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5700000040

第40章 离相寂灭分(3)

今天我们来看诸多解《金刚经》的人,对于《金刚经》确实是又惊又怖又畏,怎么办呢?于是就把《金刚经》割裂开来,加以肢解,能附会成他自己主观臆测的东西就大讲特讲,不能附会的便一带而过。

这怪不得哪一个人。这种人生俱来的心理错觉已是根深蒂固,太难解脱,但也非得解脱不可,而且正在解脱中。

什么是第一波罗蜜?

接下来,释迦讲“第一波罗蜜”。南先生讲,第一波罗蜜,就是度尽一切众生。

南老又说大乘佛法的心印是无相、无住、无愿,这没有错。

南老同时又指出:“无愿不是不发愿,有些人发不起愿,以为这就是‘无愿’,这也是不对的。”南老上述观点都不能说是不对,问题在于两点:南老没有讲明,为什么在这里释迦牟尼佛要突然提出了“第一波罗蜜”;再一个,南老关于“非第一波罗蜜”的解释也是值得商榷的。

释迦在此处突然说:“须菩提。 第一波罗蜜。 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看似与前文联系不大,其实是直接针对须菩提的观点的。须菩提说:

“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须菩提这段话,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完全是释迦一直在说,并早已反复说过的,但是,如果把这一切作为“信解受持”的条件,那就麻烦了。须菩提的话中的确正是隐含着,可能有人会这么理解。所以,释迦在充分肯定了“五百年后”,有人能“不惊不怖不畏。是人甚为希有。”这一段话之后,马上提出“第一波罗蜜”的问题。

注意,释迦在这里没有重复“信解受持”,而是完全从人的情感说“不惊不怖不畏”,这便说明释迦与须菩提的观点有微妙的差异。

这些细节不去说它。只说释迦在这里特别突出的“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第一波罗蜜,即是大愿布施。令一切众生都要进入无余涅,就是第一布施波罗蜜。“布施”是六度中的第一波罗蜜。而真正的无相布施正是第三品讲的如来大愿。正如前文所说,这个大愿,不是哪一个生命个人头脑中的妄想,即是释迦本人也不可能凭空产生这样的大愿。 在《佛说无量寿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中, 就明确说,“我”释迦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我”是代阿弥陀佛宣示这个大愿。“第一波罗蜜”,也就是说把本愿布施给一切众生的是法身本有的,也是“宇宙—生命”系统的必然发展趋势,所以也就不能说有什么“到彼岸”的密法、秘诀,更不是哪一个人头脑中产生的“慈悲”、“无相布施”。但是,为了使这个缘分显示成一定的“相”,成为世间的东西,就必得给他一个名字,所以叫“第一波罗蜜”。

本来没有什么彼岸,只有一个可以称之为“未来”的“极乐世界”,这是法身本有的东西,不管多么复杂的因缘,多么曲折的运动,它是非显为具相的世间形象 不可的。

“极乐世界”是个终极性概念,不可用存在不存在、实现不实现这样的概念去说。这是“宇宙—生命”系统的“趣”、“趋向”、“矢量”。 不管如何, 都是非“达到”不可的,但是又不会完完全全地实现的。这是一个“过程”,过程的全部也都可以说是极乐世界。《佛说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的“所居佛刹”,就是阿弥陀佛的“心”,他的心即是他的佛土、佛刹,他发愿是对“所有众生”的。那么,在他发愿之时,“所有众生”皆在他的“心”中,“佛国中”、“佛刹中”、“佛土中”。这应该是佛学中的常识。还有什么是你要去修去证的呢?

所以,释迦会说“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这便从根本上校正了须菩提不太准确的观点,避免了须菩提的说法可能造成的误会。

一切是因缘的运动,一切是本愿的运动,既然如此,大乘佛法的心印便是“无相、无住、无愿”

南老是如何解释这个无愿的呢?

“无愿,就是一切大慈悲用过便空了,无住……就是见道,也就是我后世禅宗所谓的明心见性。”

我们不想多说什么,人们可以对照一下,南老走到哪里去了!

“愿”,如果人们知道自己的愿莫过是天地本有的大德至善的“仁”,无所谓“用”与“不用”,这个“仁”不可能“空”得了,愿,永恒的存在着,没有生也没有灭,入一切众生心,入一切因缘之中,实际是本在一切众生心中,本在一切因缘中。如果认为是自己的慈悲,只是自己的“念头”,毫无用处,妄念一闪,本来就是“空”,还有什么用不用的道理?

