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说:“从来创立学派的青年,一抓到真理,就藐视古董,有所发明。于是博学家就来压迫。历史难道不是如此吗?我们开头搞革命,还不是一些娃娃,20多岁,而那时的统治者袁世凯、段祺瑞、谭延□、赵恒惕都是老气横秋的。讲学问,他们多;讲真理,我们多。”
毛泽东又说:“尖锐的批评不会使党分裂,只会使党团结。有话不说,就很危险。当然,说话要选择时机,不讲策略也不行。例如明朝的三大案,反魏忠贤的(东林党人)那样不讲策略,自己被消灭,犯了圣怒,当朝杖打屁股。一个四川人杨慎,即因得罪皇帝,被充军到云南。历史上讲真话的,如比干、屈原、朱云、贾谊等这些人,都是不得志的,为原则而斗争的。”(《“大跃进”亲历记》第231页)
背诵如流:大观楼长联
3月22日,毛泽东在讲话里,讲到要提高风格,振作精神,要势如破竹,有高屋建瓴的气概。问“高屋建瓴”典出何处?“建瓴”是什么意思?可把大家难倒了。有次讲话中,还提到了昆明大观楼的那幅有名的180字的长对联。背了几句,这都引起一种“主席真是博古通今,高不可攀”的感觉。(《“大跃进”亲历记》第218页)
毛泽东在成都借阅楹联书十余种,其中有杜甫草堂的对联,还有孙髯作的昆明大观楼长达180字的对联。毛泽东对这幅长联甚为赞赏,他能背诵如流。清人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认为此联“究未免冗长之讥也”,毛泽东颇不以为然。他在对此书的批语中写道:“从古未有,别创一格,此评不确。”
“你知道为什么叫闻喜?”
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听取陶鲁笳汇报山西地区缺水,有引黄河水入汾河的设想时,他又问:“你们山西有个闻喜县,你知道为什么叫闻喜?”陶鲁笳说不知道。他说:“汉武帝乘楼船到了这里,正好传来在南越(即现在的越南)打了大胜仗的捷报,汉武帝就给这地方起名为闻喜。汉武帝那时就能坐楼船在汾河上行驶,可见当时汾河水量很大,现在汾河水干了,我们愧对晋民呀。”(陶鲁笳《一个省委书记回忆毛泽东》,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65页)
“你知道你们四川有个廖季平吗?”
毛泽东成都会议后,到重庆视察,和任白戈(市委第一书记)一见面就问:“你知道你们四川有个廖季平吗?他是一个对经学很有研究的人,章太炎是步他的后尘,你帮我找一部他的著作。”于是任白戈派人到市图书馆把书借出来,给他送去,他十分高兴。(江东然《博览群书的毛泽东》,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6页)
“三峡里有个白帝城吧?”
3月29日,毛泽东乘江峡轮顺长江东下。
在船上毛泽东和女三副石若仪作了谈话。
“三峡里有个白帝城吧?”毛泽东望着小石问。“有。”
毛泽东抽了一口烟后,便一字一句地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毛泽东问小石:“你会背这首诗吗?”
