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快捷高效为核心, 建立会计信息网络体系。首先, 从统一会计核算入手, 通过统一会计核算软件、统一会计科目, 规范了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工作, 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财会管理工作效率。其次, 许多航空工业单位在实现财务信息内部联网的基础上, 与总部联网, 建立了由上到下, 由内至外的航空工业会计信息和业务网络系统。再次, 结合实际工作, 不断丰富财务软件模块, 开发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信息系统, 并向财务信息集成共享的方向努力, 力争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人力资源流“四流”合一。此外, 许多单位还积极利用财务分析软件, 辅助经济运行质量分析, 并与ERP项目工程紧密结合, 实现了对产品成本的实时跟踪、分析与控制。经过统一会计核算软件、财务信息联网、财务业务信息集成共享3个阶段, 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以快捷高效为特征的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已初具规模, 保障了财务信息的高效、安全、畅通, 为各级领导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有用的财务信息。
以提高素质为核心, 建立结构优化的财务队伍体系。积极推进总会计师配设和管理, 对企事业单位子公司实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 抓好培训, 即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总工程师、总设计师的财经知识培训, 总会计师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岗位培训, 会计人员岗位培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积极开展财务管理国际交流和合作, 与美国GE公司、UTC公司、空客公司、波音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长效沟通交流机制, 并逐步从“你说我听”式的单向交流转变为“你说我也说”式的双向交流, 从“台下学生”变成了“对面同学”。先后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会计学院、北京工商大学等多个院校科研单位建立联系, 开展多层次、多专题的业务知识与技能培训。为改善人才结构, 培养青年骨干人员, 还与财科所联合培养了3期MPAcc研究生班共近150人, 并从2009年开始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国际EMBA。在财务主管委派制的基础上, 积极推进“四个交流”, 不断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制订了“诚信廉洁, 爱岗敬业; 依法理财, 客观公正; 协同服务, 保守秘密”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出版发行了《中国一航会计职业道德》一书, 开展了“廉、诚、勤、精”道德文化教育。
通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一系列的活动, 一批年富力强的人才脱颖而出并走上领导岗位, 老中青结合、中青年为主的结构优化的财务队伍体系基本建成, 并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 不少同志获得财政部、总会计师协会及各级会计学会的表彰, 不少同志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3. 实施成本系统工程, 提升航空工业企业竞争力
20世纪末, 航空工业面临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 经营非常困难, 一些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为改变企业面貌, 增强企业经济实力, 提高企业竞争力, 实现新的跨越, 自2000年起在全行业推行成本系统工程, 经历了控制采购成本、优化制造成本、着力降低期间费用、节能减排等重要发展阶段, 并与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创建节约型企业等要求有机结合。航空工业将成本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 实施目标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 制订成本目标作为控制指标分解下达, 并纳入经营者年度经营目标体系进行严格考核。成立了价格管理委员会, 统筹研究、指导和协调航空产品价格工作。企事业单位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工艺制造、费用控制、质量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入手, 进行成本目标控制, 并建立了比价采购、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有的单位还在科研、基建、技改重大项目中建立项目总会计师制度, 实行产品和技改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 并积极开展了推进技术进步, 降本增效, 节能减排, 创建节约型企业的活动, 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加强成本管理, 航空工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增长幅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大幅下降, 提升了航空工业的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根据新时期集团公司“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的需要, 航空工业目前正积极构建以EVA为导向的全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管理进入了全新阶段。
4. 开展多渠道融资, 为航空工业快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一是发展金融产业。航空工业旗下金融牌照比较齐全, 不仅拥有财务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 还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重组成立新的国际租赁公司和基金公司, 通过发展金融产业, 推进产融结合, 发展航空产业。租赁公司紧紧围绕航空产品销售、航空设备租赁等重点业务, 为“新舟”60飞机、运12飞机的营销打开了新的渠道; 基金公司通过基金的资本平台发现航空企业价值、放大航空企业价值、撬动航空产业实现规模发展。
二是开展银企合作。充分利用航空工业信用优势, 先后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12家银行签署了战略伙伴合作协议, 累计获得3360亿元综合授信。同时抓住有利时机, 获得中国进出口银行专项优惠贷款, 支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
三是创新融资方式。在发行50亿元短期融资券的基础上, 抓住国家振兴经济、货币政策宽松的机遇, 又加快推进发行100亿元企业债券, 支持一批重大自主创新项目,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发行100亿元中期票据, 用于改善债务结构。通过创新融资方式, 不仅有力满足了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 还调整了资本结构, 降低了资本成本, 与传统的银行信贷相比, 节约财务费用数亿元。
在多渠道融资的同时, 强调管好、用好现有资金, 推进行业资金集中管理。在重组整合011基地财务公司和西飞财务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集团财务公司, 制订了全行业资金集中管理办法, 统一银行账户管理, 坚持“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三不变原则, 加强资金集中管理。通过资金集中管理, 不仅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还大力支持了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等工作。
同时, 财务系统积极参与企业改制上市、定向增发和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活动, 在资产评估、财务尽职调查、融资方案设计、财务整合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从国内到国外、从资本市场到产权交易市场都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足迹。目前, 中国航空工业加快了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的步伐, 先后与北京、上海、天津、陕西等十多个省市开展战略合作, 建设航空产业基地或园区, 前期已累计获得100多亿元的现金投入和低价或无偿获得土地近万亩, 融资真正进入到了不是简单的资金融通, 而是涵盖“现金、土地、人才、信息”等要素在内的资源融通的新阶段。
