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有人说:80后是最不入流的一代,他们脑子里没有思想,生活中没有体统,甚至还有一批人认为,80后“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因此,80后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这一论断弥漫在80后的成长轨迹中。今天,80后已成人,而这样的批评一直存在。这使许多80后感到困惑。因为他们现在社会压力比谁都大,生活费用无比巨大。
从前,他们可能是一群思想懵懂的孩子,以至于长大之后成为一群受猛烈批评的人。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80后开始用自己“并不成文”的生活方式塑造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他们习惯颠覆,习惯狂欢,习惯另类。在他们的字典里,找不到冷酷、无知和空虚。他们认为摇摆着走路是对生活的一种升华,更是人性美的最佳表现。起码,前人能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社会,一个充满创新元素的社会景象。
今天,80后已成为社会主力军,我们应该用更客观的事实来对他们进行评价。在中国,任何一代人都有成功的辉煌。当然,80后也不例外,他们在书写一种神话,让全世界知道:中国80后有不一样的东西,有世界任何民族都不具有的高贵精神和纯真品质。
第一节 就是要与众不同
从前,我看到一个少年,他一个人坐在湖边,拿着一根钓鱼杆,悠闲地钓鱼。本来这并不是什么奇事。但是那少年一边钓鱼一边向水里扔石子,我心中非常纳闷,于是就走过去问:“朋友!你在钓鱼吗?”那少年并不抬头,好像没有反应地道:“是啊,钓鱼多好啊。”我马上笑起来:“朋友,你往湖中扔石子,鱼不全吓跑了吗?”那少年马上得意地笑起来:“哈哈!你不懂,这才是真正的乐趣呢!”我忍不住追问才明白。这少年要的是钓鱼的感觉,如果不向湖里扔石子,那小鱼就会过来,这样就钓不到大鱼。我站在那里看了半天,少年只钓了一条鱼,足足有一尺多长。诚然,这比钓一箩筐小鱼要强多了。
后来我知道,这个男孩是80后,是个大学生,学习的艺术设计。他之所以会选择那种方式钓鱼,为的就是体验新的生活。在常人看来,那样做是钓不到鱼的。但是,这个80后偏偏标新立异,要用新花样来寻找生活乐趣。就这一点来看,80后是渴望新生活,他们喜欢让自己的生活与众不同,习惯让自己的行为特立独行。就笔者的调查,中国九成的80后渴望得到从前没有的东西,如果你有车,我就买房,如果你有房,我就学会流浪……反正,他们的生活不会是别人的复制品,同样他们渴望创造,渴望成为别人的偶像。
现实中,很多80后都喜欢自己能有一个方格。这风格会是自我炫耀的资本,是自己实力的见证。前几年,一个80后女孩问我:“为什么每个人都要结婚?”我说:“结婚是生活伦理,人人都要遵守。”这女孩马上反驳:“什么理论啊,现在很多人不都在‘离婚’吗?我看,要做一个独立个性的人,就不应该结婚,保持生活独立。”我听完这样的话,顿时哑口无言。事实上,80后正在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模式。他们为爱情而爱情,但又渴望将一切优点和长处都捆绑在爱情上。80后的宗旨是,不找对象便罢,要找就找自己认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80后们一致认为,生活是可以改变的,但自己却不能轻易改变。
从80后的成长轨迹来看,他们基本上是家庭的“小皇帝”或“小公主”,谁也不敢轻易动摇他们的地位。这就养成一种“一切以我为主”,妄自尊大的性格。正因此,80后的前辈们认为他们是好高骛远,不讲实际能力的一代。不过,等到80后长大成人之后,所有人都发现,80后们的确有这个实力说自己是独一无二,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平静的环境中,他们显得无所适从,因为他们需要张扬,需要一个无限宽广的空间让自己尽情展示。无论你有没有志向,无论你有没有专业知识,只要你的表现出自己的个性,那你就是一个成功者,就是一个被人尊重的“王者”。
现在的80后,很想结婚,但他们却畏惧一种现象,那就是千篇一律的结婚故事和过程让人感到结婚已失去意义。他们渴望不一样的结婚方式。他们不想穿婚纱、礼服去结婚,而是爬到山顶上聚会,在海底举办神秘婚礼,或者到太空去度蜜月等等。在80后眼中,举办这样婚礼不是不可能,金钱已不是他们第一要考虑的,他们自己不但有钱,他们的父母更有钱。这就让80后们产生一种念头:生活最大的事——结婚——一定要别出心裁。至于怎么别出心裁,他们常常还是要与父母,与家人商量一起解决。
当今社会,只要是花样种类繁多的商品都会受80后青睐。事实上,一个成熟的市场就是要有大量不同的商品。像汽车,现在有成千上万种让消费者选择。很多80后都认为,自己买车一来是为了工作方便,二来是为了跟上快节奏的生活,甚至,车是他们炫耀自己的工具。各种各样的车造就了80后各种不同生活、审美和人生观。现在,汽车就像美女一样在社会上被人们关注。80后喜欢高档车,但如果一款中低档车的外型够好,颜色够新,80后一样会慷慨地掏出腰包,将车子开回去。这就是80后的汽车消费理念。他们不追求说明书的华丽词藻,他们只看款式,然后是性能,再后是耗油量,爱提不提的才是价格。因为80后是完美主义者,所以他们渴望生活被层层包裹,从而实现自己的生活理想。所以他们买车,这是完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大街上,80后喜欢将汽车天窗打开,然后开足马力,在公路上纵情驰骋。他们看到路上的车辆像飞箭一样在身边穿过,会情不自禁地尖叫:“生活本来很刺激。”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都不轻易上街,废除是自己那天的装束非常特别,或者是去美容店刚刚化妆,所以可以到街上大秀一把,赚取别人的回眸,这让80后们再荣耀不过的事了。
在80后身上,我们如果看不到他们标新立异,那极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洞察力不够。根据权威调查。80后生活中,有百分之七十的时间都标新立异。其余时间不是在睡觉就是在情绪低谷中调整。对于要求极苛刻的完美主义者来说,他们的低谷可能就转瞬之间的事。在生活中,当一个女孩发现自己的生活变的平淡无奇,那她会疯狂地发泄,并用一切手段弄到一笔钱,到街上无底线地购物。因为看到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激起她生活的独特意识。当她看到一件全球限量版的新款衣服时,她会不问价格将它买回去。因为这样可以找回自己的美丽心情。同时,那种从来没有让别人享受的情绪也会非常高贵,让一个人的气质和魅力不断地升华。如果是一个男孩却自己生活毫无乐趣时,他会选择做反常的事,可能会在墙上练拳脚,也会在房间里玩足球,还可能在厕所里玩游戏……反正,没有找回自己的真感觉,他们是不会罢休的。从前有位80后对笔者说过:“我们不追求事情的结果怎么样,因为结果只有一个,大家都能的接受。我们只在乎过程,因为它可以为每个人带来独特的享受。”这告诉我们,追求特异是80后最高级的理想。
为了能做到百分百的特立独行,80后从不轻易与人接触。也许这是从小被父母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有关,也与他们唯我独尊的性格有密切关系。当一个傲气的80后与一个喜欢炫耀的80后接触时,两人就会发生激烈的对抗火花,结果只有两种:一种是高傲的80后愤然离去;一种是爱炫耀者被整得狼狈不堪,没有一点自尊自大的样子。而两者的连接点就是他们互相打击,实现了自己个性的展示,成为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天之骄子”。
