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男,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风县回龙山下一个叫作张家湾的贫苦小村子,在那里,他度过了14年童年生活。或许正是这个古朴的农村培养了他坚忍不拔的品质,以至于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良好品性。
生活的磨砺
“你别舂了,这种活儿不是像你这么小的孩子能干的。”
“我要吃饭,也要帮助你舂米。”
“我是顺着荷叶先踩到藕,再用脚细心地分出藕路。顺着它生长的方向,一脚一脚,一点一点地把泥踩去,让藕露出来,小心别在藕节的地方把藕踩断,这样再想找到就费事了。”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4岁那年,他进行入学考试,在填写报名表的时候,不小心将年龄填进了姓名栏中。可是,自己又没有多余的钱再买第二张报名表,这该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将“十”变身为“李”,然后名字就变成了“李四”,“太土了”李四光心里想着,不禁环顾四周,突然看到门上的牌匾上赫然写着“光被四表”,他不禁暗自欣喜,于是在“四”后面又添上了一个“光”字,给了自己一个好听、有意义而且顺利过关的“名字”。从此以后,“李四光”就成了他的名字,伴随一生,流传后世。
其实,李四光的聪明早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小时候的李四光生活在贫苦的农村,在那里,他生活了将近14年,艰苦的生活教给了他很多很多,也培养了他善于思考的品质。
在李四光很小的时候,家境非常贫寒,仅靠父亲微薄的教书收入和妈妈一人务农得来的食粮维生。而且其家中人口众多,拥有兄弟姐妹7人和一位卧床不起的爷爷,所以,一家人生活得极其贫苦。
故此,从五六岁开始,懂事的李四光就知道心疼母亲了。他每天除了在父亲教书的私塾里面读书、学习,更多的是想方设法地帮助母亲做家务活。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李四光就爬起床来,用小提桶帮妈妈先将水缸装满;然后又上山砍柴,挑得满满的才回家去。除了这些,他还常帮妈妈舂米、推磨……其中许多都是小小年纪的李四光不能够胜任的,但是李四光懂得运用智慧来对抗命运的考验。比如说,李四光力气小,舂米舂不动,他就用绳子绑在石杵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的时候,同时也用手使劲拉绳子,如此一来,石杵就运动了起来;又如采莲藕充菜,一般的小朋友都是嘻哈玩闹着,左一脚又一脚地寻找,通常半天只能采到几节断藕,而李四光却悉心探寻莲藕的生长方向,然后依次采取,经常都能够收获完整鲜嫩的莲藕;为了改善家中的条件,李四光制作一个钓钩,不一会儿就钓出一条大鱼;巧妙改造香椽壳,给小妹做个装小零碎的香盒;妙手将竹子做成花灯,送给小弟做玩具……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艰苦的生活下,李四光没有抱怨、痛苦,相反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将苦难的生活妆点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善于思考,矿石早缘
“你们说,为什么这块平地上会有这么一块大石头呢?”
“哈哈哈!……石头是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
“善于思考”是李四光的一大特点,不仅表现在生活中的家务活,在游戏的时候,李四光也将自己的“思考”洒满小小世界。
小时候,李四光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捉迷藏,他常常会选择躲在一块非常大的石头后面。在这块巨石的掩护下,小伙伴们便总是围着石头转圈圈,好半天也难以找到他。
这块石头,伴随着李四光童趣生活的同时,也使他的童心一片明净,最重要的是将他引向了深入思考的神奇世界。围着石头玩的时间长了,李四光渐渐地产生了这样的问题:这么大块的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
于是,他连忙问小伙伴们,不料,大家都觉得他的问题奇怪、无聊。可是,李四光却不这么认为,接着他又跑去向老师提问:“这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老师回答说:“这块石头恐怕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在我小的时候,它就已经在那儿了。”李四光继续问:“那你知道是谁把它放到了这儿的么?”老师想了想说:“听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好像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吧。”李四光还是不明白,继续追问:“这么大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那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啊,可是为什么它没有陷进地里面去呢?”老师也纳闷了,只好说:“这我就不知道了。”但李四光还是不死心,他又跑去问自己的父亲,最终仍无结果。
就这样,这个问题在李四光的心中生了根:草地都很平整,四周也没有其他的石头,为什么这块石头会在这里?为什么这块石头没有将字面砸出一个大坑?它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是李四光认真思考所得来的,虽然他的童年比别人艰苦,但是他获得的却远远比别人多。或许是艰辛的家庭环境逼使他变得聪明能干,也或许是淳朴的农村环境濡养了他的细心和聪慧,凡事有利就有弊,李四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