“用过便空”,这是一个笑话。“用”与“空”成了两个,又打成两截了。

慈悲,是空还是不空。不可说,不可说,也不必说。

大概这是南老的语误吧?!但愿如此。

如此经不起推敲,与禅宗的“明心见性”能有什么关系呢?

“用过便空”不过是心理游戏,“用”如果认为你在“用”,那就是妄想,以为用完就“空”了更是妄想,根本不是本性。还说什么“明心见性”?

什么是忍辱?

如果从一般的文理上讲,经文在这里突然又跳到“忍辱波罗蜜”,似乎没有文理上的贯通。在这里我们要反复提醒大家,释迦不是在讲理论,而是在描绘实相,并且是针对须菩提的话在纠正他的观点。

说实在话,要懂实相实在是很困难的。正是由于此,释迦并不要求众生弄清实相的道理,即看到实相的真实运动状态。他不认为一切众生非得完全认清了实相的真实运动才能解脱。这是非常深刻的,也是令不少人不可思议的地方。南老及许多讲解《金刚经》的人,之所以常常错解《金刚经》,就在于他们总以为要解脱要成佛,就必须亦步亦趋重复一遍释迦已经走过的道路,就必须先把释迦的理论搞清楚,然后再按照自己理解的所谓佛理、教理,去实践,也即是去修行。

释迦,对于他们来讲,不过是一个毫无生命的楷模、木偶、塑像,或者说是一位死去了的先哲、教主。如果认为释迦还有生命,那他们就又把释迦幻想为超人、神之类的玩意。

一句话,由于人们自己跳不出住于“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思维泥坑,于是便把释迦设想成我自己这样的“我”。人们总是按自己的思维揣测释迦牟尼的思维,那是没有不错的,禅宗大师往往对这种人极力批驳。这种批驳在后世又被曲解了。禅宗大师们说,不要把佛理当学问作,要有实证。这个实证,在后世人中又被曲解为“神通”,这一曲解更把人们推到了另一个五里雾中,似乎不打坐不练功,没有特异功能就说不上实证。结果是,这条弯路走得更厉害,几乎让我们回到原始巫术文化去了。

释迦给你指出月亮在哪里,你偏要抓住他的手指当月亮。

释迦害怕须菩提的话引起误解,似乎非要众生断了妄想才能对《金刚经》信解受持。在这里,我们提请读者注意,须菩提的话,是指接受者而言,若有众生能信解受持,“此人”便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而释迦接过须菩提的话,一方面肯定可能出现这样的人,但在具体叙述时,释迦一再强调是“我”——如来——释迦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在这一品的后半段释迦阐述自己的观念,一直明确表示这是“我”,而不是要求一切众生都做到,这是非常大的区别。

这个区别很类似于儒家学说中关于“仁”的辩论。只不过儒家关于“仁”的观念,和释迦救度一切众生的观念,有深浅程度上的不同。

孔子关于“仁”的观念,主要是指天地的大德,是至善的大德,是天道,是天命。孔子在这里所指的仁,又不是“世间”“人间”之上之外的类似于“上帝”、“神”这样的绝对意志,而是一种历史必然性。“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孔子一方面认为,“仁”,这种“天命”,人不是完全不可能掌握的,但又不要求一切人都必须掌握这种德。 反而,孔子认为“民之所欲, 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在朱熹之流那里,却恰恰相反,他们把这种东西变成了一切人必得遵循的人间道德,这就把“宇宙—生命”系统“和”的结构,变成了“同”的结构。“仁”也就从天地大德变成了口头禅、假道学的遮羞布。

这在佛学中,便是法报化三身的辩证统一关系。法身之大德,我们不可能完全知道,但是只要是法身本有的东西,就必然会通过化身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又不是说,要求一切报化身,尤其是化身都要和法身一模一样。以“仁”来说,这是法身本有的大德,这种大德正在于允许“不仁”、“逆仁”、“反仁”的化身的存在。若不是这样,天地就是“不仁”了。

回到《金刚经》来说,“我”——如来——释迦——佛,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正因为我是如此,所以我不要求别的生命——人,都必须像我一样能够破四相。因为我若这般要求别的生命,正好说明我自己“四相”未除。我既然破了四相,众生于我莫过是“幻人”,他们有没有“四相”的观念,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说救度一切众生,说到底是救我的“心”。而我又无心,我的心是天地宇宙一切因缘的总和,所以我又是救一切众生。救我的心与救一切众生是一回事,这才是《金刚经》的真谛。须菩提看似懂了,但并不彻底,所以释迦佛必须进一步讲明。

