啊,这是因为一切诸佛以及诸佛成佛所依靠的无上正等正觉法,都是从这部经中产生的。这就把《金刚经》的地位赞叹到极处,就是说这部《金刚经》出生一切诸佛,也出生他们成佛的修行方法。

本节经文有四个要点:

第一要点,为什么说受持《金刚经》四句偈的福德胜过七宝布施呢?

答:因为布施七宝只能给他人带来暂时的快乐,不能拔众生生死轮回的大苦,而为他人说四句偈,能让人心开意解,能“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就算没有理解也能种下一个解脱的种子,都能熏习一个般若的习气,后生之中其智慧就更加增长,法要一听就懂得。所以黄庭坚说:“书到今生读已迟。”这世间小孩子要读书还是要有一个宿世熏习的喜欢读书的种子。

同样,若要解脱,我们多熏习般若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以七宝布施,这个能施之人不能通达我空法空,往往都是心随境转,不得解脱,虽然能感得广大的福德,但并不能因此而超出轮回。如果是受持乃至于四句偈,日久功深,能把宿世的般若种子智慧光明都透发出来,就能心开意解,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同时也可见,推广正法功德无量,自己学得不是很深入,广泛地去帮助弘扬正法,这样也能让自己成就无量的福德,开显智慧。

“受持乃至四句偈,”受持是什么意思呢?在五根五力——信、进、念、定、慧之中,信力就是受,是真正信受;念力就是持。以四句偈能自悟自行是侧重于自力求解脱道;为他人演说是利他。自己见性又帮助他人见性,见性的福德是最殊胜的。一切福德都比不上见性的福德,所以受持四句偈的福德要胜过七宝满三千修布施所感得的福德。

比如禅宗的《景德传灯录》上说,沩山灵佑禅师宿世曾经三辈子做皇帝,在大福报之中几乎丧失了神通,丧失神通不是外显的神通,而是指那种悟道的智慧,所以他不干了,在后一生要出家悟道,开创沩仰宗。

《金刚经论》有首偈子说:“法施具足二庄严,财施非因故非胜。因之法施离取著,取著不名为受持。”法布施的功德胜过以七宝满三千财施的功德,因为法布施已经具足了福德、智慧两种庄严。我们以七宝满三千来作布施,只是财施,所以说“财施非因故非胜”。它非无漏解脱之因,故不殊胜。我们就此明白,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的福德都要胜过七宝布施。

第二个要点,有人读了《金刚经》会问:《金刚经》里四句偈到底是哪四句呢?罗什法师译的经文里就是两首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前面还有一个:“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有些世间的学者搞不懂,乱说一气。其实这四句偈是活句不是死句,你不可以执著于是哪四句。

弥勒菩萨的开示最透彻:“若论四句偈,应当不离身。”不离身就是不离法身,若见法身,就是真正地受持四句偈。若不见法身,就是迷了四句偈。那什么是受持四句偈见法身呢?就是能在一切时一切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这才是真正懂得念无字的《金刚经》,才是真正地受持四句偈。

第三个要点,为什么说《金刚经》能出生一切诸佛和佛法呢?

答:因为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从般若波罗蜜中出生,而《金刚经》正是般若法的精髓,教导众生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取不舍,空有两边不着,证悟这样的无生大空性。所以说“五度如盲,般若为导。”《金刚经》正是般若法的精髓,所以才说诸佛及诸佛成佛之法都从此经出。并且般若是四圣母:声闻、缘觉、菩萨、佛都从般若出,因为没有这种见性的大智慧是没有办法超出轮回的。

《现观庄严论》之中弥勒菩萨开示说:“具为声闻菩萨佛,四圣众母我敬礼。”《入中论》中月称论师也开示说:“声闻中佛能王生,诸佛复从菩萨生。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

佛陀是从菩萨出生的,菩萨的因是三个条件:大悲心、无二智慧和菩提心。《金刚经》一开始就教我们要发菩提心度三界九类众生,而且度到他们圆满成佛,皆令入无余涅槃。这是发大菩提心,同时又是无二智慧,空有两边不着。“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大智度论》中也说:“佛为众生父,般若能生佛。是故为一切,众生之祖母。”《大般若经》四百四十三卷上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诸佛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示世间诸法实相,是故如来应正等觉依法而住。”可见《金刚经》能出生一切诸佛和佛法。

第四个要点,要能破除各种疑问。有些人用凡夫的实执冒出很多疑问来。有些人问:“一切诸佛都出于《金刚经》,那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出世、没有宣说《金刚经》以前,已经有无量诸佛都成佛了,他们又是怎么成就的呢?”

