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巴耶济德一世装进囚笼
帖木尔既是中东地区历史上最有名的征服者之一,也是一位在印度历史进程中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人物,而他的后裔更是在印度次大陆上建立起了著名的莫卧儿帝国。
帖木尔于1336年生在中亚撒马尔罕以南现今名为沙赫里夏勃兹的地方,他的父亲塔拉盖是已经突厥化的蒙古巴鲁拉思部的首领,而他的祖先曾经做过察合台汗国的大臣。在他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出于政治影响方面的考虑自称为成吉思汗的后裔,他还经常用成吉思汗的业绩作为标尺来激励自己,想取得和成吉思汗一样的赫赫功业。
战场上的帖木尔是一个非常勇敢的战士,也是一位谋略家。他既可以在万马军中往来冲杀、身先士卒,也可以审时度势,根据政治环境和自身条件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这些特点决定了他可以在复杂的局势下生存下来并强势崛起,成为一个强大的征服者。
由于他曾经在一次冲突中被对手伤到了腿部,所以在史上被人称做“跛子帖木尔”。他所建立的政权被称为帖木尔帝国,在中国史籍中被称为撒马尔罕国。
在14世纪之初,中亚地区的察合台汗国分裂成了东察合台汗国和西察合台汗国两个部分。帖木尔早年间先是投靠了西察合台汗国做了一个军官,后来被东察合台秃黑·鲁帖木尔汗看中,做了驻竭石总督的参事。那个时代政局动荡,他就利用军阀混战的机会,脱颖而出。到了1370年,帖木尔和当地军事强权结成了联盟,打击其他军事割据势力,后来杀掉了西察合台汗侯赛因,占领了撒马尔罕城,取得了对河中地区的控制权,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他自称为“大埃米尔”、“苏丹”。
自此,帖木尔就开始率领着中亚突厥游牧部落组成的强大军队,不断地向各个方向出击,以他的意志驱使着愿意为他效忠的勇士们,四处冲杀。
他先是战败了邻近的花剌子模和东察哈台汗国,东察哈台汗国在他的攻击下不断溃败,一直向东溃退到吐鲁番,自此一蹶不振。
帖木尔解决了上面两个对手之后,就把目光移到了伊朗和阿富汗地区。蒙古各个汗国并不因为有共同的祖先而团结一心,而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攻击着,结果却都成了帖木尔这个自称成吉思汗后人的囊中之物。通过十多年的连续用兵,帖木尔把伊朗和阿富汗地区的敌人一个一个清除了。
帖木尔征服金帐汗国的战争过程,与明成祖征讨北元有些相似,并不是对手的力量很强大,而是进攻一方在空旷的大草原之上有力使不上。忽忽迷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帖木尔认他为义子并对他进行帮助支持,但是1380年忽忽迷失夺得了金帐汗国王位之后,却被胜利冲昏头脑,一时间竟然认不清形式,反而掉转武器进攻帖木尔。气个半死的帖木尔当然不能轻饶了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对他的进攻毫不留情地进行了回击,数次组织了对金帐汗国的攻势。忽忽迷失对于帖木尔选择了“拖”的战术,他要牵着帖木尔在大草原上不停地奔波,待对方精疲力竭之后再寻机反攻。帖木尔既找不到对方主力一举歼灭,又不熟悉道路,就在大草原上奔波了数月,士兵们都疲惫到了极点。好在忽忽迷失的力量也被耗得差不多了,终于被帖木尔追上并打垮了他。
一个征服者如果没有仗可打就会非常难受,所以他总是要找人作为新的对手。在1400年,帖木尔看上了曾经成功抵抗了蒙古军队的埃及马木鲁克王朝,他对埃及人控制下的叙利亚发动了攻击。对方的军队没有抗衡住帖木尔,击溃了敌人后,帖木尔洗劫了属于埃及马木鲁克王朝的阿勒颇和大马士革。
帖木尔帝国崛起之时,更西面的奥斯曼帝国也在东征西讨、攻城略地。不久,同一时代的两个狂人帖木尔、巴耶济德一世就发生了冲突。额尔赞章的土库曼达黑登埃米尔是帖木尔所支持的一个军事统领,而黑羊土库曼酋长哈喇优素福则是达黑登的敌人。巴耶济德要求达黑登臣服于土耳其,同时支持哈喇优素福。帖木尔对于巴耶济德也是针锋相对,他积极加强与罗马教廷和拜占庭帝国方面的联系,让这些土耳其的宿敌发挥牵制作用,待机共同行动。
