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毛泽东与毛远新谈话。内称:“科学的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但讲课不能都按照发展顺序来讲。学历史,主要学近代史。现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才3000多年,要是到一万年该怎么讲呢?”(《毛主席论教育革命》第26页)
“刘晔是个大军师,很能看出问题”
3月,毛泽东在杭州的小型会议上的一次谈话中说:“曹操打过张鲁之后,应该打四川。刘晔、司马懿建议他打。刘晔是个大军师,很能看出问题。说刘备刚到四川,立足未稳。曹操不肯去,隔了几个星期,后悔了。曹操也有缺点,有时也优柔寡断。这个人很行,打了袁绍,特别是打过乌桓,进了500多里,到河北迁安一带,不去辽阳打公孙康。袁绍的儿子袁尚等人,要谋害公孙康,公孙康杀了袁尚兄弟送头给曹操,果然不出所料。‘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害’。”(《毛泽东之魂》修订本第357页)
“班固说他(汉元帝)优柔寡断”
3月18日,毛泽东在杭州的一次小范围会议上说:“汉元帝,用《诗经》治国,‘儒学’治国。汉元帝的老子是汉宣帝,对他说汉朝要亡在你的手啊!班固说他优柔寡断。”(《毛泽东之魂》修订本第352页)
历史上的清官,很难找到
3月30日毛泽东在上海的一次谈话中,又提到郑季翘的《文艺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对形象思维的批判》一文,说:这篇文章读后不大好懂,应把形象思维理论的历史来源搞清楚。在谈到历史剧《海瑞罢官》时,说:历史上的清官,很难找到。包拯、关羽都是统治阶级吹出来的。(《毛泽东的文艺美学活动》第240页)
“我就在20世纪60年代
当了共产党的钟馗了”
7月8日,毛泽东给江青写信。
内称,“晋朝有人反对刘邦,他从洛阳走到成皋,叹道: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我曾举了后汉人李固写给黄琼信中的几句话:蛲蛲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后两句,正是指我。我曾在政治局常委会上谈过这几句。人贵有自知之明。今年4月杭州会议,我表示了对于朋友们那样提法的不同意见。可是有什么用呢?他到北京5月会议上还是那样讲,报刊上更加讲得很凶,简直吹得神乎其神。这样,我就只好上梁山了。我猜他们的本意,为了打鬼,借助钟馗。我就在20世纪60年代当了共产党的钟馗了。”(《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第541页)
和贺龙谈贞观之治、谈庄子……
9月14日,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客厅接见贺龙。他和贺龙闲聊了几句,便从肘边的茶几上拈起份材料,“嘿嘿”地朗声笑道:“你不要紧张嗷。对你我还是过去的三条,忠于党,忠于人民,对敌斗争狠,能联系群众。”说着,将材料递给贺龙。贺龙一看,是吴法宪等人的告状信。他请示毛泽东:“我是否找吴法宪他们谈谈?”毛泽东摆摆手:“有什么好谈的。你不要找他们,不能承认上面的事情。”贺龙说:“我想找他们解释一下。”毛泽东沉吟片刻,说:“那也可以嘛。”随之,他话锋一转,心境愉快地与贺龙谈起贞观之治;谈起庄子“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谈起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开始的唯物主义立场的转变和人类解放思想的确立……思路随兴所至,一无羁绊。不觉竞谈到中午,毛泽东挽留用餐,贺龙谢辞。(《共和国重大决策出台前后》第3卷下,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496页)
与驻外使节谈中越关系史
毛泽东在外交部小会议室,在陈毅陪同下,接见十几名归国的外交使节。
毛泽东不慌不忙喝掉杯中的茶水,待工作人员重新沏满水后,作了一个潇洒的手势,便开始了他那知识渊博、引人入胜的讲话。
讲话的大致意思如下:
越南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越两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现代越南是多民族国家,其中以越族为主。越族与古代中国南方的百越人有关系。是百越的一支。古代越人有许多分支,在公元前三四世纪,越人大致分五部分,多在中国境内:东越在浙江省,闽越在福建省,南越在广东,西越在广西省和越南部,雒越在越南的红河流域。
百越中的雒越,大约是在公元前4世纪,就是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占据了红河流域。已经有了发达的炼铜术,创造了东山文化,开始向阶级社会发展。最初是组成了雒越部落联盟,后来,其中一个蜀部落在蜀王子泮率领下占有了部落联盟的领导地位,建立起越南第一个王朝,史称安阳王。“土地有雒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占有土地者叫雒王、雒侯、雒将。
