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31900000031

第31章 诚惶诚恐的大臣(10)

一个社会飘荡着贪污受贿的浊气,原因不在于底层,而是高层。从皇帝到大臣都贪腐了,小臣、胥吏焉能不贪?万历年间,三吴地区发生灾荒,朝廷派人携内帑万余金前往救济,但“民不沾实惠,却被有司里长乾没了”。地方官吏,为贪赃受贿,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一面加重赋税,一面巧取豪夺。明代中后期,社会充斥着戾气,邪恶之风何来?当一个社会只靠皇权维持统治时,君王自身的素质起着决定作用。明朝中后期的皇帝是否劣于或胜于乃祖,只言片语说不清楚,但贪图逸乐这一点,远远超过朱元璋,打击监督者的能力也远胜其祖。在一个毫无约束的专制社会,统治者必有绝对权力,而统治集团又只知吃喝玩乐时,贪污受贿的恶行便自然横行于天下,久而久之,邪恶之气便积聚起来。监督和公开,虽不是万能的,却是可以对专制起一点阻遏作用的。当然,建立监督机制关系到体制,而不仅仅是名义上的。表面上,中国古代也有监督,但究竟起了多大作用呢?

山东孟庙的碑刻中,有清代山东巡抚国泰所立的石碑,上面刻有一首诗,云:“余谬守是邦抚齐鲁,每逢役过瞻拜明栓,常怀报国无劳乏术,俯仰数初自愧何人?”意思是说,我治理齐鲁大地,深感未能报答国家。言辞很感人,可惜国泰是一个大贪污犯。御史钱沣弹劾他,但他有通天的关系网,当着钱沣的面大骂道:“汝何物,敢劾我耶?”在这样的体制下,监督价值几何?

计算方法

后人一直说,明朝官员的俸禄太低了。这话的背后究竟潜藏着什么深意,我们不是很清楚。联系到明朝后期,官员大肆贪污受贿,似乎在告诉人们:薪俸低,会导致贪污。

缤纷的社会现象,真让我们不懂经济的人看得眼花缭乱。比如宋朝给官员的俸禄那么多,也有人贪贿;明朝一直被后人视为“薄俸”,明太祖时代廉洁的人却很多,但明太祖不满足,他要建立一个没有贪占的完美社会,贪一点就杀无赦。他去世之后,朱家子孙似乎坚守着老祖宗的规矩,实际却只是名义上的,各种条文松动了许多,可是贪污者也随着多了起来。俸禄与贪污究竟是什么关系,真是一道复杂题目。

薪俸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皇帝吃完饭打个饱嗝说,正一品官员每月支米87石吧。其实不这样简单,一个社会的俸禄是微薄还是丰厚,并不是个孤立的数字,而是与社会收入相关。虽然顾炎武说“自古百官俸禄之薄,未有如此者”。但他并没有把俸禄薄视作明朝贪风之炽的单一原因。顾炎武认为,刑法太轻与官俸太薄结合在一起,才导致明代官场贪婪和无耻之风弥漫。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也多次提到明朝的俸禄,提到腐败。不过他没有专门慨叹于此,倒是也指出当时社会资源匮乏这一现实。薄俸必致贪渎之说,俨然已是一些学者的结论。

古代学人和今日研究者的计算方法,在朱元璋眼里,可能匪夷所思,然而可能更理性,更科学,于后人更有益。素来,看清内里,需要后退几步,反思过往,不能只简单颂扬。不过,看看朱元璋为什么这样制定俸禄,是有好处的。对一些信息,你可以不同意,但没必要隐匿不彰,这对后人没有益处。朱元璋认为,他给官员的俸禄并不薄,正一品官员的俸禄是每月支米87石,一年就是1044石。加工1044石米需要2620石稻谷,要生产2620石的稻谷,则需873亩田。按一头牛耕地50亩计算,需用17头牛耕种,按一个人种田15亩计算,需要57个人耕作。收割之后,农夫要走很多路将未脱粒的稻禾挑回去。为了正一品官员每月87石米,老百姓不知要花费多少劳力和辛苦。朱元璋的视角,也许有点滑稽可笑,但它却蕴含着一个天大的道理:官员的一切都是老百姓提供的,俸禄的薄与厚,不能脱离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朱元璋时期老百姓的生活更苦,因此老朱本人不仅觉得俸禄不薄,相反,挺优厚。朱元璋说,“为官者既受朝廷重禄,尚无餍足,不肯为民造福,专一贪赃坏法,亡家果可怨乎?”

