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31900000019

第19章 神性笼罩的皇帝(19)

人们往往认为社会动乱是一种孤立的行为,充其量是某一件事造成的,其实远不止于此。它与政治、经济紧密相连。自然灾变奠定了社会动乱的自然基础,然后自然灾害便和社会动乱交替出现。历史上所谓的“盛世”,不仅时间极短,而且是“乱世”照射的结果。就如一个饥肠辘辘的人,但凡见到一点吃的,就以为是美味。中国的平民百姓在“乱世”苟活的时间太久了,一旦过上相对稳定的日子,就以为进入了“盛世”。因此,世人不仅要重视天灾,更要重视天灾后面的政治经济文化,重视悠长的“乱世”给中国留下的阴影,有意识克服容易满足的心理,研究解决更深刻的问题。

人祸往往始于天灾,天灾处理不当时,又反过来加重天灾。人祸天灾互相倚靠,考验着一个政权的能力。

胡服对汉服的一次胜利

汉服、胡服相互影响、融合,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此番服装改革,粗看起来似乎仅仅是穿什么式样的衣服的问题,其实际意义则远远超出这个范围。这些改革,不仅与政治相关,更与“球藉”相连,也就是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方面禁忌很少,今日的人们常发思古之幽情。确实如此。春秋战国以后,思想界有多少创新呢?没有多少,人们几乎用全部精力阐释那时的思想——一句话,先贤营造的思想厚土后人挥汗如雨去挖,也没有挖出多少。但我们侧过身,向古人的生存环境张望一下,也会手心冒出冷汗。春秋初期,诸侯国尚有百余个,经过多年的争霸战争,到春秋末年,只剩下晋、楚、齐、秦、越五个大国和鲁、宋、郑、卫等几个待亡的小国。战国以后,晋国分裂成赵、韩、魏三国,再加上秦、楚、齐、燕四国,成为当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七个国家。“战国”之名就因这七大国不断进行征伐攻战而来。随着中小诸侯国大量被兼并,各大国在战国后期,进行了互相吞并的激烈战争。刘向曰:“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仿效,后王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德绝矣。”乱象、惨象大体如此。仅以战国后期秦国进行的吞并六国战争而论,死亡人数之巨,颇使人震惊。周谷城先生的《中国通史》采录了斩首数字。

惠文君……七年(前331年),公子昂与魏战,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

七年(公元前318年。惠文王十四年,复改为元年,故此处的七年,与上面的七年不是同年),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韩将),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

十一年(前314年),樗里疾攻魏焦,降之,败韩岸门,斩首万。

十三年(前312年),庶长章击楚于丹阳,虏其将屈匄,斩首八万。

武王……三年(前308年),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四年(前307年)拔宜阳,斩首六万。

昭襄王……六年(前301年),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

十四年(前293年),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三十二年(前275年),相穰侯攻魏,至大梁,破暴鸢,斩首四万。

三十三年(前274年),客卿胡伤攻魏卷、蔡阳、长社,取之。击芒卬、华阳,破之。斩首十五万。

四十三年(前264年),武安君白起攻韩,拔九城,斩首五万。

四十七年(前260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万尽杀之。

五十年(前257年),……攻晋军,斩首六千,晋楚(“集解”称徐广曰:楚一作走。“正义”按,此时无楚军,走字是也),流死河二万人。五十一年(前256年),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

攻赵,取二十余县,首虏九万。西周君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兵出伊阙攻秦,令秦毋得通阳城。于是秦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秦王受献,归其君于周。五十二年(前255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

自公子昂与魏战,到周之初亡,秦所屠杀或掳去的六国民众,竟达一百三十九万八千人。

那个时候,各国的总人口虽无准确数字可供我们采用,但把各种因素都考虑在内,估计秦初的人口也就是两千多万。据翦伯赞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统计,从前481年至前221年的260年间,发生战争、变乱的年份有217年,占了全部年份的84%,没有战乱记载的年份仅有43年,占16%。战乱发生频率如此之高,被吞并的危险如此之大,任何一位执政者都不得不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浓厚的改革意识。在赵武灵王之前,李悝在魏国,吴起在楚国,商鞅在秦国都进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改革。此外,齐国、韩国、燕国等国的变法也是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

战国时期涌起的改革大潮,是环境推动的,因此改革的实际功能在那个时期得到了无以复加的重视,不是为做姿态,也不必要做姿态。不改革就没有生路,在战国时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今日还好好的一个国家,过几个月就可能已沦入别人之手。在这个大背景下,赵武灵王在他的国家掀起改革风暴,实在没有什么新奇的,相反,如果他不改革,得过且过,倒是不太正常。

