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31900000017

第17章 神性笼罩的皇帝(17)

贪腐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也可以说它是社会制度进步和人类本身进化的产物。不过,由此而断定贪污腐败具有积极意义,即使不算致命的错误,也是十分轻率的想法,有只看一点不及其余之嫌。某一事在一定阶段对社会有一种推动力,但当社会进入更高阶段以后,原有的那点推动作用可能消失殆尽,显露出十分明显的负面影响。贪腐虽是伴随着社会进步而产生的,但它是一群人剥削另一群人的形式之一,是“公权力”私有化的表现,是权力者滥用“公权力”的开端。

人类在原始社会处于淳朴自然的状态中,生产品无剩余,也没有财富的积累,私欲无从产生,更谈不到贪污腐败。一旦社会发展,原来管理公益事务的管理者,更多接触了物质产品,有机会侵占他人的劳动成果。在“五帝”时代后期,中国出现了贪贿现象。

《礼记》有一节文字,介绍社会的变化更形象更详细一些。《礼运》篇说,原始社会道德风尚是“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些话,可能言过其实,但在那种环境下,我们的祖先有此举止,也算正常。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天下为公”就变成“天下为家”了,不仅“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而且“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淳朴的社会风尚被重权谋和尚军事所代替。从此,贪贿产生了,反对贪污腐败的行动及其有关的伦理道德也相应产生。

这种变化蕴含的更深理论,学者可能有不少独到的分析,但以本人看来,有三点不能忽略。

其一,贪污腐败首先是官员的事情,涉及官场道德和职业道德,官场反腐才找准了主角。

其二,人类性恶还是性善,历来有争议,几千年来没有一个定论。定论与否,对普通人而言不太重要,反正普通人活在世上,由着性子来的可能性不大。对官员而言,究竟性恶抑或性善,意义就大了。假如官员的能力和道德水准近乎圣人,我们草民俯首听吆喝就行了,没有必要进行监督。但原始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者跃进到阶级社会的官吏以后,贪腐便开始了。原始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阶级社会的官吏、贪腐者,三者究竟构成了什么样的关系呢?倘说所有的官吏都贪腐,那有夸大其词的嫌疑,然而若说官吏个个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能够“拒腐蚀永不沾”,恐怕也不现实。官吏是靠不住的,只要有机会,很容易成为贪贿者。

其三,军事力量孱弱可以动摇国基,贪腐严重时也可以动摇国基。发展经济,本来是为国富民强,贪腐却可以在富庶的旗幌下使国弱民穷。

如果单纯重视发展而不重视反腐,发展带来的繁荣,将被贪腐所溶毁。这就需要有效的反腐,而不是装装姿态。而有效反腐的关键之一,就是突破自我监督的窠臼,监督者不能仅仅是官吏本身,要允许别人置喙。

贪污,是极易被其他政绩掩盖的。面对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晚清的李鸿章采用西法、举办洋务。洋务运动虽是近代中西文化撞击和交融的结果,但如果没有对历史趋势的深刻认识,如果不知道中国正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如果不知道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这样的积极抵抗策略是不可能创造出来的,其历史意义不能忽视。但李中堂通过办洋务发了大财。作过《李鸿章传》的梁启超,虽然对于时人盛传李鸿章富甲天下一说持怀疑态度,但也认为李氏有数百万金之产业,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通商银行等,均有李鸿章的不少股份,南京、上海等地的当铺、银号也是他的。据说梁启超算的这账还不全,至少漏掉了土地一项。李鸿章拥有的土地,据说在最盛时期达250多万亩。据统计,仅在合肥东乡,李氏就有耕地约60万亩,占当地耕地的三分之二。除李鸿章外,其他洋务要员和官僚买办都发了财。

