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00000000017

第17章 隋唐时期的音乐(3)

梨园弟子得到唐玄宗的指教,就算是皇帝的学生了,所以得号为“皇帝梨园弟子”。“皇帝梨园弟子”的演出水平一般都很高,善歌与筚篥的李龟年、善方响的马仙期、善箜篌的张野狐、善笛的李谟、善琵琶与拍板的贺怀智、善打鼓的吕元真、善歌的许和子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小部音声”属梨园法部,它由三十余个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组成。《太真外传》载:“小部者,梨园法部所置,凡三十人,皆十五以下。”他们的年龄虽然小,但是水平并不低,所以经常单独为唐明皇演奏。据《新唐书·礼乐志》和《太真外传》载,唐明皇和杨贵妃在骊山避暑,适逢杨贵妃的生日,就命小部在长生殿奏乐,奏的是一首新曲,还没有曲名。正好遇到南方进贡的鲜荔枝送到了,就把这首曲子命名为《荔枝香》。

隶属于长安太常寺的“梨园别教院”和隶属于洛阳太常寺的“梨园新院”,则重点在为教坊培养后备人才,学习优异者,“旋抽入教坊”(《乐府杂录》)。

梨园别教院有千余人,他们主要学习“法曲”,每天早晨天刚亮,他们就起来练习,“每凌晨,鼓笛乱发于大乐署”(《旧唐书·音乐志》)。洛阳有乐工五千余人,其中俗乐一千五百人隶属于梨园新院。我们可以想见当时梨园的规模之大。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唐明皇仓皇出逃,及得上扈从的大臣不多。安禄山占据长安后,不及出逃的百官都成了俘虏,许多人也就变节投降,做了安禄山的伪官。教坊乐官和梨园弟子大半逃亡了,如著名的乐工李龟年就逃往了江南,后来杜甫在江南遇到他,还写了一首《江南逢李龟年》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从梨园到仙韶院

安史之乱以后,梨园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虽然肃宗平定安叛乱后,迎唐明皇回宫为太上皇,《新唐书·李辅国传》说:“太上皇居兴庆宫……梨园弟子日奏声伎为乐。”但是已绝无当日繁盛的气象。唐代宗时,梨园被正式废除。《唐会要》卷三四载:“大历十四年(779)五月,诏罢梨园伶使及冗食三百余人,留者隶太常。”

梨园虽然已不复存在,但是俗乐法曲还是要奏的。唐文宗也颇爱法曲,于开成三年(838)“改法曲为‘仙韶曲’,仍以伶官所处为仙韶院”(《旧唐书·文宗纪》)。而演奏之人,就被称做“法曲弟子”了。

唐诗与音乐的关系

1.唐诗是可以配乐演唱的

唐代是诗的时代,许多诗歌都可以配乐演唱。唐薛用弱《集异记》载唐代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旗亭赌胜”事即是一例。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鬓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以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欢醉竟日。

《碧鸡漫志》在引用了以上故事后说:“以此知李唐伶伎,取当时名士诗句入歌曲,盖常俗也。”

唐李《松窗杂录》载:

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月夜召太真妃以步辇从。诏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遽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供奉李白立进《清平乐词》三章。白欣然承旨,犹苦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龟年遽以词进。上命梨园弟子略约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

这一段记载又见于乐史《李翰林别集序》和《杨太真外传》。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六载:

禄山之乱,李龟年奔于江潭,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此皆维所制,而梨园唱焉。

唐孟《本事诗》载:

韩晋公镇浙西,戎昱为部内刺史。郡有酒妓,善歌,色亦媚妙,昱情属甚厚。浙西乐将闻其能,白晋公,邕置籍中。昱不敢留,饯于湖上,为歌词以赠之,且曰:“至彼令歌,必首唱是词。”既至,韩为开筵,自持杯,命歌送之。遂唱昱词。曲既终,韩问曰:“戎使君于汝寄情邪?”悚然起立曰:“然。”言随泪下。韩命更衣待命,席上为之忧危。韩召乐将责曰:“戎使君名士,留情郡妓,何故不知而召置之,成余之过。”乃笞之。命与妓百缣,即时归之。其词曰:

