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举措迁移,而观其能应变也。
——荀子
临机应变,就是根据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策,处世有方,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皓月有阴晴圆缺,山峦有崎岖坎坷,海洋有波峰浪谷,人生有艰难险阻。生活不是一池静水,而是一股激流,瞬息万变,谁都可能遇上意料不到的变化。人们只有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恰当的应变之举,才能驾驭事态之舟,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前进。
临机应变需要冷静和机敏。《宋史·曹玮传》记载,宋代名将曹玮统兵拒西夏时,一天正与客人下棋,部下前来报告:有士卒叛逃到西夏。曹玮迅即答道:是我派他们去的。“(西)夏人闻之,即斩叛者”。士卒叛逃涣散斗志,向来是兵家大忌。曹玮临机应变,仅用一言便借敌人之手除掉叛逆,从而稳定了军心。
临机应变需要明智和晓理。萧伯纳有一句通俗而又富有哲理的名言:“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事理的人硬想使世界适应自己。”谁要是硬让世界适应自己,谁就会碰壁、吃亏、倒霉、失败。《吕氏春秋·察今》就讲了这样一则故事:楚国人要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设立了标记。不料流水突然上涨,而楚人仍然“循表(表,标记)而夜涉”,以致“溺死者千有余人”。澭水暴涨,楚人不采取应变措施,还是按照原来的标记渡河,焉能不败?
临机应变需要灵活和果断。在工作中,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突然的变化。此时,需要及时采取灵活措施,促其转危为安,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化危机为生机。《生活应变大全》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家时装店正在筹备时装展览,并且登出了广告。可就在展览前十多天,店里两名主要裁缝同时病倒,眼看展览举办无望。此时店主急中生智,以现有的半成品举办了一次展览。这与众不同的展览吸引了大量客户,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临机应变使这家时装店不仅绝处逢生,而且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临机应变需要有辩证发展的观点。变是宇宙之规律,正如《楞严经·卷二》中所云:“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保直(止)月化,兼又日迁。”意思是说:岂止是年年有变化,而且是月月有变化;又何止是月月有变化,而且日日都在变化,尤其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更是这样。要想与时代发展的节奏合拍,必须自觉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地修正原有的设想,或调整自己的行为。社会实践告诉我们:变则活,变则灵,变则新,变则赢。
临机应变需要有预见性。要适应变化就必须预料变化。事物发展是必然的。变化有明显的,也有隐约的;有显露的,也有不露形迹的。这就需“见微而知著”,预料其必然。正如《荀子·君道》所云:“与之举措迁移,而观其能应变也。”这就需要有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本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事先预料到事物可能会发生变化,在思想上有所准备的情况下,才能从容应变。
临机应变需要有良好的素质。临机不是“投机”,应变不是“诡变”,而是一种高素质的、不失原则的、灵活应变的处世哲学。它需要有洞察事物的敏锐性,判断事物的准确性,适应变化的灵活性,处理问题的果断性。这样,才能遇变不乱,处变不惊,临机应变,以变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