还有一种80后,他们受过高等,甚至是顶尖教育,往往是世界各国知名大学毕业的学生,他们学有所成,随便找个工作也会是年薪百万的。由于他们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学习经验,使他们不用多表现就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和做人风格。作为社会阶层中最顶层的群体,他们的个性不需要张扬,他们的资本不用别人肯定。反正,这群80后是最能代表时代,呈现一种特性极强的社会风貌。在这大环境之下,所有80后都在追求个性,如果你是工人,一定会有工程师的头脑;如果你是白领,你一定有企业老板的风度;如果你是公务员,你一定有政治领袖们的气魄……这就是无所不能的80后,掌握一切运转系统,才会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有个性的社会成员。这并不与他们的本能产生冲突。相反,长期实践之后,80后们的本能渐渐适应了这种追求“新奇”的生活轨迹。
在商场上,企业要想独树一帜,就要有个性的管理文化和营销文化。在这一大潮的涌动下,80后渐渐意识到工作上也要有与众不同的元素。首先80后生长在一个需要个性,需要奇想的时代;其次,80后通过自由成长,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群体和个人特征,时代也迎合了80后的生存法则。这一切创造了80后成就事业,顺心如意的条件。在他们心中,自己实现理想很容易,只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按老师安排学习,自己将来一定会成为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因此,理想并不是80后们唯一追求的,他们需要更高的境界,那就是生活面貌上要标新立异,甚至是每个细节,80后也会追求形式和内容上的不同。
无论哪个社会,都需要新鲜的思想,但80后没有思想,却在用他们凌乱的不规则感情塑造着不一样的社会。的确,这是一个提倡有新想法的时代。为了活出自我,让生活更精彩,没有理由不让80后做的与众不同。
第二节 跟风的人最老土
30年前,中国人最显著的性格特征就是“跟风”。当时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处于起步阶段,只要的欧美流行的东西,中国的痴男怨女们会不遗余力地跟随。当时西方人喜欢喇叭裤,中国的工厂老板开始在西方人手中高价买来衣服图纸和样板,将它一批批地生产出来,成为80年代中国最美丽的一道风景。就当时的人来说,这是一种风潮,我们只是在享受,并不问前卫不前卫,但那是一股风潮,能让他们感受新生活。
以上都是80年代的青年对流行的想法,再过十年,到90年代的青年,他们疯狂追求港台流行文化,一个个俊朗而富有才华的影视明星和歌星,让90年代的青年整天沉浸在明星、杂志和卡拉OK这种环境中。他们崇拜偶像,但他们却自认为不比明星素质、能力差,他们的崇拜带有很多的颠覆性,因为他们本身就渴望成为明星。由此可见,90年代青年生活盲目。他们的心理尚待成熟,特别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常常让他们不立志。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青年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他们是80年代出生的孩子,他们没有坎坷的人生,他大学毕业就有超越一切权威的潜力。因此,他们不再那样迷恋偶像。如果你没有实力,一定会受到80后们的冷眼相待。如果你要80后去崇拜一位偶像,那就是一件天大的荒唐事。他们反驳你:偶像是什么?只要占有你精神的土匪,我自己却能做现实中别人的偶像。在一切都已由前途预备好的情况下,80后并没有盲目的追求。他们更不跟风,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快节奏生活,80后从来不跟风。因为他们心中已没有谁能霸占一丁点的位置。最亲的人对他们影响总是最大,当你问到80后最敬重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父母和老师”。
我们能看出,80后与前辈的人生观有很大不同。他们不希望谁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产生巨大影响,因为那样自己会被束缚,不能成为一个自由自在、高度独立的社会成员。80后更不会一窝蜂地疯狂地喜欢上一位偶像,在他们眼里,昙花一现的明星才合他们的胃口。因为一个人走向成熟之后,就再也没有展现个性的能力,只要没有创造性的新感受,那这个人就是失败的。因此,80后喜欢灵光一线,那才是真正的艺术美感和才华。
在生活上,80后追求另类和个性,因此他们将自己放在一个非常孤独的环境中,在空寂的世界里,他们任意地思考,随性地大声呼叫。在每个80后心中,他们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无人能替。他们看着市场上的流行的音乐和新潮的电影,但这却不是盲目行动,而是真心实意地被打动,所以他们支持流行的东西。现在流行苹果手机,大部分80后不使用,因为他们不跟风,他们考虑的是经济承受能力,以及这款智能手机到底对你有多大用处,等等。
不能否认,80后在这方面做得还是别出心裁,而且能让其他群体望尘莫及。有人问80后最大共同点是什么,通过笔者到处查阅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却得不出一个满意的答案。有人说80后“狂妄自大”,有人说80后“老不成器”,也有人说80后“高智低能”……无论大家怎么评价,我们能看出一点,那就是80后在生活上不盲目,他们不随便崇拜人,他们喜欢找出别人的缺点,并用很专业的词语去批驳,让自己始终保持最高人气,最佳状态。
在工作上,80后更表现出高度独立和个性。现在已经大部分是事业有成的80后,在对待工作方面显得非常古怪。从前,一个海外著名大学毕业的硕士高才生回国找工作,一开始进入了花旗银行。开始,他认为在这工作很轻松,而且常常可以出国,能周游世界。但是,工作一年之后,他却非常沮丧地告诉我:“不想干,总是按部就班,毫无生机。”我马上劝慰他:“年薪百万的工作不好找,你要珍惜。”他轻轻一摇头:“不了,我要做更轻松的工作。”一个月之后,他来到一家石化企业,由于整天要陪老板应酬,心生反感。但是,他已不能回原来的花旗银行。最后他又告诉我:“我现在工作虽然应酬多,但我很轻松,钱我并不看重。”我只好无奈地摇摇,淡淡苦笑。
由此可见,80后找工作并没有深入地分析用人单位情况。但有一点可以相信,只要自己的工作变得墨守陈规,那他十有八九就会离开,因为那并不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并让自己盲目跟随在领导后面,这对80后来说是一个天大的缺陷。
无论什么文化层次,什么学习背景,80后们对工作总是表现出不理智的心理。在中国绝大多数80后青年都有跳槽经历。他们给出的理由一般都是“劳动与收获不成正比”。这只是表面上的现象。其深层次原因是,在看不到前途的情况下,自己的个性不能发挥。而领导此时会训导他们:“只要你按部就班地工作,一定会出成绩。”这一下子触及了80后的最底线。他们工作是为了享受生活,是为了能将自己的个性全面展示。但工作却枯燥无味,尤其是一段时间磨合之后,80后的工作热情一天天的淡化。自己平庸的一面暴露出来。他们只能选择辞职,再换一个环境,从而再次打造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
走在大街上,80后的面孔容易识别,他们或是梳着个性十足的发型,或穿着打补丁的休闲装,或染着五颜六色的头发……只要你看到他们,一定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一是因为你接受不了这新潮的文化,二是你对这种个性产生了某种嫉妒心理。因为这些青年人有大把的钞票,有美丽动人的情侣,而且在事业上小有成就。他们在大街上目空一切,只是在商场里能表现出超强判断能力。在80后的有生之年,几乎不会买同样的衣服,也不会买大街上到处都有人穿的衣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80后拒绝穿制服。在他们眼里,穿制服会丢人,会让自己一向特立独行的风格大打折扣。甚至有的80后为了能找到不用制服的工作而苦苦学习,脱离下等员工的命运。
