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上的交流中,难免遇到一些令人难堪的窘境和难以回答的问题。这时候,该怎样说话?在说话上应注意哪些问题?总的原则是明辨事理,说话得体;该直言不讳的,就直言不讳;该巧妙回答的,就巧妙回答;该含糊的含糊……总之,从实际出发,看情况而定,碰上什么样的锁就用相应的钥匙开启。但有一点要注意,不要动怒发火,不要硬着头皮去顶,要控制情绪,运用语言的艺术去应对。
具体来讲,几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摆脱窘境:
1.直言不讳
假如朋友或同事在宴席上责备你,而情况又不属实,一定使人难堪。你可以心平气和地直言:“我们是否私下谈谈这个问题?我要求你把情况搞清楚了再说话。如果你不注意尊重事实,那我以后很难再信赖你。”倘若有人无故责怪你,你就明确地说:“你已经让我难堪了,但你总该告诉我这都是为了什么缘故吧?我什么地方把你得罪了?”当然,假若做错了什么事,哪怕不是有意的,也要诚恳道歉。
为了明辨事理,有些问题完全可以直言不讳地一语道破,不要含糊,也不必回避。这也是摆脱窘境经常用到的方法。
2.含蓄委婉
对于一些人的言语,你需要含蓄说话,委婉处理,既要达到目的,又要息事宁人,防止矛盾激化。有时还需要隐蔽动机。
比如某个人总想出风头,为了出名不惜花钱买机会。一次宴会上,他对一位朋友,又是某项比赛的负责人说:“老兄,我赞助300元,让我当个评委怎么样?”这位“老兄”知道他没有资格当评委,可又不好直言:让你当评委,那评委还有威信吗?于是,他就以朋友的口气答复:“你钱多没处扔了?何必凑这个热闹?”这样既拒绝了不正当的要求,顾全了对方的情面,还会使对方感到可能是为他着想。
3.巧妙闪避
有些问题很难说准确和下结论,直言相告可能会令人难以接受。碰到这类问题时,不要拘泥于正面解答,而要说一些与此相关的事物来引导对方深思,或是借取比喻、假设,移花接木、含蓄作答、略加暗示。这样,既不脱离所提出的问题,使对方满意;又可巧妙地避开疑难之处,超脱自如。
4.含糊笼统
在宴席上,对于某些难以回答而又不好回避的问题,你可以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作隐晦笼统的回答,如“可能是这样”,“我也不大了解”等。有时候也可只用体态语言略有表示,以便有所回应而又避免明确表态。既摆脱了对方的纠缠,又给自己留下回旋余地。
5.及时转换
“话不投机半句多”,这时候要及时转向。话不投机有多情况。其一,某种言谈举止使人为难,那就要及时转换话题,协调气氛。其二,有人有意或无意地开玩笑,带有挖苦意味。如某人脱发快秃顶了,有人很可能挖苦他是“电灯泡”、“不毛之地”。在这种情况下,不可恼羞成怒,伤了和气;也不必忍气吞声。最好是一笑置之。其三,双方意见对立谈不拢,但问题还要解决,不能回避。这种话不投机的情况,就需要绕路引导,曲径通幽。
5.反口诘问
在餐桌上,如有人责怪你在某个问题上变卦了。可反口诘问:“国家的政策还会调整呢!我一个普通老百姓,空口说了句白话,就不许变了?”这样反倒把对方问住了。再如有人和你因为某事争执不下,而又鄙视你说:“你懂什么?跟你争论,简直是对牛弹琴!”你可直接引过来,回敬对方:“对!牛弹琴!”这种直接的反诘是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