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几次恋爱失败的打击后,林肯最终草草地与玛丽·陶德结婚了。这次婚姻是林肯一生中最大的悲剧,但是也为林肯的成功带来了莫大的反面推动力。与林肯的性格和道德观恰恰相反,林肯的妻子玛丽·陶德贪财、讲排场、爱慕虚荣。她认为是林肯彻底粉碎了她骄傲的女性心理,使她自觉在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因此她要报复,她不断地从精神方面折磨林肯,急躁地骂他没有金钱观念,不懂得理财,律师费收得太低。看到春田镇的其他律师,特别是道格拉斯发了大财,还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政坛领袖,玛丽就多么希望当初嫁的是他!她若当上道格拉斯太太,一定会活跃在华盛顿的社交界里,穿巴黎的时装,常到欧洲旅行,与皇亲国戚们共餐,将来还可能会住在白宫里。
当林肯的太太简直是前途黯淡,林肯这一辈子大概就是这样了,玛丽绝望得近乎发疯,她冲着林肯叫喊:“我怎么会嫁给了你这个穷光蛋和白痴!”
痛苦的婚姻给林肯带来了地狱般的哀愁,更激发了林肯无穷的潜力,他对入主白宫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他要用辉煌的业绩告诉这个鼠目寸光的女人,什么是真正的伟大。在林肯50岁的时候,也就是距离他去世仅仅还有7年,他终于活着走进了白宫。一个遍尝人间一切艰辛的穷苦人,竟能够一跃成为改变美国历史进程的伟大总统,真是一个奇迹。
在当今世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所取得的成功都受赐予他们的痛苦经历。如果没有这些痛苦经历的刺激,他们也许只能发掘出25%的才能,但一旦遇到剜心般的刺激,他们便会将其他75%的才能迸发出来。
当巨大的压力、非人的折磨和正常的报复心压在一个人身上时,隐伏在他生命最深处的种种能力,才会突然涌现出来,进而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
历史的长河中充满着这样的例子:为了要扭转困苦的境况,许多人因此养成了高贵的品格,造就了一番丰功伟绩。一些其貌不扬的女子,甚至长相丑陋的女子,往往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发奋图强,最后竟能做出不可思议的事业来,令轻视她们的俗人刮目相看。
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遭受嘲弄与困难的刺激,所以世界上真正能够发现自我,把自己最有创造力的潜能发挥到极致的人并不多见。有许多人连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自己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还有一些人虽然遭受过刺激,却没能激发正常的报复心走向成功,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懦夫。
4.在绝境中自我奋起
人在绝境或遇险的时候,往往会发挥出不寻常的能力。人没有退路,就会产生一股“爆发力”,这种爆发力就是潜能。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体能、智能、情绪反应等等。然而,由于情境的限制,人只发挥了其中十分之一的潜能。
其实,人本身是一座无穷无尽的宝藏。潜能是人类最大而又开发得最少的宝藏,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还没有开发出来。美国学者詹姆斯根据其研究成果说,普通人只开发了他潜能的十分之一,与应当取得的成就相比较,我们不过是半醒着的。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人类储存在脑内的能力大得惊人,人平常只发挥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要是人类能发挥一大半的大脑功能,那么可以轻易地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12个博士学位,这种描述相当合理,一点也不夸张。问题是怎样把它挖掘出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
一位已被医生确定为残废的德国人,名叫马塞耐,靠轮椅代步已12年。他原来身体很健康,19岁那年,他为了家族的利益和别人格斗时负了伤,经过治疗,他虽然康复,但却没法行走了。他整天坐着轮椅,觉得此生已经完结,有时就借酒消愁。有一天,他从酒馆出来,照常坐轮椅回家,却碰上三个劫匪,动手抢他的钱包。他拼命地呐喊,拼命地抵抗,这一下激怒了劫匪,他们没想到一个残疾人在他们面前竟敢反抗,于是劫匪拖住他的轮椅,摔在一边,并放火烧他的轮椅。看着轮椅燃起的火焰,这伙劫匪纵声大笑。看着自己的轮椅被烧,趴在地上的马塞耐痛苦不已。他越是痛苦,劫匪越是兴奋。劫匪们决定好好地羞辱他一番。他们站在离马塞耐几米开外的地方,对他喊道:“你要是能走到这儿,我们不但还你钱包,还给你磕头,小伙子,怎么样?”
