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躲在树枝上使劲叫唤的时候,电视机里,玉兔精正在唱歌给唐僧听,而且又唱又跳。正是盛夏时节。玉菇常常跑过来,和安安一起看每天下午两集连放的《西游记》。童年的记忆里,好像每年夏天它都会如约而至,让守在电视机前的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玉菇学会了玉兔精唱的歌,没事儿就在嘴里哼,一边哼,一边学着玉兔精扭身体。那也许是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除了玻璃弹球、火柴盒子、泥巴炮、豆沙冰棒和好看的老鼠筋,儿时所有的想象,都来源于那个奇幻的世界。多年以后,安津还记得,玉菇举着从菜园子里摘来做菜的葫芦,一本正经地对他说: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么……
九月,是一段童年的结束。安安和玉菇都背起了书包,走进了学校,开始了另一段童年。青水镇上有两所小学,一所私立小学在王郢子村,就叫王郢子小学;一所公立小学在镇中心街上,叫青水镇中心小学,和这个镇上惟一的公立初中,名字只差一个字。王郢子小学是本村一位王姓先生办的,说起来和玉菇还是本家;他也是村里唯一上过高中的人,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是他和他两位家人教学。一年级、五年级他教,二年级他侄女教,三、四年级他哥哥教。这附近的家长也好,孩子们也好,见面都叫他王老师。王老师好像什么都会,又有耐心和教学方法,他带完一年级以后,孩子们都知道怎么学习,中间三年他也会时时辅导,等到五年级又是他亲自调教,许多孩子都能考一个跟自身水平相当的成绩。五年里面有三年,镇上的小升初考试第一名,都在王郢子小学。因此许多附近村镇的孩子,都被送来这里读小学。
安津一开始很不适应学校生活。有一部分原因是他说话声音小,同学们听起来觉得奇怪;有一些孩子从小也认识安安,知道他不能大声说话,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就都知道了。淘气的孩子们,哪里懂得去考虑别人的感受,他们时不时围着安安,一味调皮捣蛋,逗他说话取乐。尽管王老师在的时候,会教训这些孩子,但大多数时候,这样的场面防不甚防。安安越来越不愿意说话,也很少有同学愿意跟他玩。可是玉菇这时候会站出来,以姐姐自居,处处维护着安安。调皮的同学一来,她就站在安安身边,告诉他们不要过来,到一边去玩,那口气活像个小大人;要是有谁跟她拌嘴,那是撞到枪口上了,他们哪里说的过玉菇啊。再以后,同学们也都渐渐懂事一些,大家彼此熟悉,也就没人再来惹事儿了。安安觉得玉菇很厉害。两个孩子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玉菇总是一直在说话,她希望安安能多说话,这样以后说话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大。她教给安安一个道理,嗓子如果不用,就会长起来,嗓子会越来越小,声音也就越来越小;你看我,从小到大一直说个不停唱个不休,嗓门比谁都大,说话声音也就大的很。她又说,你看公鸡的嗓子就比母鸡的嗓子粗,因为母鸡只有下蛋的时候,才咯咯咯叫两声;公鸡不一样啊,每天早上打鸣三遍,晚上打鸣三遍,白天没事就伸着颈子叫,你听那声音,多亮啊!你们庄的公鸡叫,我们庄都能听见。安安一想,还真是的,每天天没亮,他都能听见隔壁庄的公鸡打鸣。于是他信以为真。从家到王郢子村,中间还有一里多路,每天上学放学一个人走这段路的时候,他都瞅着四下无人,放开嗓子吼,后来又学着唱歌。可无论怎么吼,始终吼不上去,因为越用力,越嘶哑,到最后就只是生疼。没有什么,能比这样的事情,更让一个孩子沮丧了。他只是渴望能发出正常的声音,可偏偏越是急切,越是无能为力。走进了学校以后,人生给他上的第一课,教给他的,不是书上的知识,而是内心的自卑。
一年级从汉语拼音开始学起,安安慢慢识字了。王老师教大家如何用拼音和汉子的部首查字典,这样就能认识所有的字。安安就抱着借来的新华字典,跑过去跟爷爷吹嘘,这上面所有的字,他都会念。爷爷不以为然,说有个字你就不会念。安安问哪个字,爷爷说,你听好了:
長,長,里面蹲个馬大娘;
幺,幺,里面挤个言大嫂;
心做底,月做梆,
戈子扛枪撵霸王;
一直撵到山头上,
两个霸王语家常。
安安一听傻了眼,这个还是不是字啊。爷爷说,这个字,你那字典里肯定没有,这个是古字,连教书先生都不会念。
那你会念吗?
