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并不容易,但是当你下定决心去做的时候,就会把有助于自我成长的行为和思考变成习惯,工作就充满了机遇。成长,让我们逐渐感悟到工作的价值。理解成长,便是理解生命;勇敢地成长,便是创造生命。让我们拥抱成长,拥抱未来。
1.成长确实比成功更重要
杨澜曾经说过:“你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成功对于我们来说的确很具有吸引力,想到成功,我们仿佛就看到了鲜花和掌声,拥有了实现自我的动力。可是,究竟是成功重要还是成长更重要?
在如今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职场,很多人都在想着如何成功,但却鲜有人想到要如何成长。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阳光文化影视公司董事局主席杨澜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阐述:“每个人都在成长,这种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也许你在某种场合和时期达到了一种平衡,而平衡是短暂的,可能瞬间即逝,不断被打破。成长是无止境的,生活中很多是难以把握的,甚至爱情,你可能会变,那个人也可能会变;但是成长是可以把握的,这是对自己的承诺。”
人生是一次充满神秘、浪漫、风险和艰辛的旅行。如果说成功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到达的几处景点,成长则是我们渐臻完美地走完人生的旅程。成功是人生某一阶段的某一个结果的呈现,是对自己人生态度的一种彰显;而成长则是持续的自我超越,最终我们将找到人生价值和内心平静。每个人都在成长,尽管我们再努力也不可能成为刘翔,但我们依然能够享受奔跑。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成长是通向成功的旅程,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曾在毕业后当了6年半的英语老师。期间,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1995年,“杭州英语最棒”的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却发现了一个“宝库”——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在网上做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就收到了6封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这里有很大的生意可做!”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
噩梦般的讨债之旅结束了,马云灰溜溜地回到了杭州,身上只剩下1美元和一个疯狂的念头。马云的想法是,把中国企业的资料集中起来,快递到美国,由设计者做好网页向全世界发布,利润则来自向企业收取的费用。马云找了个学自动化的“拍档”,加上妻子,一共三人,两万元启动资金,租了间房,就开始创业了。
这就是马云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海博网络,产品叫做“中国黄页”。在早期的海外留学生当中,很多人都知道,互联网上最早出现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商业信息网站,正是“中国黄页”。所以国外媒体称马云为中国的Mr.Internet。1999年,马云在杭州创办了“阿里巴巴”网站。
通过上面的事例我们看到,马云的成功并非一步登天,他由一名英语老师慢慢成长,最后才成功创办“阿里巴巴”。如果没有之前作为英语老师的经历,也就不可能有之后的“阿里巴巴”。从他身上,我们更加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成长的重要性,成功是一种结果,而成长则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结果,而忘记了享受过程。
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尹明善先后做过工厂的英语资料译员、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英语教师、重庆出版社编辑。虽然有了较为稳定的工作,但闲不住的尹明善总在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机会。
1983年,重庆外办下属的一家涉外科技咨询公司亏损30万元,经人举荐,尹明善走马上任,通过两年的打拼,企业扭亏为盈,盈利100万元。尹明善经商的才能初露锋芒。1985年底,尹明善毅然决定放弃“铁饭碗”,自己创业,离开涉外公司正式下海创办了重庆长江书刊公司,成为重庆最早也是最大的书商。在出版行业做了3年之后,1989年,已经成为重庆市最大的民营二渠道书商的尹明善突然宣布退出出版业。
1991年,重庆一位经营校办摩托车厂的朋友和尹明善聊天时说起,他每个月要到河南买几百台发动机,价格很高,质量又差,而重庆本地的嘉陵、建设是不愿意把发动机卖给其他小厂的。尹明善从中嗅到了商机,决定倾注他第一次创业时掘获的全部20万元资金,进入摩托车行业并创立了力帆集团。十年后的2001年,力帆集团出口创汇2.02亿美元,在全国摩托车企业中首家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成为全国当之无愧的摩托车出口老大。2005年力帆出口2.6亿美元,出口量占到总销售量的35%,利润却占到75%。尹明善对此还不满足,力帆的目标是把国外市场的销售量提升到总销售量的50%。
2004年,尹明善宣布挺进汽车制造业,“两轮变四轮是我最大的梦想。”尹明善的第一辆四轮轿车在2005年4月初亮相于重庆国际汽车展览会上。2005年12月16日,发改委批准了力帆集团的汽车生产资格,力帆轿车有了准生证。
一步又一步,尹明善的创业经历再一次验证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正是由先前积累的资金、人脉和经验,尹明善最终才能走上成功的塔尖。你或许才走出校门,胸怀大志,有满腔的热情,梦想着财富之门、成功之门在你面前打开……你或许工作了三五年,每日朝九晚五,按部就班,而平淡的工作掩不住你一颗不甘的心,你总在想,我应该还能做点什么……你或许工作了十年、二十年,有一个安稳、幸福的家,平日里,呼朋唤友,高朋满座,热闹中,看着昔日同学、同事有的商海有成、意气风发,你会想,我为什么不能……你或许曾经商海沧桑,伤痕累累,但一颗永不言败之心仍在,你正在寻找、在自问:成功到底为何物,人生的终极目标到底在哪里……现在,疑惑已经解开,答案已经浮出水面: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功是一颗钻石,而成长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很多人为了那一颗钻石而披荆斩棘,却不知享受自己不断超越阻碍、奔向成功的成长之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比钻石更珍贵的人生经验。通过人生经验的积累,我们甚至可以得到几十颗更大、更美的钻石。
2.成长带来的最大受益者是你自己
在工作中,你可能活干得比别人多,你可能钱拿得比别人少,你可能经常加班,你可能独自值勤,你可能无偿奉献……因此你可能觉得自己的付出多于获益,觉得自己亏了。其实,对员工而言,成长带来的最大受益者恰恰是你自己。
现实社会中,在很多员工看来,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仅此而已。许多员工将最大的受益者归于公司,不断地为自己的懒惰和无知寻找理由:有的说老板对他们的能力和成果视而不见;有的会说老板太吝啬,付出再多也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宁愿少说一句话,少写一页报告,少干一个小时的活……他们将薪水当作自己唯一的收益,只想对得起自己目前的薪水,却从未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将来的薪水,甚至是将来的前途。很多人因为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薪水,而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成长也放弃了。