然而,赵武灵王的改革的确有与众不同之处。改革,粗略而言,就是改掉不合理的地方,使社会更加雄伟强大。赵武灵王的改革,也没有溢出这个轨迹,倘若要说不一样,也决不在此处。他的不一样,在于实事求是,摒弃妄自尊大。单凭服制“全盘胡化”这一点,就足以使别的改革者相形见绌。所有的改革,就其实质而言,都是为了国柄的稳固和国运的长久,但也存在遭人误解的危险。首先是参照系的选择,其次是改革的力度。赵武灵王是赵国的第六代君主,他继位时,赵国只能算二三等国家,国势比较弱,经常受到强国的欺侮,曾被齐国、秦国打败,不得不割地与秦国求和。我们可以推断,赵国求强求富心情之迫切,可能比别的国家更甚一层。但赵武灵王可圈可点之处不在于此,而在于他勇敢无畏地选择了“夷狄”作为学习的对象,以少数民族之长补己之短。一般而论,“夷狄”向中原学习,中原会很高兴,因为这正显示了中原文化的伟大,也是把先进文化发扬光大的好机会。文明如水,就其大势而言,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问题的难点在于,有些中原人,持万古不变的观点,一味强调自己的优长之处,把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进行比较,然后觉得人皆不如我,然后悠哉乐哉,陶醉其中。优越感使他们自高自大、闭目塞听。其实,文明大势千变万化,哪有万古不变之理?哪一个民族兴旺,谁的经济力量强大,谁就是老大。民族兴则文化兴,民族亡则文化亡。这正如时下英语的命运。现在,英语几乎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我们的学生说起汉语来如小儿咿呀学语,人们不着急,大街小巷补习英语的这种班那种班却多如牛毛。其实,直到二战结束初期,许多国际组织、国际场合还是以法语为主,英语并不显赫。就因为近代以来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两个国家刚好是英语国家,英语便成了语言队列的排头兵。服装亦如是,如果一个国家实力比你强大,文化也就处于强势,服装就会大范围扩张,反过来便销声匿迹。

什么是胡服骑射之“胡”?其实就是北方草原地区各民族,古代人对居住在那些地区的民众泛称为“胡”。《汉书》载:“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辞海》载:匈奴称为胡或北胡。乌桓、鲜卑等在匈奴之东,故称东胡,西域各族在匈奴之西,故泛称西胡。与少数民族比较起来,当时中原地区文明相对发达,有点“牛气”。居发达地区而向不发达的胡人学习,赵武灵王面对的阻力可想而知。华夏文明,博大是博大,精深也不是虚言,但喜欢把事情与伦理主义挂起钩来,什么都牵扯到政治。而赵武灵王的改穿胡服,恰是强调服装的功能性,淡化其伦理色彩。争疆夺土的战争本身,关注的是服饰与骑射的彼此适应问题,而根本不是那些“牵强附会”的道德伦理。世事艰难之一,不仅在于莫衷一是,同时在于是非混杂,在于似是而非,在于似非而是。有无上威权的赵武灵王,在胡服的是是非非面前,承受了极大的精神压力。

所谓“胡服”,即短衣齐膝、窄袖、左衽(左边开襟)和紧身窄袖,下着裤装的衣装,与当时中原地区流行的长袍大袖式汉装有较大差异。所谓胡服骑射,就是将当时华夏人习惯穿的服装改成处于游牧阶段的少数民族的服装,将华夏人打仗依靠车战和甲兵的方法改为骑射作战。地处北方的赵国,常常被北部的游牧民族打击,赵武灵王与众人一起分析了赵国四面受敌的不利形势,表示要仿照胡人的风俗,把服装改为胡服。这是大事,涉及到改革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赵武灵王担心改变周公、孔子传下来的衣冠礼仪之俗将受到谴责。他对大臣肥义坦露心迹:“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奈何?”果然,他的叔父公子成铿锵有力地讲了一番道理:“臣闻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而怫学者,离中国,故臣愿王图之也。”简单理解这些教诲,无非是说:中国是文明人所居之所,万物汇集之地,圣贤推行教化之处,习用的是诗书礼乐,技术发达,是蛮夷倾心学习的榜样。现在君主舍弃这些而穿胡服,改变古圣贤的教导,更改古时的规矩,违背百姓意愿,伤害学者,背离中国传统,所以希望君主慎重考虑这件事。这番话,政治色彩极强,任何时代都是杀伤力很大的观点,也是造就人们求稳妥求平安心理的主要原因。在中国,很少有人敢于明确说丢掉传统,眺望未来。你看历史上敢于明目张胆提倡外族服饰的人,除了赵武灵王,举不出几个例子来。胡服对汉服的全面胜利,也只有赵武灵王时代。实际说来,赵武灵王宣扬“全盘胡化”,还不是为了政权长运久安?