好去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杜甫《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诗说:

座中薛华善醉歌,歌词自作风格老。

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

白居易《残酌晚餐》诗也说:“舞看新翻曲,歌听自作诗。”可见诗人经常歌唱自己的诗。

元稹《重赠》诗:“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自注:“乐人商玲珑能歌,歌予数十诗。”《新唐书·文艺传》载中唐诗人李益“每一篇成,乐工争以赂求取之,被声歌,供奉天子”,都是唐诗入歌的例子。

2.配乐演唱的唐诗以绝句为主

唐代诗歌不知凡几,清人辑《全唐诗》,犹有四万多首,而随时湮没的,更是不可胜计。这么多诗,不是首首都可以入乐歌唱,也不必首首都入乐歌唱,其中也肯定有许多根本就不能歌唱。那么,唐诗中入乐歌唱的究竟是哪一部分呢?或者说,哪一类唐诗可以入乐歌唱?

自齐梁时沈约等讲求四声八病,诗歌逐渐向格律化发展,至唐代,格律诗(近体诗)蔚为大观。五、七言律、绝讲究平仄,与其说是便于咏诵,不如说是便于歌唱。因为平仄不调,对吟咏虽然也有影响,但是影响不算太大,试将汉魏六朝诗及唐宋非格律诗曼声吟诵,就可以明白。但是将诗歌配乐演唱,情况就不一样了。汉字的四声,本身就有抑扬顿挫的区别,合理地安排,即可构成类似旋律的高低起伏。这种高低起伏与音乐的旋律相符(或大致相符),歌者才可能唱出如“骊珠一串”的感觉,而听者也才可能字字入耳。否则,歌者必有“拗折嗓子”,听者必有不知所云的感觉。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唐代诗歌的格律化,虽然也是语言文字本身的一种发展趋势,一种进步,但是,更重要的是为了便于乐府歌伎的传唱。所以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唐代的格律诗,也就是绝句和律诗,都是可以歌唱的。

从我们上面所引的资料可知,歌者所唱,或被诸管弦的,全都是五、七言绝句,所以唐人绝句可歌,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明杨升庵《词品》卷一说“唐人绝句多作乐府歌”;明王骥德《曲律》卷三十九说“唐之绝句,唐之曲也”;清《钦定词谱序》说“自古乐亡而乐府兴。后乐府之歌法至唐不传,其所歌者,皆绝句也”;清沈德潜《说诗语》说“绝句,唐乐府也,篇止四句,而倚声可歌,能使听者低回不倦,旗亭妓女犹能赏之,非以扬音抗节,有出于天籁乎”,都不但肯定了唐人绝句可以歌唱,而且还给予它很高的评价。清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序》说得更为明白:

乐府始于汉初。东汉之末,曹氏父子兄弟……所为乐府悲壮奥崛,颇有汉之遗风。降及江左,古意渐微,而清商继作。于是楚调、吴声、西曲、南弄杂然兴焉。逮于有唐,李、杜、韩、柳、元、白、张、王、李贺、孟郊之伦,皆有冠古之才,不沿齐、梁,不袭汉、魏,因事立题,号称乐府之变。然考之开元、天宝已来,宫掖所传,梨园弟子所歌,旗亭所唱,边将所进,率当时名士所为绝句尔。故王之涣“黄河远上”、王昌龄“昭阳日影”之句,至今艳称之。而右丞“渭城朝雨”,流传尤众,好事者至谱为《阳关三叠》。他如刘禹锡、张祜诸篇,尤难指数。由是言之,唐三百年以绝句擅场,即唐三百年之乐府也。

3.其他可以入乐的唐诗

除了绝句以外,同属近体诗的五、七言律是不是也可以入乐歌唱呢?

