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校园消防事件应急预案
一、可能引发火灾的原因
第一,学校电路老化或乱拉乱接临时电线。
第二,违章使用电器。
第三,易燃易爆物品使用或管理不当。
第四,违章点燃明火。
第五,乱扔烟蒂,学生玩火。
二、组织领导
1.建立处置火灾事故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校长或园长(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德育主任、总务主任、团干部以及学校值班人员、门卫等。
2.设立处置火灾事故工作小组:
(1)引导疏散组。
(2)安全救护组。
(3)灭火行动组。
(4)通信联络组。
三、预防措施
第一,根据有关消防工作的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学校消防安全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
第二,对师生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增强自护自救能力。
第三,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指导师生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熟悉逃生路线以及掌握逃生的方法。
第四,加强消防安全检查,以确保消防设施、消防器材、消防栓及消防通道符合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接警处置程序
发生火灾时,发现者应立即就近用电话或手机报告学校领导;及时拨打119、110报警,报警时要说清地点并让对方简单重复内容后方可挂机;校领导接警后,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并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关闭电源;报警后要立即派人到校门口或附近路口等待救援队伍,以引导消防车辆尽快到达火灾现场。
五、扑救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早到起火点的教职员工要就地取材,用各种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在消防车到来之前,学校要组织人员扑火,并准备校内扑火器材;消防车到来之后,校内人员配合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无关人员要远离火场和固定消防栓,以便于消防车辆驶入;学校领导要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六、扑救方法及使用器具
灭火时一般使用灭火器、水桶、脸盆、铁锹、水浸的棉被等。值得注意的是,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可以使用各类灭火器具,但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
七、应急疏散的程序和措施
如果发生火情,现场的教职工,必须迅速打开消防通道。按照平时消防演练逃生的路线有组织、迅速地疏散学生;当班教师要引导学生疏散,疏散时要注意不要惊慌,要有组织的疏散;疏散引导小组接警后立即到达各指定位置,楼梯口、转弯口等,要管理好学生;如果有伤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
逃生时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人,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采取匍匐撤离的办法,也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
八、在处置过程中,全体人员须注意的事项
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师读本
火灾第一发现人应查明原因,如果是电源引起的火情,应立即切断电源,现场有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应迅速搬离;发生火灾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不可袖手等待消防人员前来抢救而延误时机;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不应组织学生参加灭火;消防人员抵达现场后,除参与抢救工作外,其余人员应从速远离现场,以免影响或妨碍抢救工作的进行。
九、火灾原因调查
火灾发生后,学校要提供必要的信息,积极协助公安、消防机关查明火灾原因。属人为的火灾事故,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
§§§第二节校园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一、可能引发师生食物中毒的原因
食品供应部门向师生提供的食品有质量问题;因食堂工作不当引起食物变质、不符合食用要求等原因可能造成食物中毒事故。
二、成立食物中毒预防应急小组
学校的应急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副组长,成员由学生处、总务处和生活老师、食堂管理员等组成。
三、事故的预防
开展预防食物中毒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普及有关的卫生知识,提高食堂从业人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卫生管理水平。完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有效措施;加强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的管理,按规定做好从业人员的体检和日常晨检工作,严禁无健康证人员在学校食堂工作;加强学校食品操作程序的日常管理,学校食堂、食品供应部门应严格把好食品质量关,杜绝不洁、变质及三无食品流入学校;学校食堂对餐具按规定进行严格消毒,确保餐具清洁卫生,防止出现因交叉感染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故;规范师生饮用水供应工作,师生饮用水要有专人管理,饮水机要定期消毒。
四、事故的处置
1.一旦发生事故,立即报告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责令食堂停止食品加工、供应活动。保护好现场,封存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等候卫生执法部门检查处理。并在两小时之内向上级部门报告。
2.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进行全校紧急排查,通知有疑似中毒现象的学生紧急集中校医室进行临时处置。如果中毒学生较多,情况紧急,可打120送医院急救,启动应急预案,各部门按工作职责,采取抢救措施。
3.班主任负责协助校医护理中毒学生,对已确定重病学生负责转送医院治疗;积极做好中毒学生的就医陪护工作;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如实向学生家长阐述事故经过,并认真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谅解。
4.卫生室要深入各班级,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食物中毒事件的专项登记工作,记录内容包括:班级、人数、姓名、发病日期、主要症状、处理情况等;向患者了解可疑食品、中毒人数、食物中毒的经过,并预测发展趋势。
5.学生处做好师生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负责家长的疏导工作;协调好新闻部门的采访工作;协助学校领导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6.总务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抢救机动车、药品、消毒用品到位。保障抢救中心必需品的供应。
7.食堂负责人要协助卫生部门做带菌检查和取证工作,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五、对中毒食物的处理
在有关部门查明情况之前,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在卫生部门已查明的中毒食物,可将中毒食物煮沸15分钟后掩埋或焚烧。对于液体食品可用漂白粉进行消毒。食品容器和餐具可用消毒液、漂白粉溶液或者1%~2%碱水消毒。
