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28300000002

第2章 礼仪入门,我们有“礼”了(1)

案例导入:建筑工人礼仪课一景

一家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迎来第一节礼仪课,礼仪老师正在给建筑工人上课。“请大家不要抽烟,把手机调至振动或关机状态,否则会影响到其他人。”首节礼仪课的知识从课堂秩序讲起,还涉及个人仪表、如何乘坐电梯、如何接打电话等。正讲着,一位迟到的工人“破门而入”,赤裸着上半身,迷彩工作服搭在右肩膀上,嘴里嘟囔着“刚没找到教室”。这一行动引得全班建筑工大笑起来,看到老师正讲文明礼仪,这位工人赶紧把衣服穿整齐坐下。“进来前应该把衣服穿好,先敲一下门,这是对他人和自己最起码的尊重。”礼仪老师说:“其实这些看起来都不难,但真要把坏习惯改掉还不太容易,请大家尽量做好,这样才能很快融入城市。”

1.什么是礼仪?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它包含有礼貌、礼节、仪式、礼俗等等。

中国古代的“礼”,涉及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典章制度、朝政法规、生活方式、伦理风范、做人本分等等都是礼的范畴,而今天的“礼”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为了维护正常社会秩序而逐渐形成的一系列行为规范礼,他仍然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结构。现代礼仪也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我国古代学者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修则心泰。”对于一个人来说,礼仪实质上是人的内在修养、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尊重、恭敬他人的表现形式和行为技巧。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或标准做法、行为准则。日本当代礼仪专家松平靖彦先生认为:“礼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保持社会正常秩序所需要的一种生活规范……礼仪本身包含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予遵守的道德和公德,人们只有不拘泥于表面的形式,真正使自己具备这种应有的道德观念,正确的礼仪才得以确立。”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种形式美,是人的心灵美的必然的外化。礼仪的制定与践行并不是审美的活动,但它的确蕴含着审美的因素。比如个人礼仪修养做到举止优雅、服饰得体、仪容整洁、语言礼貌,其实就体现了对美的追求。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使用的一种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交际方式。礼节、礼貌在社交活动中不仅表示一种礼数,更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联络双方的感情,比如宴会礼仪,它作为招待亲朋好友迎来送往的一种礼节,首先表达的是一种礼数。这种礼数的目的就是为了联络双方的感情,增进互相的了解和信任。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社会中的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必然要相互接触、相互联系,即进行各种各样的沟通和交往。因此,人际沟通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重要方式,是人们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重要途径。

从民俗的角度来看,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律己敬人的习惯形式,也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待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简言之,礼仪是待人接物的一种惯例。

2.什么是礼貌?

礼貌是人们在交往时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它体现了时代的风尚与道德水准以及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它对人们交往时的基本要求是:诚恳、谦恭、和善和有分寸,做到待人“诚于中而形于外”。礼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它主要通过礼貌语言和礼貌行为来表现对他人的谦虚和恭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礼貌表现在人们的举止、仪表、语言上,表现在服务的规范、程序上,表现在对客人的态度上。一个微笑,一个鞠躬,一声“您好”,一句“祝您旅途愉快”,这些都是礼貌的具体表现。

3.什么是礼节?

礼节是礼貌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礼貌在语言、行为、仪表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敬、祝颂、问候、致意、哀悼、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和照料的惯用形式,是社会文明的组成部分。从形式上看,它具有严格的仪式;从内容上看,它反映着某种道德原则,反映着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善。例如,在某人生日那天,他的亲戚、朋友、同事、同学对他说一句“生日快乐”,或给他送上生日贺卡,或送上一束鲜花,或送上一个生日蛋糕等等,这是礼节;在宴会服务时,服务员送茶、斟酒、上菜、送毛巾等按照先宾客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等程序进行,这也是礼节。

4.什么是仪式?

仪式,是指在特定场合按特定程序和方式,表达礼貌、礼节的活动。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或是组织在开展各项专题活动过程中,常常要举办各种仪式,以体现出对某人或某事的重视,或是为了纪念等等。如结婚仪式、开幕仪式、欢迎仪式、升旗仪式、签字仪式等等。如果单从字面上来进行理解,“礼仪”一词可以被理解为“礼节”与“仪式”。而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礼仪”这个词汇刚刚出现时,人们的确也是如此对其进行运用的。仅仅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仪式在礼仪之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仪式往往具有程序化的特点,这种程序有些是人为地约定俗成的。在现代礼仪中,仪式大有越来越简化的趋势。但是,有些仪式的程序仍然是不可省略的,否则就是“非礼”。

