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我在广州讲课。台下坐满了中小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我发现很多孩子懒洋洋的打不起精神,就问他们:“你们看起来怎么这么累呀?”同学们抢着回答:“我周末参加了4个班呢!”“那算什么?我参加5个呢!”仔细询问后,发现台下的大部分同学周末两天都要参加3到6个兴趣班,有绘画班、钢琴班、小提琴班、奥数班、舞蹈班、速算班、跆拳道班、书法班、形体班等等,五花八门。于是我问,“你们愿意参加这些班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着:“不愿意!”
面对孩子的抱怨,父母们说出了他们的苦衷:
“别人的孩子都学,我们不学哪行啊!”“现在的竞争太激烈了,孩子要是没有特长,进重点中学就太难了。”也有父母表示,他们让孩子学点儿特长并没有功利目的,只是让孩子自娱自乐,丰富生活。一、别让兴趣班毁了孩子的兴趣
2005年10月23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小提琴夺走了我的童年》,作者川子虽然已经长大成人,但提到童年的经历,心境依旧难以平复。
大约从我小学三年级开始,父亲开始了他的育才计划――英语、日语、书法、小提琴……我的童年从此改变。
我出生在一个小城市,那时各种学习班还没有那么多,所有的讲授均由父亲完成。其实,有些他也不懂,只是在教育子女方面,他跟大多数父母一样,都是那么自以为是。记得那时我每天早上5点就被揪起来,开始跟他读两个小时的外语,然后才是跟其他孩子一样,背起书包开始一天的学校生活,如果说外语、书法仅仅算是“加码”的话,所谓的业余爱好――小提琴,对我来说不啻于一场噩梦。之所以这样说,因为它根本就不是我的爱好,完全是父亲的爱好,和很多父母一样,他把自己的爱好与梦想强加给我,夺走了我童年的欢乐。
条件所限,那时的我甚至没有一把适合自己的儿童琴,直接用成年人的琴练,这对我臂力以及下颌是个严峻的考验。记得那年暑假,我每天要练8小时的琴,开学后也是同样,挤掉了我几乎全部的课余时间。
在父亲看来,若我放学后不做点儿什么就是浪费时间。那时.父亲天天挂在嘴边的就是“不能荒废了时间”。随后是参加各种各样的演出,获得这样那样的荣誉,父亲的虚荣∞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对拉琴的要求当然是变本加厉,稍有懈怠,随之而来的就是拳脚暴力。与别的孩子相反,那时的我最害怕放学和寒暑假,至少在学校里,我还可以轻松应对,但回到了家,我却要为那个不属于我的“业余爱好”付出我的汗水和眼泪。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6年,直到我进了高中,住了校,才暂时摆脱了家庭。
川子在文中还提到在他上了大学以后,再也没有碰过小提琴,因为一看到它就会回忆起那段痛苦不堪的日子。他提到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淡漠,提到长久的暴力反抗对他性格的影响。在文章的最后,川子对父母们说了一句很有意味的话:孩子不是你们的私有物,让孩子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
现在的孩子应该比川子的时代幸福了,因为父母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成长环境。但令很多人不解的是,现在的孩子却和川子一样并不快乐。究其原因,同出一源:孩子被当作父母的私物,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想真诚地对千千万万父母说一句:放开手,自己走!你们会惊喜地看到:原来,在自由的天空里孩子能飞得那么高!那么远!
