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一阵阵清香飘来。
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的。
为: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他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诗词链接
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
岁寒三友
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还没遮住山,
白花花的雨点像珍珠在船上乱蹦乱跳。
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雨吹散,
风雨过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苏”。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注释:
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
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赏析
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
诗词链接
望湖楼,在杭州塘门外西湖边。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姿百态,分外迷人。这首七言绝句就是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七言绝句,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
三苏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正迷人,
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很神奇。
想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注释: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奇:奇妙。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西湖:杭州西湖。
赏析
苏轼在杭州做官,陶醉于江南山水,写了大量的山水诗。这首诗最为人所传颂称绝。作者先写西湖水映日光,碧波荡漾,一片开阔艳丽的晴天景象。又写西湖雨天,烟雨缭绕,风姿绰约的奇景。最后,诗人笔锋一转,把西湖与美女西施联系在一起,将西湖不同的天气所呈现出的奇美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神韵相提并论,出人意料,而又极其贴切生动。全诗语浅意明,给人以朴实平易之感。
诗词链接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右的《八先生文集》,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古文家茅坤推崇唐顺之,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掸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
江水暖鸭子最先感受春天气息。
蒌蒿已满地芦苇刚长出嫩芽,
正是河豚要沿潮水逆流而返的时候。
注释:
惠崇:北宋早期僧人,苏轼的朋友。能诗善画,尤其喜画鹅、雁等禽鸟与河湖等水景,《春江晓景》是他的名作。
晓:一作“晚”。
蒌蒿:一种野草,多生在河滩,春天开白色小花,茎可以吃。
芦芽:芦苇嫩芽。
河豚:一种味道鲜美而有毒的鱼,加工处理后可食用。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晓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令人叫绝,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情趣横生,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意境。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
诗词链接
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横看是蜿蜒山岭侧看是险峻高峰,
远近高低看过去千姿百态不尽相同。
之所以不能识别庐山的真实面目,
就因为身处在层峦叠嶂的深山之中。
注释: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庐山乾明寺。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缘:因为。
此山:指的是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在今江西省,我国名山之一。
赏析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题西林壁》描写庐山不同方位所展现的变化多姿的山色和气势,并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诗词链接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的西林寺时的作品。其实,十几天前他刚入庐山的时候,曾写过一首五言小诗:“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他很风趣地说,第一次见到庐山,好像遇到一位高傲的陌生人;要想和他混熟,今后就得常来常往。于是他“往来山南北十余日”最后写出这篇歌咏庐山的名篇。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庐山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耸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称。这里不仅冈峦环列,山峰多达九十余座,而且长年云雾缭绕,烟雨弥漫。她那瞬息万变、瑰丽奇迷的山色,为历代文人骚客讴歌不已。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译文
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们为什么至今还思念项羽,
就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回江东。
作者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在今山东)人。早期词风清丽婉约。后期避难江南,国破家亡,词风转向凄苦,但她的诗却充满慷慨悲愤之情。
注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项羽: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赏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诗人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慷慨雄健、掷地有声。
诗词链接
清照词的主要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易安体
清照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注释: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卷帘人:侍女。
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诗词链接
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绿肥红瘦”,此语甚新。(《苕溪渔隐丛话》)
李易安工造语,故《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藏一话腴》)甲集卷一)。
前辈谓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固有确论。尤须雕组而不失天然,如‘绿肥红瘦’……可称绝唱。(《花草蒙拾》)
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蓼园词选》)
如梦令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为后唐庄宗李存勖(勖:音xu)所作,因嫌其名不雅遂取尾句“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中的“如梦”得名。又名《宴桃园》,《不见》,《如意令》,《无梦令》,《比梅》等,有单双调。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却连日晴和,
我乘船到了小溪的尽头又走上山路。
绿色的树阴还和来时的路上差不多,
此时又在山林中增添了几声黄莺的叫声。
作者
曾几(1084~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州(今属江西)人,徙居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
注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qu)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江区,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
诗词链接
曾几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风格闲雅清淡。五、七律讲究对仗自然,气韵舒畅。古诗如《赠空上人》、《东轩小室即事五首》、《春晴》,近体诗如《寓居吴兴》、《食淮白鱼》等,于写景咏物之中流露出渴望收复中原之情;《苏秀道中大雨》写秋雨给农家带来的喜悦,也是比较优秀的作品。
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
只悲叹看不到祖国统一。
大宋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
家祭时千万别忘了告慰我的亡灵。
作者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诗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最受人们推崇赞赏的,是他表现杀敌报国志愿、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
注释:
示儿:给儿子们看。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
但:只。
九州同: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指祖国统一。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乃翁:你的父亲。
赏析
这是诗人除夕前夜临终绝笔,叮嘱孩子们,将来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全诗文字质朴自然,情感沉痛真挚,催人泪下,表现了作者相信恢复中原大好河山的壮志一定能够实现。
诗词链接
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云门草堂
云门草堂系陆游早年故居,在云门广福庵。明嘉靖和清康熙年间,曾二度重建。现因年久失修,佛殿坍圯,仅剩断墙残壁和几间旧屋。陆游之父陆宰曾隐居云门,陆游青少年时读书处就在“云门草堂”。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