至于用人,在官场上,李氏任人唯亲几乎不加遮掩,儿子李经方和干儿子盛宣怀都是着重培养的人。盛宣怀曾说:“合肥(李鸿章)用人,唯恐功为人居。”《清史稿》论李鸿章:“唯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中国古代官僚制管理机构,呈金字塔形状,顶端的皇帝是核心,皇帝之下是各种等级的权力支配者,底端则是人数最多的小百姓。从上到下,架构是一样的,李鸿章居于帝王之下,而在一般臣子之上,其施政的措施即自由也受制约。所谓自由,是全国范围内没有几个人敢挑他的毛病,他要什么便有什么,他看上谁便可以顺利提拔谁。不过也有所制约,虽然大多时候这种约束是徒有虚名的。当他得不到皇权的青睐时,受冷落、遭弹劾便会不请自来。也就是说,整个官僚集团,与老百姓是相隔的,老百姓需要什么,官员不了解,官员怎样施政,老百姓不关心。社会只会因统治者本身的能力、道德不一样而略有不同。这种情形下,官本位思想、官僚主义作风、行政腐败等很猖獗,也被人视为很正常。无论是谁,置身于这种体制,都会发生变化,李鸿章的做派还算好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除了改造古代专制官僚制为现代民主的官僚制,遏制李鸿章实在不易。

大面积沦陷

当一个社会的腐败程度非常严重时,世人便常用“贪腐遍地”、“无官不贪”等字词来形容。这类概括性极强的词句,常常被指责为以偏概全,没有科学区分主流和支流。实际上,这类字词,不在于严谨判断,而在于发泄不满情绪。哪一个社会都不能一概而论,即使政治制度完全一样的封建王朝,因为执政者不同,治理贪污腐败的措施有异,结果也便大不相同。

比如,雍正皇帝做一把手时,清朝实行“完赃减等条例”。也就是,贪污的犯官,如果在一年的时段里补赔了所贪的款子,就可以免死减罪发落。等到乾隆执政,便废除了这一条例,而代之以“完赃不准减等”。即使补足了贪污的金钱,该砍头依旧砍头。嘉庆即位,政策又有变化,完赃不仅可以减等发落,而且即使“三年限外不完”,死罪人犯只要在监狱里待一辈子就可以了。

然而,这种种差异,仅能造成贪腐程度不同,不能从根本上遏制贪污腐化的扩张。历史上,不管哪个朝代,反贪的路数基本是一样的:狠抓思想道德,设置监察人员,青睐严刑峻法。这些招数,施用起来,是会起作用的,否则不会用了又用。不过,效果并没有人们预想的那么好,否则一些非常浅显的道理,没必要一代又一代重复,一年又一年讲述。就说道德吧,中国讲了几千年,不仅位居九五的人重视,每个与乌纱帽沾边的人都年年讲,月月讲;道德真正高尚的人讲,行为龌龊、蝇营狗苟的人也讲。顺治帝执掌清朝大权的时候,曾对贪官之多的现状大发感慨。大臣说,那些贪官没有做官的时候,也知道不该做贪官,可一旦做上官,就见利忘义、利令智昏。顺治说:这都是因平日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所造成的必然后果,如果认识明白,持守有定,就不会被金钱财物所诱惑。据说在场的大臣频频点头。清朝讲述为官之道一讲就是三百来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被推翻。高尚者或许以为,讲且如此,不讲更糟,因此需要更加起劲地讲。

品德低劣的人,也不反对大讲特讲,因为他们可以拉大旗作虎皮,在道德之光下贩卖丑陋。在耀眼的光芒之下,思想道德一直受到令人痛心的挑战和侮辱。清朝后期的几桩大案,为道德的无奈和崩塌作了极好的注脚。

乾隆统治后期,贪官不仅数目多,而且官位高,赃款金额非常大。如山东巡抚国泰“婪索诸属吏,数辄至千万”、浙江巡抚王亶望,生活奢侈,大肆收受诸州县贿赂。后来他在甘肃做布政使时的赈灾案爆发,牵出甘肃官场集体腐败大案,其中他一人就贪污白银三百余万两。闽浙总督伍拉纳、福建巡抚浦霖事败后,籍没伍拉纳家产时,得银四十五万多、如意一百余柄;查抄浦霖家产时,得金七百、银二十八万,田舍价值六万多。罗列这些案件,目的并非不承认乾隆朝的经济发展,而是觉得好多事不可理解:那时朝廷依然崇尚思想道德,依然有各种监督,依然有刑律,然而贪腐却日趋严重,日益普遍,症结究竟在哪里?更令人深思的是,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的陈辉祖,在奉旨查抄王亶望家赀时,将很多物品抽换抵兑,捞取钱财,中饱私囊。可谓反贪者也堕入贪污泥沼。