唐代的律诗,讲究格律,较绝句更甚,除声韵平仄之外,还要求二、三两联须对偶。为什么会有这样严格的规定呢?除了使其抑扬顿挫,低昂起伏更便于吟诵以外,更多的还是便于协律,便于歌唱。前人论唐诗入乐,多只谈绝句,而不及五、七言律诗,仅明王圻《续文献通考》论“乐府”说“唐多用七言律,如在池乐章”;清冯班《钝吟杂录》三说“唐人律诗说是乐府”;又说“唐人律诗亦有不必古题而入乐者,大概不犯八病,便可歌之,以被管弦矣”等数家而已。其实,唐代的五、七言律是可以入乐歌唱的。

唐芮挺章《国秀集》选开元、天宝时期诗人九十人的诗共二百二十首,他在《序言》中提出的选诗标准是“自开元以来,维天宝三载,谴谪芜秽,登纳菁英,可被管弦者都为一集”。可见他所选的诗,都是当时被诸管弦,可以歌唱的。《国秀集》中所选的诗,除五、七言绝句外,有五言律诗一百一十六首、七言律诗九首之多。芮挺章是开元、天宝时候的人,他所选的这些诗,当时不一定都被入乐歌唱,但是从芮挺章的《序》来看,我们至少可以肯定唐代律诗是可以入乐歌唱的。

中唐诗人白居易在《江楼夜吟元九(元稹)律诗》中说:“暗被歌姬乞,潜闻思妇传。”歌姬乞诗,当然是为了歌唱,可见元稹的律诗是经常被诸管弦的。

当然,律诗入乐比绝句要少得多。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五说:“唐初歌曲,多用五、七言绝句,律诗亦间有采者。”应该说是比较符合唐代的实际情况的。

除了五、七言绝律以外,还有一些五、七言诗和杂言诗也都可以入乐歌唱。

《唐诗纪事》卷十载:

上(中宗)宴日,(崔)日用起舞,自歌云:“东馆总是鸾,南台自多杞梓。日用读书万卷,何忍不蒙学士?墨制帘下出来,微臣眼看喜死。”

所歌为六言。

中唐诗人李贺有一首《申胡子篥歌》,他在《序》中记载了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李贺住在长安崇义里,邻居中有一位姓李的北方人,他有一个仆人叫申胡子,善吹篥。有一天,李氏召李贺饮酒,席间说他只会写长调,不会写五言诗。李贺就即席创作了这首《申胡子篥歌》。写成以后,左右的人“合噪相唱”。李氏很高兴,亲自为这首诗谱了曲,由申胡子吹篥,又叫姬人花娘歌舞此曲。诗和序是这样的:

申胡子,朔客之苍头也。朔客李氏,亦世家子……自称学长调、短调。久未知名。今年四月,吾与对舍长安崇义里。遂将衣质酒,命予合饮。气热杯阑,因谓吾曰:“李长吉!尔徒能长调,不能作五字歌。直强回笔端,与陶、谢势相远几里?”吾对后,请撰《申胡子篥歌》,以五字断句。歌成,左右人合噪相唱,朔客大喜,擎觞起立,命花娘出幕,徘徊拜客。吾问所宜,称善平弄。于是以弊词配声,与予为寿。

颜热感君酒,含嚼芦中声。花娘绥妥,体睡芙蓉屏。谁截太平管,列点排空星。直贯开花风,天上驱云行。今夕岁华落,令人惜平生。心事如波涛,中坐时时惊。朔客骑白马,剑把悬兰缨。俊健如生狞,肯拾蓬中萤。

这是一首五古风格的诗,共十六句。李贺曾为协律郎,《新唐书·李贺传》说他“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管弦”。

芮挺章《国秀集》所选诗,除五、七言律、绝外,尚有五言排律三十二首、五言六句三首、七古二首、七言六句一首、杂言一首,可见诸体在唐都是可以歌唱的。我们兹举唯一的一首杂言诗,程弥纶的《怀鲁》于后:

曲阜国,尼丘山。周公邈难问,夫子犹启关。履风雩兮若见,游夏兴兮鲁颜。天孙天孙,何为今夕学且难,负皇明而东游闲闲。

4.由乐定词与选词配乐

我们若作进一步的考察,即会发现两个问题。

第一,宋词是先有曲调,而词作者倚声填词(自度曲除外)。那么,唐诗入乐,是倚声填词呢,还是因词作曲?稍有音乐常识的人都知道,在歌曲创作中,实际上这两种方法都是存在的。绝大多数的歌曲,都是先有歌词,作曲者再根据歌词的内容、形式、风格、四声等等因素为之配曲。但是也有少数歌曲是先有曲调而后填词的。如今人为《江河水》《步步高》《梁祝》等乐曲填词,创作出同名歌曲即是一例。古人创作乐歌,也不外此两途。《诗大序》孔颖达疏就说:“初作乐者,准诗而为声;声既成形,须依声而作诗。”“准诗而为声”,就是按歌词配乐;“依声而作诗”,就是倚声填词。他讲的是《诗经》,但适用于一切乐歌,唐代歌诗也不例外。

唐人歌诗中,有按词作曲的,如前引李贺的《申胡子篥歌》。但这种情况相对地说要少得多,更多的是将诗歌配入现成的曲调。

元稹在《乐府古题序》中说操、引(合于琴瑟者)、讴、谣(出于民间者)“皆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也”;而“由诗而下九名(指诗、行、咏、吟、题、怨、叹、章、篇)”,“盖选词以配乐,非由乐以定词也”。

元稹指出的“由乐以定词”和“选词以配乐”,是唐人诗乐相配的两种方法。由乐定词,是指根据已有的曲调创作歌词的,相当于后代的为某曲填词。选词配乐,则是在现成的诗歌中选取适合于某调的作品,作为某调的歌词。两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先有曲调,后有歌词,只不过一个是创作歌词,一个是在现有的诗歌中选择歌词。

李白奉命创作《清平调》三首,属于第一类。《清平调》的词曲原本就有,唐明皇与杨贵妃赏牡丹时李龟年已经准备演唱,而唐明皇不喜欢用旧乐词,才宣召李白重作《清平调》词三章。李白则根据《清平调》的音乐作词,即宋王灼在《碧鸡漫志》中所说的“明皇宣李白进《清平调》词,乃是令白于《清平调》中制词”。

但是绝大多数时候,诗人作诗,本不为入乐歌唱;而教坊梨园乐工、州郡及私人乐伎能歌而未必能作,而演唱之时,又不可能老唱旧词,于是就在名人诗中挑选合于自己所擅长的曲调的篇什,合乐演唱。

同类推荐
  • 世界舞蹈艺术(上)

    世界舞蹈艺术(上)

    雅克·德比奇等人在所著的《西方艺术史》中说:在艺术上,持久性要比独特性更为重要,集中的、瞬间的价值命里注定要被永久性所超越。
  • 著名协奏曲欣赏

    著名协奏曲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协奏曲欣赏》主要内容包括:大协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第二十钢琴协奏曲、b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典、b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e调第一钢琴协奏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b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等。
  • 手风琴教学法

    手风琴教学法

    本书内容有手风琴音乐发展简史;中国手风琴专业教学现状;高等学校手风琴专业教学组织、管理;手风琴专业教学的特点;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手风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未来手风琴专业发展趋势,等等。对本专业人员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作用。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书画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书画鉴赏及收藏

    每一个书法家都有来源,没有来源的书法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藏当代潜力书法家尽管注重的是“当代”,然而,当代也是从古代而来的。所以,了解中国古代书法历史,对于我们收藏投资当代潜力书法家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
  • 不可不知的电影常识

    不可不知的电影常识

    看了一辈子的电影,电影是怎么拍的?电影背后的故事有哪些?《不可不知的电影常识》即将面世揭晓。本书浅显易懂,读者群体主要针对包括北漂大军在内的电影爱好者和初学者,可以作为电影艺术教育的内部培训教材或者专业人士的普及读物,读者群体主要包括高中电影评论及艺术特长培训班、全国各大城市艺术院校大学生读者群以及从事电影相关专业的各类人群等,即可作为专业类学习读物,也可作为艺术欣赏佳作,可以了解到更多你不知道的电影知识及电影故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武灵至尊