先说“我”的过去,这也不是在说我,而是说法身本有之德。

“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

“又念过去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

这是佛经中着名的本生故事。在《金刚经》中,释迦用这种本生故事,揭示了“无四相”的法身大德。

有意思的是,那些把“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背得滚瓜烂熟,讲得天花乱坠的人们,一提这样的本生故事,不是当作从法身德向报身德的转化来讲,不是从这里得知的法身本有之德,反而将此神化,说这是释迦“本人”过去世的故事。这样,释迦就是一位有自控灵魂转化的“气功大师”了。

南老当然比这种人高明得多,但是他老人家却把“忍辱”当成了每个人修行中必走的一步,这便又错解了释迦的本意了。《金刚经说什么?》一书是南老的讲课本子,在讲课的当时,有人坐不住了(可能是指学员们在自己家里打坐,两腿痛,坐不住了。),南老说,“你说我们会念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木鱼敲起来非常好听…… 阿嚏,糟糕,我感冒了,怎么办?看哪个医生好, 因为怕死掉,众生相就来了,寿者相来了,这一下忍不过去了。”

我们在这里问南老两个问题。你这是驳斥释迦,还是赞扬释迦呢?

第一,南老,这是你自己以你自己的心为准来讲经文的。你的学员忍不了辱,是不是修行有问题?如果你认为这是他们有问题,修行不下去,那么你心中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因为你把你的学员不能忍辱,当成是实有的,所以你才会批评他们。释迦一直说是众生苦,但从来不认为众生要自己承担苦的责任,他认为众生的苦因,是与生俱来的“我执”造成的,众生自己无责任可言。南老,你看到了你这番话和释迦讲忍辱仙人故事的差距与区别了吗?

第二,你在这里讲学员的时候,实质上是说,忍不了辱,就是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么,释迦说一切众生本非众生,并以此建立的全部学说便是荒唐的。你认为无“四相”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达到,如果有的人没有修行的因缘,那这个人就是必有“我、人、众生、寿者”相了。 这样,我、人、众生、 寿者就是“自性”,我、人、众生、寿者就是法身本有了。这不是从根本上在驳斥释迦牟尼吗?

其实,释迦这里所讲的正是对须菩提的纠偏,不仅“第一波罗蜜”,即通过法布施一切众生得度是法身本有的,不是哪一个头脑恩赐的,就是像“忍辱”这样所谓的光荣品质,这样一些我曾给你们讲过所谓修行基本功,也是法身本有的。在生命的流程中我们不是见过大量能够忍辱的人吗?有可以被人割截了身体而不生嗔恨的人吗?有不少甘作忍辱仙人的人吗?那就是告诉你们大家,我——如来——法身本有之德,不存在“我人众生寿者”,“我人众生寿者”不过是你们众生头脑中的妄念。如“四相”实有,即便忍辱,也是有限的,不会到“我”这种程度。

同类推荐
  • 印度智慧(引进版)

    印度智慧(引进版)

    本书绝非是对某事的定论,它只是为那些开始向印度学习的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可能的途径。因为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开始一种对知识和灵性的探求,提供了一些特例,通过它们,读者可以看到某种新事物,然后反观自我——新的神性形象,然后再回到自己对神的理解。尽管有很多机会可以进行卓有成效的对比,但我只是偶尔地在实际中进行除印度教以外的宗教传统对比,而其中大部分我用的对比来自《圣经》。当然,因为我是罗马天主教徒,以那种背景执笔写作,我所讲的任何事情可能在本质上都非常具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味道,但是如果这一点能被认可并牢记在心,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我们总要有个起点。
  •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

    净空法师是现代净宗大德,七年来,亦恒以《金刚经》为功课,持诵不辍,得大受用,并现身说法,愿意对同修“以七年持《金刚经》的经验保证!”。这里,特别摘录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中的部分精髓内容,供同修持诵《金刚经》参考。诵《金刚经》,既得智慧,又修功德,实是两全其美的方法!日诵《金刚经》三部,现世眷属平安,自己衣食无忧……好处多多!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谨先生学问博大精深,教化涵盖儒,释,道,融会诸子百家,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其影响既深又远。在台湾,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然而,南怀瑾先生拒绝一切溢美之词,自谦为“凡人”。长期以来,流传最广的却是这个最普通的称谓——南老师,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可以这样称呼他!
  • 疗心