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一种是高贵,一种是庸俗。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在解放之前基本上都属于庸俗的发展阶段,到解放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进入了高贵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上,人们不停地追逐现代化生活,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被高贵的文化所包容。一切生活用品和劳动工具都是工业品,这些工业品的质量越来越高,最终使中国赶上世界,走上高贵发展阶段。30年前,享受高贵生活的人非常少,因此大部分老百姓对社会上层盲目崇拜,全身心地追求。但他们的目标显得非常盲目,因为高贵的生活追求到手上后,才发现它是那样没有生命力。所以,并不能刻意追求。
而80后不同,他们生下来就在金钱和荣誉包裹的社会上一天天长大。不用努力,不用改变自己本已天生能享受社会物质财富的能力。他们进入社会之后,自然就成为高贵的社会成员,他们善于享受,没有低俗者的思想和秉性。他们不但追求生活上的高贵,而且将自己的思想也塑造得独立另类,其一般的方法都是通过掌握大量专业知识,使自己的思想深刻,然后再实际运用,在这一环节上形成自己思想、生活和工作的特点。
80后可以容忍别人懦弱的性格,可以不在乎别人品行上的问题,甚至可以不问别人是好是坏,但就是不愿意没有个性,或是没有头脑、盲目跟风的人。在一个什么都不缺的时代,人应该珍惜自己独有的一切,而不是迫使自己向别人学习,进而使自己失去主见。80后认为,这样的人最让人轻视。在80后心目中,不论资历、性别、生活背景和知识层次,每个人都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但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如果不能坚持,那一切将惘然,你只能成为一个碌碌无为之辈。
跟风的人往往被80后看不起,主要是因为他们个性不张扬,靠被教育成长起来,思想水平并弱于实践知识。做个新潮的人,会让你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80后却有一条定律:如果没有我行我素的个性,那我愿意放弃一个海阔天空般的成就。事实上,这就是一个大胆的抉择。在一个充满个性的时代,80后走在时代的最前列,但这不代表让别人跟着他们走。80后一贯的观点是:跟风的人最老土。
第三节 我没有原则吗?你落后了
从前我在一家网站看到一句话,它是这样说的:无论生活压力多大,无论你工作怎么样,我们都会录用你,但是80后除外。从这话中我们能发现,80后在职场真的不太受欢迎。究其原由,主要是因为80后对硬件要求过高,有一种自命不凡的感觉。由于这些原因,80后在工作上显得非常不冷静,他们大部分喜欢发挥“三天热”。如果自己的工作激情过去,他们很可能作出一个令老板惊诧的决定——辞职。
也许吧!就是一种没有忠诚意识的行为。所以80后的前辈在议论,80后生在福中不知福,做事总是没有原则。是啊!80后的确缺乏责任心,但如果说他们没原则,未免有点牵强。我们常说,一个社会成熟与否,关键是看它发展基础是否坚实。现在,中国经济的稳步保持较好较快发展,每年GDP的增长速度都在8%以上。这是举世瞩目的成绩,所有的人都承认,中国已经强大,中国已经是世界大国。由于经济的骄人成绩,中国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并被世人所瞩目。不得不承认,中国发展基础良好。从这一点上看,与祖国一起成长的80后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思想成熟的一代。他们从来不炫耀知识,他们认为知识是拿来运用的。这已比前辈成熟得多。思想在80后心中已是一种阻碍自己审美观的障碍,因此他们淡化思想意识。他们不要政治主张,不想为折磨心理的情志所左右。因此,他们常常用孩子般的眼神看着前辈,然后不知所措的张开嘴巴:“不想说政治。”
因为这样,很多前辈认为80后没有原则。但是,经过调查我发现,现在80后大部分在恋爱期,很多人因为工作压力大而不能完成爱情的最后一道工序——结婚。甚至有很多对象都没有找。在北京,有个女孩在一家出口公司做经理,她工作态度极为认真。但早在三年前,她也经过一断跳槽的困难局面。她说:“因为我是女强人,你不能容忍第二个女孩子,所以我要到只有一只‘老虎’的公司去。”她跳了三次之后,发现自己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公司。当时很多人说她好高骛远,不能有始有终,没有原则。当时,他也觉得她有点误入歧途,为什么不能好好工作一年或两年呢?
一天晚上,她告诉我:“我是有原则的。如果我找不到一个‘天高任鸟飞’的工作,我会一直跳下去。”我轻轻一笑:“是吗?但愿你能找到。”这个朋友又跳了几次槽之后,终于找到一个总裁助理的工作,由于老板对他好,加上自己能干,她月公司很快就破万。她马上招集同学,在饭店摆了一桌筵席。大家都入座之后,她举起酒杯,大声地对朋友们宣布:“我理想的工作找到了,从此我不再跳槽了。”我一听,不禁诧异起来:难道她真的有原则吗?
事实上,我们一开始就犯了一个错误。认为这朋友没有原则是大错特错的。她正是因为有原则,所以才不向现实妥协,争取做到完美。而且她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这样的公司和环境是存在的。因为与她志同道合的老板多得是。所以她成功了。
正是她理智的洞察力和坚定的原则立场,才让她对环境要求苛刻,这与她一向激励自己成为“世界第一”的想法吻合,因此她能不败。这也让笔者深深体会到,这是一个理想主义充斥他们思想仓库的时代。因为一点点的坚持,80后就会付出他们的一切。因为只有这样,自己的人生才有一个高点,才有一种不被人鄙视的实力。在任何时候,80后的立场都不会表现出来,而他们的原则被表现出来之后,他们才愿意让别人为之赞叹。但这在80后心中并不能产生多大波澜,更不可以激发他们的虚荣心。
80后常常视爱情为自己的生命,其实亲情才是他们的最终归宿。这又被人们认识的没有正确立场,没有一点现代人才的气息。这也许是一种理由,但从80后的生活观来看,事情绝非人们认识的那样。在多次与80后交往中,我们都能强烈地感觉到他们是一群对感情极为敏感的一代。本来,他们在家里已获得无数的爱心,在社会上,他们渴望得到完美的爱情。有百分之八十的80后认为自己遇到真爱时,会顾一切地追求。就是一年、两年,甚至是五年他们也不在乎。
北京某高校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在五年前喜欢上的女同学。但这女同学并不搭理他,要她说出理由,她也不想说,就是认为没缘分。但男生天天去见她,到情人节会送鲜花,到她生日男生会送巧克力给她。一年下来,女生依然不动情,而是爱上了另一个同学,俩人甜甜蜜蜜,很是恩爱。但男生并没有灰心,他告诉女生:“这人靠不住,小心被伤害。”女生竟大声将他撵走。男生回到家里,彻夜未眠,他在想:我一定会感动你的。
之后,他为这女生写诗、折纸鹤,许愿等等。他一有时间,都在网络中与她交谈,并表示不破坏她的男友的关系。女生很是反感。但是,又过两年,女生与男友产生隔阂,一怒之下,她便与之分手了。女生心中极度悲痛,甚至有绝望的倾向。男生知道后,主动去找她,鼓励她,并要求她与自己一起出国上学。女生最终被他感动,下定决定与他在一起。男生从此精神振奋,一心一意地照顾女生。后来朋友问女生:“你不是讨厌他吗?现在怎么接受他了?”女生腼腆地笑道:“男生最可贵的是执著,有原则,这样一份感情才能长远。现在我已全部理解了。”朋友马上进言:“正是你前男友没有原则,所以你们才走不远,还是珍惜有原则的吧。”晚上,女生与男生约会时,悄悄地在他耳朵边说:“你真让我很感动。”男生高兴起来:“这才是人生,一定要学会执著,现在我做到了。”
由此可见,80后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常常能表现出超强的判断能力和原则精神。男生喜欢一个女生,他就永不变心,就算没有计划,他也要为女生付出。这是多么伟大的感情啊!
