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收
魏收(506—572),是北朝文学家,与当时名声很大的温子升、邢邵齐名,史称“北朝三家”。“温邢”之后,即称“邢魏”了。他们的骈文,深受南朝的影响。这大约与北人向南人学习的时代风气有关吧!本篇题为《枕中篇》,原题下有小序曰:收以子弟少年,申以戒厉,著《枕中篇》。谓本文是为子侄辈写的,让他们收藏在枕中,示醒寐不忘之意。
收以子弟少年,申以戒厉[1],著枕中篇。
吾曾览管子之书[2],其言曰: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3]。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追而味之[4],喟然长息[5]。若夫岳立为重[6],有潜戴而不倾[7];山藏称固[8],亦趋负而弗停[9]。吕梁独浚[10],能行歌而匪惕[11];焦原作险[12],或跻踵而不惊[13]。九陔方集[14],故眇然而迅举[15];五纪当定[16],想乎而上征[17]。苟任重也有度,则任之而愈固[18];乘危也有术[19],盖乘之而靡恤[20]。彼其远而能通,果应之而可必[21],岂神理之独尔[22]?亦人事其如一。呜呼!处天壤之间,劳死生之地[23],攻之以嗜欲,牵之以名利,粱肉不期而共臻[24],珠玉无足而俱致,于是乎骄奢仍作[25],危亡旋至。然而上智大贤,唯几唯哲[26],或出或处[27],不常其节[28]。其舒也,济世成务[29];其卷也,声销迹灭。玉帛子女,椒兰律吕[30],谄谀无所先[31];称肉度骨[32],膏唇挑舌,恶怨莫之前[33]。勋名共山河同久,志业与金石比坚。斯盖厚栋不挠[34],游刃然[35]。逮于厥德不常,丧其金璞[36],驰骛人世,鼓动流俗,挟汤日而谓寒[37],包溪壑而未足[38],源不清而流浊,表不端而影曲[39]。嗟乎!胶漆谓坚,寒暑甚促,反利而成害,化荣而就辱,欣戚更来[40],得丧仍续,至有身御魑魅,魂沉狴狱[41]。讵非足力不强,迷在当局?孰可谓车戒前倾,人师先觉[42]?闻诸君子,雅道之士。游遨经术[43],厌饫文史[44],笔有奇锋,谈有胜理,孝悌之至[45],神明通矣。审道而行,量路而止,自我及物,先人后己。情无系于荣悴[46],心靡滞于愠喜[47]。不养望于邱壑[48],不待价于城市[49]。言行相顾,慎终犹始[50]。有一于斯[51],郁为羽仪[52],恪居展事[53],知无不为,或左或右,则髦士攸宜[54]。无悔无吝[55],故高而不危。异乎勇进忘退,苟得患失。射千金之产[56],邀万钟之秩[57],投烈风之门[58],趋炎火之室[59]。载蹶而坠其贻宴[60],或蹲乃丧其贞吉[61],可不畏欤?可不戒欤?门有倚祸[62],事不可不密;墙有伏寇,言不可而失。宜谛其言[63],宜端其行。言之不善,行之不正,鬼执强梁[64],人囚径廷[65]。幽夺其魄[66],明天其命[67]。不服非法[68],不行非道。公鼎为己信[69],私玉非身宝。过缁为绀[70],逾蓝作青。持绳视直,置水观平。时然后取,未若无欲。知止知足,庶免于辱。是以为必察其几[71],举必慎于微。知几虑微,斯亡则稀。既察且慎[72],福禄攸归[73]。昔蘧瑗识四十九非[74],颜子几三月不违[75]。跬步无已[76],至于千里;覆一篑进[77],及于万仞[78]。故云行远自迩[79],登高自卑。可大可久,与世推移。月满如规,后夜则亏;槿荣于枝[80],望暮而萎。夫奚益而非损[81],敦有损而不害?益不欲多,利不欲大。唯居德者畏其甚,体真者惧其大[82]。道尊则群谤集,任重而众怨会。其达也,则尼父栖遑[83];其忠也,而周公狼狈[84]。无曰人之我狭[85],在我不可而覆[86];无曰人之我厚[87],在我不可而咎[88]。如山之大,无不有也;如谷之虚,无不受也。能刚能柔,重可负也[89];能信能顺[90],险可走也;能知能愚[91],期可久也。周庙之人,三缄其口[92]。漏卮在前[93],欹器留后[94]。俾诸来裔[95],传之座右。
[1]戒厉:警戒勉励。厉通励。
[2]管子之书:传为春秋时管仲的著作,即《管子》。
[3]任之重者三句:出《管子·戒》篇。
[4]追而味之:回头仔细品味它们的意思。
[5]喟(kuì)然:叹气的样子。
[6]岳立:像山岳似的挺立。
[7]潜戴:内藏极多,故特稳重。
[8]山藏:山中所藏之物。
[9]趋负:背着快跑。
[10]浚:深。
[11]行歌而匪惕:边走边唱,毫无惧色。
[12]焦原:山名,在山东莒县,临万丈深渊。
[13]跻踵而不惊:迈开步登上去而毫不吃惊。
[14]九陔方集:飞跃九州而聚集。
[15]眇然:高远貌。迅举:迅速腾飞。
[16]五纪:指岁、月、日、星辰、历数。当定:当已确定。
[17]睸(yǎo)乎:睸然,深远貌。上征:出发,谓踏上征程。
[18]任之:承担起来。
[19]乘危:登上高处。
[20]靡恤:没有忧惧。
[21]可必:必然能实现。
[22]独尔:单单如此。
[23]劳:忧劳,劳瘁。死生之地:指人世间。
[24]共臻:一起来到。
[25]仍作:相继出现。仍,紧跟着。