爷爷就笑,也不回答。他看着安安,说,你现在上了学,以后有了文化,就不用跟爷爷学剃头了。安安不懂爷爷的心思,却知道体恤爷爷的情绪,说,我平时念书写作业,没事情就跟爷爷学剃头功夫,你多教教我,我就能学得多。老安头觉得孙子越来越懂事了。现在,每到周末无事的时候,他就教他一些基本功夫,怎么使用推子,怎么用平剪、哑剪,怎么给人耙耳朵,怎么按人筋骨,总之不管安安会不会,他都要讲上几遍,以后再让安安细细学。
安安从小喜欢爷爷给他掏耳朵,麻麻痒痒的,很舒服。现在爷爷教了他,让他先给自己掏,用心感受耳道的形状、深浅、弯曲,以及手腕的角度、力度;然后又给爷爷掏,所幸安安的手稳,劲道小,正是优势,很快就得到爷爷的夸奖。安安喜不自禁,他偷偷拿走爷爷心爱的毛竹耳耙,放在书包里带去了学校。放学回来的路上,他故意绕了弯路,然后拿出耳耙给玉菇看。玉菇一看见这个,立即觉得耳朵里痒痒的。
我帮你掏耳朵吧。
玉菇有些迟疑。妈妈说,不能随便掏耳朵,会聋掉的。
姑妈跟爷爷说的一样。我现在学会了就不会有事了,爷爷还夸我呢。
舅爷爷也夸你啊。我觉得舅爷爷耳朵掏得好。那我怎么趴在你腿上,玉菇说完扑哧笑了。以前妈妈给她掏耳朵,都是妈妈坐着,她趴在妈妈大腿上。安安知道意思,也抿着嘴笑,说,不用,站着就能掏。
可是,安安,我比你高哎。
我站田埂上,你站下面,不要动,耳朵对着太阳,我能看清楚耳朵里面就行。
你会捏我耳朵吗?
嗯。
那你不要使劲扯,以前我妈会使劲扯,很疼的。
我不会。说着,左手轻轻捏住玉菇的耳沿,觉得凉凉的。
乡下的四月天里,到处开着黄油菜花。太阳还有一搾高的时候,乡间小路的田埂上,两个孩子的身影,渐渐拉长了,交织在一起。风一吹,油菜花晃一晃,阵阵扑鼻的清香,花间辛勤劳动的蜜蜂被风打搅了一下,嗡嗡嗡飞起来,又落进花心里,无暇理会这两个少年。
好了。换另一支耳朵。
玉菇快速转了个头,马尾辫梢碰巧扫过安安的脸。安安又轻轻捏着这边的耳沿,觉得热热的。
你右边耳朵怎么比左边耳朵热?
噢,不知道啊,被太阳晒的吧……
太阳不是在那一边吗?
噢,……
往家走的路上,安安看着玉菇的马尾辫,问她,你剃过头吗?
没有。丫头家不叫剃,叫剪。
嘻嘻,那怎么不剪?
女孩子不用剪啊。我妈这么说的,舅舅和舅爷爷也这么说。头发要一直长,一直长到能编辫子了,就编成辫子;辫子长到腰那里,就可以剪掉,再长。
头发长了,在头上重不重?
嘿嘿嘿。玉菇被逗笑了,她又学着安安,重复了一遍:头发长了,重不重?说完又笑个不停,最后笑得咳嗽起来,笑得捂着肚子站不起来。安安常常不能理解玉菇的反应,可是他看见玉菇笑成这个样子,自己也嘻嘻嘻笑起来。
笑好了,玉菇对安安说,其实我喜欢短头发,短头发干净利索,也好洗。你什么时候学会剪头发啊,学会了我让你给我剪。
好。
那时候的小学课本,一开始只有语文和数学,后来加了自然、思想品德课。但王老师还给大家上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而且都是他一个人来教。音乐课大家都很喜欢,而这每两周一次的音乐课,并不教音乐里最基本的哆来咪发嗦啦嘻哆,老师把一首歌的歌词用粉笔抄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再抄写到练习本上,然后一句一句教大家唱,老师唱一句,同学们跟着学一句;唱完三句,连起来再唱,直到一首歌教完。下一次音乐课,老师就问同学们,有谁愿意唱给大家听的。每次听老师这么说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把眼光转向右后方坐着的玉菇,然后就能看见玉菇高高举起的手。
那时候,早读是每天都有的必修课,同学们亮开嗓子大声阅读课文,安安也放心地大声读书,虽然知道自己声音偏小而且用同学的话说,不太好听,但那种环境下,即使身边的人也听不见自己的声音。想一想,在田间地头耕作的乡亲们,听到教室里远远传来的朗朗读书声,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舞,长江两岸柳枝已经发芽,海南岛上,到处盛开着鲜花,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