在情感上80后喜欢讲原则。在一次朋友约会中,一个女孩问我朋友:“你喜欢逛街吗?”我朋友说:“不喜欢。”旁边的我忍不住了:“今天我还要我陪你逛街吗?”朋友马上掉转方向:“哈哈,其实我也喜欢逛街。”女孩听了这句话,马上不高兴,一个人不出声坐在那里喝茶。半个小时后,女孩打招呼离开。我不禁问:“你不想再陪我们玩玩吗?”女孩大方地甩甩手:“你们说话没个准,谁敢跟你们一起玩啊!”说完,她就已走出大门了。我不禁叹息一声:“没有原则的人实在是糟糕啊!”
通过一些专业人士的指点和教育,80后在做人原则上显得越来越成熟。他们不盲目强调原则,但无时无刻不在秉承原则办事。这一点在工作中表现得也很强眼。虽然80后觉得找到一份工作不容易,但只要他们发现工作不适合自己,或是自己没发展前途,他们都会辞职。在80后的求职生涯,始终有两条原则,即环境是否适合,和是否有个人发展前途。
这两个原则让80后在工作中基本上不会出现大的错误。可能,个人能力有限、知识结构有差别、社会背景有好坏,所以他们做出来的成绩也不一样。所谓成功是相对的,对于前辈来说,能接受高等教育就是一种莫大的成功,因此,80后只要简单努力,他们就是成功者。
现在为什么要有原则?“我”可以在自行车上看书,在大街上过夜,在办公室变魔术……可能这些行为被认为是没有原则的胡来。但是,我要说,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只要他们在心里深深地烙上原则立场的烙印,那他们就会在关键时候坚持立场,遵守原则,创造出财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无论在哪方面,80后都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原则来。如果他们买车,会选择日本车,因为它既美观又实用;他们吃饭一定会进中西结合的餐厅,因为它是永远不衰退的风格和最好营养搭配;他们会选择自然风光迤逦的名山大川,因为他们需要亲近自然,让自己回归本原。这些,都是80后生活上的原则,可能,这代人是不会改变了。
难道你认为80后没原则吗?在这个物欲横飞的时代,如果没有原则是找不到自己真正的人生,而80后现在拥有高品质的生活,事实已胜于雄辩。80后没有原则?你落后了。
第四节 需要怀旧的时代
当一个时代被人接受时,我们往往能看到它强大的生命力,看到它未来的发展潜力。无可厚非,这是最让人振奋的。对于80后来说,他们生活在急剧变化的时代,经济能力与责任心不成正比。为了获得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80后们拼命地工作,并不断放弃过去,追赶未来。但是,这并不能让他们成为社会的生力军。在巨大的失落感和经济问题面前,80后开始回首,回首他们为什么有那么好的童年,为什么会在小时候将幸福生活享尽,为什么父母对自己有求必应……凡此种种,都让80后至为怀念。
80后现在已经进入成熟期,在这时间,他们比前辈付出更多,但他们获得的收获却差强人意。强烈的生活失落感,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的童年和学生时代。80年代,他们总是躺在父母的怀里问:“天上的月亮那么亮,我能到月亮上玩吗?”父母总是回答:“以后考上大学,能造火箭飞上月亮呢。”年幼的孩子马上睁大眼睛,大脑里无限遐想。80后整天坐在书桌前,一边听港台流行歌曲,一边做作业。吃饭时间到了,父母会将饭端到他们跟前,问他想吃什么菜。这一切,都让80后感到非常平常。但转瞬即逝,岁月的转轮已转动到让他们担当大任之时,在这种情况下,80后不但努力地适应这一变化,而且主动改变一些自己的不需要的生活。在这过程中,他们痛苦过,他们哭泣过,甚至否定过自己的生存能力。
每当困难降临时,他们都会扪心自问:难道我不是最优秀的?很明显,80后大部分受过良好教育,在他们的学生时代,总是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以至于他们考试考不到第一名就虐待自己。现在,80后的面临工作时,总是想一步登天,他们希望成为白领、金领这种人物。在实际操作中,很多80后都能找到一种“优秀员工”的状态。但是,这与他们的理想相去甚远,他们要独当一面,要一手遮天。在巨大的压力之下,80后们开始怀念过去。当他们听到刘德华的《笨小孩》,张学友的《祝福》时,他们没有认为这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享受;看着周星驰的《逃学威龙》,赵薇的《环珠格格》这些90年代经典影视作品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未来的生活会潜移默化地被他们影响。的确,整天做白日梦的天真少年们再也不能回头,因为他们在为生活拼搏。但只要遇到困难,或一个人独处时,他们会为自己学生时代的单纯而感动,然后莫名其妙地落下眼泪。激烈的思想斗争让80后变得越来越老成,但这绝不是他们想要的气质。
根据权威人士调查,中国有八成人有怀旧意识。其中80后占九成。根据专家的判断,一个国家的社会群体总是有一定怀旧情节。在发达国家,怀旧情节非常严重。甚至有人断言,看一个国家是否发达,就要看这国的国民是否有强烈的怀旧情节。今天,中国的80后基本认为自己人生最美好的部分是90年代,它让自己的童年变得完美,让自己成为别人羡慕中心人物。现在80后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他们要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这与他们的青少年时代有极大的差别,因此更激起他们对过去的怀念。
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事物更新换代极快。当你买回一台家用电器,本来是当时最先进的,但过两年之后,它已一文不值。物质是这样,思想也是这样。当你认为小资生活是最享受的生活时,什么闪婚、裸婚之类又出现,当你认为不加班的工作是享受时,又有人提出不上班的快乐。所以80后们不敢盲目跟风,一旦这样,自己的一切计划都会被打破。
在不愿意跟风的背景下,80后苦苦地寻找着自己的生存文化和规律。首先,他们不盲目地接受一些刚刚出现,没有生命力的新事物。从前他们躁动,但到今天,自己已是成熟的社会成员,对新事物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所以,一种新思潮或生活方式出现时,80后们并不盲目跟从,而且认真观察,然后再接受它。这往往会造成一种怪现象:80后面对新事物时,不再像90后那样张扬,往往通过晚辈门的实践,之后自己再追求。由于新事物稍纵即逝,等80后们钟情于一样新事物时,别人都已将它放弃。这就让80后产生极大的失落感,并开始怀念过去。在很多人心中,过去的东西总更有价值。要是在五年前,80后还毫不犹豫地嘲笑你。但到今天,80后听到这样的话,会情不自禁地点头,称是。
根据专家的解释,中国社会在迅速发展,新旧事物更迭快。这就让年青人无法坚持一种信念。因此,80后们更多的是接受过去的事物,他们喜欢听过去两三年的老音乐,喜欢看红色电视剧,追逐哈日哈韩的日子。也许,永恒的才是经典的。带着忧伤的情绪,80后企图通过怀旧来使自己重温学生时代,找到自己高高在上和受人敬重的岁月。时间在年轮上不停地转动,80后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没有助手的情况下,80后的思想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一开始,他们认为工作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有的还认为工作是在享受生活,因为自己是学识渊博的大学生。到现实中,大学生越来越多,老板们对80后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他们找工作越来越难。在巨大困难面前,80后不愿意丢弃自己的自尊,于是他们顶住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方面的压力,在职场上拼搏。他们不想靠父母,因为自己有尊严;他们不想找朋友,因为他们独立;他们不向领导抱怨,因为他们有专业精神。
浮躁的生活氛围与纯洁的学生生活产生巨大反差。2011年春夏之交,某服装公司推出以90年代初中经典英语教科书中的两个人物lilei和hanmeimei为主题的文化衫,在全国范围内激起波澜。很多80后认为,这是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典记忆,永远不会忘记。甚至有一部分80后见到之后,情绪激动,自己恍若隔世。