拓展阅读:奥林匹克圣火采集及传递仪式

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地——希腊雅典的奥林匹亚,圣火一直在赫斯提亚女神(希腊神话中的女灶神)祭坛前的城市公共会堂中静静地燃烧。古希腊人会在宙斯和赫拉神庙前举行圣火采集仪式,以显示对神的敬意,并在仪式上向诸神献上祭品。时至今日,当年的神庙早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现代奥运会火炬接力的取火仪式,依然按照古老的传统延续着。

在雅典,古希腊人会组织手持火炬的跑步比赛,以表示对特定神灵的尊敬,其中就包括普罗米修斯。这种比赛被视为是对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同时向人类传授智慧和知识的纪念。运动员手持火炬参加比赛,第一个到达神庙的选手,将获得点燃祭坛圣火的荣誉。

古代的泛希腊奥运会,并没有组织过火炬接力或手持火炬赛跑。但是在正式比赛开始之前,头戴橄榄枝环的传令兵在各城邦之间奔走相告,运动会正式开始的准确时间。他们邀请各城邦的公民前往奥林匹亚,并宣布“神圣休战”的开始。“神圣休战”是指各城邦有义务在运动会举办期间暂停一切战争,这样可以使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安全、准时抵达奥林匹亚。“神圣休战”使奥运会成为一个独立于战争之外的和平友谊盛会,体现了古希腊人渴望和平的意愿,并对现代奥运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奥林匹克运动本身成为了人类和平的象征。正如当年宣布“神圣休战”的传令兵,今天的火炬手,手持奥运会火炬,传递奥林匹克圣火,鼓励全世界为了奥运会放下武器。

“一个圣火、一条传递路线、一个传递活动”,这是奥林匹克火炬接力的重要礼仪和特征。它体现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古代奥运会之间的关系,从而显示奥运会具有历史传统和精神内涵;强调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性,体现火炬接力的庄严和神圣感,并在宣传上创造万众追随圣火的足迹来到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的情感效果。这是奥林匹克火炬接力不同于其他火炬接力的独特之处。这一规定由国际奥委会和希腊政府以协约形式确定下来,成为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传统。

5.什么是礼宾?

即“以礼待宾”之意。也就是说,按照一定的礼仪接待宾客。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涉外活动中,主方根据客方人员的身份、地位、级别等给予相应的接待规格和待遇,称为礼宾或礼遇。

6.什么是礼俗?

指各种风俗习惯,是礼仪的一种特殊形式。礼俗是由历史形成的,普及于社会和群体之中,并根植于人们心理之中,在一定的环境经常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但每一个民族、地区,甚至一个小小的村落都可能形成自己的风俗习惯。

7.礼仪是怎样起源的?

礼仪始于原始人类时代,随着原始先民们不断扩大的社会交往、权利和财富的分割,要构筑和谐的社会关系、减少摩擦和争斗,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礼仪的产生不仅仅局限于一物一事,它是风俗、人情、祭祀等交往活动的综合产物。

礼仪源于俗。所谓俗,即民间的风俗。自从有了人类社会,风俗就随之而产生。原始社会最早的社会习俗,其实就是共同生活的人们用以维护人际关系的规矩,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只不过这种“规矩”被视为当然,内化成习惯了,人们没有感觉到它是“规矩”而已。随着社会的进步,各地的风俗走入了不同的流向,一部分风俗依然留存于民间,继续发生影响。另一部分则上升为“礼”,就变成了统治者所规定的言行准则。

礼仪源于祭祀。原始先民对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日月星辰、洪水猛兽以及自然界的生生死死迷惑不解,心存畏惧,认为冥冥之中有鬼神操纵,为了企求鬼神去祸降福,原始人就用食物虔诚地供奉鬼神,由此产生了庄严而隆重的祭祀仪式。在古代中国,祭祀是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左传》上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最大的事就是祭祀与“戎”(战争)。祭祀并不等同于迷信,它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比如祭天、祭地、祭山川,是为了“报”,因为天地、山川赋予我们世世代代以丰富的生活资源,所以要用祭祀的方式答谢。又如祭祖,是为了慎终追远,铭记祖宗的功德,教育后代牢记家族的优良传统,为家族争光。

拓展阅读:国之祭祀重器——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即商王武丁之妻)所铸,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属国宝级文物。1939年3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出土后,因为它又大又重,一时无法搬运,日本侵略者又多次强索,为免遭掠夺,人们把它埋入地下,直到抗战胜利后,才重见天日。

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壁厚6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该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在铸造工艺和艺术水平上,都代表了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礼仪源于人伦秩序。原始先民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大自然抗争,不得不以群居的形式相互依存,人类的群居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在群体生活中,男女有别,老少有异,既是一种天然的人伦秩序,又是一种需要被所有成员共同认定、保证和维护的社会秩序。人类面临着的内部关系必须妥善处理,因此,人们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就是最初的礼。