“不会。”
“冒得关系,我教你。”毛泽东背一句,叫小石念一句。’一遍下来毛泽东问小石:“你背给我听听。”
小石还真一句句记得牢牢的,背得不错。“很好!”毛泽东满意地点点头。(《功盖大禹》第163页)
“其实谁也没有见过神女”
3月30日,据吴冷西回忆,毛泽东乘“江峡轮”起航进入瞿塘峡。快到巫峡时,他披着睡衣来到驾驶室,一面欣赏三峡风光,一面同船长和领航员谈及有关三峡的神话传说。他还从船长手中接过望远镜,留意从几个侧面观看了神女峰。他对我们说,宋玉在《神女赋》中说,“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其实谁也没有见过神女,但宋玉的浪漫主义描绘,竟为后世骚人墨客无限的题材。(《忆毛主席》第66页)
谈清末民初政论家:邹容、章太炎、梁启超
3月30日,毛泽东在江峡轮上和田家英、吴冷西一起闲谈。据吴冷西回忆:毛泽东谈到,他在成都会议时收集一些明朝人写的有关四川的诗,选了十几首印发与会的同志。还特别称赞杨慎的诗,说他是明朝一位很有才学的人,因议论朝政被流放云南30年以至老死,很可惜。他又说到,四川历代人才辈出,我们党内好些将帅是四川人。
毛主席又谈到在会议上印发的“苏报案”。毛主席说,邹容也是四川人,他的日文很好,而且是在四川学的。接着,毛主席详细讲了清朝末年有名的“苏报案”。他讲到,“苏报案”是由邹容写的《革命军》引起的。他写这本小册子时只有18岁,署名“革命军马前卒邹容”。《革命军》一出,上海的《苏报》为之介绍宣传,章太炎为之作序,影响极大。于是,清政府大为恐慌,下令抓人并查封《苏报》,《苏报》是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上海的主要舆论机关,蔡元培、章太炎、邹容、章士钊、柳亚子等都在该报发表文章,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鼓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同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派进行论战。
毛主席强调说,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纸,都是不怕坐牢,不怕杀头的。章太炎当警察拿着黑名单来抓人时挺身而出。说:“别人都不在,要抓章太炎,我就是。”从容入狱。邹容本未被抓,待知道章太炎已被捕后,不忍老师(邹称章为老师,章比邹大15岁)单独承担责任,毅然自行投案,终于病死狱中,年仅20岁。《苏报》当时的主编章士钊倒没有被捕。
毛主席很称赞这些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谈到,邹容是青年革命家,他的文章秉笔直书,热情洋溢,而且用的是浅近通俗的文言文,《革命军》就很好读,可惜英年早逝。章太炎活了60多岁,前半生革命正气凛然,尤以主笔《民报》时期所写的文章锋芒锐利,所向披靡,令人神往,不愧为革命政论家;后来虽一度涉足北洋官场,但心在治经、治史,以国学家称著。鲁迅先生纵观其一生,评价甚高,但对他文笔古奥,索解尤难,颇有微词。他出版一本论文集,偏偏取名《馗书》,使人难读又难解。
至于章士钊,毛主席说,这位老先生是他的同乡,湖南长沙人,也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政论家,除担任《苏报》主笔外,还给其他许多反清报刊写文章,其后赴欧洲游学,回国后在北洋政府任过教育总长等职。他的文章比章太炎的好读,没有那么古奥、怪僻,也较梁启超谨严而有条理。抗战中一直同我党保持联系,建国后同我党合作,他自己说他“反动而不反共”。
毛主席在船上对这几位清末民初的政论家讲了这许多话,显然他在青年时期对他们印象甚深,也同他自己从办《湘江评论》开始一直写过许多政论有关。他更多的兴趣在于这些政论家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文风。
大概是4月11日上午,毛主席早饭后散步回来,叫田家英和我一起同他在湖边凉棚下闲谈。毛主席从长江大桥谈到八七会议、武昌起义、黎元洪以至张之洞,接着又谈到章太炎曾一度应张之洞之请到武昌办报,但因同张的观点不同,不肯就任主笔,终于离开。他又谈到像章太炎这样激进的革命派,开始也并未同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派分清营垒,而是同他们一起办报。章太炎就曾给梁启超主办的《时务报》、《清议报》写文章,共同主张维新。是后来才分道扬镳的。