到了1400年,两方面的矛盾激化了。在那一年8月,帖木尔率领他的军队攻入了小亚细亚,占领了锡瓦斯。而巴耶济德也没闲着,他趁帖木尔与马木鲁克王朝对峙之机,攻击了土库曼达黑登,从对方手中夺取了额尔赞章。
这回好了,棋逢对手的两个人真正过上招了,帖木儿很高兴能遇上这样的对手,这让他非常兴奋。他以前的对手不是处于衰弱之时就是赶上内部争斗,而巴耶济德被称为是奥斯曼帝国的“闪电”,他由于征服了大半个巴尔干而使欧洲人惊慌不已。
虽然兴奋,但帖木尔却丝毫不敢怠慢,他一直在精心地准备着。终于机会来了,趁对方进攻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在1402年的6月,帖木尔率领军队再次进攻小亚细亚,兵锋直指安卡拉。巴耶济德听到消息后马上就回军迎战。7月20日这一天,双方在安卡拉的东北济布卡巴德平原上相遇,一场大会战就展开了。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分为左中右三路,中军是帝国本部的精锐加尼沙里军团,左翼是欧洲方面的基督教雇佣军,右翼是突厥贵族王公所统领的归顺部队。而帖木尔帝国的军队也是由本部和各个被征服者军队组成的,他以本部精锐的蒙古骑兵为主要攻击力量,以战象辅助攻击对手防线。
巴耶济德军队的右翼在会战中出现了致命的问题,那里安排的是突厥军队,而他们却是奥斯曼帝国从新征服地区调集来的,好多人原来曾经从属于帖木尔。当他们发现对方是帖木尔后,摄于帖木尔的威势就停止了攻击,后来竟大量地倒戈,同帖木尔的蒙古骑兵一起,攻击奥斯曼帝国的中路部队。
奥斯曼方面的战线一下子就被动起来,虽然有塞尔维亚国王埃蒂安领军助战,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还是抵挡不住,双方经过一整天的混战最终分出了胜负,奥斯曼军队被击溃,全军覆没,巴耶济德本人则被抓住。
后来巴耶济德被帖木尔关在了一个铁笼子里,对于这样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来说,怎么能承受得了如此污辱,不久就忧愤死去了。
南征印度
长期以来,蒙古察合台汗国对印度的掠夺攻击持续不断,每次远征都能带回来大量的成果。现在印度北面的主人换成了帖木尔,按照一个征服者的个性,怎能对印度视而不见呢,事实上他的心里一直在盘算着对印度的军事行动。
帖木尔很了解之前蒙古察合台汗国对印度用兵的情况,蒙古骑兵们像旋风一样的进攻,令印度方面的守卫者很难应对,在边境地区为蒙古人所设置的障碍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他们总是可以攻入内地,兵临德里。
帖木尔的每次军事行动都要师出有名,他是一个大帝国的君主,是一个伟大的征服者,怎么可以随意用兵呢。在出征印度时,他也同样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借口。他说,印度德里苏丹国君主对于异教的教徒们太过于宽容了,所以他要对伊斯兰教的敌人发动战争,那些异教徒们需要受到他的惩罚。
实际上那些德里的穆斯林苏丹们,除了少数几位之外,多数都在任内用国家机器对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进行制裁,导致大量印度教的教徒生存艰难,集体皈依伊斯兰教的事情经常发生。
德里苏丹国在帖木尔时代已经没有了前一个阶段的强盛,此时已经分裂成多个小国,苏丹所控制的区域已经因叛乱和分裂而被压缩得非常狭小。当时德里的苏丹是马茂德沙,软弱无能的他非但不能组织抵抗,还成了权臣马鲁·伊黑巴勒的傀儡。
1397年,帖木尔觉得时机来了,可以实施攻击印度的计划了,不过他的决定却受到了手下各位大臣和军事统领的反对。这些人的反对理由是印度的地形和气候复杂,不利于帝国军队展开行动,距离遥远还可能使给养接济困难。可是帖木儿的决心已定了,征服印度是他长久的想法,因此他还是力排众议,坚持进攻印度。
帖木尔在1398年初,派他的孙子毕儿·穆罕默德率领3万士兵作为右翼,率先行动。毕儿·穆罕默德渡过了印度河,进攻木尔坦,但是他的行动并不大顺利,经过6个月的努力才攻下了木尔坦,士兵们已然是筋疲力尽,没办法马上展开下一步军事行动了,只好安排修整。
