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的发明者不是什么专家、医生,是法国一个小药房的司药。我在一个小册子上看到的。为了发明安眠药,他共做了十年的试验,做试验时几乎丧失了生命。试验成功了,法国政府不赞成,说他犯法;德国却很欢迎,把他接过去了,给他开庆祝会,给他出书,于是安眠药出世了。
盘尼西林——青霉素是一个染匠发明的,因为他的女儿害了病,没有钱送医院,没办法就在染缸旁边抓了把土,用什么东西和了和,吃下去就好了。后来经过化验,这里头有一种东西,就是盘尼西林。
达尔文,大发明家,青年时开始信宗教,也被人轻视。他于是研究生物学。到处跑,南北美洲、亚洲都跑到了,只是没有到过上海。创造进化论时也是个年轻人。
得诺贝尔奖金出名的杨振宁、李政道当时也是年轻人,不过30左右。台湾成立了科学院,胡适当院长,把他俩请去当院士。
郝建秀,全国人大代表,是青岛纺织厂的女工,她在18岁时就创造了纺纱的先进方法。
还有共产党员音乐家、国歌的作者聂耳,也是年轻人。
《封神演义》里的哪吒,本领很了不起,他是托塔天王李靖的儿子,也是个年轻人,他是天不怕地不怕,什么也不怕的。
南北朝北魏的兰陵王,也是一个少年将军,他很会打仗,很勇敢。有一个专门歌颂他的曲子叫《兰陵王入阵曲》,据说这个曲子现在日本。
现在的许多优秀的乡干部、社干部,都是年轻人。总之,有为的年轻人很多。(《“大跃进”亲历记》第288~291页)
“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
当天,毛泽东在读了范文澜文章《历史研究必须厚今薄古》后说:“厚今薄古是我国史学的传统,引了司马迁、司马光,可惜没有引秦始皇。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他有‘以古非今者族’的禁令。(林彪插话: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算什么?他只坑了四百六十个儒,我们坑了四万六千个儒。我们镇反,还没有杀掉一些反革命知识分子吗?我与民主人士辩论过,你骂我们是秦始皇,不对,我们超过秦始皇一百倍,有人骂我们是独裁统治,是秦始皇,我们一概承认,合乎实际。可惜的是,你们说得还不够,往往要我们加以补充。”(《“大跃进”亲历记》第295~296页)
“你们说,是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5月16日晚,夜已经很深了,毛泽东仍漫步在月光下,他突然问身边的工作人员,“你们说,是天上好,还是人间好?”接着他又自我回答,随口吟出苏东坡的一首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张建伟《中国院士》,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252页)
中国历史上有好几次人死一半
5月17日,毛泽东在大会上作第二次讲话,他在准备对付灾难一段中说:“打仗死人我们见过。人死一半,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好几次。汉武帝时5000万人,到南北朝时只剩下1000多万人。那时没有原子弹、榴弹炮,一打几十年,断断续续几百年。经过三国到隋的统一,唐朝人口开始是2000万,以后到唐玄宗时又增加到5000万。安渌山反了一下,又分为五代十国,一两百年,直到宋朝才又统一,人口又由5000万人减到1000多万人。”(《“大跃进”亲历记》第350~351页)
要编印一本世界发明家小册子
5月18日,毛泽东在一个文件上批示:此件印发大会各同志阅读。请中央工业交通部门各自收集材料,编印一本近三百年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发明家的通俗简明小传(小册子)。看一看是否能够证明:科学、技术发明大都出于被压迫阶级,即是说,出于那些社会地位铰低、学问较少、条件较差,在开始时总是被人看不起、甚至受打击、受折磨、受刑戮的那些人。……如果能够有系统地证明这一点,那就将鼓舞很多小知识分子、很多工人和农民,很多新老干部打掉自卑感,砍去妄自菲薄,破除迷信,振奋敢想、敢说、敢做的大无畏创造精神……卞和献璞,两刖其足;“函关月落听鸡度”,出于鸡鸣狗盗之辈。自古已然,于今为烈。难道不是吗?(《毛泽东评说中国历史》第296页)
同日,毛泽东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期间所召开的代表团团长会议上说:“中国古代楚人卞和得璞玉于楚山,献于厉王,被割左脚,又献于武王,被割右脚;文王就位时,第三次抱璞哭于荆山之下,文王叫玉石匠割开,才识此玉。‘完璧归赵’,就是这个璧。”(《“大跃进”亲历记》第297页)
“刘知几的‘识’,就是辨别风向”
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到刘知几时说:唐朝有个刘知几,是个历史学家。他主张写历史的人要有三个条件:才、学、识。他说的识,就是辨别风向的问题。和现在特别提醒同志们注意的是,我们应该有识别风向的能力。这一点有极端的重要性。一个人尽管有才有学,如果不善于识别风向,那还是很迟钝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第208页)
介绍与会者读《风赋》
5月23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说:宋玉写一篇《风赋》,有阶级斗争的意义。说有两种风,一种是贵族之风,一种是贫民之风。“《风赋》何曾让景差”,宋玉、景差和屈原一样都是楚人。宋玉的这篇《风赋》说:“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这篇《风赋》在《昭明文选》,我前天翻了一下,你们再看看。(《毛泽东评说中国历史》第22页)
赞叹鉴真六渡扶桑
据林克回忆:我记得毛泽东曾说过:唐代的玄奘赴印度取经,其经历的艰难险阻,不弱于中国工农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他带回了印度佛教的经典,对唐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毛泽东还赞叹过鉴真和尚,说他六渡扶桑,虽然前五次都失败了,但他不屈不挠,终于到了日本,对于佛教的东渐,特别是中国佛教及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所知道的毛泽东》第142页)
王勃写《滕王阁序》是几岁?