乾隆朝的文字狱已经使举国臣民变得如同奴才,舆论不仅一律,发声的时机也与皇朝的安排步调一致。也就是说,那时社会绝对是一种声音,绝对安静。在铁桶一般的社会里,官僚集团却上演一出又一出腐败大戏,难道仅仅是因为道德不坚定吗?高官有那么好的政治经济条件,为什么还不坚定?国泰系刑部官员出身,熟知国法,官至封疆大吏,俸禄也相当丰厚,但仍婪索不已,究竟是何种原因?提倡道德的乾隆皇帝,任命的大员却乖戾刻薄,盛气凌人。山东巡抚国泰情性恣睢,对属员任性吹求,轻喜易怒,藩司于易简也要向他长跪回话;浙江巡抚福崧性情偏执,近于刚愎;两广总督富勒浑刚愎自用,暴戾乖张;闽浙总督伍拉纳躁急苛刻。道德究竟为何物?

一个社会,存在乱象,不在于舆论不一律,不在于老百姓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是专制皇权使政治、经济、文化变得畸形。皇权之下,官员仅仅满足于自肥,视民众如无物。

素常我们说,封建的皇权统治必然导致腐败堕落。至于为什么“必然”,人们懒得去说。

实际上,专制统治者不是皇帝一个人,而是整个官僚集团,社会上的规则都是权力集团制定的,只不过皇帝居于金字塔的最上层而已。在专制社会,一个镇长就是一个土皇帝,社会有数不清的土皇帝,他们的话就是法律,道德、监督等等,只是他们掌中玩物,你说监督之类还能起什么作用?专制皇权统治一方面努力禁锢人的声音,一方面偷懒,不去开拓新思路谋求发展,而宁愿拿出很大精力论述自己的招数如何好,他人的思路怎样要不得。

没有贪官的社会永不会有,但大面积贪腐的景象却可以避免。招数就是不要妄自尊大,裹足不前,而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承认失误,弥补疏漏。无论经济发展多么迅速,成果落入王亶望之流、国泰之辈腰包里,国基哪里会稳固?说白了,专制才是造成大面积贪腐的祸首,国泰们才是侵噬大清江山的蛀虫。

偶然发现

再严密的监察制度,也有作用消涣的时候。譬如,清朝的监察制度是比较细密的,然而好多大案要案露出丑恶面目来,则与监督机构没有什么关系。最明显的是王亶望案。

王亶望的案子引起乾隆的注意,并不是各路御史奏报、弹劾的结果,而是与阿桂、和珅在甘肃评定苏四十三作乱有关。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甘肃河州爆发了苏四十三领导的回民起义。经过几次交战,官兵损兵败北不能速胜。乾隆很生气,撤了陕甘总督勒尔谨的职。时任甘肃布政使的王廷赞,主动向乾隆上奏,说现在正是用兵之际,军费紧张,自己乐意把平时积攒的四万两廉俸银贡献出来,“以资兵饷”。乾隆皇帝见王廷赞一出手就是四万两银子,觉得奇怪:仅仅一个藩司,家计怎么那么充裕?是不是和捐监有关?

清代的藩司(布政使)是总督、巡抚的辅助官员,俸银、养廉银合在一起每年不足一万两。尤其甘肃,偏远贫瘠,“官场素称清苦”,所得与富庶之地的布政使有差距。甘肃的布政使养廉银为每年7000两白银;俸银不分地域,全国标准一样。布政使是从二品官员,每年也就是白银155两。因此说,王廷赞无论如何也捐不出四万两私银。

于是,乾隆四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乾隆皇帝传谕大学士阿桂和署理陕甘总督李侍尧,严密访查王廷赞,看他是否染指捐监一事。当时,苏四十三起义这个事件还没有得到控制。乾隆并未因有军事行动,就搁置调查甘肃的贪污案。

什么是“捐监”?曾经积弊甚重的“捐监”,甘肃为何又得重开?