赵武灵王毕竟是改革家,公子成的观点对他而言并不陌生。他指出,“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然后清楚地分析外部形势,指出彻底改革的必要性。他说:“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无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党,东有燕、东胡之境,而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故寡人无舟楫之用,夹水居之民,将何以守河、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燕、三胡,秦、韩之边。……今骑射之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而远可以报中山之怨。”(《史记·赵世家》)除公子成外,坚决反对的大臣还有不少,武灵王就又威又怒地说:“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后来终于成功易服。实行胡服的第二年起,赵武灵王领兵四处征战,到处打胜仗。他西攻林胡,林胡王不得不献马求和。前296年,灭掉了中山国。赵国的成功,在列国间产生轰动效应,产生模仿行为。王国维指出:“战国之季,他国已有效其服者。”

公平而论,阻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人,未必就是改革的反对者。他们所反对的,是赵武灵王激进的改革方式,害怕那种不顾传统的改革会给社会带来伤害。否则,公子成也不会为赵武灵王的言辞所打动。然而,这些人与现实的隔膜,对既得利益的看重,也于此可见。其实只要睁眼看看紧迫的现实,哪里还有反对赵武灵王的闲心?过分看重既得利益,有时与戕害改革区别不大。赵武灵王最后饿死宫中,与改革丝毫无涉,是选择接班人不当惹下的大祸。

我觉得,赵武灵王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浓厚的改革意识,而在于他的改革敢于触碰中原文化那根敏感的神经。自孔子以来,华夷之辨的重要辨识点之一就是服饰问题,服装与中原人的正统观念相连,甚至与政治意图缠绕在一起,以汉化胡,不少人会不由自主拍巴掌;以胡化汉,人们就会认为不怀好意,是灭自己志气长他人威风,是可忍孰不可忍了。赵武灵王则完全抛开了这一点,凭借威权,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现在有人认为,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同一种性质,实为大谬。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恐怕两个方面不能不提。一是汉文化确实比较先进,二是出于取得正统地位的目的。在拓跋氏入主中原以前,男女婚姻关系比较混乱。父子、兄弟共妻,兄弟姐妹为婚。为了改造拓跋氏鲜卑旧习,冯太后推行汉化政策。孝文帝执政后,实行了更为彻底的民族改革,禁同姓婚事,禁止使用鲜卑语言、服装等,提倡与汉族大姓联姻,讲汉语,着汉服等,汉化改革成效卓著。

另外,南北朝时,对峙的南北双方都自称中国,而将对方视为夷狄。孝文帝曾召开会议,认为北魏是西晋合法的继承者。着汉服是一种标志,服饰的汉化具有高远的政治意义。北魏制定冠服经历的时间很漫长,用了113年。冠服制度的建立,既是改革的成果,也是人们追随先进文化的证明。然而,就其勇气来讲,孝文帝不如赵武灵王,就其耐心和长于谋划来讲,二人都可谓是挺立潮头的人。

魏源影响了谁?

魏源(1794—1857)名远达,字良图,号默深。关于他,人们早已知晓其深刻价值了。1957年纪念魏源逝世100周年的时候,冯友兰先生即称其为“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先进思想家”。后来的论者不仅看到了他思想先进的一面,更没有忘记他爱国的一面,“伟大爱国者”之类的称号,在相当多的研究中出现了。

的确,魏源思想的根本核心就是爱国。无论是编辑《皇朝经世文编》、《圣武记》、《海国图志》,还是《元史新编》,魏源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使中国走出孱弱,奔向富强。

真正的爱国行为,模式有多种:为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抛头颅洒热血,是爱国;真心讴歌祖国,以激起大众的热忱,是爱国;默默奉献,培育实业,是爱国;反省固有文化之弊,眼光投向外界,汲取另一种文化的营养,根深蒂固,壮大自我,也是爱国。不同的是,前几种模式,人们耳熟能详,后一种则容易使人误解。采取这种模式的人,往往也受到客观上的限制,之一就是必须既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又要知晓异邦文化,因此人数不会很多。

魏源的著作涉及很多领域,如政治、地理、历史、文学、佛教。在做贺长龄幕客的时候,魏源主持编纂了120卷的《皇朝经世文编》一书。这部书由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出资组织,始编于1825年,1826年冬天完稿。这部著作,扫刷了当时的空疏学风,使学者们转向从事实际社会政治经济事务。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魏源又编纂了《圣武记》和《海国图志》。这是两部大书,尤其《海国图志》,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同类推荐
  • 磐涅

    磐涅

    类似达芬奇密码的小说,以佛教历史为基底,希望大家会喜欢。
  • 西辽侠女

    西辽侠女

    本书以宋金联合灭辽为历史背景,描写了辽国贵族一位千金少姐,武功非凡。在上京失陷后,只身逃离故土,流落江湖。后在路上救出辽国抗金义士李信,二人决计投奔西辽。在西奔的路上险相环生,出生入死,可是他们互相扶持,忠贞不渝,最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西辽。但是好景不长,李信又遭奸臣陷害,险做断头之鬼。后来奸臣败露,李信受到朝廷重用。为西辽政权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
  • 燕云番

