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有虚妄的安全感,这个位置并不是非你莫属。要知道:在老板的眼里永远没有空缺的位置。如果你想巩固自己的位置,就要做到在其位谋其职。
老板的眼中没有空缺的位置
无论这个位置上的人员如何更迭,也无论其更迭的频率多大,有一点儿是恒定的:这个位置不会处于空缺状态。
任何一个公司都有人员流动情况,但不管离开某个职位的员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也不论他是人才还是庸才。他所离开的这个位置从来都不会处于空缺状态。相反,总是在他离开后,会有其他的人马上“补缺”。
我们知道任何一场蓝球比赛都有替补队员。一旦某一位置上的队员体力不支,或者其他的什么原因。总之,只要你不能使自己所在的位置起到应用的作用,达不到这个位置的要求时,你就会被替补队员替下场。
可见,对于任意一个球员来说,无论你能在这个位置上发挥多大的作用,也不管你所在的位置多么重要,这个位置并不是非你莫属,你不拥有这个位置的所有权。
你知道吗?自己所在的职场位置也有“替补人员”。
与球赛所不同的是,你的“替补人员”处于非显在的隐性状态。你虽然不知道他(他们)是谁,甚至对他(他们)的基本情况一无所知。但他(他们)确实是存在的。
比如老板的秘书这个位置,从李秘书改为张秘书,据而又变为高秘书……无论这个位置上的人员如何更迭,也无论其更迭的频率多大,有一点是恒定的:秘书这个位置不会处于空缺状态。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老板的眼里没有空缺的位置。
任何一个位置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均有其相应的价值。否则如果这个位置不能为公司带来效益,不能为老板创收,这个位置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必要性,就会被撤消。实质上,老板看重的是位置所产生的价值,而不是位置本身。
显然,在公司创办初始,老板设立一个位置时,并不是由于某个具体的个体,才设立了这个位置,而是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才设置的。
所以,从理论上来看,谁都有权利占据这个位置,而且占据这个位置的概率具有均等性。只要你能够使这个位置产生其相应的价值。
实际上,你要想占据某个位置,首先你必须迈过一道门坎——达到这个位置的要求与标准。
这是一个硬性的指标。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处于秘书这个位置上的个体姓李,还是姓高,都必须使自己所创造的价值不低于秘书这个位置的价值。只有这样你才能巩固自己的位置。因为老板的最终关注点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这个位置所产生的价值。
现在你明白自己与位置之间的关系了吗?你所在的位置并不是因你才“诞生”的,而你却是因为这个位置才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老板在为某个位置招聘合适的人选时,虽然最终职位与人其显在的关系,是按照能位匹配的原则实现“一个萝卜一个坑”的1:1的对应关系。实际上,位置与个体之间的映射关系是一种隐在的一对多的映射关系。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使这个位置产生其相应价值的人,并非只有你一个人,或者说能够胜任这一职位的人不计其数。那些没有处于这一位置上又符合职位要求的人就是你潜在的“替补人员”。
之所以你能够占据自己现处的位置,是因为主、客观多方面的因素使你捷足先登了。而其他“出局”的人并不见得是硬件不过关。这些人的切实存在性,使你随时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势。
而且,在你的身边很多人时刻都在向老板证明:自己比你更合适这个位置,一旦这些人中的某一位得到老板的认可,你就会出局。
保罗最初是在一名经理手下做事务性工作。那位经理经常把事情推到自己手下职员的身上。
他觉得保罗是一个可以任意驱使的人,所以经常指使保罗为自己干事。保罗是一个非常心细且有能力的人,他在日常的工作中总是很注意观察厂里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老板约翰先生的个人喜好。
有一次,这位经理叫保罗替自己编一本约翰先生前往欧洲时的密码电报书。
一般人编电码都是随便编几张纸就算了事,保罗却不同,他是将这些电码编成了一本小小的书,用打字机很清楚地打出来,然后再用胶装订好。电报密码书做好之后,便交给了老板约翰先生。约翰先生认真看了看电报密码本,然后说:“这大概不是你做的。”
这位经理只好战战栗栗地回答:“是……保罗……”
约翰先生立即命令:“你叫保罗到我这里来。”
保罗到办公室来了。
约翰说:“小伙子,你如何把我的电报做成这个样子呢?”
保罗说:“我想这样您用起来方便些。”
几天后,保罗便替代了自己的顶头上司也即那位经理的职位。
所以,不要认为自己不可替代,更不要愚蠢地认为公司离开你就会周转失灵。你所在的位置并不是非你莫属,有很多人都在虎虎眈眈地注视着这个位置,一旦机会成熟,你的“替补人员”就会取代你位置。
现在你感觉到一种危机感了吧!