在邢台地震之后。有一天陆定一中午回家,说:“唉!今天交了白卷!”原来在开会的间歇,毛主席问开会的同志:“你们谁知道,听说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很年轻,到底是多大年纪时写的?什么地方有这个证明?”在座的还有陈伯达、康生、胡乔木及中宣部、文化部的负责人。众人面面相觑,竟没有一个能回答得出来,大家交了白卷。严慰冰竟笑着答道:“这有何难,一说是王勃14岁上写了《滕王阁序》,有书为证。”陆定一惊讶得停下筷子:“阿宝,你说真有书为证吗?快快给我看看。”慰冰不慌不忙地走向她卧室的书橱,翻开15卷的《唐摭言》查出后交给陆定一看,让他给毛主席送去。陆定一看过之后却说:“这是你的答案,还是你送去吧!乘他现在正在吃饭,快去,我虽答不了,可有秀才娘子。”
于是慰冰骑上自行车,将书送给了住在瀛台的毛主席。毛主席看了赞赏道:“想不到我的许多大秀才答不出的问题,你能回答出来。”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严慰冰,并详细地问她的经历、学历后说:“如果古时候科举,你能中个女状元。”他又要求严慰冰将其他几卷《唐摭言》借给他看。慰冰十分高兴地又回来取了书,再送到毛主席手里。一直过了两个月,毛主席将书全看完了,上边还做了许多记号,有的加红点,有的划红线甚至还有眉批。慰冰一直珍藏着这部书。
岳飞被杀,就流芳千古了
有次中央几位领导人闲聊,贺龙曾发感慨:“都说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我就见不得英雄落难,尤其见不得岳飞遇难,一见就担忧,就落泪。”毛泽东说:“我也是看三国掉眼泪的人。听见风波亭,心里就难受。可是后来我还发现,人这一生经多大难,办多大事。英雄一死就出了名。岳飞被杀,就家喻户晓并且流芳千古了。他流了血,这血就渗透到我们民族体内,世世代代传下来,他要是没流血,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作用。”(《龙困》第84页)
“自古以来多是年轻的代替老的”
6月7日,陈毅率黄镇和另外几位回国的大使一同来到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出水后披上浴衣,向池边的藤椅走去,他招呼大使们入座。在说到外交上也要破除迷信时,毛泽东便开始了他擅长的“古为今用”:“人太稳了不好,野一点好。子路是个野人,孔夫子离不开他。因为他有‘打手’作用,孔子自从得了子路,就比较平静了些,当然不是压服的办法。”毛泽东兴致极高,揿灭了一支烟,又点上一支。他对多少有点吃惊的外交官们继续发挥自己的思想:“三国时关张开始因孔明年轻不服气,刘劝说也不行,没封他官,因封大封小都不好,后派孔明到东吴办了一件大事,回来后才封为军师。东吴程普是老将,但叫周瑜挂帅,打了赤壁之战的大胜利。”“自古以来多是年轻的代替老的。”毛泽东说了一句总结性的话。(《将军不辱使命》第153页)
“否则就是‘曹营之事不好办’”
7月11日晚,毛泽东在庐山住处与周小舟、周惠、李锐谈话。毛泽东说:“58年有些事,我有责任。提倡敢想敢干,‘八大’二次会议达到高峰。其中也有些是胡思乱想,唯心主义。因此,不能全怪下面和各个部门。”毛泽东说这话的时候,表情是诚恳的。“否则的话,人们就会像蒋干一样抱怨:曹营之事,难办得很哪!”在座几位,哄堂大笑:主席,你说得太对了。下面有苦难言,而由您一语道破,太有意思了。
在谈话中,秀才们呼吁陈云出来主管经济。
早在50年代初,毛泽东对薄一波说:“在延安的时候,还没有发现陈云同志有‘理财治国’的才能。”在上海会议上,毛泽东又说:“有时真理在一个人手里。”意思是指大跃进以来人们头脑普遍发热的情况下,陈云是比较冷静的。
今天,毛泽东又赞扬了陈云,并讲了曹操败于赤壁,思念郭嘉的故事。毛泽东说:“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无非是多谋善断,留有余地。《三国志》里《郭嘉传》值得一读。郭嘉这个人足智多谋,初在袁绍麾下不得施展。他说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就跑到曹操那里。曹操说他‘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可惜中年夭折,曹操大哭。大跃进出点乱子,不要埋怨。否则就是‘曹营之事不好办’。或者叫你‘欲与共济天下大难’!”毛泽东随即吐出一口烟,专心思索片刻,叹道:“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彭程、王芳《庐山·1959》,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52~53页)
“一个县长不知道药王姓什么?”