毛主席又泛论在近代史上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都需要自己的舆论工具,都热心于办报。清末民初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是这样,后来国民党和共产党也是这样。
毛主席接着问我是不是广东新会人,我回答是。然后,毛主席就议论起梁启超来了。
毛主席说,梁启超一生有点像虎头蛇尾。他最辉煌的时期是办《时务报》和《清议报》的几年。那时他同康有为力主维新变法。他写的《变法通议》在《时务报》上连载。立论锋利,条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加上他的文章一反骈体、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传诵一时。他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
毛主席还讲到,梁启超是在两次赴京会试落第之后,才同康有为、谭嗣同等一起搞“公车上书”的。“戊戌变法”后,流亡日本办《清议报》。其后即逐渐失去革新锋芒,成为顽固的保皇派,拥护君主立宪,反对民主共和。后来,他拥护袁世凯当总统和段祺瑞执政,但也反对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欧战结束后出国游欧,回国后即退出政坛,专心著作和讲学。
毛主席又说到梁启超写政论往往态度不严肃。他讲究文章的气势,但过于铺陈排比;他好纵论中外古今,但往往似是而非,给人以轻率、粗浅之感。他自己也承认有时是信口开河。
毛主席说,写文章尤其是政论最忌以势吓人,强词夺理。梁启超那个时候写文章的人好卖弄“西学”,喜欢把数学、化学、物理和政治相提并论,用自然科学的术语来写政论,常常闹出许多笑话。做新闻工作既要知识广博,又要避免肤浅,这不容易做到,但一定要努力学习做到。
毛主席还谈到,梁启超创办《时务报》开始确实很辛苦,他自己写评论,又要修改别人来稿,全部编排工作和复校工作都由他一个人承担。后来才增加到七八个人,其中3位主要助手也是广东人。现在我们的报社,动辄数百人、上千人,是不是太多了?(《忆毛主席》第159~161,162~164页)
“历代开国皇帝,从不杀有功之臣。”
4月6日,毛泽东在安徽观看严风英演出的黄梅戏。据当时任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杰著文称:当时,毛主席身体健壮,情绪极高。晚上,曾希圣、桂林栖陪毛主席、张治中将军看黄梅戏《打金枝》,我坐在主席后一排,他看了严凤英饰皇帝女儿金枝的表演。当他看到唐朝名将郭子仪儿子一身傲气,闯入宫中,打碎“禁灯”,又打金枝玉叶,闯下杀身之祸,急得郭子仪捆绑了自己和儿子,赴皇帝面前请罪。皇帝不仅没问罪,反而十分宽容,还批评自己的女儿,又批评皇后对女儿的偏心。此时,毛泽东先评戏:“历代开国皇帝,从不杀有功之臣。”(《文汇报》1992年3月18日)《介绍一个合作社》引用龚自珍诗
4月15日,毛泽东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引用了清朝龚自珍的诗,写道:“清人龚自珍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大字报把‘万马齐喑’的沉闷空气冲破了。”(《红旗》1958年第1期)
《治安策》是西汉最好的政论
4月27日,毛泽东致信田家英,内称:如有时间,可阅班固的《贾谊传》。可略去《吊屈》、《□鸟》二赋不阅。贾谊文章大半亡失。只存见于《史记》二赋二文,班书略去其《过秦论》,存二赋一文。《治安策》一文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贾谊于南放归来著此,除论太子一节近于迂腐以外,全文切中当时事理,有一种颇好的气氛,值得一看。如伯达、乔木有兴趣,可给一阅。(《毛泽东书信选集》第539页)
如数家珍:古今有为的年轻人很多
5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八大二次会议作第一次讲话,主要讲破除迷信的问题。