马塞耐悲愤交加,忘记了自己是残疾,双手一撑,居然从地上站了起来,拼命地向劫匪扑去。劫匪吓得目瞪口呆,也许他们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赶紧丢下钱包跑了。令人惊奇的是,马塞耐从此甩掉了轮椅,奇迹般地康复了。
马塞耐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身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潜能,要不是劫匪刺激,恐怕自己要在轮椅上呆一辈子。既然能立起来,他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来,他相信自己身上潜藏着的能力。他想经商,但他父母不同意,邻居们一听哈哈大笑,说他在轮椅上呆了这么多年,很多事情都不了解,现在残疾居然好了,那是上帝的恩赐,要去经商,不是浪费金钱,白费力气吗?父母也坚决不同意,他们要求儿子跟随自己在农场干活,别去冒险经商,还给儿子列举了许多经商失败的例子。谁知,儿子执意要经商。马塞耐的执著激怒了父母,他们和马塞耐脱离了关系。马塞耐虽然很难过,但经商的意念毫不动摇,他相信他既然能站起来,因为是侮辱激发了他体内的潜能,现在去经商,成功的渴望也同样会激发他体内的潜能,他要干出一点成就让他们看看。后来他果然成为德国赫赫有名的商业大亨。当人们向他讨教成功的经验时,马塞耐说:“人体内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潜能,只要你用一种方式把它开发出来,你离成功也就为时不远了。”很显然,马塞耐的成功要感谢那些邻居们的嘲笑,父母执著的拒绝,正是他们的刺激开发了他体内的潜能,就像那劫匪的侮辱刺激他站起来一样,成功是对这些嘲笑和侮辱的最好的回答。
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开发了人的无穷无尽的潜能。只要你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开发你的潜能,你就会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会越用越强。相反,如果你抱着消极的心态,不去开发自己的潜能,那你只有叹息命运不公,并且越消极越无能。
四、挑战自我,明天将会阳光灿烂
挑战自我是激活人体潜能的一个捷径。许多成功的人只有平常的智慧和能力,可是他们在完成一项工作时,在遭遇重大的困难时,在工作极其繁重时,却有超乎常人的耐心和毅力也就是挑战自我的精神。如果你有这种品质并能加以培养,那么你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1.在“内心竞赛”中夺冠
挑战自我就是要自强不息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要害怕失败、非难或是批评。这样就能使你的隐藏在芸芸众生的社会外表之下的、独一无二的集合因子得到解放。你的精神活动正如心跳和呼吸一样,与你是息息相关的。当你要根据自己的天性和自己的目标来决策和行动的时候,你就会登上成功的巅峰。
哈佛大学网球队队长盖尔卫根据实战经验著有《网球运动员的内心竞赛》一书,已经总结了内心竞赛的5条基本规律,其实它适应每个人。“内心竞赛”就是一个挑战自我、开发自己潜能的过程。这5条基本规律是:
(1)把眼睛盯在球上。这一规律不单指像网球或棒球这类运动。还可以泛指将注意力集中在任何活动中最重要的事情上。怎样做到这一点呢?盖尔卫认为,这种集中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投入状态。
在没有真正的“球”的情况下,首先要判断这个“球”应当是什么。盖尔卫主张,在做生意时,“球”应当是买主。看着顾客就像运动员看着球一样——球的“纹理”就是顾客的一个哈欠、一次目光的移动、一种声音的变化等等。即使你没有做成这笔买卖,你也会从顾客反感的迹象中了解到推销商品的方法有什么地方不妥当。
(2)信任自己。我们怎样才能学会信任自我呢?当然是通过实践!“管它三七二十一!”盖尔卫劝告人们。在特殊的竞赛场合,比如说滑雪拐弯的时候,向高尔夫球轻轻一击的时刻,或者是演奏贝多芬奏鸣曲的高难度章节时,不管干得正确与否,都要让自我判决暂停下来。举例说,在网球场上,盖尔卫让学生们对准一个罐头盒击球,而不在乎是否能击中它。他要求他们首先想像这个球击中罐头盒,然后再观察它实际上落在哪里。随着球一个接一个地打出去,自我在不知不觉之中进行了纠正,球离目标越来越近,终究会最后击中。
(3)集中注意力于正在发生的事。注意力应当集中于正在发生的事情上,而不是集中在你担心或者希望发生的事情。比方说你正在滑雪,当雪橇插入雪坡的时候,去体会脚的感觉而不要想到摔跤。“担忧往往导致对可能发生的事提心吊胆”,盖尔卫写道,“但是,当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此时此刻需要完成的动作上,成功的希望往往是最大的。”
清醒的认识应当包括对你面临的所有情况有一个客观的估计。当你看到下面一个雪坡时,你可能在想:“那个坡不妙,昨天查理就是在那儿摔的。”事实上,雪坡并没有什么“吉”、“凶”之分,只是具有不同的特点罢了。
(4)不要担心输赢。如果你停止了有意识地争取,你就能够用盖尔卫所谓的“运用自如”的方式完成任务。你自身不会辜负自己的潜能,这种能力是它天生的本领加上从实践中所学到的东西总和在一起形成的。盖尔卫发现,人们愈不为结局担忧,他们多半就干得愈漂亮。“放得开”对任何人而言都是最好的评价,这说明他觉得自己不会损失什么,他不为后果担心,只是一心一意地把比赛进行到底。出乎意料的是,当一个人达到这种境界时,结果却往往是最好的。”
(5)不要怀疑自己的潜能。自我怀疑几乎总是把怀疑变为现实。身负使命的盖尔卫很少感到缺乏自信。他认为,对于内心竞赛和它的全部细节的更广泛的了解,可能对我们整个社会有所裨益。不论这一点是真是假,打好内心竞赛这一仗至少能够改善肩负某项特定任务的任何个人的成就,这方面的证据是强有力的。
2.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
挑战自我,最需要的是自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自助。
西方有一句谚语:“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成功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你不愿成功,谁拿你也没办法;你自己不行动,上帝也帮不了你。
成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蛋糕,数量有限,别人切了,你就没有了。不是那样,成功的蛋糕是切不完的,关键是你是否去切。你能否成功,与别人的成败毫无关系。只有自己想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
宋朝著名的禅师大慧,门下有一个弟子道谦。道谦参禅多年,仍无法开悟。一天晚上,道谦诚恳地向师兄宗元诉说自己不能悟道的苦恼,并求宗元帮忙。
宗元说:
“我能帮忙当然乐意之至,不过有三件事我无能为力,你必须自己去做!”