所谓“捐监”,就是允许一些有钱有粮的人通过捐粮换取“监生”资格,并可以应试入官,称“监粮”。捐交的谷粮,遇到灾荒即用来赈济灾民。七年前,也就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当时的陕甘总督勒尔谨奏请,甘肃地瘠民贫,需要在辖区内实行捐粮为监。乾隆同意了勒尔谨的意见,并派出浙江布政使王亶望前往甘肃主持捐监。王亶望在乾隆眼里属于“能臣”,有在甘肃工作的经历,做过知县、知府,这次到甘肃做布政使,属于平级调动。王亶望到任后,向总督勒尔谨建议各州县都可以收捐,这样可以解决内地粮仓储备不足问题。

乾隆三十九年十月,王亶望赴任已经半年了,他向乾隆帝汇报了甘肃省的“捐纳”情况:到九月底止,已有19017余人前来捐纳,共收得粮食827500余石。乾隆皇帝肯定了王亶望工作成绩,说他“承办认真”;除此他还有几个疑问,勒尔谨自圆其说地解答了,没有露出破绽,乾隆也就相信了。实际上,王亶望所谓的八十多万石粮食只是个虚数,粮仓里一粒也没有。不久,勒尔谨又上奏,称甘肃省雨水稀少,连年大旱,需要大量的粮食赈济百姓,希望皇帝准许把粮食折成银两。

经过精心谋划,王亶望们将皇帝只准捐谷的规定做了改动,原来四十石粮授一名国子监生,改为收取银两后,授一名国子监生则变为五十五两白银。如此这般,甘肃这个不富裕的省份,就成了那里官员的“富贵乡”,民间的捐银巧妙地变成了私有财产,自总督以下都有份,自然王亶望得银最多。最后,甘肃全省各级官员一百余人,“上下勾通一气”,毫无忌惮侵吞国帑民膏。

由于捐监有功,乾隆四十二年五月,王亶望升迁为浙江巡抚,由王廷赞接任布政使一职。王廷赞“知其弊,不能革”,甘肃一如从前,集体贪赃枉法。

不能说这一系列欺骗朝廷的措施,是总督勒尔谨的原意,但作为总督不仅默认布政使的贪污行为,而且为其提供方便,负有严重的领导责任。勒尔谨的结局颇为引人思考:乾隆没有让他异地为官,或有名无实地避避风头,而是迫令他自杀。

同类推荐
  • 秦王策

    秦王策

    平行时空中的历史也许跟现实世界的我们有所不同。隋唐风云起,执掌天下权。还没乱的乱世怎么生活,历史走向的未来帝王还是个流鼻涕的小娃娃。这天下,谁做主?
  • 大宋新国公

    大宋新国公

    他是美洲人民的救世主,是天下霸主大宋王朝的总设计师,是全球富豪排行榜仰望的男人,从寒门到国公,他就是大宋梦的榜样!
  • 江川皈依

    江川皈依

    宗国纷争之下衍生出了一个又一个王朝,一个国家君主的陆续更迭竟然将霍家不断牵扯其中,霍梓晨面对王公大臣皇室宗族接踵而至的阴谋诡计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权利和挚爱之间也果断选择了后者,只可惜洛水凄凄,江川皈依。
  • 闲话故国

    闲话故国

    他,羡慕古代神级大文豪,神往一介书生生活。他,善识朝中贵臣,交友隐士上人。他,学富五车,畅论封建制度八股文......穿越了,意味着将开始新的一切。义兄孝宗皇帝赐予闲官,他玩游天下,广识文人,交友江湖,视功名如粪土,嬉戏人间。大明,因他的到来而不同。
  • 明朝故事

