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邵
邢邵是与温子升齐名的北魏文学家,他的骈文受南朝文学影响很大,但文章能够既典雅美丽,又通俗易懂,这与他不事雕琢、不多用典有关。本篇约是邢邵在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二年(551)时上书朝廷的奏章,请求精修太学,并请设置明堂,举行相关的礼仪,以使朝廷教化普及,获得治国人才。
世室明堂[1],显于周夏;一黉两学[2],盛自虞殷[3]。所以宗配上帝[4],以著莫大之严:宣布下土,以彰则天之轨[5]。养黄发以询哲言[6],育青衿而敷教典[7],用能享国长久,风徽万祀者也[8]。爰及亡秦,改革其道,坑儒灭学,以蔽黔黎[9],故九服分崩[10],祚终二代。炎汉勃兴[11],更修儒术。故西京有六学之义[12],东都有三本之盛[13]。逮自魏晋,拨乱相因[14],兵革之中,学校不绝。仰惟高祖孝文皇帝,禀圣自天,道镜今古[15],列校序于乡党[16],敦诗书于郡国,但经始事殷[17],戎轩屡驾[18],未遑多就,弓剑弗追。世宗统历,聿遵先绪[19],永平之中[20],大兴版筑,续以水旱,戎马生郊,虽逮为山,还停一篑[21]。而明堂礼乐之本[22],乃郁荆棘之林[23];胶序德义之基[24],空盈牧竖之迹;城隍严固之重[25],阙砖石之功;墉构显望之要[26],少楼榭之饰。加以风雨稍侵,渐致亏坠,非所谓追隆堂构,仪刑万国者也[27]。伏闻朝议,以高祖大造区夏[28],道侔姬文[29]祀明堂,式配上帝。今若基址不修,仍同邱亩,即使高皇神享,阙于国阳[30],宗事之典,有声无实,此臣子所以匪宁,亿兆所以伫望也。臣又闻官方授能,所以任事,事既任矣,酬之以禄。如此则上无旷官之讥,下绝尸素之谤[31]。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32],南箕北斗哉?昔刘向有言[33]:王者宜兴辟雍[34],陈礼乐以风天下。夫礼乐所以养人,刑法所以杀人,而有司勤勤,请定刑法;至于礼乐,则曰未敢。是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也。臣以为当今四海清平,九服宁晏,经国要重,理应先营;脱复稽延[35],则刘向之言徵矣[36]。但事不两兴,须有进退。以臣愚量,宜罢尚方雕靡之作[37],颇省永宁土木之功[38],拜减瑶光材瓦之力[39],兼分石窟镌琢之劳及诸事役非世急者[40]。三时农隙,修此数条,使辟雍之礼,蔚尔而复兴;讽诵之音,焕然而更作。美榭高墉,严壮于外;槐宫棘寺[41],显丽于中。更明古今,生遵乡饮[42],敦进郡学,精课经业。如此则元凯可得之于上序[43],游夏可致之于下国[44],岂不休欤?
[1]世室:夏朝的政事堂。明堂:宣明政教的厅堂。
[2]黉(hēnɡ):学舍。两学:谓国学与大学,国学教胄子,大学招贤良。
[3]虞殷:虞舜时代与商朝。
[4]宗配:疑为“宗祀”之讹。宗祀,对祖先的祭祀。《孝经》有曰: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5]彰:显明。则天:效法上天。
[6]黄发:指老年人。老年人发白后变黄,故云。
[7]青衿:指学子。周代太学生服青衿,故名。敷教典:普及学术教化。
[8]风徽:风雅相善。万祀:指万年。
[9]蔽黔黎:蒙蔽民众,愚蠢国民。黔,黔首;黎,黎民。
[10]九服:同九畿,指全国。《周礼》曰:王畿(jī)之外,每隔五百里为一服,共有九服,依次是: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
[11]炎汉:指汉朝,古人以五行(金木水火土)生克解释各朝兴灭,曾认为汉朝秉火德而称王于天下,故称炎汉。
[12]西京:西汉国都长安。六学:谓《易》、《书》、《诗》、《春秋》、《礼》、《乐》六部经典。系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
[13]东都:东汉国都洛阳。三本:礼之三本,即天地为生之本,先祖为类之本,君师为治之本。
[14]相因:相接,谓接连不断发生。
[15]道镜今古:以从古及今的大道为借鉴。
[16]校序:《礼记》载,夏朝时地方学校称“校”,殷时称“序”。乡党:义同今语之“乡里”。《周礼》注曰:“五百家为党。”《论语集解》曰: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17]事殷:事多。
[18]戎轩:兵车。
[19]聿(yù)遵:遵守。聿为语首助词。先绪:先人的事业。
[20]永平:宣武帝(拓跋恪)之年号(508—512),历5年。
[21]一篑:一筐土。《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谓堆土造山差一筐土却停下来,终究未竟其事功。
[22]本:根本。
[23]郁荆棘:杂草灌木茂盛,谓未及修建明堂。
[24]胶:周朝的大学名,即东胶,是周人养国老之处。
[25]城隍:城池,即城墙与护城河。
[26]墉构:上有女墙的围垣。显望:显扬荣耀的标识。
[27]仪刑万国:为万千国家作表率。
[28]高祖:谓孝文帝(拓跋宏)。区夏:华夏寰区,谓北魏版图之内。
[29]侔姬文:可与周文王相比并。姬,周天子之姓。
[30]国阳:同国庠,国家所立学校。
[31]尸素:尸禄素餐。谓徒有虚名,并无实际本事。
[32]兔丝燕麦:喻名不符实,兔丝燕麦俱是植物,它们与兔子、燕子毫无关系。下句之“南箕北斗”与此喻意相同。《诗经·小雅·大东》就说在南的箕星是不可以“簸扬”的,在北的斗星也不能挹酒浆。
[33]刘向:西汉末年人,在汉成帝时校序图书。
[34]辟雍:周朝大学名。于其中兴礼乐,宣教化。
[35]脱复稽延:若再迟延。
[36]徵:应验。
[37]尚方:汉代官名,掌管为皇帝制作玩物之事。
[38]永宁:北魏洛阳佛寺名。
[39]拜减:《全北齐文》作并减,似是。瑶光:指瑶光寺。北魏世宗宣武帝在洛阳立的尼庵。
[40]石窟:指北魏修凿的大同云岗等石窟。镌琢:雕刻。
[41]槐宫棘寺:指三公九卿的衙署。
[42]乡饮:指乡饮酒礼。
[43]元凯:指贤良的治国人才。《史记·五帝本纪》载,高阳氏有才子八人,称作“八恺”,高辛氏亦有才子八人,称八元。上序:皇家的学校,参看注[16]。
[44]游夏:有文学才能的学子。孔子高足弟子中,文学科的出类拔萃者为子游、子夏。下国:与上序相对,地方诸侯,此指各地州郡。
本文是上给朝廷的奏章,它必须得到朝廷的认可,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文章就先从历史上说起,从虞夏到商周,从魏晋再到本朝,讲了历史上各朝重视文教的情形,以说明当今置学校及修立明堂的必要。在讲说当今时又与时政相联系,说到了高祖的愿望与事实相去遥远,也说到了官吏的任务与实际不相符合,还引了当时的尚方、瑶光的极大投入与石窟镌琢的耗费巨大,同学校荒凉作对比,说明修复太学和明堂的必要,所有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