二、培养特长是一把双刃剑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年的全国调查发现,这一年的暑假有48.6%的中小学生参加过培训班,其中小学生有64.4%、中学生有391%。参加培训班的原因:为了培养能力的小学生为75.2%,中学生为76.4%;喜欢培训班学习内容的小学生为70%,中学生为54.7%;渴望借此结交一些朋友的小学生为43.9%,中学生为347%。在参加培训班的学生中,74.8%的小学生、81.5%的中学生参加过以提高学业成绩为目的的培训班:85.4%的小学生,64.9%的中学生觉得培训班对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非常大或比较大;91.50-10小学生,855%的中学生觉得培训班对培养特长的作用非常大或比较大。
调查同时也显示,21.7%的小学生、11.9%的中学生参加培训班是为了得奖在升学考试中加分;15%的小学生、245%的中学生是迫于父母的要求参加培训班;67%的小学生、11.9%的中学生是因为没事干,为了打发时间而参加培训班;3.5%的小学生、8%的中学生因为别人参加了,自己也只好去。这数据表明,各类培训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提高能力、培养特长的需要,对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也有积极意义。但也要看到,有些培训班成了部分孩子的压力来源,是否对孩子的成长一概适用,有待探究。
由于中小学名校考试录取率较低,为能在激烈竞争中胜出,许多小学生甚至幼儿被迫参加更多的培训班,以增加应考时的砝码。公共外语考试原本是对中学以上或成人的,可2005年北京的处共外语考试中,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小学生竟成了主角。这种远离规律的情形已经成为严酷现实――压力从成人、大学生、中学生下移到小学乃至幼儿园。
这一切不能怪罪家长,他们省吃俭用送孩子上各种特长班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孩子发展得更全面更优秀吗?毕竟中国是一个优质教育资源相当贫乏的国家,对于很多无权无势的普通父母,他们要想让孩子考进重点中学,除了靠特长这块敲门砖还能靠什么?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如今很多重点中学在选拔新生的时候,是否有特长是一个关键的考核指标,如果孩子曾获过全市的小提琴一等奖,或者有公共外语考试二三级(高中、大专水平)的成绩,就有可能顺利进入重点中学。
在理解父母们良苦用心和美好愿望的同时,有责任郑重地提醒父母朋友,莫把苦心变苦果,培养特长是一把双刃剑,千万不要因此此而伤害孩子。科学研究发现,孩子的潜能是千差万别的,要尊重他们的特点和兴趣,不能以家长自身的喜好和判断作为唯标准。当您给孩子报特长班的时候,问问自己,是否征求过孩子的意见,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是否急功近利了。不要把孩子当做一把泥,随意捏搓,放手让孩子自塑形象,他们的人生会更精彩。三、让孩子自己去选择特长毫无疑问,孩子有自己的专长是必要的。在现代社会,一个人一点儿专长也没有,是难以立足的。可是,怎么发现孩子的潜能,怎么培养孩子的特长,却是大有学问的。
清华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魏杰曾在一次讲座中,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
魏杰刚上大学的时候,学习的并不是经济学,而是中文。那个时候,学习中文是很多年轻人包括魏杰在内的理想。可是大学上了刚一年,魏杰就觉得有点儿不对劲,他越学越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搞创作,自己的兴趣在经济学上。这时,魏杰做出了令很多人惊异的决定――向学校申请改学经济。
后来,魏杰在经济学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谈起当初的选择时,他讲到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北京有个很著名的地方,叫公主坟,这是北京最繁忙的交通枢纽之一,每天从这里经过的人不计其数。据说台湾作家琼瑶路过此地,对‘公主坟’这个名字很好奇,后来听人说乾隆的一个公主葬在这里,因此得名。于是,琼瑶就这个线索产生灵感,创作了红遍大江南北的作品《还珠格格》。是啊,每天经过公主坟的人那么多,可是写出《还珠格格》的只有琼瑶一人。我完全没有琼瑶那样的灵气,要是继续学中文,估计是没有出路的。”
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可以概括为8个字,那就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现儿童就是发现儿童的潜能特点和成长需求,解放儿童则是打破一切对儿童的束缚,让儿童成为自己的主人。事实证明,人只有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发展,人生才会有幸福的感受,路才能走得更远。四、我培养孩子特长的感受
我出身贫苦.从小对学习、对知识充满渴求。当我做了父亲以后,将全部希望寄托给女儿,很小就开始了对她文化艺术的熏陶。
女儿4岁的时候,就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天使。爱说爱笑爱爱跳。1986年,我的第一本书出版了,收到1837元稿酬,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我连同稿费加储蓄倾其所有,托人买回一款珠江牌114钢琴。天真好奇的女儿欣喜无比,守在钢琴边不停也敲打。
那时,我们与许多父母一样,并不敢奢望孩子将来成为钢琴家,觉得孩子能陶冶一下性情,提升一下素养就行。当然,万一走上音乐之路,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为此,我们又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请了钢琴教师。每周两个晚上,带孩子去老师家学琴。
刚开始的时候,女儿很兴奋,挺快就掌握了简单练习曲的弹奏方法,回到家里也愿意练习。随着进度加快,学琴的难度加大了,我们明显感觉到女儿不大愿意去老师家,也不再主动练琴了。
一天晚上,妻子照例带女儿去老师家学琴。因为注意力不集巾,女儿没记住上节课的要领,上琴后错误百出。钢琴老师十分不满意,敏感的女儿察觉后,愈发战战兢兢,老课没完成,新课也没学好。回到家,女儿被扯到琴凳上,在妈妈的厉声训斥中,边哭边不知所措地弹着琴。眼泪伴着琴声揪着我们的心。
这以后,女儿学琴的兴趣越发淡漠,我们也在痛苦中犹豫.和女儿多次交谈。最后,当女儿明确表示不愿意弹琴时,我们尊重了她的意见。
转眼20年过去了,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她酷爱读书,喜欢写作,但却依然不愿弹钢琴。我问到她童年学琴的感受时,她脱口而出两个字:“恐怖!”又说,“没学会钢琴是个遗憾,但没有失去自由值得庆幸,它给了我选择与发展的机会。”从放弃学琴时起,除了游泳之外,我几乎没有给孩子报过特长班,而是选择了让孩子自由发展。记得女儿上一年级时,一天晚上,我们一起走在街上,女儿忽然问:
“爸爸,您看地上的碎玻璃像什么?”我马上想到启发她的想象力,于是反问:“你说呢?”女儿仔细地看了看,回答:
“这些碎玻璃就像闪闪的星星,又像珍珠。”
女儿能有这样的形象思维,有这样的优美词汇,我惊喜不已,对她大加称赞,说:
“太棒了!你形容得又准确又美丽,如果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记呀!”