只有时刻保持这种危机感,你才能避免被替补出局。而时刻保持这种危机感的最佳方法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在老板的眼里没有空缺的位置。
在其位谋其职
只有忠实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满怀着忠诚的责任心来对待老板,使自己所在的位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与自己的位置保持一种长期性的“婚姻”关系——巩固自己的位置。
在老板的眼中永远都没有空缺的位置,所以,如果你不想与自己的位置保持一种短暂的“约会”关系,而是保持一种长期性的“婚姻”关系。你就要在其位谋其职。
从公司这个角度来看,由于来自市场的压力,它必须要迅速推出自己的产品、服务,并提供新的技能,缺乏这种速度和变化,企业就难以生存。
公司里的每个位置都对企业的生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名员工如果在某位不谋其职,其所在位置的运作就会出现问题。当任何一个位置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时,都会直接削弱企业的生命力。
亦即,如果我们把公司看作一个构建很好的整体,其中的每一个位置都是整体的构成元素,任何一个元素的运作出现问题,都会殃及整个组织。位于美国俄勒冈地区的冷水溪镇很兴旺。小小的城镇拥有三大公共娱乐场所、一家大型的商场……唯一缺的就是消防部门。事实上,也确实没有必要有这样一个部门。二十年来小镇仅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火灾,而且地点只是教堂公墓后牧师的柴火堆。
当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水桶队时,谁还会需要一个消防部门呢?这正是冷水溪居民的认识,许他们是对的。这里最关键的,当然是训练有素。
冷水溪的水桶队每个月都有一次消防演习。平日水桶队的成员忙于自己的事务,比如经营商店或是在酒吧中服务,但是当火警铃声响起时,全体水桶队成员都要立即将自己的水桶拎在手中,并冲向事发地点。
一天,铃声响起,铁匠的店铺真着火啦!水桶队员立即带着各自的水桶各就各位,但是老安东尼奥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水桶。
水桶队的队员在奋力灭火,但是他们缺了一个水桶,缺少了一个关键人物,日常的节奏被打乱,力量锐减。虽然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还是不得不无奈地看着火焰从铁匠铺窜到了旁边的马厩……
这支训练有素的水桶队,本可以凭借其实力将大火扑灭,但却因为老安东尼奥没能做到在其位谋其职,使日常的节奏被打乱,整体力量锐减,最终只能无奈地看着火势越来越凶猛。试想如果老安东尼奥没有丢掉自己的水桶,使其所在的位置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那么整个事件就会出现逆转,产生完全相反的结局:扑灭大火。
由此可见,老板喜欢在其位谋其职,喜欢具有实干精神、敬业精神的员工是合情合理的。因为老板希望任何一个位置的效能都达到最大化。
从员工这个角度来看,只有忠实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满怀着忠诚的责任心来对待老板,使自己所在的位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与自己的位置保持一种长期性的“婚姻”关系——巩固自己的位置。
一个人如果在30岁时想拥有财富,35岁时渴望权力,40岁时得到荣耀,50岁时能够荣华富贵光宗耀祖。那么这个人只能与自己的位置保持一种短暂的“约会”关系。因为欲念太奢侈,朝三暮四地期待奇迹出现,不集中精力去作好本职工作,自然会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有些人总希望为自己留一条退路,崇尚东边不亮西边亮。可是没有太阳,东西哪边都不会亮。
你怠慢消极,马上就会有人替代;你保守落后,自然会被淘汰,许多人在盲目地追求好的工作环境和薪酬。摹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虚度了年华,而那些埋头苦干默默坚守岗位的人,或拥有一技之长,或富有管理经验,成为人们尊敬的师傅或专家。这些人还会为自己是否会失业而担忧吗?