左翼军队也是3万人,不久也渡过印度河向前进攻。帖木儿则在1398年的4月,亲自率领中路军32000人从撒马尔罕出发,打算给德里军队以突然的打击。帖木尔领军越过兴都库什山时正赶上夏天,山中由于积雪融化导致路途泥泞不堪,士兵和战马很难行走。帖木儿就命令军队白天休整,晚上气温下降雪层变硬后再继续赶路。部队越过山脉之后,就长驱直入,一路上大肆屠杀抢掠。
帖木尔军队到达木尔坦之后,和毕尔·穆罕默德合兵一处,不久左翼部队也赶到了这里。在萨特莱杰河畔,帖木尔战败了当地科卡尔人武装之后,就进军德里。路上在帕特奈尔堡又遇到了拉其普特人的抵抗,但他们显然不是帖木尔的对手,没费多大事儿,帖木尔就攻取了该城。
12月中旬,帖木尔大军到达了德里附近,由于一路上的征战,帖木尔军中此时已经抓获了十万多名战俘。这些俘虏之中成分复杂,帖木尔对这些人很不放心,觉得在决战之前,带着这十万多人可能会带来麻烦,还是及时处理掉为好。
对于帖木尔来说处理当然不会是释放而是屠杀,这么多的人杀起来可不是一件易事儿,一个平生连鸟儿都不曾伤害过的穆斯林学者,也被强迫着杀掉了15个俘虏。
在大臣的鼓动下,德里苏丹马茂德沙壮起胆,决定与帖木尔拼死一战。他与大臣马鲁·伊黑巴勒率领骑兵1万、步兵4万和战象125头,迎击敌军。德里军队也准备得很充分,他们把战象全身用厚厚的革包裹好,以抵挡敌人的弓箭。又在象牙上捆绑好涂毒的利刃,在战象的背上绑上塔楼,塔楼里面安排弓箭手。
两军一交战,帖木尔军队面对着冲过来的印军战象,竟然无法抵挡,被迫撤退。帖木尔稳住军队后,在驻地周围挖掘出很深的战壕,再用大批的水牛固定在一起,形成一道障碍,以限制德里军队战象的冲击。
12月17日,两军第二次交锋时,帖木尔改变了战术,他不再用骑兵面对战象群,而是把骆驼身上捆上大量的干草,干草点燃后立即驱使骆驼向战象群发起冲击,在冲锋的骆驼后面布置骑兵跟进。德里的大象还如同昨天一样列好阵形,但是对方的火骆驼冲过来之后,庞大的象群就四散而逃了,在德里军队混乱之时,跟进的帖木儿军队就猛攻过来。由于战术对路,这一战几乎把德里军队主力全部歼灭。马茂德沙则逃至古吉拉特避难,帖木尔军队胜利攻入德里。
在穆斯林教士的要求下,帖木尔答应不屠杀无辜的城市居民。但士兵们强行抢掠时,受到了居民们的抵抗。在一次冲突中几名帖木尔士兵被杀死,这激起了侵略者的愤怒,他们开始在德里烧杀掳掠。德里苏丹王宫和王公、贵族们家中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以及城市平民们都成了掠夺者的战利品。帖木尔军队每个士兵所掳获的奴隶和财物都是数量巨大,没有一个士兵的俘虏少于20人。这疯狂的烧杀掳掠,就连400年前同样从一个方向侵入印度的马茂德也是自愧不如。
在德里,帖木尔在苏丹的王宫中度过15天。他坐在德里苏丹们坐过的宝座上,欣赏着他的胜利成果。
在帖木儿离开印度之前,指派了愿意服从的希兹尔汗为木尔坦和旁遮普的大公,然后就在1399年的第一天,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德里,返回撒马尔罕。在路途中,又蹂躏了许多城市。
帖木尔的入侵动摇了德里苏丹国的统治基础,虽然他宣称是来与印度教徒们作战的,但是他所攻击的正是他所信仰的伊斯兰教。他统领着十来万大军入侵印度的直接目的当然是抢掠、烧杀,但间接上却是给先他一步来到印度的穆斯林政权以沉重的打击,为他的子孙将来在印度的行动做了铺垫。
帖木尔的文艺复兴
经过了为期数十年的征服,帖木尔帝国的足迹遍及了从德里到大马士革,从咸海到波斯湾的广阔区域。此时帖木尔还不打算停下步伐,他环顾四方,又把下一个远征目标确定为东方的明王朝。
在东方,明太祖朱元璋已经推翻了元朝,并且在1385年时派出使者到达中亚地区,要求原察合台汗国对明朝效忠。明朝使者傅安等人到达了哈密和亦里八力等地,那里的蒙古察合台部统领向明使表示愿意服从。然后明朝使者们继续向西去往撒马尔罕,但在那里他们被帖木尔抓了起来,经过长时间的周旋才被释放。
尽管给明朝使者来了一个下马威,但帖木尔却在1387年至1394年间,三次派出使者携带着礼物到明朝“沟通感情”。