过多地纠缠于薪水的高低,只为薪水而工作绝对不是明智的人生选择。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他又怎么能看到工资背后可能获得的成长机会呢?他又怎么能意识到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对自己的未来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呢?这样的人只会无形中将自己困在装着工资的信封里,永远也不懂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如果员工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把工作看成一种经验的积累,显然,任何一项工作都蕴含着无数成长的契机。不要刻意考虑工资的多少,而应珍视工作本身给你创造的价值。要知道,公司支付给你的是金钱,而你的努力赋予你的是可以令你终身受益的能力。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许多成功人士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攀上顶峰的风光,也有坠入谷底的失意,但最终重返事业的巅峰,俯瞰人生,原因何在?是因为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他们所拥有的能力,无论是创造能力、决策能力还是敏锐的洞察力,既非一开始就拥有,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到的。在成长中他们学会了解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从小父母双亡,是寺院的众僧把他抚养成人。当然,他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洒扫,做过早课后还要去寺后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用品。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晚上师傅还让他读经到深夜。就这样,在晨钟暮鼓中,小和尚渐渐长成了健壮有力的少年。
有一天,小和尚和其他小和尚一起聊天,他得知别人都过得很清闲,只有他一个人整天忙忙碌碌。他还发现,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去的都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买的也大多是些比较轻便的物品。而十年来,方丈一直让他去寺庙后的市镇,要翻越两座山,道路崎岖难行,回来时肩上还要背又重又多的物品。于是,小和尚带着诸多不解找到方丈,问:“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轻松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重活、读佛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呢?”
“阿弥陀佛……”方丈低吟一声,颔首而过。
第二天中午,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来时,发现方丈正站在寺院的后门旁等着他。方丈把他带到寺院的前门,坐在那里闭目不语,小和尚不明所以,便侍立一旁。
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几个小和尚的身影,当他们看到方丈时,一下愣住了。方丈睁开眼睛,问那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几个小和尚面面相觑,说:“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啊!”
方丈又问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庙后的市镇那么远,翻山越岭,山路崎岖,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些呢?”
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更加紧速度,所以反而走得又稳又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
这个小和尚就是后来着名的玄奘法师,他对东西方佛教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当年方丈对他的锤炼造就了他辉煌的人生,正是因为看中了他坚韧的品质,方丈才加紧对他进行锤炼。
正是十年如一日的磨炼,使玄奘获得了比其他人更快更多的成长,这种成长给玄奘带来的巨大收益最终也在他对佛教的发展贡献上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职场上同样如此,你要相信最大的受益者是你自己,工作所给予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你要做的应该是用更多的时间去接受新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才华。在你未来的资产中,它们的价值将远远超过你现在所积累的货币资产。当你从一个新手、一个无知的员工成长为一个熟练的、高效的管理者时,你实际上已经大有收获了。你可以充分发挥这些才能,从而获得更高的报酬。成功人士的经验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如果工作时全力以赴,不敷衍了事,不偷懒混日子,即使现在薪水微薄,未来也一定会有所收获。
总之,无论是我们的努力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还是公司没有给予我们相应的回报,我们都不要懊丧,也不要以此为由放弃努力。
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现在的努力并不只是为了现在的回报,也是为了将来。我们投身于工作是为了自己,是在为了自己而工作。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因为,成长带来的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
3.帮助员工成长就是帮助企业成长
对于高科技时代的企业来说,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应该给员工提供更好的平台,帮助员工成长,因为只有员工好了,企业才会真的好!没有企业的成长,就没有员工的自我实现;没有员工的成长,就没有企业的长盛不衰。
优秀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它们具有竞争力,而且不是一时一事的竞争力,而是持续的、均衡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使其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所向披靡,并且不断强大。而企业的持久竞争则来自于企业的员工,只有员工具有永不满足、积极进取的精神,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的成长。
如果将企业管理比喻成一个有效的磁场,那么企业与员工就应该是这个磁场的正负极,平等而且相吸,只有互相吸引才能凝聚更沉重的分量。
有不少领导总是抱怨员工素质太低,或者是“指挥一下动一下”的消极怠工者。而员工也发现,企业不能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于是,在领导与员工之间就产生了紧张、冲突的工作关系。两者之间的磁场发生了排斥,不能互相吸引,早晚会落个各奔东西的下场。当然,这里面有领导的原因,也有员工本身的原因,关键是如何摒弃这些问题,运用另外一种方式取而代之,使之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
对于企业来说,好的管理就是要创造一个员工成长的环境,让员工的成长推动企业的发展,而一个糟糕的管理则可能造成不同行为和目标的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冲突。只有领导认识到,帮助员工成长就是帮助企业成长,员工的成功就是企业的成功这一重要的前提,将组织目标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安排其工作、培训和职业发展,充分体现有计划地造就员工成功的过程,才能让员工更好地为组织目标服务。
每个员工都有可能为企业的成长做出贡献,但这不是自发的。
所以,企业的领导在注重客户的同时,必须注重员工,通过培训等方式,给员工提供一个很好的成长平台,帮助员工更快地成长。
当前,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多数企业将培训视为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公司绩效的重要途径,有的企业还将它当作给予员工的最好福利,这已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很多大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都是不吝重金的。一项调查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