无论怎么说,80后已成熟,他们对过去的经过有客观的认识,并从来不拿出来炫耀,而是当成自己一生最宝贵的财富珍藏起来。当他们在生活的海洋里失去航向时,他们总会想想过去,看看放在书桌上的老照片,一切都会淡然消逝。看一个民族是否优秀,主要看它有没有自我反省,自我端正的自知,而一个人也是一样,如果你发现自己越来越弱小时,你就应该回想历史,作人生总结,然后才能洗心革面,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成功者。
想到过去,80后一定会记得儿时最爱的《变形金刚》和《黄金圣斗士》等动画片。今年7月在全国上映了电影《变形金刚》,观看的人大部分是80后青年。只要去感受一下气氛,我们会发现,观众都是一个人去,坐在电影院里,当一辆汽车变形为机器人时,张口大喊一声:“我是擎天柱”。电影院瞬间安静下来。直到散场,一些观众依然不肯离开座位。你随便找个观众问一下:“变形金刚怎么样?”他一定会说:“我仿佛回到童年,我为我的童年骄傲。”他会流露出伤感的眼神,如果他在感性一点,你一定会看到他的眼泪从面颊滑落。
可能,那是一个时代的标记,我们无法拭去。与前辈不同,80后的怀旧情节更强烈。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人生变化过大。每个80后都在潜意识里暗示自己是《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可能,在他们身上真的能找到这种感觉。前半生他们衣食无忧,后半生成为金钱的奴隶。凡此种种,都说明一个道理:自己被举的越高,最后反而摔的更重。
如果我们能认真的思考一番,会发现生活中并不是理想中的那样——当然,这是90年代之前人群的认识。到80后的时代,他们将知识运用到极致,以至于他们认为现实与理想没有距离,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连接点抓住。所谓能力,就表现在这里。但是,很多80后找到这能力,但依然没有步入理想殿堂,主要是因为自己不曾抓住机会。但就目前情况看,80后成功机会越来越多,唯一的条件就是付出大量的劳动。正是这些艰苦的劳动,几乎让80后迷失方向,他们开始躲在自己的回忆里享受短暂的幸福。其实,这也是工作的需要,因为这样可以缓和紧张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面对未来的道路,我们相信,80后一定会走好。一个人贵在会反思,只要他们还记得儿时的一切,那他们就有家的温暖。80后在怀旧,时代同样也在怀旧。
第五节 老死不相往来的艺术
在中国,有人说生活是一个水晶球,你透过它可以看到对面的世界,但你只有单纯地欣赏它的美,才能发现其价值。现实中,它的确很有道理。在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切旧有的坏习惯和风俗都被打破。本来,这是一种好现象。但是,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度”,当我们的思想赤裸裸地暴露在别人面前时,一种变态的现象,或者是一种危险的生活方式就会出现。过去30年,中国人正在面对这生活。很多人因金钱而丧失了道德,很多人为了虚名而忘记了做人的标准。这一切,被80后看的清清楚楚,他们因为受到这种风潮的影响而变得不安分。但好在有正规的学校教育,通过十多年的学校学习,他们基本上看清了前辈的行为,并排斥他们。等80后长大之后,就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前辈们已建立了一个无比势利、无比浮躁的社会风气。这与80后独立的人格和健康的社会观有很大出入。为了不被腐化,他们选择洁身自好。加上数字时代的到来,80后们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们可以足不出户获得天下知识,可能通过网络与海外的亲戚朋友交流,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学友和师长交换心得……凡此种种,都告诉我们,80后可以足不出户就与世界接触。这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也没有出现过的好现象。正因此,80后们长大之后就不像出门,什么“宅男”、“宅女”一批批地出现。
他们在生活上从来不主动与人接触,如果你的确是一个值得自己欣赏的人,80后们一般都会通过种种关系,弄到你的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或聊天工具账号。选择一个宁静的夜晚,他会联系上你,并以一个非常特别的方式向你打招呼:“我买了张飞往火星的旅行票,希望你能和我一起旅行。”对方看了之后,便觉得这是一个不凡之辈。所以,与80后交往,必须学会运用所有灵感,创造出出乎别人意料的意境来,这样才能赢得她们的真心。经过短暂的接触之后,她会觉得你是一个不错的人,或者认为你是个糟糕的人,但她都会以同样的态度对你说:“好了,旅行结束了,我们各自休息吧。”就这样,80后朋友会突然中断联系,之后你便再也得不到她的消息。如果你主动打电话给她,她会认识你是个轻浮的人而表现出对你的失望。但如果你不联系她,她会有另一种失落感。
最后,80后们得出一个总结性经验,那就是如果要与一个人接触,一定要看他是否完美,同时,再带一点点“天意”。所谓的天意,就是随性的、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亲近感。这感觉更让他们无意识地接近一个人,而且自己的内心充满渴望和幸福感。但是,这种缘分是绝少的。80后们认为,缘分才是他们等待的最终目标。这更符合自然的发展,更能为自己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幸福感。不得不说,这是极高的生活品位,80后真的在进步,而且远远地超过了他们的前辈。
走在大街上,80后们一般都打扮的超凡脱俗,但他们却不刻意追求行人的回头率。穿得漂亮只是他们生活的一种需要,并不像前辈那样招别人羡慕,甚至是让别人忌妒,这在80后心中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他们痛恨这样的人。为了能显示自己并不是不与众不同,他们在大街上遇到熟人也会对其施以冷眼。因为他们不喜欢现实中那种被世俗情感左右的人生。一种更高贵、更自由的人生在被80后打造。它带有前辈们的生活印迹,但实质上是一种全新的、充满自由感的新生活。这让前辈们大为恼火,他们认为80后没有良知,不懂人情世故。于是,社会上又掀起一股批评80后的浪潮。但80后依然有他们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向他们回敬。现在已是80后由发展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期,一切问题都被事实证明:80后是优秀的,他们并不是前辈们说的那样一无是处。
80后喜欢一个人在房间里忙碌,并不希望有别人来打扰。这让他们的大脑时刻保持一种冷静和清醒。出于这种生活体验,80后认为“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才是最有品质的生活。前辈们都认为,生活中没有永远的快乐,而痛苦却是长期的。关于这一点,80后总是保持批判的态度。他们认为,人与人交往多了就是一种庸俗的表现,前辈之所以会认为人生中痛苦比快乐多,是因为他们将生活复杂化,而且不愿意跳出这个庸俗的圈子,所以就有了所谓的“痛并快乐着”之说。
在一次网络调查中,一位网友向笔者袒露了她的心扉。从前,小王与高中同学小李有一场完美的初恋。当时他们认为彼此之间的感情会天长地久。但是,毕业之后,彼此上了自己满意的大学。在大学校园里,小王首先受到一位北京著名大学研究生在网上的疯狂追求。于是她主动向小李提出:“我们分手吧!”小李非常坦率地道:“分手就分手吧,我想我也应该在网络上找个归宿。”就这样,小王和小李都在网络上找到恋人,并见面,生活在一起。不过,小王依然不能忘记初恋情人,他们依然在网络上保持联系。当我问她:“这会影响你现在的生活吗?”小王微微一笑:“不会,我会依然爱我的男友,我对小王无所不谈,我们是好朋友,但我们并不见面。因为很多事在网络上交流比现实更方便、更有效。”我听完之后,轻轻地一拍手:“不错,这种生活已成为我们无法拒绝的一种。”实在,现在80后基本上都生活在一种理想的状态中,他们不渴望更多的享受,但却时时在感受着并不一般的生活。再到现在,感受已成为一种没有生命力的东西,因为80后希望有的生活是,随性、和谐,而且带有强烈现实感的生活,让理想触手可及,这才是最本源,也是最享受的人生。