俸禄薄与厚,是个复杂问题,一句话不好说清楚,要把好多因素考虑在内。白居易说:“古者因人而置官,量赋而制禄,故官之省置必稽人户之众寡,禄之厚薄必称赋入之少多,俾乎官足以理人(民),人(民)足以奉吏。吏有常禄,财有常征,财赋吏员,必参相得者也。”(《中国古代人事制度》)如果一味比较数字,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大国与小国,穷国与富国,肯定差别很大,凭此便自傲自大或自轻自贱,太肤浅、太不科学了,比来比去,有什么意思?

俸禄薄厚只能相对而言,不可一概而论。明朝俸禄低还是不低,各有各的计算方法,不多提也罢。但有三点不吐不快:其一,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计算者要扪心自问:你的方法是否科学。比如甲团体有20人,乙团体有10人。甲团队每人有1元钱,乙团队每人有2元钱,当然甲乙两个团体都有20元钱,于是甲队自豪地说,我们和乙队队员一样阔!或者乙队头头说,甲队今非昔比,真阔气了,应该承担和我们一样的义务都是不对的。其二,薄俸致贪是个伪命题。任何社会,俸禄再薄,也决不会薄得让人活不下去。如果偏要用人类的俸禄过神仙的日子,今天包“二奶”,明天包“三奶”,整天嚷嚷薪水太薄,要“高薪”才能廉,那是为贪污找借口。贪腐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因素,是体制问题。有清一代,官员的俸禄银之外还有“养廉银”,且“养廉银”是俸禄银的成十上百倍,但官员仍贪墨不止,“廉”没有一点踪影。其三,权力者制定规则要想到老百姓,具有话语权的人也要想到老百姓。俸禄高还是低,要看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要眼观富国,然后说几句梦呓般的话。

生计问题

提到《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我们常说某某人是逼上梁山的。一个“逼”字,首先让人觉得物质极其匮乏,难以果腹,只能铤而走险。实际而言,起来造反的,不见得必是缺吃少衣的人。你看那些梁山好汉,有几个是吃不上饭的?或许《水浒传》是文艺作品,不能以它为据作论点的注脚,其实此类事情历史上也很不少。

唐朝末年,盐贩子出身的黄巢,既不缺吃,也不少喝,根本谈不上贫苦,可他举旗造反了。他的起事,与当时统治集团奢侈无度大有关系。世界上财富就这么多,官吏占据多了,其他人必然就要吃苦受罪。因此,一些政治家告诫官吏千万不要与民争利。客观说,黄巢起事,与乱纷纷的环境有直接关系;主观说,黄巢其人乐意做官。做官的路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拉起大旗造反,然后以此为筹码和朝廷讨价还价。

与朝廷交涉有个过程,这期间那些上了“梁山”的人,怎样解决生计呢?黄巢血洗泉州劫杀了不少富商,此后几次攻城略地,获得财宝无数。不过,黄巢的这种政权,不事稼穑,不事贾贸,与工农业生产无关,终究会有供给匮绌之日。唐僖宗中和三年,黄巢率军围攻陈州,军粮缺乏。于是便“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旧唐书》)这段文字,描摹出了黄巢式的起义如何做事。虽然仅仅是一角,却可以叫人思考许多。史式教授论述太平天国时说,在打下南京之前,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财货取之不尽,领袖们从不为经济问题操心。也就是,当农民起义的队伍作为一个非正式的政权存在之时,他们可以“打富救贫”,实行军事共产制度。但当他们正式建立一个政权,需要发展经济时,打江山时的老办法就会此路不通。

促成农民起义的因素恐怕只有三个,一个是天灾,一个是人祸,另一个是政治黑暗。天灾使人们的生命毫无保障,这时的灾民最容易发生暴动等事件。如果官府能够及时慰平民众脆弱的身心,不一定就会引发农民起义。就老百姓而言,只要能够有口饭吃,就会山呼万岁。中国的老百姓,在强权之下生活了几千年,尤其如此。但在政治黑暗的时代,在有食物果腹的情景下,老百姓中的一部分人也会起事,此为“乘势而起”。梁山好汉就是这般。