“如果按《金刚经》修学才能成佛,那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出世的时候,又哪里有《金刚经》呢?”

“如果不按《金刚经》修学也能成佛,那如来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如何理解呢?”当然有这些疑问也是好事,“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自己深入去研习,能断疑生信是非常好的。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些问题:

答:第一个方面是佛佛道同。释迦牟尼佛可以宣说与实相般若真理相应的《金刚经》,其他诸佛也同样可以宣说与实相般若真理相应的《金刚经》。因为不管哪一尊佛,他所证悟的都是无为法,都是无生大空性。

譬如《四十二章经》里记载,有一位比丘晚上读诵迦叶佛的《遗教经》,释迦牟尼佛也说有《遗教经》,可见佛佛道同。正如释迦牟尼佛说了《金刚经》,其他诸佛也都说了《金刚经》。

又如,释迦牟尼佛经常会说三十七道品,说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我们读《弥陀经》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威神力所化现的众鸟,也都在常宣说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等这些三十七菩提分法。

由此可见,诸佛出世所说的正法相同,现在的众生当然就可以学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金刚经》而悟道成佛。过去、未来的一切众生也可以按照当时出现于世的佛陀所说的《金刚经》而学修成佛,这是从世俗谛来回答。

更重要的是第二个方面,不要执著于文字相,要能在日常生活之中学习无字的《金刚经》。事实上这一部《金刚经》是人人本具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要听自性佛说自性《金刚经》。正如六祖大师所说:“此经者……即一切时中觉照心。是一切诸佛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觉照生。故云此经出也。”所以说这里面讲的一切诸佛及成佛之法是从此经出,下手的功夫就是告诉我们要一切时中有觉照心,要有观照般若。

可见,由观照般若证实相般若,是懂得受持《金刚经》,就能证悟实相般若,就是诸佛出生,就是诸佛以及诸佛成佛之法从《金刚经》而出生。

真正证悟实相般若的标准或者条件是什么呢?龙树菩萨在《中论》里有阐释,要真正懂得《金刚经》,对龙树六论要能通达,尤其是《中观根本慧论》。《中论》中说:“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

我们如果能懂得这首偈子,修行道路上很多似是而非的疑问就可以破除,真正证悟实相般若的标准,就是六个条件:一自知。二不随他。三寂灭。四无戏论。五无异。六无分别。“是则名实相”。

第一个标准是自知。这是诸法实相惟凭自己的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是释迦牟尼佛成佛时所说的无师智、自然智,皆得现前。无师智、自然智就是指自知。

第二个标准是不随他。不因他人所说而证,因为一随他人说,就跳到一个固有的模式里去,就有一个局限性了,他所证的就是妄相,不是实相般若。

第三个标准是寂灭。是超越生灭法的境界,一切生灭都只是在时空之中的妄相,能悟虚妄,知道一切事物现象的本来空性,就能超越时空,脱离生死。我们之前在学习《入中论》时讲过:“四重缘起深般若”。一层层破,一层层立。不破一法,不立一法。有法皆立,无法不破。这样最终显现的就是能够树立缘起性空的正见。

第四个标准是无戏论。世俗谛之中这一切法在胜义谛看起来都是戏论,即非真实,知道一切法本体空,就是无戏论。不然总落在增益谤,减损谤,戏论谤,相违谤四句里面,要真正无戏论。

第五个标准是无异。去除了分别,千万不可以又执著于平等。因为分别心是执著,执著于平等心同样也是执著,视分别与平等无异,才是体证诸法实相,才是证悟实相般若。就是在极不平等的世界里悟平等,在极不清净的世界里成就清净。

第六个标准是无分别。不以妄心分别诸法实性,法眼宗的文益禅师说:“证佛地者,名持《金刚经》。”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这是第八分的最后一句。前面已经讲过,一切诸佛以及诸佛成佛之法都是从《金刚经》而出。佛陀又恐怕人执著于有佛见有法见,不合般若离相的妙理,所以随立随破。不立一法,不破一法。有法皆立,无法不破。所以释迦牟尼佛叫着须菩提的名字再一次提醒,其实就是提醒我们:所谓佛法,其本性并非实有。所以说即非佛法。

所谓佛法者,其实没有佛法之相,贵在体悟,能悟,一切法都是佛法。不能悟,你就是拿了佛法也会把她变成世俗法、轮回法。因为你不能真正体悟,执著于这个相。比方说你诵《金刚经》,你要求的是世间怎样身体健康,这就把佛法变成世俗法了,所以“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白居易有过一首诗名为《僧院花》:“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这也可以说明,在一切之中能悟的话都能见佛法。