5. 放飞思想, 创建财务管理新体制
2008年11月, 中国航空工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一次重组变革, 新的集团党组果断提出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 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秉承“航空报国, 强军富民”的宗旨, 践行“敬业诚信, 创新超越”的理念, 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 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 努力实现集团核心竞争力从资本、管理、技术的老“三位一体”, 向品牌价值、商业模式、集成网络新“三位一体”的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 到2017年挑战收入万亿的奋斗目标。同时, 集团公司做出决策, 全面构建以集团公司总部为投资中心, 子公司和事业部为利润中心, 企事业单位为成本中心的新航空工业体制和“四定四管”(集团公司定方向, 管战略; 定配置, 管资源; 定规则, 管协调; 定目标, 管绩效) 的战略管控模式。
面对新战略、新体制, 集团公司各级财务管理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树立“诚信、规范、创新、协同”的财务理念, 提出了“战略引领、加快发展、控制风险、创造价值”的中长期财务管理基本思路。基于战略控制型总部的定位, 逐步构建集团公司为出资者财务, 各子公司、事业部和研究院为经营者财务, 各企事业单位为COE (优异中心)财务的3级财务管理体制, 实施稳健积极的财务战略。继续推进财务管理新的“五大体系”建设: 以战略管理为导向, 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以制度建设为重点, 推进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 以提高效益为目标, 推进成本管理体系建设; 以决策支持为中心, 推进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建设; 以结构优化为方向, 推进财会队伍管理体系建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未来5~10年, 中航工业财务系统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 即在10000名以上财务人员中倾力培养10个以上财政部领军 (后备) 人才 (全国分4类共培养1000名) , 100个国际EMBA, 1000个以上会计专业及其他专业硕士。在实施“十百千万工程”进程中, 优选50名年轻财务骨干, 分批输送到有关跨国公司学习锻炼, 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的懂财务、会管理、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财务管理团队,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集团奠定坚实的财务管理人才基础。
航空工业财务管理工作走过了艰苦创业打基础、深化改革上台阶、科学发展创一流3个发展阶段, 新时期将紧紧围绕航空工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 再接再厉、大胆改革、不断创新, 促进航空工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中国航空工业财务管理工作走过了60年不平凡的历程, 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与国际同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在行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 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 任重而道远。
几点主要体会
回顾历史转瞬时光, 追忆奋斗漫长历程。总结航空工业60年财务管理经验, 留下了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管理思想, 指引着几代航空财会人艰苦奋斗, 开拓进取, 不断开创财务工作的新局面。
1. 围绕中心、促进发展是做好财务工作的根本宗旨
以航空工业发展战略为中心, 服务于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 是航空工业财务工作的历史使命。为了不辱使命, 财务工作确立了促发展的投资战略、保增长的筹资战略、合理化的分配战略和上水平的人才战略, 作为整体战略的实施保障。纵观航空工业财务管理发展史, 只有坚持在实践中服务航空工业改革和发展, 财务管理才能增强活力、取得进步。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 围绕中心及时调整财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修订工作方案, 不断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 做好保障和服务工作。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紧紧围绕企业扭亏增盈和改革脱困, 加大改革力度, 努力搞活经营, 持续深入地实施成本工程; 以建设大集团为战略目标, 以强化资金保障为重点,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为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现集团跨越式发展, 构建财务管理“五大体系”, 深入开展资本运作, 强化风险控制, 创建节约型企业作为工作重点, 取得了明显成效。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既是财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更是财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遵循的根本宗旨。
2. 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是财务工作前进的不竭动力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间的资本不断扩张、科技实力竞争日益加剧、现代化国防建设日显重要的形势下, 如何适应航空工业战略发展和经营管理需要, 如何适应新形势对财务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 成为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财务工作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锐意创新, 以积极、能动、进取的姿态, 结合变化了的新情况, 适时开展财务工作适应性研究。注重总结探索财务管理中规律性的东西, 研讨在新形势下适应高科技现代企业集团发展所需的财务工作模式和方法, 瞄准“管理科学化、流程精细化、信息集成化、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要求, 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逐步闯出一条既具有航空工业特色又富有时代特征的财务管理科学之路, 这条路越走越宽, 效果越来越好。解放思想, 锐意创新使财务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
3. 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是财务工作的永恒主题
“治天下要务, 惟用人理财两大事。筹一开源节流之法, 为万世无弊之方。”可见开源节流早已被我们的先人所重视。增收节支是实现国家富强、企业快速崛起的客观需要。无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还是发展先进文化; 无论是谋求国家富强、企业发展, 还是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都需要财富积累来保证。
航空工业把大力培植财源建立在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 不断强化发展意识,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时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着眼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抓好高科技项目建设, 不断研发新产品。把握好开源与节流的关系, 努力做好增收节支、开源与节流两手齐抓共进。通过开展“双增双节”、“节约挖潜”、“降本增效”等活动, 千方百计开辟新的财路、培植新的财源, 多收减支多建设, 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