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之勇,雷霆不移。
——苏轼
勇敢,是一个容易被人误解的题目,因而它成了众多的思想家潜心研究的题目。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勇敢的含义、类型、境界等均有精辟的论述。古人认为:依据其表现有上勇、中勇、下勇之分,依据其性质有“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君子之勇”之别。我们所需要的是“上勇”、“大勇”和“君子之勇”。
如果说你失去了财物,只是失去了你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么,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
既然勇敢在人生的追求中占有这么重要的位置,那么,我们就要自觉地在社会实践中去培养自己的道德之勇。
培养自己的道德之勇,首先要培养自己的道德正义感。在传统的道德伦理文化中,经常把“勇”和“义”连在一起。在这方面,古代先哲们有许多精辟论述。在《论语·阳货》篇中,子路问孔子:“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以义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为政》篇云:“见义不为,无勇也。”《左传》云:“率义之谓勇。”《吕氏春秋》云:“所贵勇者,为其行义也。”西汉哲学家、文学家扬雄说:“勇于义而果于德。”这些论述告诉我们:只有从正义生发出来的勇气才是真正的勇敢,才是道德之勇。否则就会像孔子所说的那样:假若君子只有勇而没有义,那就会捣乱造反;假若小人只有勇而没有义,那就会去做土匪强盗。由此可见,道德正义感对勇的表现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正义感,在其指引下充分发扬勇敢精神,使它成为一种伟大人格的力量。
培养自己的道德之勇,就要培养和发扬大无畏的精神。一个人只有心地光明,才能驱除心灵中黑暗角落里的胆怯。一个人只有心底无私,才能具有大无畏的精神,才能在敌人面前,毫不畏惧,英勇斗敌;在艰险面前,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在陈腐势力面前,不信邪恶,仗义执言,敢于宣战,勇于革新。南北朝的范缜、北宋的王安石、宋代的包拯、明代的海瑞之所以名留青史,千古流芳,就是因为他们具备了这种高风亮节和勇敢精神。
培养自己的道德之勇,就要倡“义理之勇”而戒“血气之勇”。勇有“血气之勇”与“义理之勇”之分。有一些人把鲁莽蛮干、盲目冒险、强梁霸道、凶残逞强视之为勇。如果说,这是一种勇的话,那它是“血气之勇”,或者说是莽夫之勇。
《水浒传》第十二回有个“汴京城杨志卖刀”的故事,说的是:杨志在京城中花光了钱,衣食无着,只好拿着祖传的宝刀到市上去卖,没想到遇上了无赖牛二。牛二横行霸道,无人敢惹。他看中了杨志的宝刀,又不想出钱买,便无理纠缠起来。他问杨志,为什么叫宝刀?杨志告诉他,这把刀砍铜剁铁,刀口不卷,吹毛得过,杀人刀上没血。牛二不信,杨志便当场试验。先是剁一摞铜钱,从上到下一劈两半;又拿一把头发,对着刀口一吹,头发都断成两截,纷纷飘落。牛二还要看刀不沾血,杨志说可以找条狗来试。喝得半醉的牛二,存心要赖杨志的宝刀,非要杨志杀人试试不可,并向杨志叫号:“你要是条好汉子,就剁我一刀!”还动手打杨志。杨志见牛二欺人太甚,盛怒之下,一时性起,朝他嗓子眼上捅了一刀,把他捅倒了,又赶上去,往胸上连捅几刀,把牛二杀死。结果杨志被打入死囚牢中,多亏众人相救,才免一死,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杨志怒杀牛二,痛快则痛快矣,但这只是发泄情绪的血气之勇,是不足取的。
西汉的开国功臣韩信,遇事则表现出“义理之勇”的风范。《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讲了一个“胯下之辱”的故事,说的是:韩信年轻时,家里很穷,到处流浪。一天,韩信在市上逛,被一个屠夫的儿子瞧见了。这小子看韩信贫寒的样子,就存心欺侮人。他来到韩信面前挑衅地说:“你这么大的个子,腰里还挎着刀哇剑的,有多大能耐?我看你是表壮里虚,胆子还没兔子大!”这小子一吵吵,很多人都围上来看热闹,于是他更来劲了,指手画脚地冲韩信说:“你有本事,不怕死,就用你那宝贝剑把我杀了;若没这个胆量,你就从我胯下钻过去!”说着,叉开腿,叉着腰,露出一副无赖相。韩信细看了一下这小子,摇了摇头,叹口气,就伏下身子,从他的胯下爬过去了。围观的人哄堂大笑,有人甚至骂韩信是胆小鬼。那个屠户的儿子扬扬得意。后来,韩信受到刘邦重用,拜为大将军,统兵北上。在和赵王的决战中,韩信大智大勇,以几万兵力打败了赵王的二十万人马,灭了赵国。接着又平服了燕、齐,与刘邦合兵一处,消灭项羽于垓下。韩信先被封为齐王,又被封为楚王。路过家乡时,韩信派人把那屠户的儿子找来,那小子吓得战战兢兢,以为非死不可。韩信不但没杀他,还给了他一个小官做,并对部下说:“我不但现在可以杀这个人,当年也可以杀死他。但我想,杀了他我就要给他偿命,怎么建立大丈夫的功业呢?不能因小失大,所以就忍下这口气。不然,怎么会有今天呢?”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在这两个故事里,杨志和韩信哪个勇敢呢?真正勇敢的不是杨志,而是韩信。或者说,杨志是“莽夫之勇”,或曰“匹夫之勇”;韩信是“大智大勇”、“义理之勇”。苏东坡说得好:“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留侯论》)这两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血气之勇不可有,义理之勇不可无。平时易鲁莽行事者,应努力把“血气之勇”转化为“义理之勇”。
培养自己的道德之勇,必须善于克制自己。一个人向他人的邪恶做斗争固然需要勇气,而向自己的缺点错误进攻则更需要勇气。古人云:“赴汤火,蹈白刃,武夫之勇可能也;克己自胜,非君子之大勇不可能也。”勇于正视自己的过失,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错误,也是勇敢精神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