秦始皇统一中国,征服了齐、楚、燕、韩、赵、魏诸国,也征服了百越之地。秦派去百越之地的地方官叫赵佗,他搞割据,建立了南越国。到了汉武帝时,国势强盛,消灭了赵氏割据势力,将南越国“分置九郡”,后来又改成7郡。这7郡统称为交趾,长官称交趾刺史。汉献帝时,改交趾刺史为交州牧。不久,孙权分交州为交广二州。交州有东汉时交趾、九真、日南3郡,广州有东汉时的南海、苍梧、郁林、合浦4郡。秦始皇曾经迁徙内地50万人“戍五岭”,与越人杂居。其中,南海等4郡,也就是交、广二州的广州,由于文化较高,交通便利,汉影响也较强,越人逐渐朝着与汉人融合的方向发展了。而交趾等3郡,也就是交广二州的交州,由于条件不同,汉人朝着与越人融合的方向发展了。
西汉时,朝廷常把罪人发配到交趾等郡。与当地人杂居。到东汉献帝时,内地大乱,士人到交趾避难的很多,而且常常是举家迁徙,汉人与越人互通语言,总的趋势还是朝着与越人融合的方向发展。
在汉朝统治时期,雒越人所受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日益加重。东汉光武帝时,锡光做交趾郡太守,这个官大体上还可以。后来换了个叫苏定的人去做太守,这就糟了。苏定是个“张着眼睛看钱,闭着眼睛办事”的贪污官。他残酷剥削人民,又竭力压制雒将。雒将大体相当一名部落首领吧。苏定杀死了雒将诗索,诗索的妻子征侧是位了不起的女英雄,首先举义反抗,她的妹妹也起兵响应,叫征贰;征侧、征贰成为起义军领袖,历史上叫做二征起义。起义军得到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越人俚人的响应,击败汉朝驻军,取得65座城,征侧自立为王。《后汉书》说征侧是为了个人愤怒而起义,这种说法不对。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个阶级斗争问题。为什么四郡越人俚人群起响应,为什么刺史太守困守孤城得不到居民援助呢?可见这些刺史太守都是苏定一类的贪劣官。
东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率汉兵8千,合交趾兵共2万多人击败起义军,“二征”在作战中壮烈牺牲。
马援虽然脱离不开其阶级局限性,但他确是一代名将,有政治头脑。他一面修城治郭,设官驻守,强化统治,一面下令兴修水利,穿渠灌溉,为当地人民办了几件好事,稳定了那里的局势。
讲到这里,毛泽东略作停顿,深深吸口烟,又缓缓吐出,叹一声道:“马援之后,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地方官大多贪婪苛虐,对越南人民的压迫和榨取十分暴烈,人民忿不能忍,不断举行起义。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是却给中国封建统治者以沉重打击,增强了越南人民为建立一个独立国家的斗争意志。唐朝灭亡后,吴权击败中国南汉的驻军,自立为主,越南从此独立。经李朝到陈朝,200多年,民族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在汉字基础上创成了本国文字‘字喃’。越南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元朝统治者三次进犯越南,都被击退了。明朝封建统治者侵占越南,也被击退了。越南独立后,中越两国仍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两国的使节和人民的往来更是从未断绝。越南的占城稻种传入中国,还有木棉,对中国农业做出很大贡献。中国的印刷术传入越南,13世纪中叶,越南开始用木板印户口帖子。15世纪后,开始刊刻四书五经。越南人常有举族移住中国广州、海南岛等地。明初参与设计修建北京城的阮安,被明代士兵奉为火器之神的黎澄善,都是越南人。中越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谊确是源远流长。”(《共和国秘使》第256~259页)
武则天喝令把牡丹推出斩首
据说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曾指示工作人员把院里的盆花都撤了,惟独留下几株大牡丹。秘书问他:“为什么还留下这几株牡丹呢?”毛泽东笑着说:“树立一个对立面嘛。你们知道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吗?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有一天她下了道命令,叫御花园里的百花在一个早上统统开放。其他的花都遵命照办,惟有牡丹不理那个茬,就是不开。武则天一见大怒,喝令太监们把牡丹连根掘起,推出午门斩首,结果刀劈不折,斧砍不断,又架火烧,也烧不死,无可奈何,只得弃置路旁。而牡丹却说:‘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我一看,好呀,没人要我要,于是,我就把它们请到这里了。”秘书们问:“牡丹为什么不开呀?”毛泽东哈哈笑着说:“那个老太婆的命令不对嘛,违反了自然界的规律,所以牡丹就是不听她那一套。”(《震撼世界七十七天》第231~2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