在名言现相之中,释迦牟尼佛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但这些都是为了引导我们破执著,明心见性的方便法,都如阳焰、如水月一般的存在。实相之中,无任何所谓的佛法存在。名言显现的佛法也要众生通过积累资粮,有福德因缘才能得以遇见,所以也不要轻视这个名言显现的佛法,如果没有福慧资粮,没有善根因缘,还是难以得遇,所谓的“佛种从缘起”,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胜义谛来说,佛法即非佛法。因为佛法只是引导众生的方便法而已。佛说种种法,为了种种心。若无种种心,何须种种法?真正的法是离一切戏论边执的实相无为法。

同类推荐
  • 《坛经》注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坛经》注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将佛法三藏经律的核心内容传递给大地的有缘人。作者出生普通农民家庭,感受到人生苦空无常与虚妄。为解脱人生困惑,26岁开始接触佛法。为弘扬禅宗正法,2004年于云南鸡足山剃度出家。近年来,在多个地方教授六祖禅宗文化。
  •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世界上最好的道理,就是一个人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如果他刚好是法相庄严俊美,又有诗意的智慧、传奇跌宕的身世的圣域之王仓央嘉措,那这个道理,就是他用出世者的眼光望着俗世时显露出的智慧。如果向我们传达这一智慧的作者,又刚好是一位在伊拉克的巴格达经受过战火、在耶路撒冷见证过巴以最激烈的冲突,去过北极,重走过“丝绸之路”,内心有过深度挣扎和痛苦、最后又归于宁静的人,那我们读这本书,得到的就是双重智慧,摆脱浮躁心境、回归心灵安宁的双重通道。读仓央嘉措,我们读的不仅仅是诗歌,而是他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以及他用出世者的智慧解世情之种种。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 佛家智慧一点通

    佛家智慧一点通

    生活在纷乱繁杂的世界里,整天就是房子、车子、面子、票子;使我们难以认识真实的自我,倾听内心的声音;所以迷失于大千世界。本书通过佛教智慧为读者阐述生活的真谛。
  • 伊斯兰文化新论

    伊斯兰文化新论

    本书综合运用文化学、宗教学、社会学、哲学的相关理论,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方法和别具一格的表述语言,将伊斯兰文化放在一个广阔的人类文化大背景之下,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和分析,并且在分析其特点时往往与其他文化如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等做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的学术风格。本书在相对意义上构建了伊斯兰文化研究的新框架和新体系,拓展了我国宗教学的领域,丰富了我国宗教学的内涵;同时在伊斯兰经济文化、法文化、伦理文化、教育文化、生态文化、婚姻家庭文化等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热门推荐
  • 夜风知道

    夜风知道

    有很多事情,埋藏在夜色中,只有夜风知道。冬季的深夜弥漫着一如既往的寒冷与凄凉,树上的积雪还来不及因为日间温度的升高而融化,就再次被冻结,层层叠叠地堆积在一起,不负重压般,摇摇欲坠。
  • 武侠之刀剑如梦

    武侠之刀剑如梦

    “凤兮凤兮归故乡,邀游四海求其凰。”“风哥哥这句诗真好听”“嗯”“还有吗?”“没了”
  • 无限妖魔

    无限妖魔

    你认为这个世界上有妖魔吗?有的你曾经看到过妖魔吗?没有的事封小安,他本想浑浑噩噩地过完这一生,可是他一不小就踏入的妖魔的世界。
  • 幽灵纪元

    幽灵纪元

    3年前,灵恸出品美日中等十国联合制作,引起了极大轰动。3年后,他们再次出发,又会何去何从?
  • 若爱无恒

    若爱无恒

    这是一篇讲说大学里青春懵懂爱情故事的小说
  • 说起

    说起

    当再次相遇曾经的朋友,我们再次执笔写下过往,我们会笑着说起那段传奇,那份疯疯傻傻,毕竟这属于我们,是彼此独家的回忆。再次说起,我们感慨:感谢有你,陪我到最后。说起,说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Seasons

    Seasons

    四个故事组成的同志小说,人生犹如四季,从春到冬,从青春年少到步履蹒跚,每一个过程都会留下碎片,哪怕不再提起也是一生的回忆。
  • 掌控者重生

    掌控者重生

    无天一位宇宙至高掌控者,因为一个鸿蒙尊器被其它宇宙掌控者合力围击陨落,却在陨落最后一瞬间被鸿蒙尊器带破开宇宙重生修真界,看无天如何一步步踏上复仇的道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