其实,互不往来的现代化生活让很大一部分80后感到生活并不是前辈所说的那样让人惊心动魄。在很多年前,当你问80后家长,你最担心的事是什么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怕孩子过于单纯,在社会上无法立足。”但到今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80后的生存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适应能力差,或性格内向的80后开始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家长说的一无是处,虽然人际关系复杂,甚至带有几分狡诈,但自己完全可以避免。他只要一台电脑就可以与天下人交往,且不必顾及情面、别人的社会背景和一切人情世故。这就为80后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打下坚实基础。
2005年,北京某大学的一名女学生刚刚毕业,在父母心中,她是一个非常不会沟通的孩子。在她上学期间,家人隔三差五地探望她,并反复叮嘱她:“外面坏人多,你不要轻易与外人接触。”这名大学生很是不在乎,她在想:自己的一切都是父母安排的,管它有什么未来呢!就这样,她像小公主般地度过了四年大学时光。在这其中,很多同学鼓励她去社交,参加同学聚会等等。但她就是不去,她告诉别人:“我不想和别人说话,那样我会很窘迫。”很多人都担心,这女孩子以后会没有自己本能的生活。但是,到2005年,她毕业了,她在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工作,由于她一开始工作表现优秀,老板在同事们面前表扬了她。之后,同事们请她加入公司的聊天群。没想到,在群里,女孩成为最活跃的人,她将群中气氛调动得一浪翻过一浪,异常火爆。通过电话,女孩还将老板邀请进去,她俨然成为公司内最火热的人物。女孩日夜不停地忙碌,因为出色的书面表达能力,使她成为众人的交点。最后,女孩将部门内的同事请出来,在饭店里吃了一顿大餐,老板一高兴,将账单拿到自己手中:“今天的费用我全包了。”大家马上一阵欢呼。
现在我们能看出,在80后当中,虽然有一群被社会成功人士认为是非常“没有能力”的人,但通过新技术塑造起来的社会格局,他们依然能找到真正的自我,而且能表现出极强的社会参与能力。就传统生活方式来说,80后基本上秉承着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宗旨。因为它太庸俗、太腐朽、太没有生命力。在大街上,80后对熟人会很冷漠,因为他们不喜欢赤裸裸的人际关系,这才是健康的、有朝气的一代的风范。
第六节 键盘上的华丽人生
在社会学者眼里,80后并不是一个学术名词,因为它一开始出现在文化领域。是以韩寒、郭敬明、春树等人在文坛上的活跃,而被媒体称为一个文化群体的代表。21世纪初,只要别人说到韩寒等人,便会一代新锐作家。到2006年时,中国人普遍认为韩寒等人就能代表80后诞生的文化群体,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研究者们不断地研究、发现,最后发现80后在各行各业都有代表性人物,从此,80后便成为一个时代的专有名词。在工商业、文化业和教育界、体育界都出现了代表性人物,因此,80后名声鹊起。
从某种意义上说,80后代表的中国的新潮流,但80后作家却代表着80后整个群体。在生活上,80后一般都会非常小心的坐在电脑前,整天整夜地不吃不喝,他们渴望游戏人生,也渴望成为一名带有鲜明个性的作家。今天,并没有什么值得80后眷恋,只有刻苦锻炼出来的文艺才能才是弥足珍贵的。因此,他们整天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以每天上万字的速度向网络传送。就像一位80后作家所说的那样,“我写东西不是为钱,只是想得到别人对我的认可,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不想上班,他们想坐在家里工作,获得报酬。80后成长起来之后,信息技术已趋于成熟,他们完全可以足不出户,知晓天下大事。更可贵的是,80后在键盘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每天早起之后,他们首先会打开电脑,看看自己文章的点击量,而且看看资料,进行一整天的创作之路。当然,80后普遍有当作家和公众人物的愿望,在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中,每个人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今天80后可以通过网络,让自己心灵体味不一样的人生。如果你最优秀,玩游戏也能赚钱,能出名;如果你表达能力强,你可以通过聊天的锻炼自己的创作技能。
根据笔者调查,中国年青人几乎都上网,尤其是大学生,他们已离不开电脑。一个房间里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电脑。作为一个合格的宅男、宅女,他们靠键盘说话。心情放松时,他们就会慢慢地敲打键盘,与朋友交流;心情压抑时,他们就会埋头快速地敲打键盘,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来。有人说80后的写作方式不能进入文学界,但是,现在的文学工作者基本上都离不开敲打键盘的生活。在10年前,这可能还不能为人们注意,但到今天,手写已显得过于陈旧,不能让作者们迸发出更多创作热情和灵感。因此,80后在寻找新出路。当我们看到《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时,是否在想,它是中国第一部网络小说,它使中国人第一次看到网络文学的力量。
以此为标准,中国的网络文学突然出现在世人面前。80后正赶上这年代,他们成为用键盘敲打人生的文艺青年。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是什么学习背景,都会被别人认为你是一个“有学养”的80后。但让人不解的是,80后的前辈们总是认为80后并不是文化群体,充其量,也只是个亚文化群体。其主要理由是80后只会写“无病呻吟”一类的小说,没有正统的文化气质。尤其是在前五年,80后的网络文学基本上游走文学的最边缘。甚至他们认为,整天用键盘敲出来的文字只能是一种娱乐,不能称为正统文化。就文化层次上来说,网络文学是最底层的,因为学界一直认为多的东西总是不好的东西。而80后一天能敲出上万字的文章,这当然会让学者们认为是垃圾文学,是废品。
到今天,以上认识基本上占上风,但可喜的是,批评者们已不是铁板一块,他们有的开始提出80后是真正的文化群体的观点。一些人甚至认为,现在的80后正在淘汰一种文化,自己将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内容塑造他们主宰的世界。键盘文学也是一种文化象征,它可以为人们带有心灵抚慰,能给人们带来更有品质的高尚人生。在给读者带来感官和心灵刺激的同时,80后也找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他们精神饱满,作风乖张,能力中上,金钱大把大把地拿着。这都是敲键盘给他们带来的美好人生。没有受过苦就意味着80后不接受苦难,因此他们天生就有避难的本能。煎熬是每个人都有的,80后认为,煎熬可以让自己免去苦难,煎熬与苦难绝对是两码事。这就告诉我们,在需要积淀的年代,苦难是经不起打击的,而只有通过苦干、钻研才能让我们成为生活的强者。
在大学生80后中,他们几乎都想在写作上有所建树。从小他们就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算“小菜一碟”。当毕业时,他们心中的纯真情感被激发,大家在网络记事本上认真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在这其中,出现了一种校园文学,使80后更能获得社会的认可。我们不喜欢动笔,因为那样很沉闷,发挥不了自己的水平。他们喜欢敲击键盘,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产生莫大的成就感,看着工整的文字,那是无与伦比的享受。