礼仪源于人际交往。原始先民在狩猎、耕种和部落之间的争斗中,同一群体中的人要不断地用眼神、点头、拉手来示意互相之间如何配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自觉地用击掌、拥抱、拍手来表达欢快的感情,用手舞足蹈来表示狩猎获得食物的喜悦,人们之间这种相互的呼应、模仿,逐步形成了一种习俗,这便是最初待人接物的礼节。另外,人们在交往中,难免有喜怒哀乐,都会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情感的表达一定要有度,礼的作用就在于使之“发而皆中节”,即恰到好处,而不对别人造成伤害,于是便有相应的种种规定。此外,人对欲望的追求是人的本能,人们在追寻实现欲望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和冲突,为了避免这些矛盾和冲突,就需要为“止欲制乱”而制礼。

8.礼仪在中国是如何发展的?

在人类文明史上,礼仪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并始终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礼仪在其传承沿袭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革。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其演变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萌芽期。从前面对礼仪源起的探讨可知,礼仪是原始先民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行为规范。我们称这一时期为萌芽期,时间大致可定为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之前的原始社会。这一时期的礼仪较为简单和虔诚,还不具有阶级性。内容包括:制定了明确血缘关系的婚嫁礼仪;区别部族内部尊卑等级的礼制;为祭天敬神而确定的一些祭典仪式;制定了一些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表示礼节和表示恭敬的动作。

拓展阅读:图腾崇拜

什么是图腾?简单地说,图腾就是原始人认为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将它的图形作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和氏族标志加以崇拜,这种自然物的图形,就成了这个氏族的图腾。在人类社会早期,动物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对动物的崇拜也成为图腾文化中最常见的现象,由此产生了许多以动物形象为标志的图腾符号。在中国,传播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图腾莫过于“龙”了。但是众所周知,龙并不是一种确实存在的动物,那么它作为图腾是从哪里来的呢?闻一多的解释是:“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中国人对龙的崇拜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君主时代,龙以神的化身成为汉民族的图腾物。龙是作为皇权的象征,帝王自称“真龙天子”。各王朝皇帝的吃、穿、用、行全部都有龙的标记。龙的文化遗迹在历代皇帝生活过的地方都可看到。今天,龙走下了神坛,每个华夏子民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虽然龙是皇权的象征,但在民间的风俗和日常生活中,龙被人们看作吉祥和平的象征。与龙有关的民间活动有舞龙狮、挂龙灯、赛龙舟等。

凤凰是中国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标志着吉祥、太平和政治的清明。凤和龙一样,被历代帝王当作是权力和尊严的象征。凤冠、凤车等与凤有关的东西,只有皇家和仙人才能使用。不过,后来凤凰也成了民间百姓的吉祥物。在民间的传统图案纹样中,凤凰也被广泛应用,寓意着吉祥和太平。凤凰还常和其他吉祥物配合成纹图,如“龙凤呈祥”、“凤麒呈祥”等,也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同类推荐
  • 教你能说会道

    教你能说会道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一部论述说话艺术的实用著述。书中用生活中大量常见的整合告诉读者:如何把话说到他人的心坎上,如何会说打动人心的话,如何使自己的谈吐风趣逗人,如何巧言他人为自己办事。
  • 跳下悬崖找条路

    跳下悬崖找条路

    该书阐释了面对上不能上、下又不敢下的生存状况,我们必须用最短的时间抉择出一条自己的出路。内容涵盖“不要静待他人帮助”、“拥有自己的精神认知”、“自己命运自己把握”等六辑。
  • 有一种境界叫糊涂

    有一种境界叫糊涂

    本书是一本将古代处世智慧与现代社交精华结合于一体的通俗专著。它的妙处在于将古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纳、大柔若刚、大屈若直、大进若退、大安若危的智慧贯穿于人与人交往的各个方面,并在为人处世、社交办事方面总结出了一系列实用而有效的办法。它告诉我们如何处理社会上、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更为我们解决家庭、友情、社交等方面的困惑提供了针对性的答案。与此同时,它还告诉了我们有关处世中必须坚持坚忍、宽容、沉默、吃亏是福、和气致祥、知足常乐的道理和原则。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我们处世的指南、社交的导师,阅读它、理解它、学习它、运用它,你将会受益无穷。
  • 舍得大全集

    舍得大全集

    舍得一词,举重若轻,似四两拨千斤般解释了人生旅途上大大小小的事物。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在于天地,存在于人世,存在于我们的心间,存在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达至和谐,达到统一。
  •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精华版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精华版

    本书以成功人士的真实实例为引子,深刻解析了现代社会做人应知道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兵王重生:极品皇后太诱人

