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印度的著名诗人泰戈尔在他的《飞鸟集》中曾写下这样的一句话:“我的朋友,你的语声飘荡在我的心里,像那海水的低吟声缭绕在静听着的松林之间。”这也可以说是对嘉语温馨的形象化注释。美好的话语如蔚蓝的海水轻吟,抚慰着葱茏的松林,使人顿感缕缕温馨涌上心头。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运用嘉语美言进行人际交往,从而体现出民族的美德与风范,已是发端于千百年前的事情了。荀子曾说:“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清代汪琬《屐砚斋记》云:“采择其嘉言善行,以为楷模而备当世之用。”梁启超在其《三十自述》中说他四岁便聆听父亲“言古豪杰哲人嘉言懿行”。荀子在强调语言之美时还提出“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意思是说,赠人以善言让人感动,比布帛还要温暖。布帛只能暖人之体,善言却是暖于人心;中伤别人的言语,比矛刺戟扎还要刺痛人心。所以古代哲人主张,品德高尚的人说话一定要与人为善,使人从自己的言谈中受到鼓励,感到温暖;不要让别人听了你的话感到沮丧、消极甚至受到伤害。
中国有一句富有哲理的民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善良、美好、真诚的语言,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美感,给人以启迪。嘉语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它不仅能使人广交朋友、发展友谊、取得成功,而且能使交往双方的情操得到陶冶,心态得到调整和修炼。
要做到嘉语温馨是一件不易之事,它需要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修养:
一要实事求是。这是嘉语的本质和基础。嘉语不仅仅是好听的话或是别人爱听的话,它还包括那些好的建议和批评。唐代魏征敢于求实,耿直无私,直言不讳,唐太宗在许多方面得益于魏征的谏言。实事求是是立言之本,是嘉语的第一要素,是支持嘉言大厦的基石。离开这一点,无论你口气多么柔和,口才多么流利,词藻多么华美,语势多么夺人,至多只能是一些好听的话,难以成为有益于事业、有益于他人的嘉言。
二要有好的态度。一个人能否做到嘉语温馨,不单是个语言问题,更主要的是个待人的态度问题。态度是由三种因素构成的,即心理因素、感情因素和行为因素。其中感情因素尤为重要,因为人的态度是扎根于情感之中的。一个人只有对他人怀有深厚的感情,才能待人热情,才能做到嘉语温馨。
三要有美的心灵。要做到语言质朴而不浮华,简洁而不冗长,含蓄而不直露,热情而不过度,不单需要有语言的表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美好的心灵和崇高的境界。一个虚伪的人,很难口出嘉语,一些好听的话也许是口是心非,甚至是口蜜腹剑。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心地和教养,那么这心地与教养就像是座花园,而嘉语美言便是这座花园中开放的花朵。这种花朵式的语言正如古人说的那样:“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这样的语言是一个人高尚情怀和良好心灵的表现与标志。
四要有语言修养。俗话讲:一句话可以使人笑,也可以使人跳。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其实如果注意加强修养,良药可以不苦口,忠言亦可不逆耳。要努力学会文明用语,如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帮忙说“劳驾”,求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求人解答用“请问”,赞人见解用“高见”,向人祝贺说“恭喜”,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中途先走用“失陪”,请人勿走用“留步”,诸如此类,不仅是语言的技巧,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当然,作为话语的接受者则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作苛求,以口出嘉言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话语。培根在他的《人生论》中说过这样的话:“俗话说,‘人总是把最大的奉承留给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却可以治疗这个毛病。”在一般的情况下往往是良玉不雕,至言不文。君子若能“听言如响,从善如流,则身安南山,德茂松柏,声振金石,名留千载”,如此,便达到了嘉语温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