毛泽东说:自古以来,很多学者、发明家,创立新学派开始都是年轻的,学问比较少的,都是被人看不起的,或是被压迫的人。这些人到后来才变成壮年、老年、学问多的人。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这是不是一个普遍规律?不能完全肯定,还要调查研究,但是,可以说大部分如此。他们为什么能变成发明家、学者、英雄呢?是因为他们方向对。学问再多,方向不对等于无用。最怕事的是最无创造性的人。“人怕出名,猪怕壮”,名家往往是最落后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已经成了名,年纪大了,有了地位了,不受压迫了,忙得很,就不去研究学问了。当然,不能全盘否定所有名家,也有例外的。年轻人打倒老年人,学问少的人打倒学问多的人,这种例子多得很。
战国时候秦国有个甘罗,大概是甘茂的孙子,他12岁当丞相,还是个少先队员,红领巾。当时吕不韦是个大政治家,但没有主意。甘罗给他出了个主意,叫他亲自出马到赵国去,后来事情果然成功,甘罗就作了丞相。
汉朝有个贾谊,17岁就被汉文帝找去了,一年升了3次官,后来贬到长沙。他写了两篇赋,《吊屈原赋》和《□鸟赋》;又回到朝廷,写了两篇文章,叫《治安镱》和《过秦论》。我看,他也是古时的秦汉史专家。范文澜同志在场不在场?对不对?请你考证一下。他写了几十篇作品,留下来的两篇文学作品(两篇赋)和两篇政治作品(《治安策》和《过秦论》)。他死时只有33岁。
汉朝刘邦年纪比较大。项羽24岁起兵,3年为诸侯,后来,自立为西楚霸王。又跟刘邦打了5年仗,死时才32岁。霸王别姬应当还是青年时候,现在唱戏扮相不对,给霸王挂胡子,我看应该扮小生。
韩信也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人,他在年轻的时候曾受过“胯下之辱”。
孔夫子在青年时也没有什么地位.当过吹鼓手,在人家办丧事时给人家喊礼,后来教书。他虽然做过官,在鲁国当过司法部长,也是短期的,鲁国不过几十万人,只顶得上我们一个县那么大。他那个司法部长,只顶得上我们县政府一个科长。他还当过管钱的小官,相当于我们农业社的会计。但他学了很多本领。
颜渊是孔子的弟子,算个二等圣人,他死时才32岁。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也是青年时候的事。不过十几二十岁,他是印度当时一个被压迫民族的王子。
《西厢记》里的红娘是个有名的人物,大家都是知道的,她是个青年人,是个奴婢。但她很公正,很勇敢,敢于冲破老规矩,帮崔莺莺、张生那么大的忙,当时是不合乎宪法的,是违犯婚姻法的。老夫人打她40大板,来个拷红受审,但她不屈报,讲理,把老夫人责备了一顿。究竟是老夫人学问好,还是红娘学问好呢?谁有创造?红娘是发明家,还是老夫人是发明家?
南北朝时候有个荀灌娘,河南临颍县人,是个13岁的女孩子,顶多只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她和父亲被困的时候,敢带几十个人杀出重围到襄阳去搬兵。你看她有多大本事。
唐朝诗人李贺,死时才27岁。唐太宗李世民起兵时才18岁,做皇帝时只有26岁。李贺、李世民都是贵族出身。
山东罗士信(罗成)也是14岁还是18岁起兵,打仗很勇敢。还有杜伏威(山东章邱人)16岁就当了大将。唐朝诗人王勃,《滕王阁序》的作者,唐初四杰之一,也是一个青年人,死时才29岁。宋朝的名将岳飞死时才38岁。
范文澜同志你说这些人和事对不对?你是历史学家,我说的不对,你可要订正呀!
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壮年、老年时创造出来的,而是在青年时创造出来的,写《共产党宣言》时,才29岁。列宁在1903年31岁时,创造出了布尔什维主义、列宁主义。
孔明27岁时当军师。周瑜也是青年人。孙权原来的统帅程普是个老将,但孙吴打曹操都用周瑜挂帅,为左将军,程普为右将军。程普先不服气,后来周瑜打了胜仗,周瑜死时才36岁。这里还有我的老乡黄盖,湖南零陵人,他也在这个战役中立了功。我有这个老乡,真不胜光荣之至。
晋朝的王弼十七八岁就是哲学家,注解《易经》和《庄子》。24岁时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