    兵王重生:极品皇后太诱人

    宋睿本是在现在混得风生水起的顶级士兵,一个偶然的情况穿越到架空王朝,竟然还变成了一个女人?!!且看一代兵王如何以女人的身份玩转古代。
  • 走出绝境之地

    走出绝境之地

    这是一本儿童短篇小说。主要阐述了两个主题:1.环保主题:动物世界(即文中的“灵林之地”)和人类世界本是两个互不干扰、互相独立的不同世界。但是人类世界的急速发展和膨胀,挤压了动物世界的生存空间,人类继而发现了灵林之地的丰饶资源,于是动了贪念,大肆掠夺灵林之地的资源。人类的这一举动,置灵林之地于将被摧毁的境地中。这个时候,大央、斑、紫和连,连同人类小孩,茶茶,为了守护灵林之地,踏上了拯救灵林之地的征程。而茶茶,也在灵林之地中,见识了很多新奇有趣的动物和植物——威武但忧伤的森林之王、外表阴冷内心热情的沙漠孤狼、文质彬彬且拥有治疗能量的兔子、外向活泼但心思缜密的鲸鲨、会飘起来的河流、美丽又神秘的神鸟……2.救赎主题:“无回应之地,就是绝境。”这是精神分析领域的一句名言。每颗灵魂都渴望被看见,都渴望发出的声音,能够得到回应。文中的每个角色,甚至包括关系着灵林之地生命力强盛与否的灵泉,他们的生命力和情绪,一旦没有被看见,一旦得不到回应,他们本身的活力都会被转化成消极的能量,从而拥有能够摧毁灵魂的强大力量。他们的救赎征程,不是为了拯救灵林之地而做出的简单战斗,更是每个角色,对自我生命力的拯救。
  • 从星崛起

    从星崛起

    波澜壮阔的大宇航时代,一艘深空探索者的飞船意外发现了各方面都堪称完美的宜居行星。但这里与母星地球的联系居然完全断绝。面对这样的困局,铁头先锋号的舰长表示:“我总觉得我被人安排了。”
  • 溺亡的青春

    溺亡的青春

    她想报答父母,她想出人头地,她想努力,她想成功...她贪婪,她堕落,她的故事短暂且漫长的持续了15年后,被画上了不圆满的句号。
  • 宠妻无下限:爆萌宠妃

    宠妻无下限:爆萌宠妃

    “啊尘,今天绝影的大公子向我表白了”某男的脸黑了下来“啊尘,南风国的小王爷说完带我去看烟花”某男的脸继续黑“啊尘,白炎城城主送了我一把幻影剑”某男的脸黑的已经不能再黑了。对着暗卫道“都废了!”
  • 战国赤鹿传

    战国赤鹿传

    一个渣女和一群男子的战国夺宝故事。一个借尸还魂的公主和一群非富即贵的公子哥的恩怨情仇。
  • 辜仙传

    辜仙传

    她在道观中长大,没人知道她的身世她过目不忘,灵符护体可观人命盘,知人生死她的背后,藏着巨大的秘密,这秘密牵引着她在漫漫途中,渐行渐远似神非神,似灵超灵,她是世间最孤独的仙……
  • 小花仙之圣灵奇迹再现

    小花仙之圣灵奇迹再现

    《小花仙之光和影的第二部》传说中的奇迹女神,光明女神,黑暗女神,圣灵女神重现世间,花神之灵随着宇宙的危机而现身,奇迹女神安琪儿又与青丘,涂山,傲来国有些怎么的关系……日月之子和安琪儿又是什么关系?安琪儿竟然是……
  • 我的武功带特效

    我的武功带特效

    本书又名《小师叔明明超强却实在太宅了》、《武学奇才小师叔》、《宅着宅着就成了天下第一》…………吕纯良很受伤。穿越仙武世界,天生唬人的气质拿捏得死死的。天赋无双,惊骇世人。打出一掌,便能从天而降。突破境界,更有天地异象。江湖传言,他骨骼惊奇,是那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再平凡的武功落入他的手中,都能化腐朽为神奇,一力降十会。鹰爪功手撕鬼子、斗兽功斗气化马、童子功罡气护体……然而就在这种妖孽的设定之下。谁又能想到,他只是给自己的武功加了一点小小的特效而已。我,吕纯良,武当山上小师叔,生性纯良。十年修行无人问,一朝下山天下知。……【PS:已有高订1.8万的完本老书,放心入坑。书友群:1029092583】
  • 毒手神医

    毒手神医

    五年前未婚妻当众侮辱,大纨绔周阳怒走山林,誓要闯出一片天。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五年后,周阳回望一眼被自己毒死的几十吨毒虫毒物尸体,踏上前往沪海的火车,重返都市,誓要你方雪落跪在胯下含着老二唱征服。如果你是周阳的朋友,那么恭喜你,你的命比九命猫还要多几条。如果你不幸成为周阳的敌人,跪地求饶吧,如果不想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你可以看他不爽,但他只会让你更加不爽。他是毒手神医,他、专治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