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无傲骨。
——陆陇其
傲慢是骄傲与怠慢两种情绪的结合体。傲是目中无人的盲目行为,慢是不自量力的狂妄作风。
傲慢的人眼空四海,睥睨一切。一个傲慢的人,既然他瞧不起别人,别人也就不买他的账。这样,傲慢者只能孤芳自赏,结果必然是在傲慢中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傲慢是内心自惭而以道貌岸然的仪态来加以掩饰;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傲慢属于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傲慢势必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膏肓积乎骄慢”(王勃语)。有些无法补救的过失就是由于长期傲慢而造成的。
傲慢是粗俗:它哗众取宠,盛气凌人,摆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俗态。
傲慢是无知:它庸俗浅薄,狭隘偏见,表现出夜郎自大的心态,是虚荣和一知半解结合的怪物。
傲慢是愚蠢:它故作高深,附庸风雅,其实是井底之蛙的仰望,是矫揉造作不高明的表演。
傲慢是自负:它会使人疏远你,或敬而远之,或避而躲之,使人感到强硬固执和刚愎不仁。
傲慢是流沙:正像人们所说的“傲慢自大是成功的流沙”,常常因此而导致事业的失败。
中国的传统文化素来鄙视傲慢,而崇尚平等待人。知识越多,学问越广,就会越谦虚;文化越低,气量越小,就会越傲慢。被奉为千古宗师的孔子说过这样的话: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莫忘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谦逊的态度会使人感到亲切,傲慢的架子会使人感到难堪。相传南宋时江西有一名士傲慢之极,凡人不理。一次他提出要与大诗人杨万里会一会。杨万里谦和地表示欢迎,并提出希望他带一点江西的名产配盐幽菽来。名士见到杨万里后开口就道:请先生原谅,我读书人实在不知配盐幽菽是什么乡间之物,无法带来。杨万里则不慌不忙从书架上拿下一本《韵略》,翻开当中一页递给名士,只见书上写着:“豉,配盐幽菽也。”
原来杨万里让他带的就是家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此时名士面红耳赤,方恨自己读书太少,始觉为人不该傲慢。
傲慢是陷阱,只有克服和防止傲慢,才能在人生之路上不断前进。古人讲:“君子宽而不慢。”要做到不傲慢需要注意做到如下两点:一是认识自己,二是平等待人。防止傲慢首先要认识自己,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傲慢之人要么自以为有知识而清高,要么自以为有本事而自大,要么自以为有钱财而狂世,要么自以为有权势而压人。殊不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还有能人在前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应该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是虚怀若谷、好学不倦、从不傲慢的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其晚年的文学造诣可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从不恃才自傲,仍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夫人怕他累坏了身体,劝他说:“何必这样自讨苦吃?又不是小学生,难道还怕先生生气吗?”欧阳修回答说:“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看来,虚心自知,实在是医治傲慢的一剂良方。
与人交往一定要做到平等待人。平等待人不仅是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人品修养的天平。平等待人是针对傲慢无理而言的,它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管彼此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有多大的差别,都一视同仁。待人要切忌“势利眼”。古人说:“不谄上而慢下,不厌故而敬新。”告诉我们待人时不应用卑贱的态度去巴结逢迎有权势、有钱财的人,而怠慢经济条件较差、社会地位不高的人。韩愈在他的《原人》一文中说:“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在我们现代社会中,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人格作为人的一种意识和心理,深深地附着在人的身上,并时时加以维护。人格的基本要求是不受歧视,不被侮辱,即要求平等。
如果你不愿遭到别人的反感、疏远,那你就切勿傲慢。如果人人都注意加强品德修养,人人都谨防傲慢,那将会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使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和愉快。
让我们记住清代陆陇其的话吧:“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无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