他的使者第一次给明朝送去了15匹马、2匹骆驼,第二次送去了6匹绒和刀剑、盔甲等物品,第三次送去的是200匹马。帖木尔显然不想对明朝表示臣服,他数次安排给明朝进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刺探明朝的虚实,探听对方的态度,因为进贡不久他就准备进攻明朝了。
明朝对帖木尔的每一次进贡都给予了相应的回赐,还在1395年时,派出使者傅安到撒马尔罕对帖木尔表示感谢。但使者没有想到帖木尔已经宣布他要远征明朝了,他想征服那片辽阔的土地,使那里的人们皈依伊斯兰教。宣布之后,他就开始在讹答剌这个地方集结军队、准备补给。
这个时候,东方刚刚经过一场政治风暴,明成祖朱棣打败了他的侄子建文帝,宣布成为明朝皇帝。朱棣得知西方的帖木尔准备向东入侵的消息后,马上命令当时在甘肃的明军将领作好戒备。
如果帖木尔如期而至,与明成祖的军队相遇,那将是一场空前的遭遇战,就如同当初帖木尔帝国与其西面的奥斯曼帝国相遇一样。但明军与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构成不一样,亚欧大陆东端军事家的战略思维与巴耶济德、帖木尔也不一样。朱棣不会驱使着几十万杂合到一起的“强大”抢掠者到处风卷残云地攻城掠地,然后再像潮水一样退去。
劳师远征的帖木尔军队狂扑到东方后,或许一开始可以占上点儿便宜。但明成祖朱棣也是一样的好战,而且刚刚从靖难之役中锻炼出来的明军处于鼎盛时期,士气正旺,战斗力也是一样的强悍。如果两军遇到一起,朱棣这个东方皇帝很可能会让一直在寻找强大对手的帖木尔再度兴奋起来。那也可能是帖木尔帝国末日来临之时,明朝军队不喜欢北元残余军队这样还没交战就在大草原上一路狂奔而去的对手,帖木尔这样的对手正适合明军的胃口。
问题在于明军能不能顶得住帖木尔一上来那几板斧,如果抗衡住了那几招,剩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问题也在于帖木尔帝国那从来就不稳定的社会根基,那个帝国从来就不是一个长期持续经营下去的样子,没有强大的经济、文化家底,同历史上曾涌现出的许多游牧政权一样,顺风顺水时还可以,一旦对方与他玩起了消耗战、持久战,他就头昏腿抽筋了。而且他的雇佣军在打胜仗的时候可以一起跟着抢东西,若是遇到麻烦了跑得比谁都快,甚至可能调转方向攻击主子,这也是帖木尔一死他的帝国就马上分裂的原因,可是帖木尔并没有来,1405年1月19日,他因病去世了。上天不想给朱棣这个机会,于是朱棣就把兵力投入到征讨北元残余势力之中了。
帖木尔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他一直自居为成吉思汗的继承人,他告诉人们,成吉思汗的事业要在他的手中发扬光大,但是他却马不停蹄地攻灭了周围的一个个蒙古汗国。他告诉人们他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可是他却以各种各样的名义,向周围的伊斯兰国家举起屠刀。帖木尔帝国在政治上沿用着成吉思汗的名义,但实际上使用的是波斯的法统。
帖木尔在历次的攻伐战争中,掠取了大量的财富和能工巧匠,并把这些人和物都运送到撒马尔罕,把这个帝国的都城建设得异常华美富丽。地处东西交流要地的撒马尔罕,商业十分繁荣,成了重要的国际贸易中转站。在这个亚欧大陆的中心,聚集了世界各地的珠宝、香料、丝绸、陶瓷、毛皮等商品。
帖木尔不仅是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征服者,同时还是一位哲学、文学艺术活动的忠实支持者。在撒马尔罕的王廷中,他供养着大量的学者和艺术家,他们都受到了帖木尔的礼遇,以至于那个时期被称为是“帖木尔文艺复兴”的时代。
由于他的残酷杀伐,给所经各地的人们都留下过十分痛苦甚至是恐怖的记忆。关于帖木儿,在俄罗斯和东欧地区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若是帖木尔的遗骸被移动了,那将会使灾难降临。苏联考古人员当然不会信这个传说,在1941年,他们打开了帖木尔的陵墓,并且移往莫斯科。
帖木尔死后,他的后人们就迫不及待地展开了王位争夺战,他苦心经营的帝国立即四分五裂。后来,帖木尔的后人巴布尔进入印度次大陆,建立了莫卧儿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