无论做什么行业,80后都倾向于写书。在笔者的朋友中,有一个富裕家庭的女孩,大学毕业后就进入自己家公司上班。两年之后,她的工作业绩平平,但她却写出了一部职场小说。当别人问她,为什么不全身心投入工作,来出书做什么?她非常坚决地告诉他:“我的生活不能枯燥,否则一切都是惘然。在闲暇之余,写写文章不但可以提高修围,而且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很多80后认为,电脑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生存工具。他们可以在电脑上挣钱、找工作,甚至是寻觅美好爱情。反正,他们基本上离不开电脑,键盘可以敲出金钱,敲来生活朋友,敲到异性朋友等等。
现在,所有生活已从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所有上班族都在用电脑,手工操作越来越少。在这一大背景之下,80后开始用键盘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学天地。这其中,像韩寒、春树这些人担当引领潮流的任务。他们是第一批用打字来赚钱生活的80后,紧随其后,是一群80后作家。可能他们并没有丰富的阅历,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但他们实实在在的创造了一个新时代。很多文化学者认为,80后文学是边缘化文学,不能成为真正的文学主流。但试想想,在世界各种新事物出现时,哪一样不是被主流排斥的?在美国,爵士乐和摇滚乐曾都被认为是边缘文化,或称亚文化。但由于社会学家及国家机构对它们的不断定位和包容,最终使爵士乐和摇滚乐成为主流文化。在中国,我们需要专家和管理当局的不断指正和教育,否则80后群体会始终生活在前辈的阴影之下,并被认为是“亚文化”群体。
根据80后的生活现状来看,他们内心的确有弱不禁风的嫌疑。但是,这只是针对十几年前的社会状况说的,社会已发展到今天,我们不必再为金钱而将生命置之度外。80后认为,只要是懂生活的人,都会知道平淡才是真,简单就是美。因此他们不刻意去追求什么,随遇而安的精神让他们对生活有全新的认识。深奥的文字不能打动他们,他们喜欢标新立异,甚至是乖张荒诞的语言。坐在电脑前,一边用流行音乐刺激着自己的灵感,一边用双手在键盘上狂舞。也许是激情过旺,也许是感性过分,他们一天打出来的文字是传统文学写作者一个月的数量。
那些富二代、官二代们追逐网络文学是因为他们渴望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成为一个能受到社会承认的优秀公民。而普通80后热爱网络文学,主要是因为他们可以从中找到人生的方向,追求高品质生活,成为名利双收的成功人士。虽然长期敲键盘让人身心俱惫,但他们会非常坚决地坚持在岗位上。其实,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厌倦的时候。80后最耐不住性子,但在电脑面前,他们总是能表现出出奇的坚定。如果实在不能敲键盘了,他们会选择玩游戏,并与亲朋好友聊聊工作心得,通过交流,他们又能获得巨大的工作动力。
网络时代,80后真正成为网络经济的缔造者。他们用电脑键盘打天下,一切社会关系都在手指和键盘之间滑动,一切能力和成就都在用网络交流上表现出来。就这一点来说,80后的人生都寄托在电脑上,他们用电脑展示自己的文艺素质,表达自己对社会进步的支持。一个个80后的华丽人生尽在这小小的电脑键盘上。
第七节 我狂故我在
从前西方哲学界流传一个理论,即“存在就是合理”的。根据这句话的理解,只要是诞生在这个世界的上事物,都有合理的存在条件,从而让他们能长久生存。今天,我们不可能遇到什么生存的困难,但是,我们却在面临另一个重大问题,自己的存在是否有伟大的意义。当下,80后们不像前辈认为的那样,只要能养家糊口就是一种幸福,而是认为生活质量一流,能享受一切物质财富,这才是生活的意义。80后们不喜欢沉闷的生活,他们喜欢听着流行音乐,摇摆在大街上,让别人惊诧不已,并死死地盯着自己看。
面对80后狂傲的表现,很多人都认为他们将是毁掉的一代,根本不能承担社会责任。因为他们实在没有“正常人”的思维,甚至有人认为80后像疯子。其实,这正是一种潮流,80后在大声向世界宣言:“我狂故我在”。在一次与80后交谈时,我问他喜欢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她张口就道:“我要殷切的亲情,高尚的友情和完美的爱情,这三点我都实现了,所以我现在随缘,一切平静地生活就行。”不得不说,80后已度过对生活的要求期,而是走上一条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成熟生活期。就普遍来说,没有哪代人表现出这种特征。80后一直在寻找新感觉,只有这样80后才能找到生活的劲头和工作的激动。从而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现实中,80后总是喜欢淡化金钱与精神之间的隔阂。他们为了精神生活而大把大把地花钱。同样,为了获得金钱,他们往往也出售自己的精神财富。而且,他们从来不过分追求,只要达到目的,一般都会收手,因为适可而止的感觉实在太美妙了。如果超过力所能及的范围,那就是盲目追求,会让自己的心身受到摧残。他们还是喜欢“中庸”者的作为。当他们达到生活的制高点时,会满心高兴,然后让岁月停下脚步,在一个宽大的平台上尽情热舞,让自己忘记一切不快乐的东西,让烦恼成为受人鄙视的污物。
在今天,所有80后都用电脑,他们爱看刺激性强的图片,对传统文学越来越不敏感。如果看到一段惊人语句,他们都会“指点江山”,如果社会上有什么重大新闻,他们都会就事论事,发表一大堆观点。比如,2011年7月下旬发生的高速列车追尾事件,引起世界一片哗然。中国官方认为这是典型的操作问题,不是列车质量问题。但80后却认为,如果不是列车有问题,列车怎么会不能制动,而且他们还提出司机有问题,可能这是一次恐怖行动。也许,这样的论断并不能让人恭维,但起码可以看到一点,那就是80后喜欢联想式地发表观点,并作出无厘头的猜测。这还不算什么,他们遇到一件大好事时,也会发表观点,并毫不留情地予以批评。2008年,刘翔因腿伤不能完成比赛。赛后第二天,网上突然盛传刘翔不敬业,不是民族英雄的流言。还有人口无遮拦地说,刘翔是受人指使才不完成比赛……反正,从80后的论坛上对刘翔的批评是一浪高过一浪,丝毫不留情。
这与80后的生活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从前,他们常常参加各种活动,并锻炼出自己出色的判断和观察能力。在媒体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每个80后都在不断地接触媒体,并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是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为这些,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国家荣誉感不断提升。当国家有什么大事件时,80后总是在网上铺天盖地地谈论。他们往往不受政治约束,不问经济条件好坏。就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大部分志愿者是80后,而且他们在现实和网络上向全世界进行宣传,让世界人民对中国年轻人产生了极好的印象。像奥运前不久的汶川大地震,都将80后的爱国热情调动到最高点。
生活总是有酸甜苦辣的,有高潮有低谷,这就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一颗平常心。但是80后就不这样,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激情。在互联网时代,他们整天坐在电脑前。网络虽好,但也不能找到永久的激情。于是他们将大量的时间放在聊天上。他们渴望通过交流让别人对自己产生认同感。但是,80后个个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人,所以他们很少能得到别人的心悦诚服。所以他们在上网最常说的话便是“无聊”。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为生存而烦恼。根据80后的观点:只要生存着,就要疯狂一点,就要认真地做点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因此,疯狂的想法成为80后专有的思维,让前辈们难以置信。