    武灵至尊

    武灵大陆,万载前天出异变,轰隆声响彻天际,血色雷霆怒鸣,在虚空中肆虐,苍穹好似破碎了般,流星焰火当空下,涂炭生灵。就在这时,当下统治武灵大陆的天尊山站了出来,携带着整个武灵大陆上所有的势力与天斗,经过数年的争斗,终于以天尊山一方胜出而结束。也是因此,天尊山在这场与天斗的战役中,渐渐没落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彻底消失在了历史尘埃之中。万载之后,武灵大陆一股股势力拔地而起,各自称雄大陆一方。少年偶得天尊山传承,自此开启了他的叱诧风云的一生……
  • 人彘重生:绝代凤凰

    人彘重生:绝代凤凰

    请多支持新书《鲜肉殿下:再贱萌妃》,么么哒!前生,她是温柔懦弱的戚夫人,只擅长跳勾人舞蹈,却遭情敌吕后虐杀成可怜的人彘。今生,她有备而来,以睿智,胆色,手腕,将所有欺负她的仇人,都置于死地。她在后宫绸缪多时,就为了以牙还牙,让前生的吕后与菱儿也尝尽人彘的滋味!吕后做到的,不过是个垂帘听政的太后。而她要的,是堂堂正正的一代女皇!《女皇赋》鱼藻缠绵汉王宠,心碎永巷人彘痛。厕神护主王母恩,芳菲重生武家门。盛唐晋王引相思,卷土重来感业寺。百花争艳谁逢春,天下女皇唯我尊。
  • 红楼梦之水黛

    红楼梦之水黛

    水溶,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自从初见的那一天,便知她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越是靠近她,便越是怜惜她。一颦一笑有千金重,从此他的目光再也不能投到别人身上。黛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本该是个陌生人,却意外地出现在自己的世界。越是靠近他,便越是依赖他。前世今生缘来缘去,原来他才应该是那个命中注定的良人。道是不相思,相思使人老。几番细思量,还是相思好。你是不是也一直相信,这世上只有那么一个人,才能够让你知道,究竟思念是什么感觉。
  • 魔凡记

    魔凡记

    生在红尘死为鬼,一念成魔或是佛。魔前不拜问苍仙,再续红尘万万年!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艰辛旅程,亦是一曲辉煌到绝巅的不败传说!且看匡帅如何逆生死、战轮回,成就那万古一魔!大家好,我是二西,新书魔凡记,与你们同在。
  • 霸天之欲

    霸天之欲

    本是八卦天上九域之一的霸主之子,逆天的气运得到一枚丹丸,实力快速提升,本该一统九域成就前人不曾完成的辉煌。可乱世之中出现一位枭雄,打破了这一切,崩碎了八卦天!八卦天如浮萍般坠落,分崩成四座圣山,不能进、不能出,自成结界。八卦天的分崩让霸主之子发现了前路不通的秘密。兵行险招,探重生之路,以绿铜金为基,冲击无上之境界!!!
  • 蛇宝宝的娘宝贝

    蛇宝宝的娘宝贝

    她,希音,遭到朋友陷害竟有了身孕。“行,没事,我接受”。可是,谁告诉她为什么怀孕两个月竟有8个月的肚子,天啊~“没事,我的孩子”转眼来到蛇界,一个个冒险随之而来。 宝宝们的爹地是谁。她,又是谁。 (无脑,无大岗,如果你想参与里面的人物,可以聊聊~)
  • 异界儿童收容所

    异界儿童收容所

    看着那些嗷嗷待哺的异世界儿童们。楚风的心情就是一阵的无语。语言不通,魔法不会,战斗怕死,连魔兽都打不过,整天想着靠什么九年义务教育去忽悠人?大家都是平民,谁搭理你们。在这个知识只对贵族有用,而贵族又懒得搭理平民的异世界。你们还能折腾出什么花样?
  • 紫凤涅槃

    紫凤涅槃

    一世纪前后一位在大汉生活一生的罗马人偶然穿越后世,在中世纪欧洲力挽狂澜复兴罗马。
  • 三界神坑

    三界神坑

    坑人、坑神、坑魔......这是一个坑人、神、魔的故事,俗称三界神坑。当然,这也是一个坑读者的故事,啊哈哈哈...ps:310642867(熊猫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