所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你已经着手了,千万别心猿意马地梦想那奢侈不切实际的诱惑。你可以珍惜你的时间,但对工作绝不能吝惜你的勤奋和汗水。一定要在自己的职位上全力以赴,否则在失去工作的困境中再痛心疾首,那代价太大了。
可是很多人往往是到了这种地步才猛然醒悟:有活要好好干;,否则,在其位不谋其职,虽然使老板的利益受到了损失,但最终的受害者却是自己。
要想巩固自己的位置,就要在已有的职位上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做,做到尽善尽美,并不断地精益求精。把以前从来没有填补过的欠缺与空白补上。要比你的同行和前辈做得更多、更好。也就是说,关键不只是在于是否能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不只是在于能否完成自己的工作,而是要做得比预期的更好,要使老板对你的表现赞叹不已。这样,你自然就会得到回报,那就是使自己的位置固若金汤。在其位谋其职,说明你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信心和热情。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认准了目标,有一份自己认同的工作,那么就要认真勤奋地好好干。在好好干的过程中,你会熟悉技艺,并锻炼出稳健耐心的性格。
同时,你那踏实的作风,也会赢得同事们的认同,老板的欣赏,而反过来这些又会促进你的工作。
任何技艺和经验的摸索都缘于扎实的实践,亲身体会经历才能逐渐完善改进,而在其位谋其职便是踏实的阶梯。
有人曾就个人与位置之间的关系请教一位成功人士:“你为什么能在自己的位置上稳如泰山?”“我在一段时间内只会集中精力,踏踏实实地做一件事,但我会彻底做好它,简单地说就是在其位谋其职。”这位成功人士这样回答。
美国著名的法官鲁弗斯·乔特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有时候,他会和一个小商贩为了一些在他人看来是小事情的事进行辨论,其认真的劲头,丝毫不亚于他在联邦最高法院的演说。人们开玩话地说他患有职业病。
一位著名作家写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在其位谋其职,要尽心尽力,一丝不苟。这是因为究竟什么才事关真正的大局,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其实我们也不是很清楚。也许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实际上却可能生死攸关。”
卢梭说:“如果一个人因为受过良好教育而懂得应该怎样履得自己生而为人的使命,那么,他在选定的相关领域就不会手忙脚乱、疲于奔命。对我来说,我的学生将来是做军人、做教士还是律师都没有关系。命运注定了我们生而为人,就必须完成具有特定意义的个人职业生涯。我对他们的全部教导就是:要学会生活。当我完成对他们的教导时,他们既没有成为军人,又没有成为律师或神职人员,但他们首先要成为真正的人,也许以后的命运会随心所欲地左右他们的生活,使他们在社会中起伏浮沉,但他们总会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并在自己的位置上尽职尽责地干,完在他生而为人的使命。”
卢梭的话很道,这个世界并没有要求你一定成为某个行业的人——科学家、医生、律师、作家、农民或者商人,它也没有武断地命令你成为其中的任何一种人,但是它确实要求你精通自己所选择的行业,并在自己的位置上付出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智慧。如果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是行家里手,世界就会为你鼓掌喝彩。但是,它不允许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三心二意、半途而废或者是做一些徒劳无用的工作,否则它会抛弃你,使你成为社会的“弃儿”。
所以,如果你不想成为社会的“弃儿”,不想失业,就要在自己的位置上严格地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决不允许自己做到次好。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你就不必担心自己是否会被老板解雇了。
这件事,老板不必交待
如果你想巩固自己的位置,你就要永远保持主动率先的精神,不等老板交待,便去主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一家机械公司的老板的体会是这样的:
他说:“我们这一行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想办法增加‘能想又能做的人’。我们的生产与行销体系中,没有一件事是不能改进的,也就是说都可以做得更好。我可没有说目前大家做得不好,我们确实很努力。然而像所有进步的大公司一样,我们也很需要新产品、新市场以及新的办事程序,这要靠积极主动又能干的人来推动,这些人都是责任最大的人。”
主动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行动,一种美德。那些积极主动去做好本职工作的人,不管在哪一行都很吃香,他们的位置自然得到了巩固。
主动去做你应该做的事,随时准备展现你超过老板要求的工作表现。换言之,如果你对自己的期望比老板对你的期许还高,那么你就无需担心自己的位置不保,无需担心自己会被老板解雇。
如果你想与自己的位置保持长期性的“婚姻”关系,你就要永远保持主动率先的精神,不等老板交待,便去主动做你应该做的事,纵使面对缺乏挑战或毫无乐趣的工作,都要勇往直前。如此你将会获得老板的奖赏。当你养成这种主动、自发的习惯时,你所在的位置便固若金汤了。
不必老板交待,主动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同时为自己的所做所为承担责任。那些位高权重的人,都是因为他们以其主动性的行为,证明了自己勇于承担责任,赢得他人信赖的。
成就大业之人和凡事得过且的人,他们之间最根本性的区别在于:前者总是主动、自发地去行为,并懂得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而后者与之恰好相反,他们不仅不会主动、自发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既便是在老板交待了之后,他们都不会立即去做。
这些没有主动性的人,他们之所以不会自发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一般有两种原因:或者是自以为“聪明”,总是趁老板不在时敢紧“忙里偷闲”;或者是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完成而且本身又具有隋性,即使有一些特别热心的人不厌其烦地向其示范,并耐心地跟他一块儿做,他还是不愿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