8月5日,毛泽东在河北安国视察。
车开进安国大街,经过药王庙,毛泽东问:“这庙里的药王姓什么?”焦家驹(安国县长)说不知道。毛泽东有些不满意:“一个县长不知道药王姓什么?”
毛泽东不论走到那里,总对那里的文化古迹有很浓厚的兴趣。他不仅自己去看,还常常拿这些去考别人,遇上对手,便会兴致大发,侃侃而谈,由此道出自己对历史的独到见解。(《毛泽东走出红墙》第131页)
“当地方官,都应该
了解地方的历史嘛!”
8月9日,毛泽东乘坐专列到达山东兖州车站,在这里,他接见了济宁地区有关领导人。他在和王吉德谈话时问:“你是哪里人?”王吉德回答:“微山县南庄人。”毛泽东又问:“微山湖的鲤鱼是四个鼻孔知道不知道?”王答:“不知道。”毛泽东笑了,赞誉:“你这个人很实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毛泽东递给他一支烟问:“你担任什么职务?~‘我是滕县县委第一书记。”毛泽东幽默地说:“噢,那你就是滕小国国王了!”这一句话,把大家逗笑了。毛泽东问:“滕小国在哪个地方?”王答:“在滕县县城西十几里的滕城村。”当毛泽东问及滕文公请孟轲讲学的遗迹上宫还有没有时,王答:“我不知道,没有注意过。”毛泽东指示说:“当地方官,都应该了解地方的历史嘛!”(王伯福《毛泽东轶事大观》,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10页)
“不知这‘涛’是怎么个耕法呀?”
8月10日,毛泽东到天津视察工作,陪同的有天津市市长李耕涛。
一天,毛泽东问李耕涛:“耕涛同志,田可耕,地可耕,不知这‘涛’是怎么个耕法呀?”
李耕涛以知识渊博著称。可是对自己的名字他只知是父辈赐予,为什么叫耕涛,却从未考虑过。主席这一问,他一时语塞。毛泽东笑着说:“回去想一想,解释清了可要告诉我一声哟。”
李耕涛回到家里,连夜翻查典籍,也没能查出个所以然。他又接连给好几位文史专家打电话求救,都没有一个确切答案。最后他想起当年在南开学校与周恩来同班同学的黄钰生先生。于是拨通了黄先生的电话。黄先生接完电话,稍停后对李耕涛说:“请李市长背诵一遍唐朝诗人李贺的诗作《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看能不能找出结果。”李耕涛背诵起来:“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摩刀割紫云。”紫云,那是唐朝砚台用的上等石料紫石。李贺诗中所说的“踏天摩刀割紫云”,就是指登上岩顶开采这种石头。李耕涛想到这儿,眉梢一跳,“哼,有了”,显出茅塞顿开的神采。
第二天晚上,毛泽东故作认真地问起可否找到“耕涛”两个字的出处。李耕涛胸有成竹地回答:“主席,唐朝诗人李贺有‘踏天摩刀割紫云’之说,既然云可割,那涛想必也是可以耕的吧?”毛泽东听罢哈哈一笑:“有理,有理,耕涛同志,你很聪明的。”李耕涛笑着答:“主席,不是我聪明,我是请教了老师的。”他把请教的过程述了一遍,毛泽东点着头深沉地说:“李市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耻下问;黄老先生学富五车,用在应急。一个可赞,一个当学。好,好,好。”(《党史博采》1995年第2期)
“马克思与秦始皇要结合起来”
8月19日上午,毛泽东在北戴河召集各大协作区主任开会,作了讲话。他在谈及第一书记要亲自抓工业时说:“只搞分散不搞独裁不行。要图快,武钢可以搞快些。但各县社都要发挥‘钢铁积极性’,那不得了,必须有控制,不能专讲民主。马克思与秦始皇要结合起来。”(《广东党史》1998年第1期第9页)
“我们同台湾,谁也离不开谁”
8月,炮轰金门期间,毛泽东请章士钊写信给蒋介石,并把“联蒋抗美”的方针告知了台湾。章士钊欣然从命。章的信很有特色,信中有这样的话:“溪口花草无恙,奉化庐墓依然。”“台澎金马,唇齿相依,遥望南天,希诸珍重。”毛泽东特别欣赏,但认为把台湾看作“南天”不恰当,后改为“南云”。毛泽东对章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同台湾,谁也离不开谁,就像《长恨歌》中所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蒋介石把枝连到美国,而美国却连根都会挖掉。(《人物》1996年第4期)
“中国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
8月,毛泽东在审阅和修改陆定一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篇文章时,加写了这样一段话:“中国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人定胜天,屈原的批判君恶,司马迁的颂扬反抗,王充、范缜、柳宗元、张载、王夫之的古代唯物论,关汉卿、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的民主文学,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诸人情况不同,许多人并无教育专著,然而上举那些,不能不影响对人民的教育,谈中国教育史,应当提到他们。”(《红旗》1958年9月第7期)
“像薛仁贵那样一天吃一斗米,总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