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论语·季氏》)
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喜好礼乐调节的快乐,喜好称道别人之好,喜好有许多贤德之友,有益啊。喜好以骄傲为快乐,喜好闲游,喜好宴饮的快乐,有损啊。”孔子告诉我们一个非常宝贵的人生经验。人的喜好有多样,有的有益,有的有损。
人的本性都追求快乐,向往幸福。快乐与幸福不仅是普遍的现实问题,也是古今中外思想家们研究的理论问题。研读《论语》,可以对孔子的相关思想作出如下结论:其一,孔子很重视“乐”,多次谈论“乐”;其二,孔子并不否认物质生活和个人自由的快乐;其三,孔子实际上认为快乐与人的思想和道德有关,不同品行的人有不同的快乐追求,物质生活和个人自由的快乐要有礼,有节,否则于己于人就有害了;其四,孔子推崇精神生活的快乐。
孔子认为,君子的修炼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博学于文”,博学始能会通,然后知其真义,向一切文明智慧学习;第二阶段:“约之以礼”,躬行实践,在人生的活动中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边学习,边实践,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论语·季氏》)
有一天,孔子独自站在堂上,孔子的儿子伯鱼快步从庭前走过,孔子问:“学礼了吗?”伯鱼答:“没有。”孔子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于是伯鱼回去就学礼。在孔子看来,礼仪的素养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素养。
孔子主张“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奥黛丽·赫本,是美丽与优雅的同义语,是天使的化身,《罗马假日》是她的代表作。她为世界影坛创造了一个清新隽永、纯洁可爱的形象,并由此赢得了全世界影迷的爱戴。当她的女性崇拜者问她怎样才能使自己更美丽时,赫本说:第一,拥有美丽的女人,要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第二,拥有美丽的女人,要有一双漂亮的双唇,要说好听的话。其实,赫本的话恰恰是我们现代人际关系的两大核心所在:第一,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第二,懂得赞美他(她)。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适当地赞美对方,会增强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同时,为了不辜负你的赞扬,他会在受到赞扬的这些方面全力以赴,甚至改变自己。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他人的真诚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
乐道人之善,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让我们发现别人的好处与优点的同时,反思自己,向人家学习,提高自己。而且,赞美了别人让别人获得了快乐,自己也增添了快乐,这当然又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孔子说:“三种朋友是好朋友,三种朋友是坏朋友。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与谄媚奉承的人交朋友,与圆滑虚伪的人交朋友,与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在《孔子家语》中,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意思是说,多与贤能之友交往,就如同进入芝兰芬芳的房室,时间久了反而闻不到其香味,是因为自己已与花香融为一体了。孔子以此借喻交友的潜移默化的效应,建议多交贤能之友,就会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和知识启迪,形成美好的生活氛围。
一个人的品质可以从他交往的朋友的品质得以显现,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也可以从他朋友的质量来衡量。孔子为我们提供的交友之道,确实是金玉良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们能够与正直的人交友,与诚信的人交友,与见闻广博的人交友,那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史记·管晏列传》记载: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这段故事是说,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她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洋洋得意。不久回到家里,妻子就要求离婚,车夫问她离婚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过六尺,却做了齐国的宰相,名声在各国显扬,我看他外出,志向思想都非常深沉,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现在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做人家的车夫,看你的神态,却自以为挺满足,因此我要求和你离婚。”从此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也如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这个故事说明,“益友”是我们人生的镜子,交“益友”,学“益友”就会改变人生。与“益友”同行,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真是其乐无穷。
老子在《道德经》里似乎预测了现代社会的状况,他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混杂的色彩会让人眼花缭乱,烦躁的声音会阻塞人的耳朵,繁多的食物会让人舌不辨味,驰骋狩猎,人心会激荡不能自抑,追求珍奇的财宝,会损害人的操行。因此,有品位的圣人,只求安饱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摒除外界纷乱的干扰,保持安宁祥和的境界。
老子描绘的图景正是现代社会的真实写照。放眼望去,滚滚红尘,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纸醉金迷。震耳欲聋的摇滚,激烈对抗的游戏,忽上忽下的股市,数不胜数的美味,斑驳陆离的服装……整个社会就是欲望的海洋,徜徉其中的人们不知不觉地失去了自己。
而更为可怕、可悲的是,沉醉在其中的人们,还自认为是现代生活方式,把那些敬而远之的人视为时代的落伍者。
殊不知,他们在放纵的“快乐”中麻醉了自己,浪费乃至葬送了自己有意义的人生。这种所谓的现代快乐其实不是真正的快乐,只是一种动物式的快感而已,放纵之后,依然是排遣不去的落魄、无聊、郁闷与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