大宋的好多制度在宋徽宗时代已经露出破绽——比如“梁山好汉”中好多人物是赵宋王朝公职人员,尤其不少人曾在大宋的司法系统工作,他们平时的行为破坏了公正。就拿插翅虎雷横来说,他本是郓城县尉司管下的步兵都头,本职工作为“擒拿贼盗”,但他却拿着纳税人的银子,为非作歹,靠“开张碓房,杀牛放赌”赚外快,还结交黑道分子。雷横这样的人,在大宋王朝司法界肯定属于少数,为十个手指中的一个,否则大宋也不会存活几百年。问题在于这是一个信号,说明社会机器运转出了问题。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徽宗,应该见微知著,可惜他没有做到这一点。

扯得远了,打住。其实说一千道一万,不能用夺取政权时的路数解决当政后的生计问题,不管是统治者自己的,还是涉及老百姓的。我觉得,一直主张“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的梁山好汉,如果真的坐了龙廷,对民生问题的解决不一定超越宋徽宗,甚至未必好于宋徽宗。他们不是谋求新方法治理社会,而是走老路,“掀翻天地重扶起,戳破苍穹再补完”,自己做皇帝。一旦变成统治者,便也有了原先竭力打击的那种嘴脸。

第三章一言难尽的士人古代的“士”,种类很多,文武皆有。一度,士是有土地的,是宗法土地贵族系列中最末一个级别。春秋中后期,士中的文化人多起来,也就是,像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增加了。直到现在,人们仍不时把今日的知识分子,与古代的士相提并论。

士的历史,铸造了士的两个品格:家国情怀和御用心态。

这两种品格并非笃定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何时显现,也依赖于社会现实。士的爱国,是出于真心。有土地的士自不必说,没有国家,他们哪里会有土地这种财富?爱国,实际上与爱家、爱自身捆绑在一起,这不是迫不得已,而是出于自愿。当然,不是所有的士都有土地,也有贫士、穷士。那时户籍制度并不严格,士可以去各国贩卖自己的观点,不依附于固定的人主。

士,以自己的思想与国君交往,见风使舵,也可以说他们辅助国君治国。如果他们的思想达到预想的效果,原来贫穷的士人便可骤然富贵。冯谖、苏秦即为例。春秋战国时期,国君争取士人的方法,就是厚其爵禄以尽贤能。

为取悦当权者,士人并没有固定的思想,而是看国君之所好。商鞅初见秦孝公,大讲“帝道”,秦孝公昏昏欲睡;第二次见秦孝公,大讲“王道”,秦孝公不耐烦;第三次见秦孝公,大讲“霸道”,秦孝公开始兴奋了;第四次见秦孝公,大讲“强国之术”,于是秦孝公认定商鞅是个人才。后来商鞅被封,富贵到极致。

未仕之士,与各国统治者的联系也是很紧密的。孟子周游列国,所到之国,多有馈赠。韩非子说:“吏之所税,耕者也。而上之所养,学士也。”国的概念,在未仕之士眼里,与有土地自养的士可能不同,他们的胸怀更加宽广,不局限于求得某一国家的安稳,而希望自己的知识对每个国家都有用,希望每个国君都能采纳他们的主张。因为,他们的基本利益与国君是捆绑在一起的,他们学说的出发点也在于使国君更好地维护统治,而不是着眼于老百姓。

但他们时常提到“民”。这非常值得人思考。在他们看来,诸种问题中,如何对待“民”是极其重要的,统治者对民的态度与政策,关系到社会的安危。不过,这个“民”未必是草民。古时,草根小民,对统治政权的撼动几乎不存在。周厉王被国人赶走,那些“国人”,不属于草根阶层。

但无论如何,家国情怀已经在士人心田深深扎根。

同时,士人欲把自己的思想植于权势者的观念,犹如蔓生的野草,无拘无束地发展。寻求御用,在小国林立的时候为了生存,不得不尔,大一统的专制政权建立以后,就不仅仅如此了。

中国古代的“士”,时下吃香得很,其形象基本是为国为民,满腔正义,人格独立。人们现在习惯把当代知识分子与古代的士相提并论,不仅着眼于知识分子发展的历史,似乎也在于对时下知识分子的犬儒化多所不满。不过,士的含义十分广泛,种类也较多。顾颉刚先生说,我国古代的士,都是武士。此论颇受质疑,士种类之多及他们的主要任务,于此可见。

