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猴头菌又名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由于其子实体形似猴头而得名。猴头菌属真菌门,担了菌纲,多孔菌目,齿菌科,猴头菌属。野生猴头菇数量稀少,现在已能人工规模栽培,我国浙江省常县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目前从市场分析来看,栽培猴头菇发展前景广阔。
猴头菌是我国名贵的食用和药用菌,其肉质细嫩可口,滋味鲜美,营养丰富,色、味、香均属上乘。据分析,每100克猴头菌干品含蛋白质为26.3克,脂肪4.2克,碳水化合物44.9克,粗纤维64克,铁18毫克,磷856毫克,钙2毫克,维生素B10.69毫克,维生素B21.89毫克,胡萝卜素0.01毫克,含16种氨基酸,其中有7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猴头菌也是一种贵重药材,在古代被视为难得的健身补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猴头菌具有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增强人体健康的功效。
猴头菌子实体肥厚,呈猴头状,子实体由菌肉和菌刺形成,新鲜时直径4—20cm。菌肉幼嫩时白色,成熟后稍黄色,在菌肉下部由无数粗而短的分枝相互融合成团,中间略有缝隙,分枝末端有许多肉质长刺,称为菌刺。新鲜时刺呈白色,下垂生长,刺长1—3cm。
猴头菌属腐生性真菌,木材是它生长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基于保护绿地保护树木的要求,常用棉籽壳、玉米芯、洒糟等原料代替纯木屑栽培猴头菌。由于猴头菌子实体属中温型真菌,因此,在西北地区春、秋、冬季利用温室栽培猴头菌比较适宜。
二、生活条件
(一)温度:猴头菇菌丝体在12—30℃以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4℃,温度合适时,菌丝生长速度很快,生长旺盛,温度太低或太高时,菌丝生长较慢或易产生霉菌,子实体分化温度范围12—24℃,最适温度18—20℃,温度太低或太高时子实体不易分化。
(二)湿度:猴头菇菌丝体生长喜欢偏湿的环境,因此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含水量在65%为宜,发菌室空气相对湿度70%较合适。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左右,合适的湿度环境下,猴头菇生长迅速,颜色洁白,而空气相对湿度太低时子实体不易分化或易枯萎变黄,空气相对湿度太高时,子实体极易腐烂。
(三)空气:猴头菇属好气性真菌,菌丝生长阶段,发菌室要勤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如果空气不足或CO2浓度过高时,菌丝生长缓慢,基质易变酸产生霉菌。子实体生长阶段,同样菇房要保持新鲜的空气,空气不足时,猴头菇易发生畸形,不易分化出毛刺。
(四)光线:菌丝体生长阶段,在散射光或暗光的条件下,它均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则必须要有一定的散射光线(200—400勒克斯)才能促进子实体分化。无光或光线过强均不利于子实体生长,光线暗时,子实体不易分化,光线太强时,子实体生长较慢,猴头菇颜色变深。
(五)酸碱度:猴头菌喜欢偏酸性的环境生长,菌丝体生长最适酸碱度为PH值4—5之间,此时菌丝生长很快,菌丝浓密旺盛,相反如果PH值太低或太高,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
(六)营养:猴头菌属于腐生性真菌,菌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分泌出许多不同的分解酶,从而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有机物分解成利于自身吸收的产物。因此,丰富而全面的营养基质是猴头菇高产优质的根本保证。一般情况下,基质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为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在调配栽培料时,要求培养料内碳、氮比例为25:1为宜,这样菌丝生长速度快且旺盛。子实体阶段要求培养料中的碳氮比例为35—45:1。这样有利于子实体分化和产量的提高。
