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曰:“蜉蝣,刺奢也。昭公国小而迫,无法以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依焉。”孔颖达《毛诗正义》本此作疏云:“作蜉蝣诗者,刺奢也。”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此诗盖以时人有玩细娱而忘远虑者,故以蜉蝣为比而刺之。言蜉蝣之羽翼,犹衣裳之楚楚可爱也。然其朝生暮死,不能久存,故我心忧之,而欲其于我归处耳。序以为刺其君,或然未有考也”。今人袁愈萤、唐莫尧《诗经全译》认为该诗为“没落士大夫的哀叹”。程俊英《诗经译注》亦认为:“这是一首没落贵族叹息人生短促的诗。在这位感伤的诗人看来,蜉蝣的朝生暮死,与人的‘生年不满百’是一样的,都逃不出死亡的规律。”而金启华的《诗经全译》对该诗题解为:“见蜉蝣,叹人生。”其实不论是没落的贵族士大夫,还是生活悲苦的古代劳动人民,对人生短促的感叹都是一样的,故金启华的说法是用最简洁的话语概括了这首诗的诗旨。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采用的是《诗经》中常出现的重章叠句手法,起到一唱三叹,回环反复之功效。每章前两句写蜉蝣的翅膀如同穿着衣裳般鲜明楚楚,蜉蝣全身富有光泽,如同穿着礼服洁白如雪,可是它们却是朝生暮死,这是诗人所见,它们如此绚烂美丽,却朝生暮死,如此绚烂的生命却如此短暂,此景引起了诗人的感叹:心里是多么的忧伤啊,不知道哪里才是我的归宿。诗人每章前两句对蜉蝣美的赞叹中始终带着对消亡的无奈,让那种昙花一现,绚烂之极却又短暂之极的感觉分外强烈。而蜉蝣的朝生暮死,与人的“生年不满百”其实是一样的,两者都逃不出死亡的最终归宿。
这首诗的结构很单纯,所叙述的内容也很简单,可其所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刻的,引起的反思也是不容忽略的:人生如此短暂,而我们则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投入到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