    疗心

    时代的快发展,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心灵极易蒙尘。于是,焦虑烦闷、悲伤绝望等各种负面情绪便无孔不入,一一袭来。而受其困扰的我们,则如踩在浮木之上,一刻不得放轻松,因而也无法生活,只是生存而已。要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因此,我们需要从心灵上进行自救,让心灵得以自由、放松,让身心回归自我。本书便是这样一本心灵开解之作,它为我们传授16种心灵疗法,帮我们消除各种负面情绪,锻造强大的内心,从而自在安然地享受生活,发现生命之美。
  •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语》精选流传禅林、脍炙人口的禅宗格言名句,结合富有启迪性的禅门智慧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体悟与诠释,将禅语的精髓要义,呈献于读者面前。全书语言精警凝炼、形象明快、雅俗共赏,能让读者准确全面、生动亲切地领悟、欣赏经典禅语的言外之言、味外之味、韵外之韵,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经典禅语》将带领读者感悟禅门智慧,培养禅悦心态,为红尘浊世中迷失自我、喧嚣烦躁的现代人找到安稳身心的家。
热门推荐
  • 我在现代当大佬

    我在现代当大佬

    她一国公主穿越到现代了!!!五年后,她以全市第一满分的成绩进入帝都京大,她表面上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大一学生,but!妙手回春阴晴不定的竹生小姐?电竞圈知名大佬笙笙?全网膜拜的网络写手s先生?身份不明的歌唱界巨头笙歌?——————————————————“笙儿,你到底有多少马甲?”男人附身在她耳畔道,“你猜啊”她勾唇一笑,眼神像只小狐狸一样狡黠
  • 君心何兮

    君心何兮

    唐九攥着白玉瓷瓶无语长叹:“想我堂堂天罗地网总舵主,竟要靠一瓶春药才能睡到男人?”“小姐,您还没睡到呢!”“……”
  • 雾之轮回

    雾之轮回

    二〇一五年的秋季,林田山林场袭来一场大雾,笼罩了整个中央山脉,时长三分四十四秒。当时玉步摇正行走在山林间,突如其来的浓雾淹没了视野,目光所及之处尽是白茫茫一片。等到雾气消退,他出现在一个破败的高楼里。杀戮......开始了。
  • 除了你世界索然无味

    除了你世界索然无味

    迷糊的普通人陈乐渝在某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遇到了超级学霸且是当红偶像的敖希,本以为自己水逆的人生就此结束,可结果往往相反。
  • 春风无边:帝君狠妖娆

    春风无边:帝君狠妖娆

    传闻富可敌国蓝家大小姐,平日里打家劫舍,收保护费,调戏美男,无恶不作!同是蓝家人,他才貌双全,俊美翩翩令万千少女尖叫,春风一笑,百媚生。“就是我入了迷,无法自拔了!我能偷看你洗澡么?”她调戏意味正浓!及笄那年!他一身战袍,兵临城下。擒住她,“女王储君!跟我回皇城吧!”神族之子,帝君王者……且看她风华绝世,胆色无双,引各路美男竞折腰!
  • 异界重生傲世三公主

    异界重生傲世三公主

    3她,拥有异能的特工女王,冷酷无情,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殊不知,她的另一个身份居然是有卖萌萝莉之称的天才少女上官悦心!她,神隐大陆月光国三公主上官悦心,天生痴傻,不能修炼的废物,但姐姐疼爱,哥哥护着,爹爹、娘亲更是把她当做掌上明珠。一朝穿越,看特工女王如何在异界混得风水云起,傲视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六界帝君

    六界帝君

    一出生的他就家世非凡,受人敬仰,从小就露出了非凡的修行天赋,学什么都奇快无比,自行领悟。但是有一天,因为家中那把无形剑引起了江湖上的觊觎,他的生活从此诡异莫测!
  • 拈花一笑的灵感

    拈花一笑的灵感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灵祯传

    灵祯传

    假如,我说的是假如!当初大明靖难成功的人由正史中的朱老四变成了老十七,也就是宁王朱权!大明该会是如何呢?潭王篡位,弑父杀兄,汉王世子流落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