三、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安排:
猴头菇属中温型真菌,西北地区利用温室栽培猴头菇时,适合在8月上旬播种,8月底开始出菇,出菇期安排在第一年的9月底至次年的4月底。换句话说,头一年8月至次年4月是猴头菇栽培最佳季节。
(二)培养料制备。
1、原料的选择:
过去人们栽培猴头菌主要选用阔叶木屑。近年来随着猴头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越来越限制乱砍乱阀树木,并且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已提到意识日程上来,因此,推广普及以多种栽培原料代替单一原料的栽培方式,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目前主要以玉米芯、棉籽壳、酒糟以及少量木屑为栽培猴头菌的主要原料。通常选用干净、无霉变的上述原料为基础,加入一些辅助原料作为营养素的一种补充。
2、培养料配方:
(1)棉籽壳88%,麸皮10%,石膏1%,蔗糖1%。
(2)玉米芯83%,麸皮15%,石膏1%,蔗糖1%。
(3)酒糟68%,阔叶木屑15%,麸皮15%,石膏1%,石灰1%。
3、拌料:
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好配方之后,按照配方的要求称取不同比例的原料,开始拌料,以配方(1)为例,先将棉籽壳、麸皮、石膏干料充分拌匀,然后用水把蔗糖溶解成水溶液,洒在干料上面,再用充足的水拌料,边拌边加水,使培养料中含水量达65%为宜。含水量粗测方法为用手紧捏原料,指缝间有水渗出而不滴为宜。
(三)装袋灭菌。
将拌好的培养料堆置30分钟,使其充分吸收水分,然后开始装袋,资料袋规格为17×38cm,厚1.5丝的聚乙烯袋。
装入袋内的培养料要求紧实,袋的两端扎成活结,不宜过紧,有利于通气,便于菌丝生长,装好的栽培袋应呈圆柱状,外表平整,光滑,然后利用常压灭菌灶灭菌。先将锅内盛满水,放上衬板和垫布,把料袋放在其上,留有空隙,关闭灶门并点火加热,待灶内气温达100℃时开始记时,在此温度下保持10小时,停止加热,焖一夜,次日打开灶门,使其冷却。
(四)消毒接种:
锅内灭菌袋温度降至30℃以下时,将其搬入接种室内,同时放入栽培种,接种器具,75%洒精棉,工作服等。先用来苏水溶液喷洒接种室进行杀菌消毒,然后用烟雾剂薰蒸消毒。常用的有克霉净烟雾剂,按说明比例点燃克霉净烟雾剂,约40分钟后,准备接种。注意在空气消毒时,门窗关严,接种开始前穿好工作服,用酒精(75%)棉擦洗双手及接种工具,对其进行表面消毒,打开菌种瓶口,用酒精棉擦洗菌种瓶口,挖掉老化的菌皮,使新鲜菌种露出,用镊子夹成蚕豆大小的菌块,均匀洒在栽培袋口中,下种量为10%,快速扎口,以免被霉菌感染,通常每瓶菌种接6袋(两端接)。接种工作过程中避免走动外出或进入,避免霉菌感染。接完种之后,将袋及时放入发菌室进行发菌管理。
(五)发菌管理:
将袋层叠成一行或几行,行与行之间留有人行道,一般层叠4—5层为宜。用来苏水溶液喷洒发菌室进行空气消毒,每隔一周消毒一次,每天通风换气2—3次,每次1—2小时,保持空气新鲜。发菌温度控制在23—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保证菌袋内外水分相对平稳。每隔一周翻袋一次,发现有被霉菌感染的菌袋应及时隔离处理,大约45—50天菌丝发满菌袋。
(六)出菇管理:
栽培袋菌丝长满之后,将其放入菇房,横放采用墙体式两端出菇,把两端扎口剪掉,留有直径2cm的小洞,此时,往空间喷水,使出菇内空气相对湿度达90%左右,大约10天左右开始出菇,温度控制在18—20℃,每天要勤通风换气,至少2—3次,每次1—2小时,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每天喷2—3次水,喷水时,使其形成雾滴自由落下,不要直接喷向菇体,以免伤害菇体。湿度偏低时,子实体不易转化或枯萎变黄,湿度过大时,子实体易腐烂。通风不良时,容易形成畸形菇,子实体很难分化出毛刺,形不成标准的猴头菇。
(七)采收:
正常情况,猴头菇从出菇到成熟采收需要15天左右,此时菌毛刺长到0.5—1cm左右,即可采收,采收时用小刀从基部割下,采后停止喷水2—3天,以后逐渐增加湿度进行出菇管理,10天后下批子实体又会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