六、恢复工作及责任追究
向上级机关递交书面事故分析报告;根据现场调查和技术鉴定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事故原因,汲取教训;对发生的事故做到“三不放过”;对所有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引以为戒;对造成中毒的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视情况对其进行扣发工资、辞退或进行行政处分的处理;在师生食物中毒事故发生、报告和处理过程中,有关部门和个人未按规定履行职责、违反操作规程、瞒报或玩忽职守,学校要予以严肃处理,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三节校园踩踏事件应急预案
一、成立“预防校园拥挤踩踏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学生处领导担任,组员可由宿舍管理科、卫生室、教务处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
二、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1.分走楼梯制度。为避免学生上下课时楼梯过于拥挤。应采取学生分走楼梯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哪些班级走哪个楼梯,并将班级和具体楼梯做详细记录。
2.在上操、集合等需要集体上下楼梯时,应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上下楼。在集体上下楼梯时,不能强调快速、整齐。必要时,应安排有关人员在楼梯间负责维持秩序。
3.晚自习时应安排有关老师值班;当停电或楼梯间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修整,必要时,学校领导与值班老师要到现场疏导。
4.学生集中进出教学楼高峰时间,要将教学楼的大门全部打开,并安排专人在学生出入的高峰时间定时开门。
5.在学生集中进出宿舍楼高峰时间,应规定各宿舍管理员在这期间按时将全部宿舍大门打开。
三、建立“预防校园拥挤踩踏事件”安全教育制度
1.在班会上,班主任要向学生传达学校关于分走楼梯的制度,以使学生形成分走楼梯的习惯。
2.要教育学生文明上下楼梯。上下楼梯时,要互相礼让、安全疏散,不拥挤、不打闹、不搞恶作剧。
3.学校要通过团队活动、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专题教育,提高学生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意识。
4.每学期组织一次专题班会,让学生讨论如何预防校园拥挤踩踏事件的发生,搜集有效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方法。
5.学校要定时组织紧急疏散演练,让学生熟悉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路线,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适应能力。
四、建立“预防校园拥挤踩踏事件”安全检查制度
学校要组织保卫科、总务处、学生处组成联合检查组,在每个学期始、学期中,对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的楼道及楼梯等设施和照明设施进行检查,而且要限期维修。
五、教学楼紧急疏散方案
1.当教学楼发生紧急情况时,教学楼值班人员应迅速打开教学楼所有大门,并及时通知学生处领导。
2.学生处接到警报,要立即赶往现场,进行疏散。由学生处主任负责指挥全校学生紧急疏散,学生处副主任协助主任组织学生紧急疏散,其他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领导要按分工协助疏散学生。主任不在时由副主任负责全面指挥。疏散时,各领导分工要明确,如某领导负责指挥哪个楼层、班级从哪个楼道疏散等,应有书面规定。
3.任课教师和班长应冷静分析情况,有效指导本班学生迅速疏散。
4.在疏散过程中学生们要服从指挥、听从命令,不拥挤、不横冲直撞。
六、宿舍楼紧急疏散方案
1.当宿舍楼发生紧急情况时,宿舍值班人员应迅速打开宿舍楼的全部大门,并在第一时间内通知晚间值班领导。
2.晚间值班领导负责全面指挥学生紧急疏散,学生处值班教师协助值班领导组织紧急疏散,管理员要按照平时演练时的要求,每个人都要准时到达分管楼层处,指挥学生安全疏散。
3.学生要把分走楼梯制度中规定的疏散楼梯作为疏散楼梯,有秩序的疏散,在疏散过程中学生们要服从指挥、听从命令,不拥挤、不打闹。
§§§第四节校园传染病应急预案
一、组织管理
各学校要成立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以负责本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措施实施及部门协调工作。校长作为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学校分管领导要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管理制度,掌握、检查学校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学校应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卫生教师每天做好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预防方法
1.加强宣传教育。学校应普及卫生知识,利用黑板报、橱窗等各种形式做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提高师生对传染病的防范能力,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
2.制定学校晨检、午检制度。班主任每日负责晨检、午检,及时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必要时填写日报表,准时报告情况。
3.坚持每日一次的校园环境卫生清扫制度,保持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卫生清洁,教学和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3次。
4.增加学生户外活动的时间,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并提醒学生注意增减衣物、均衡营养、保证足够休息。
5.学校应配备过氧乙酸、84消毒液、食醋等常备用品,定期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厕所等按规定消毒。
6.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在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
7.保障预防传染病的专项资金,增添相关的防护用品和防御药品。
8.确保学生的饮食、饮水卫生符合国家标准,学生不共用茶具、餐具。
9.疾病高发期,尽量不要组织师生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动。
10.确保学校的各项设施符合卫生要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处理程序
一旦发现疫情立即报告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统一领导启动该预案,并及时向上级及疫控中心报告,接受专业督导并保持沟通;由校长、卫生室有关领导及各班主任在第一时间负责对“病例”所在区域及直接接触者进行隔离封闭和现场保护,严密监控其他师生员工的健康情况;由校医院和后勤有关人员在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例活动区消毒;立即隔离病人并及时与医疗部门联系,将病人转送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由疫情报告人负责报送工作,向上级领导和部门汇报工作和进行疫情通报,向社会及有关部门发布消息。另外,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学校经报批后可决定部分年级或全校停课或放假。
四、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