    燕云番

    策马燕云地,风雨十六州。齐云壮志谁知,立马雄心不再。栓门闭户守命,笔投不见君来。落花但随水安,惊云且待天开。风虎云龙数年,雨后方见胸怀。
  • 竖子门生

    竖子门生

    天子,乃帝王。天子门生者,入朝为仕,辅佐天子,得民敬仰。竖子,小人也。竖子门生者,獐头鼠目,欺善怕恶,为官贪赃枉法。人神共愤!然外族入侵,适逢天下大乱,究竟是满口道德文章,胸满治世之才的天子门生可御外敌,还是世人眼中不学无术的奸佞小人能守得江山?竖子门生说不定一跃就能成天子门生。
  • 江山烟云

    江山烟云

    一个21世纪的大贼,带着一女警赶上了穿越的潮流。于是这个叫大秦的帝国开始不太安宁,世家,朝廷又一次的动乱了。新人新书求点!
热门推荐
  • 冷酷拽丫头

    冷酷拽丫头

    高冷公主与恶魔王子之间的故事么到底会怎样呢……
  • 安心当个白富美

    安心当个白富美

    慕依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书了?还是男主女主感情的激化剂——恶毒女配?天啦噜,幸好自己还是个婴儿只要以后不去招惹男主和女主就好哎,安安心心当自己的白富美不好吗再弄两个马甲玩玩不好吗此后京城出现了命为易牧的计算机天才名为my的高奢品牌名为慕斯的爱心基金会......慕依本计划就在这里这样生活下去只是,某反派干嘛老缠着她,你不去对付你的天敌—男主吗?你不去建造你的商业帝国吗?干嘛老跟着我!!
  • 香樟树下

    香樟树下

    香樟树下面是我们在那些年里,纵使平淡无奇也照样温暖过整个人生的青春。
  • 清朝八爷到现代

    清朝八爷到现代

    讲述清朝康熙的第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八爷、八阿哥)在古代女主角死后,穿越现代,如何适应现代生活,面对与女主爱情及多角恋,八爷又该如何面对,在现代生活又该如何改变自己。经过种种波折之后能否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是否能收获自己爱情与女主在一起。
  • 灼心源

    灼心源

    夫本源者,万物之源。心源者,万法之源。凤凰事件正式打开神秘的修源世界,七大兵种纵横战场,各系源能自带风骚。造神期突如其来,智人文明面临颠覆,众生在痛苦中挣扎,在焦灼中迷失,在抉择中抱憾,在觉醒中蜕变。东海西岭、南疆北域,中土慈航、兼济天下。一切,要从少年玛亚说起……
  • 洪荒之拥君入怀

    洪荒之拥君入怀

    寒烬不知该哭还是该笑,变成一棵树还是一颗来头非常大的树,这棵树乃鸿蒙世界万灵之祖,鸿蒙规则树,也是孕育道的母体。“徒儿,现在你是以规则为主宰,将来真的掌控这些力量,才是真正的你,化形不用着急,也许你会成为超越为师的存在!”本文,总攻,不喜者莫入,总体就是收美人,然后压倒的故事,美人很多,主角没节操,
  • 炮灰她嫁了豪门大佬

    炮灰她嫁了豪门大佬

    人都说谢家五爷君子端方,翩翩清雅,全城的女人挤破脑袋都想认识他!莫鸯鸯:呸,衣冠禽兽!以为得了绝症,莫鸯鸯决定死前把自己惦记了十年的白月光给霍霍了。谁想祸害成了白月光他叔,那个她怕了十年一见他就哆嗦的,谢家五爷!她想,不怕,我快死了!三月后,莫鸯鸯:我怎么还没死,肚子里还揣了一个!不想死,只能跑!时隔五年,谢五爷掐着莫鸯鸯将她抵在墙上:“再跑,腿打断!”莫鸯鸯哆嗦着举起儿子:“大佬,娶一送一,稳赚不赔,要吗!”小包子搓搓小手:终于将亲妈骗到了亲爹手里,不用担心她被炮灰了,可以好好收拾上辈子那些仇家!
  • 花落人终离

    花落人终离

    花开再谢人终离,注定过客怎相逢。此情若是长久续。愿用微笑换你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收藏那份水的蓝色韶华

    收藏那份水的蓝色韶华

    入目间皆为蓝色,天地之间,浮生千万,故事却不只是两个人的故事……江沐和段澄,美丽的蓝色韶华,蓝星花一般的恬静自然,水一样的温柔,迂回……似水流年,似也不太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