西周那会,士属于土地贵族系列,是分封制中的一个等级。春秋中后期以后,士式微了,已经难成一个等级了,后来私学兴起,文士渐多。他们凭借自己的思想和社会交换,获取生活资料。国君求士,豪门养士,“士之仕也,犹农之耕也。”士人入仕,得到了上下认同。吕不韦曾问他父亲:“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又问:“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又问:“立主定国之赢几倍?”曰:“无数”。入了仕,富就不请自来,藉此获得高官厚禄的士人,十分活跃。那时,社会的主流文化,不是某位统治者划定的,而是出之于文人阶层,但这个文人阶层的领导者是士大夫集团。

未仕之士,虽没有被养的名分,与各国统治者的关系也很密切。孟子到各国游说,诸侯馈赠的礼品极其厚重。孟子到齐国,“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五十镒而受。”孟子到处受赠,生活质量很不错。

嬴政建立大一统的秦帝国后,士人的思想完全统一于秦始皇个人的思想,士人过去享有的权利,包括相对独立的人格丧失殆尽,士人被御用的色彩日益浓厚。

刘邦的出身本来极其平常,但一些人对这位汉朝的开国皇帝进行了“全方位”论述,查出其父其母的真名实姓。东汉学者王符,说刘邦的父亲叫“刘煓”,魏晋时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里则说刘邦的父亲名“刘执嘉”,刘邦的母亲姓王。也有人认为刘邦的母亲不是姓王,而是姓温。有一部书还给刘邦的母亲查证出个非常雅致的名字:“含始”。

学者们不仅为刘邦的父母“考查”出了名字,还为刘邦“考查”出了高贵的血统——刘邦是远古时代唐尧的后裔。

谁做的这些事?文人,或者叫知识分子。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国朝士风之敝,浸淫于正统,而糜溃于成化。”这就是说,在以前,士风还说得过去。明代士人不仅向皇帝、权臣进献媚药、房中术,甚至“谏诤风纪之臣争谈秽媟”,以更加无耻的方式求宠。明代君主用特务来监视和迫害士人,用廷杖凌辱大臣,整个社会当然也就无道德可言,无羞无耻自然代替独立的操守。

不过,知识分子也有不少人继承了自身的传统,视品格如生命。如方孝孺,至死不为朱棣写登位诏书。问题是,仅仅一个朝代还好办,明朝之前之后都有这个问题。

方孝孺的死

方孝孺的事迹,现在讲述的人很多,再加赘说,难免有“炒冷饭”之嫌。但我一直问自己:他的死值得不值得呢?还真不好说。以自保一面看,当然是飞蛾扑火,一点也不值得;可从操守角度讲,舍生取义,不好吗!在传统价值观的框架内,方先生可以感天地泣鬼神,这关系不到应做还是不应做。一个社会,如果每做一件事都以实用主义加以衡量,那就太世俗了,太无未来了。

同类推荐
  • 动荡风云

    动荡风云

    西晋一统天下,结束了东汉以来天下分裂的局面,一切都似乎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可是司马炎弃郡县制而重拾分封,在安稳的江山下埋藏了混乱的导火索。这个庞大帝国才刚刚开始,就暮气沉沉,没有新生的朝气与锐利。以致华夏大地遭受300年的动乱。。。
  • 全战系统争霸异界

    全战系统争霸异界

    地球游戏爱好者赵信携带三国全面战争游戏系统,意外穿越到战火纷飞的异界,当金币能兑换成源源不断的铁血军团的时候,这个世界将为之颤栗。
  • 扶明

    扶明

    简介:弘光元年,这是一个动荡的年月。成为马士英之子,我还有机会种田,纵横大海,匡扶汉家山河吗? 本书正反派智商在线,书友群:160522963
  • 战国策(中华国学经典)

    战国策(中华国学经典)

    本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 晏何先

    晏何先

    人生寄一世,奄乎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人生如同寄旅,只有一世犹如尘土,刹那间被疾风吹散,为何不想办法捷足先登,先高踞要位而安乐享富贵荣华。是要碌碌无为,平淡无奇,只求好生活着的一生,还是要不畏艰险,扶摇直上,名垂青史的一生。这是一种抉择。希望未来当经历世态炎凉,人短情长,却最终孤独一人后,依然能走在繁华热闹的大街,哼着自认为最沧桑凄凉的歌,心如止水,波澜不惊。
热门推荐
  • 万物主宇宙