女儿很高兴,眼睛在灯光下闪着亮光。她又想起了什么,犹豫地说:
“我想写,可好多字不会写。”
“没关系!你的拼音不是很好嘛,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嘛。”
于是,在我的鼓励下,1990年3月10日,刚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写下了她的第一篇日记:
晚上放学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地上的SUI玻li在路灯下闪guang。我问爸爸这xie玻li像什么,爸爸了ang我自己想。我仔xi地看了看说:“这Xie玻li就像闪闪的星星,也像zhenzhu。”爸爸kuajiang了我。
女儿写日记由此一发不可收,一直坚持了下来。
写文章的成功秘诀在于写熟悉的事,写具体的事,写感动自己的事,写自己喜欢的事。于是,我建议女儿观察热带鱼生小鱼,并和女儿一起养猫、养兔子。后来,女儿写的《热带鱼生小鱼》等三篇日记,被《中国儿童报》当范文发表,《小兔子三部曲》也发表在《东方少年》杂志上。这些成功的体验让女儿信心大增,认定写作是自己的强项,并由此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选择。
回顾女儿成长的历程,我感到欣慰,因为我让女儿走了一条自由轻松的成长之路。女儿18岁以前走遍了全国13个省,还在日本参加了两个暑假的民宿活动。虽然中小学没有进重点学校,最终却考上了复旦大学,尚未毕业就进入一家著名的媒体当记者,而这一切是她自己的选择。
五、给父母支招
1尊重孩子的意愿
父母应该明白,孩子再小也是人,人只有被尊重才会有热情。因此,发展孩子的特长要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询问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决定。有个孩子抱怨说:“《还珠格格》续集里有‘知琴’‘知棋’‘知书’‘知画’四姐妹,各有各的专长。妈妈只生了我一个女儿,所以我只好‘四位一体’,‘琴棋书画’全要攻,真是时代悲哀!真想只学自己感兴趣的一两样!”所以,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强加给孩子。
2.不可太功利
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还是整个人生中最富有活力的营养。兴趣的价值虽然很高,功利性却很低。因此,若想功利地培养兴趣,就会适得其反。建议父母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特长班、兴趣班,不要以功利的心态影响孩子学习的热情,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如果父母让孩子发展特长与兴趣的目的是为了使孩子多份爱好、多份调节生活的技能,为了孩子生活得幸福,那么就请父母注意,特长学习的快乐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而不在未来的结果中,应该让发展特长与兴趣的活动成为孩子轻松、娱乐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又一个类似校内学习压力的体验。
3休闲玩耍很重要
一些父母认为不做一些琴棋书画之类的事情,就是在浪费时间。其实,硬性要求孩子把课余时间让各种兴趣班排满,效果未必能够如愿。有一位高二学生说,每次去上兴趣班,由于没有兴趣,就敷衍了事。有时把学校布置的作业带到兴趣班上去做,甚至在兴趣班上互抄作业、看游戏书、谈球赛。试想一下,这样的兴趣班难道不是真正的浪费?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浪费了金钱。父母应该保证孩子的休闲玩耍时间:第一,休闲玩耍是孩子的权利;第二,玩耍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孩子在玩中不但能缓一下紧张的学习压力,放松一下心情,还可能培养出真正的趣,甚至会激发出宝贵的想象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