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1)。好古知兵,举动必先料敌。敌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而应之,乃利。法曰:“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五代,梁末,魏博兵乱(2),贺德伦降晋(3)。庄宗(4)入魏,梁将刘鄩(5)乃军于莘县,增垒竣池(6),自莘及河,筑甬道(7)输饷。梁帝诏鄩出战。曰:“晋兵未易击,俟进彼取,苟得机便(8),岂敢坐滋患害?”帝遣使问鄩决胜之策,对曰:“臣无奇谋,但人给十斛粮,尽乃破敌。”帝怒曰:“将军留米将疗饥耶?”又遣中使督战。鄩谓诸校曰:“大将专征,君命有所不受,临敌制变,安可预谋?今揣彼自气盛,难可轻克,诸君以为如何?”众皆欲战,刘默然。乃复召诸将列军门,人给河水一杯,因命饮之,众未测其意,或饮或辞。鄩曰:“一杯之难若是,滔滔河流可既胜乎?”众皆失色。时庄宗以兵压鄩营,亦不出。帝又数遣人促之,鄩以万人薄其营,俘获甚众。少顷,晋兵继至,鄩退;复战于故元城,庄宗与李嗣源、李存审夹击,鄩兵大败。
【注释】
(1)应变:适应战争局势而变化。
(2)魏博兵乱:魏博,即魏博镇,治魏州(在今河北大名北),唐朝在此设节度使,五代因之。后梁大将杨师厚雄据魏博。乾化三年,梁末帝朱友贞为削弱魏博镇势力,乘杨师厚病死之机,将该镇一分为二,以平卢节度使贺德伦为天雄军节度使坐镇魏州,以宣徽使张筠为昭德节度使坐镇相州(今河南安阳)。此举激起魏博镇兵强烈反对而酿成兵变。兵变者挟持刚到任的贺德伦投降了晋。
(3)晋:这里指唐朝末年的封建军事割据势力之一,五代后唐的前身。唐僖宗年间,沙陀族首领李克用因助唐镇压黄巢起义,被任为河东(治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南)节度使,封晋王。后其子李存勖即王位,仍称晋。
(4)庄宗:即李存勖的帝号,而其此时尚未称帝。
(5)刘鄩:五代后梁大将。密州安丘(今山东安丘)人。曾任左龙武统军、镇南军节度使等职。后因在魏州之战失败,被梁末帝朱友贞所杀。
(6)增垒竣池:增设营垒,疏通护城河。这里指整修城防。
(7)甬道:即两旁筑有墙垣一的通道。
(8)机便:指有利时机。
【译文】
兵家的用兵方法,最重要的就是随机应变,用兵的关键在于了解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在采取军事行动之前,必须先准确估计敌方情况,敌方如无变化,要耐心等待战机;一旦敌方情况发生变化,要立即采取应变措施,方能取胜。兵书上说:“能根据敌方变化而采取正确措施取得胜利的将领,才称得上用兵如神。”
五代梁朝末年,魏州发生兵乱,贺得伦投降了晋王。晋王李存勖率领部队赶到魏州。梁将刘鄩驻军在莘县,增修营垒,深挖护城河,又从莘县到黄河边上修了一条甬道输送粮食。梁末帝下诏使刘鄩出战,刘鄩说:“晋军不容易攻打,我军应等候有利时机再进攻。假如有适当时机,我怎能坐失良机,养病贻患呢?”梁末帝又派使者向刘鄩询问取胜的策略。刘鄩回答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谋略,只要给每个士卒十斛粮食,保证可打败敌军。”梁末帝大怒:“你要这么多米是怕将来挨饿吗?”又派人到刘鄩军中督战。刘鄩对手下将领说:“大将出征,皇帝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与敌交战,根据敌情变化策略,一些事情怎能事先预料?现在我揣测敌军士气正旺,难以轻易攻克,你们看该怎么办?”众将都跃跃欲试,刘鄩却默不作声。后来又把众将集合至军营前,每人给一杯黄河水,命令他们喝下去。众人不知他的意图,有人喝下去,有人推辞。刘鄩说:“一杯河水难于下咽到这种地步,滔滔的黄河水能喝尽吗?”众人听后都大惊失色。当时李存勖的部队挑战刘鄩的军队,刘鄩不出战。梁末帝又屡次派人催促他出兵,刘鄩派1万人进攻晋兵,俘虏了许多晋兵。不久,后晋军相继到来,刘鄩撤退到元城附近与后晋军交战,李存勖与李存审联合夹击刘鄩,梁兵大败。
【心得】
本篇主要阐述因变制敌、灵活用兵的谋略思想。指导作战的法则,最重要的是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而克敌制胜。用兵打仗,首先必须侦察和判明敌情后再采取行动。在敌情无变化时,要耐心等待其变化;在敌情已经发生变化时,要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此才有利于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