[26]唯几唯哲:深明几微,非常聪颖。
[27]或:有时。出:出仕。处:不出仕。
[28]常其节:常常按照一个方式行事。
[29]济世成务:以周济世人为急务。
[30]椒兰:花椒与木兰,皆芳香植物,代指美好事物。律吕:指音乐。
[31]无所先:没有哪一样可以先进先达。
[32]称(chèn)肉度骨:适宜的肌肉,符合度量的骨相,谓身姿优美。
[33]恶(wù)怨:厌恶和怨恨。莫之前:没有哪一样可以近前。
[34]厚栋:粗壮的柱子。挠:弯曲,折断。
[35]游刃:谓以刀解骨,刀刃在骨头的缝隙间自由活动。睺(huā)然:象声词,形容肌肉与骨骼剥离的声音。
[36]金璞:金银与璞玉,指宝物。
[37]挟汤(yánɡ)日:傍着太阳。神话传说曰:日出于汤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见《淮南子·天文训》)
[38]包溪壑:包举山溪大壑,谓占有极广。
[39]表:测日影的木柱,古时天文仪器。不端:不直,不正。
[40]欣戚:喜与悲。更来:更相来到。
[41]狴(bì)狱:监狱。
[42]人师先觉:后人以先觉者为师。
[43]游遨经术:在经典中遨游。喻熟读经典。
[44]厌饫:完全吃饱,喻已经彻底领略了。
[45]孝悌(tì):对父母的孝顺,对兄长的敬爱。
[46]荣悴(cuì):兴衰。
[47]靡滞:不止于。愠喜:愤怒与欢喜。
[48]养望:培养名望。邱壑:丘陵和山沟,隐居之处。
[49]待价:待价而沽,谓抬高身价,等待聘请。
[50]慎终犹始:在事情结束时,认真谨慎与事情开始时一样,即始终如一。
[51]有一于斯:有一于此,上述各条有一条兑现。
[52]郁为羽仪:卓然成为仪表、典范。郁,特出貌。
[53]恪居展事:慎居而整具其事,即诚谨地居于家中办理事务。
[54]髦(máo)士攸宜:俊秀之士所宜。髦,俊;攸,所。
[55]悔、吝:过错。
[56]射……产:谋取财产。
[57]万钟之秩:报酬很丰厚的职位。钟,古代容量单位,一钟合六斛四斗。也有说八斛或十斛的。
[58]烈风之门:喻指权门。有大权者气焰张天,故以烈风喻之。
[59]炎火之室:红得发紫者之府第。
[60]载蹶:跌倒。载,语首助词,无实义。坠其贻宴:失去安乐的生活。贻宴,通贻燕,留给子孙的安乐生活。
[61]蹲:蹲踞也,谓不能直立。丧其贞吉:丢失了好运道。
[62]倚祸:灾祸。语出《老子》之祸兮福所倚。
[63]谛(dì):详审。
[64]强梁:强横之人。
[65]径廷:偏激之人。
[66]幽:暗。夺其魄:使之失魂落魄。
[67]明:谓白天。天其命:上天明示其天命也。语出《尚书·大诰》:绍天明即命。
[68]不服:不行。
[69]信:诚信。
[70]缁(zī):黑色。绀:青中带红色。
[71]察其几:考察几微,仔细研究事物初始的征兆。
[72]察且慎:明察而又谨慎。
[73]福禄:福泽与俸禄。攸归:所归。
[74]蘧瑗:春秋时卫国人,为孔子弟子,年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
[75]颜子:孔子的弟子颜回,字子渊,是孔子十分得意的门生。《论语》记载孔子表彰他顺从教导,“不违如愚”,还说他三月不违仁。
[76]跬步:半步。无已:不停。
[77]覆一篑:倾倒一筐土。
[78]及于万仞:可达到万丈之高。仞,古代量度单位,约合今7-8尺。
[79]自迩:从近处开始。
[80]槿:指木槿花,朝开暮落。
[81]奚:何。
[82]体真:凭依真理。惧其大:害怕利大。
[83]达:通达。尼父栖遑:孔子遭遇尴尬。
[84]周公狼狈:谓周公尽忠于成王,尽力摄政,却有人诬蔑其欲篡权,周公不得不出外躲避。
[85]我狭:认为我心胸狭窄。
[86]不可而覆:具有优势难以掩盖。
[87]我厚:对我好,说我有许多优长。
[88]不可而咎:难以指责。
[89]重可负:再重的东西也扛得起、背得动。
[90]信:同伸。
[91]知愚:智慧与愚蠢。
[92]缄口:闭口不言。《孔子家语》载,孔子观周,见太祖后稷之庙堂前有金人,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93]漏卮(zhī):渗漏不止之酒器。卮,一种盛酒器。在前:谓近在眼前,引为警戒。
[94]欹器:倾斜之器,盛满东西就会倾倒,告诫人们不能自满。留后:谓放在身后,引为警芽。
[95]俾(bǐ)诸来裔:使后代子孙。裔,衣服的下摆,喻人之子孙。
本文类似于座右铭,是告诫子侄辈应该注意的人生经验和教训。它先讲人生通常会遇到的种种不测,再讲子弟们应该注意的人生修养。谈修养,又分开层次,一项一项地谈讲,如说务需警觉、天命难违、要有度量、做事要适可而止,要一步一步来,名者公器,不可多取,态度应该有刚有柔,不可多言等等。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铺垫,起到了说明原委的作用。谈讲人生修养部分,注意引用前人言行,如讲了蘧瑗、颜回、孟子、孔子等的经验言语等,甚至把古代名著(像《孔子家语》)中的典故也运用上了。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