一般人都认为,80后是“瘦弱”的一代,在骨子里,他们嘲笑肌肉发达的男士。尤其是女生,当他见到一个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的人,她往往会暗暗地在心中嘲笑,表面上则用挑衅的目光看着他。一旦这个朋友离开,她便会张口笑起来,并说人家如何头脑简单,像个庄稼汉等等。我们明显可以看出,80后的审美观已打破传统,但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呢?这得从日本人的流行故事说起。在中国,90年代时,日本动画片几乎占领了中国大半个市场,80后在成长过程中深受这一文化的影响。他们喜欢大眼睛、皮肤白皙,带有弱弱的文人气质的热血青年。他们身材要苗条,头发要留长,衣服要五彩斑斓,最好是带点女人味。这样的男生最被80后女生看好。北京某大学的女生就告诉过身边人:“我喜欢中性男生,就是带点娘娘腔我也能接受。”当问到为什么时,他笑了笑:“这样的生活没有负担,像是生活在天堂一般。”实在,男生变得越来越矫情,而女生则变的更离谱,她们喜欢古怪的烟熏妆,并不能发现本能的美的造型被80后女生认为是最豪华的装束。她们追求魔鬼一样的身材,很多80后女生都认为,只要是美的,都会有被淘汰的一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观,但80后这里,女生开始提倡病态美。她们认为,病态美并不是所谓瘦弱无能或软弱可欺。相反,它更具有爆发力和耐力,作为一个脑力工作者,这是最佳状态。因此,很多不能被社会接受的东西集中到80后身上,而且形成自己的风格,渐渐步入主流。
在面对困难时,80后往往总是畏畏缩缩,并不像前辈那样通过沟通解决问题。80后每遇到一个大难题时,总是全力以赴地解决,但如果努力不能解决,那他们一般都会退让,并不能表现出强大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的性格越来越孤僻,而且有一股蛮劲,始终认为自己是无人能及的。甚至在爱情方面,80后也表现出一种不正常的心态。2010年,一位女研究生告诉我,她刚刚处了一个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心理充满幻想,但他还是告诫她:“不要想得太美,一定要看看再说。”那女研究生并不听我的话,整天沉浸在幻想之中。
一个月之后,她又找到我,说那男生工作太忙,不陪她,所以得不到幸福,还是分手了。我非常尴尬地笑了。这研究生朋友马上说道:“本来以为他是天下最完美的人,但他太让我失望,我受不了。”我说:“你可以试着去培养感情啊。”她马上摇头:“不!不!不来电没有感情可培养的。”这一说,我马上明白,当今的80后女生并不喜欢别人所说的现实,可能这只能代表世俗。她们往往沉浸在幻想中,并企望自己的对象与幻想中分毫不差。当她发现一点点瑕疵时,就主动退出,并不能用语言和行动来消除彼此隔阂。他们渴望理想,但又不能塑造理想,所以很多80后都成为“剩男”、“剩女”。最后实在不行,只好随便找个人,草草将婚姻大事了结。
无论怎么样,我们能看到大部分80后的生存状况,他们近乎疯狂,这是70后对他们的印象;他们完全失去了理想,颠覆了传统,疯狂到极点,这是60后甚至更早的群体对80后的认识。而80后自己的认识是:我们要主宰自己,不刻意控制世界,因为那是危险的做法。的确,在没有将所有人生都感悟一遍之前,我们更需要复杂的生活经历。正是追求这一点,80后们才有了疯狂的一面。他们做事疯狂,学习疯狂,甚至娱乐也变得越来越疯狂。
不用说,在今天的社会上,80后已进入主流,他们在为社会发展贡献至关重要的力量。为了一点点超群的想法,80后越来越疯狂。他们的生存定律是——我狂故我在。
影响力总结:坐没有坐相 站没有站相
很多人认为,一个人没有苦难的经历是不能成才的,这句话在中国历史上长兴不衰。的确,在生活条件极其有限,没有新技术的时代,人们成才的唯一方法就是吃苦,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今天,这句话似乎并不能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很多年青人认为,用吃苦的方法成才的人不懂什么是生活,所以他们习惯“苦中作乐”。其实,这已被现代年青人——80后所颠覆。
无论怎么样,生活在社会上就要适应社会,从而掌握社会再造的能力。对于没受过苦的80后来说,寻找人生的意义比一切都重要。工作算什么?金钱算什么?它们不过是弹指变迁的工具。为了能脱离低俗的生活,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本能塑造着这个疯狂的世界。80后生活在金钱堆里,却不是十足的拜金主义者。小的时候,他们手中拿着变形金刚,看着《舒克贝塔》动画片,走路是一边跳一边迈步。家长看到了,总是大声斥责:“走路都没有正相,看你以后怎么做人。”在这种词语的刺激之下,80后常常对着太阳傻笑,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我真的是问题孩子吗?我真不能长大吗?”一种好奇的感觉将小时的80后塑造成从来不幻想,而且根本不看中身外之物的孩子。在温暖的家庭,80后品尝着家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等他们有思想时,他们便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学习。最终造就了他们乖张的个性和特立独行的性格。
80后总是喜欢盛气凌人地与别人说话。他们不问你的身份。不问你的资质,也不问你的能力强弱,只要你是个人,就要在他们面前唯唯诺诺,否则将会受到精神上的“虐待”。他们的个性作用就是斜眉吊眼地看着别人,然后轻轻地一挥手:“你太没个性了。”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都能听到80后的笑声。你要是问他们笑什么,他们会回答:“我为生活的世界而发笑。”其实,这根本就是一种无厘头的解释。
社会在进步,我们的80后已渐渐进入主流社会。他们从前被学者称为“亚文化群体”,但到今天,他们俨然在主宰主流文化。一切发展都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当80后的生活方式还不能被前辈接受时,他们就已培养起了下一代。这让80后的生活方式有了坚定的追随者和拥护者。从这一点上看,80后已经影响了中国的方方面面。在一个社会内,不可有文化真空。也就是说,无论你出身如何,你经历如何,只要生活在社会上,就能形成自己的文化,哪怕你是一文不值,一无是处,你都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就大群体来说,他们会形成自为一体的文化修围,主导整个社会的发展。
今天,80后无意识地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这并不是偶然。在这个普遍没有强大毅志力的群体中,很少有人都看到80后有过重的负担。甚至他们在走路时都想飞起来,有人说,80后走起路来常常挥动着双臂,好像起飞的飞机一般。还有的人认为,在走路时,如果能将胳膊拆下来,80后一定会将它拆下来扔到一边。当80后身上,随时都能看到放荡不羁的一面。当他们站立时,喜欢踮踮脚,然后用右手叉着腰,显示出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很多家长看不惯他们那样,于是皱着眉头让他们坐下来。但80后们总是双腿搭在椅背上,双手不停地弄头发,然后拿出化妆镜捣腾起来。这让前辈们极为反感,认为80后是不入流的一代,不能成为成熟、能担当大事的人才。但到今天,80后已掌握了社会的发展方向,他们在深刻地影响我们社会的未来。
80后的精神正在走向成熟,可能,目前80后的群体性格还不稳重。但只要再经过五年时间的发展,80后会成为家庭的主心骨,社会的顶梁柱。到那时,80后的性格特征会非常成熟。就目前来说,80后对社会的影响还是受局限的,因为只要90后和更小的群体全盘接受了80后的生活习惯和社会思想,而80后的前辈、父辈都表现出对他们的抵制。但前辈和父辈却在无意识地接受他们的“精神食品”。
无论怎么样,80后在各方面影响了中国,无论你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蹒跚学步的幼童,他们都在用新眼光看80后。今天我“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也许明天大家都是,接受新事物是一个既享受又艰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