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八月,沛公攻武关,入秦。秦相赵高恐,乃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不许。九月,赵高立二世兄子子婴为秦王。
【译文】八月,沛公攻破武关,进入秦地。秦朝丞相赵高很害怕,于是弑杀二世皇帝,打算与沛公中分关中之地,沛公不答应。九月,赵高拥立秦二世兄弟的儿子子婴为秦王。
【分析】刘邦攻破了关中的南大门——武关,进入秦国腹地。赵高担心二世皇帝惩罚他隐匿战败事宜,因此伙同自己的妹夫阎乐在二世皇帝斋戒的时候,弑杀了他。谋害皇帝之后,她就要想着篡位了,于是舔着脸要和刘邦瓜分关中地区,被刘邦言辞拒绝了。
1、师徒反目
我们要谈一下胡亥与赵高的关系。胡亥是秦始皇的十八子(最小的儿子),从小跟随郎中令赵高学习法律,并且跟随始皇帝出行各地。秦始皇死后,赵高伙同丞相李斯篡改始皇帝遗诏,拥立胡亥即位,同时处死了人望极高的公子扶苏以及将军蒙恬家族,史称“沙丘之变”。后来,赵高卸磨杀驴,残酷的处死了该死的李斯,这就是““牵犬东门”的典故。赵高成为秦国的丞相,独揽朝纲。秦国倒行逆施,陈涉揭竿而起,六国贵族纷纷复位,秦王朝土崩瓦解。赵高一方面********、封锁战败的消息;一方面指鹿为马,测试群臣的忠诚。直到刘邦攻入武关,赵高担心胡亥追究瞒天过海的罪责,因此将二世皇帝杀死在望夷宫。
2、赵高复仇论。
赵高本是秦国国君之后,他的父亲是秦王的远房本家,因为犯罪被施刑,其母受牵连沦为奴婢,赵高弟兄数人世世卑贱。秦始皇听说他为人勤奋,又精通法律,便不拘一格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赵高之于胡亥,开始时师徒关系,后来是君臣关系,最后是仇人关系。其实本质上都是利益关系,赵高利用二世得到至高无上的权位,二世皇帝利用赵高夺取帝位、诛杀手足兄弟以及搜刮民脂民膏。
3、本是同根生
据说赵高是赵国的贵族后代,赵国和秦国的祖先都是造父。造父,嬴姓,伯益的后代,中国历史上著名善御者。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为赵国始族。几十年后,造父的侄孙(非子)又因功封于犬丘,成为秦国始祖。或许,赵高和胡亥祖上是一个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原文】子婴诛灭赵高,遣将将兵距峣(yao)关。沛公欲击之,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愿先遣人益张旗帜于山上为疑兵,使郦食其、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秦将果欲连和,沛公欲许之。张良曰:此独其将欲叛,恐其士卒不从,不如因其怠懈击之。
【译文】子婴诛杀并消灭了赵高的势力,派遣将领带兵据守峣关。沛公刘邦想要攻打他,张良说:秦国的兵势还很强劲,我们不能轻敌。应该首先派人在山上增加旗帜作为疑,派遣兵郦食其、陆贾前往游说秦军将领,用利益来诱惑他们。秦军将领果然想要和楚军联合,沛公想要应允他们。张良说:这是只有由他们的将帅打算叛变,恐怕秦军士卒不会跟随他们,不如趁着他们懈怠的时候攻击他们。
【分析】
1、虚实结合
秦王子婴消灭背主之贼赵高势力后,去帝号,仍称王,派遣将领据险守卫峣关。二愣子刘邦忘记了“宛城之战”不战屈人之兵的战争策略,又要强攻秦军。张良告诉他:主公啊,消灭秦军不一定需要流血牺牲、拼死玩命,而是要用软刀子——钱财俘获人心。策略上要虚实结合:虚的方面,就是在山上多树旗帜,作为疑兵,惊吓敌人益壮声势。实的方面,就是游说和收买秦军的将领,让他们倒戈相向,改旗易帜。
2、张良真坏
秦国的将领已经决定投诚了,张良还是不放心,担心秦军只是将帅变节、士兵仍旧忠诚。于是,劝说刘邦趁着着秦军因为修好而懈怠、没有丝毫防备的时候,突然袭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我只能说,张良真的不是一个东西,人家都投诚归顺了,你还要搞突袭,他不地道了。就像后来,刘邦项羽原本决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张良说:趁着楚军麻痹大意,东归途中,正好袭击他们,最后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
【原文】沛公引兵绕嶢(yao)关,逾蒉(kuai)山,击秦军,大破之蓝田南。遂至蓝田,又战其北,秦兵大败。
【译文】沛公率领兵马绕过嶢关,穿过蒉山,攻击秦军,在蓝田南边打败秦军。沛公于是进驻蓝田,又和秦军败北的军队作战,秦兵大败。
【分析】刘邦率军进驻蓝田,为攻入咸阳、子婴出降提供了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