道谦忙问是哪三件。
宗元说:
“当你肚饿口渴时,我的饮食不能填你的肚子,我不能帮你吃喝,你必须自己饮食;当你想大小便时,你必须亲自解决,我一点也帮不上忙;最后,除了你自己之外,谁也不能驮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道谦听罢,心扉豁然洞开,快乐无比,他感到了自我的力量。
成功,首先始于自愿自觉。
当一个人失去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万念俱灰之时,我们说“无可救药”;当一个人动了念头,认了死理,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不达目的不罢休时,我们说“矢志不渝”。
自己的事自己做。始于心动,成于行动。
坚定的行动,必然源于深刻的认识和觉悟。
3.一定要做自己想要做的人
有人说,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从小做起,如果已经成年,自我激励还管用吗?其实,一切都是重新做起,一切都还来得及。只要起步,永远都不算晚。
吕蒙是三国时东吴将领,英勇善战。虽然深得周瑜、孙权器重,但吕蒙十五六岁即从军打仗,没读过什么书,也没什么学问。为此,鲁肃很看不起他,认为吕蒙不过草莽之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足与谋事。吕蒙自认低人一等,也不爱读书,不思进取。
有一次,孙权派吕蒙去镇守一个重地,临行前嘱咐他说:
“你现在很年轻,应该多读些史书、兵书,懂的知识多了,才能不断进步。”
吕蒙一听,忙说:
“我带兵打仗忙得很,哪有时间学习呀!”
孙权听了批评他说:
“你这样就不对了。我主管国家大事,比你忙得多,可仍然抽出时间读书,收获很大。汉光武帝带兵打仗,在紧张艰苦的环境中,依然手不释卷,你为什么不能刻苦读书呢?”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十分惭愧,从此后便开始发愤读书补课,利用军旅闲暇,遍读诗、书、史及兵法战策,如饥似渴。功夫不负苦心人,渐渐的,吕蒙官职不断升高,当上了偏将军,还做了寻阳令。
周瑜死后,鲁肃代替周瑜驻防陆口。大军路过吕蒙驻地时,一谋士建议鲁肃说:
“吕将军功名日高,您不应怠慢他,最好去看看。”
鲁肃也想探个究竟,便去拜会吕蒙。
吕蒙设宴热情款待鲁肃。席间吕蒙请教鲁肃说:
“大都督受朝廷重托,驻防陆口,与关羽为邻,不知有何良谋以防不测,能否让晚辈长点见识?”
鲁肃随口应道:
“这事到时候再说嘛……”
吕蒙正色道:
“这样恐怕不行。当今吴蜀虽已联盟,但关羽如同熊虎,险恶异常,怎能没预谋,作为准备呢?对此,晚辈我倒有些考虑,愿意奉献给您作个参考。”
吕蒙于是献上五条计策,见解独到精妙,全面深刻。
鲁肃听罢又惊又喜,立即起身走到吕蒙身旁,抚拍其背,赞叹道:
“真没想到,你的才智进步如此之快……我以前只知道你一介武夫,现在看来,你的学识也十分广博啊,远非从前的‘吴下阿蒙’了!”
吕蒙笑道: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从此,鲁肃对吕蒙尊爱有加,俩人成了好朋友。吕蒙通过努力学习和实战,终成一代名将而享誉天下。
千百年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之所以成为一句成语,就说明人们对自我激励的普遍认同。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把这一观念真正用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