    明朝故事

    【起点新作互助联盟作品】————————————————帝王,草莽,明朝的人生重新选择。英雄,美人,千年的故事万古流芳。明日梦中的王朝,故去随风的往事。————————————————PS:没想到,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架空也成了老套的故事。看多了成王败寇,离合辛酸。让我们轻松的踏上去明朝的列车,去领略下窗外那片不一样的风景。Y诗云:皇帝就该拿来砍,拉起队伍来造反。富贵还乡有娇颜,霓裳羽衣舞翩跹。
热门推荐
  • 大宋极品书生

    大宋极品书生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重生在北宋大中祥符年间,黄少文成为了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的一名书生。都说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他将让你知道,事实与此截然不同。此物真稀奇,双丘隔小溪;溪下泉淙淙,丘上草戚戚;有水鱼难养,无林鸟可栖;虽非稀世珍,千古万人迷。……属于黄少文的。
  • 明末辽东志

    明末辽东志

    日月山河,大明江山,汉家儿郎,铁血回肠。
  • 我怎么会喜欢他

    我怎么会喜欢他

    一场比赛,一次对决,一番抉择,一种命运,虽然很不甘心,但我的确输了,也许是是为了体验伤口撒盐的痛楚,我居然想和他成为朋友。顺从父母,服从条件,跟从迷惘,我来到遥远的地方,原以为未来就只是机械生活,谁知命运又再次开了个玩笑。我竟然来到他的城市?!什么!他不是一个壮志难酬的文艺老青年吗?什么!他不是穷的不能自理的社会底层小职员吗?什么!他不是说自己是又矮又丑的典型猥琐屌丝男吗?所以,在我面前的这个土豪帅哥是谁?所以,这个坐拥美女无数的花心渣男是谁?天,我怎么会喜欢他?
  • 暮恋系列赤色之月

    暮恋系列赤色之月

    前世今生,爱恨情仇,没有对错,只是我们的立场不同罢了……魄月:若再来一次,我依然会做这个选择……神武月:前世的孽缘,该有个了断了……
  • 妖妻惑夫

    妖妻惑夫

    “你将心许给了这个妖孽?在你我大喜之日,你却要跟他走?”一身大红喜服的司徒皓月愤恨地盯着眼前凤冠霞帔,却倚在身着藏青衣裳的司徒御龙怀中那绝美女子,受伤愤怒的灰白眸子血丝密布,声声怒吼直冲云宵。命运让他们纠缠在一起,究竟谁爱谁,谁恨谁,让他们深陷无可自拔!
  • 枫飞翱翔

    枫飞翱翔

    十年前,一觉醒来就想着爸爸晚上喝的酒十年后,一觉醒来就想着什么时候可以见到那个很爱很爱的人因为父亲欠的债,来到了贵族学校,结识了徐浩,凌镐翔、谢依慕等人,从而展开了多角恋。十年前,欺骗了你,十年后,你还好吗?
  • 天下再无魔

    天下再无魔

    纸上鸿落,一片墨色河山,几缕人情冷暖……
  • 快穿攻略病娇宿主不好惹

    快穿攻略病娇宿主不好惹

    为什么???别人家的宿主都是软萌可欺,懵懂无知,再不济,也是妖娆多姿,霸气十足,可我的宿主为什么总喜欢虐待系统呢???我不活了,嘤嘤嘤…某系统又开始了作死的一天~~~乃熙:给你一天期限,找到整个位面人物的信息,否则,我将会把你扔进我的标本室。系统:嗝!不要…软萌病娇女X高冷腹黑男【1v1】【男主:夙归女主:乃熙】甜,宠,虐,苏
  • 凤舞神州青鸾梦

    凤舞神州青鸾梦

    五凤谓:凤、苍鸾、鹓雏、鸿鹄、鸑鷟。赤县神州,好一片广袤的土地。然战争四起,天下局势动荡之时。皇者幻凤横空出世,是否能力挽狂澜?是——鲜血淋漓的战争?尔虞我诈的阴谋?痛彻心扉的离别?还是——盛世太平的和平?不离不弃的情谊?静谧美好的爱情?梦里若知情何物,且听一曲凤求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