    万物主宇宙

    万物主创造了这个程序般的宇宙,一切按照他的思想在运行。他做的事没有对与错,只要他愿意他可以随时毁灭这个宇宙。他在等待,等待这个宇宙中能出现比肩他的存在。靖衫涵,主人公,25世纪最杰出的探险家,完成了一件又一件不可思议的任务,被誉为神一般的男人。正当他准备和妻子寒映曦步入婚姻的殿堂时,组织派给他最后一个任务,突发意外失掉肉身。就在他绝望之际一块晶石向他飞来,一扇全新的大门向他开启!靖衫涵在这科技为主导的世界意外获得了修行的能力。他用他的能力帮助地球文明清除了所有潜在的威胁。就在他以为可以和妻子幸福的过二人世界时,更大的威胁正在等着他.......
  • 卿自佳人

    卿自佳人

    卿自佳人,奈何做贼。她本是一个聪明,美丽,活泼的富家小姐,无奈因为家里连遭变故,被大火毁掉了容颜,经历坎坷,以甚至被恋人“抛弃”,为了查清真相,寻回母亲珍贵的首饰,在险境中被相似遭遇的美男救治,从此两人辗转江湖,变成了“盗贼”,有人说她是侠盗,帮助过很多人,有人说她是传奇,与两个年轻男人纠缠不断,爱恨缠绵,但最终与爱人终成良缘,从江湖全身而退。
  • 乱世重逢

    乱世重逢

    “左相,大人去皇宫玩了。”“去皇宫做什么?”“大人说他没钱了。”“我堂堂丞相府还……算了,让皇上注意一下,他是我护的人,不要伤着了。”“主人,刚刚陛下来旨,说大人暂居皇宫。”“丞相府很大。”“陛下说了,男女有别。”“关他皇帝老儿什么事?”“陛下说,作为大人的哥哥,他有权否定这门亲事。”“你去问问他,皇帝这位置还要不要。”“陛下说,他要妹妹。”……
  • 大佬路人甲日常

    大佬路人甲日常

    穿越修真界千年的大佬姜问重生五十年代隐居华国东北日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杀手狂妃涅槃重生

    杀手狂妃涅槃重生

    我堂堂血凤居然重生到一个废材大小姐身上,没事,右有苍穹空间,左有神宠军团,天上居然还掉下个美男,除了不能复仇,小日子过得可滋润了。可是天不随人愿……
  • 总裁二婚妻:秋遇东阳

    总裁二婚妻:秋遇东阳

    平凡女孩被白氏集团总裁看上,几经周折,她给他生了个孩子,最后却把自己的青春浪费在他身上……他利用车祸骗他三年,她精心照顾他三年,受尽他的暴打,最终,谎言被拆穿后,他和她离了婚“你连你维维的抚养费都不让我出?我至少是他的父亲。”“你还知道你是维维的父亲?”他,顾东阳,是世界跨国集团的CEO,从五年前就看上了她,却因为一次出差错过,如今她让他好心疼……“东阳?”“你认识我?”“不认识。”……“跟白逸天离婚吧!不要委屈了自己。”“不,我不会和他离婚的。”“因为我爱他”……“白逸天,你让我的女人委屈了这么多年,我这么能放过你呢?”
  • 技战巅峰

    技战巅峰

    小时候,在一个寒冬的夜里,自己冷得瑟瑟发抖,坐在西街的路边,那时候的自己不过七岁而已,一个小男孩独自游荡在街角,看见了自己,笑了笑,脱下了厚实的棉衣,轻轻的将一百滴战灵液和棉衣一起放在了自己的身前。然后又瑟瑟发抖的继续游荡而去,那时候的自己什么也不是,只是流浪在街头的一个小孩。看着那离去的背影,自己便发誓,如果在遇见他,一定要嫁给他。从哪以后,羟薇便是黑衣裹身,斗笠遮面,每天努力的修行先主留下来的武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家快打日本鬼子

    大家快打日本鬼子

    小鬼子来了,我们快把它打了,不要怕,一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