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是不是真的这样演化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故事所表达的道理。熊因为没有竞争意识,选择了逃避,选择了安逸,结果遭遇到了如此的待遇,几乎濒临绝迹。面对这样的境遇,它们也可能会后悔、会悔悟,悔悟它们当初不该贪图安逸,可这有用吗?熊的悔悟根本无济于事,只能成为自己悔悟的笑柄。
熊尚且如此,而我们作为一名员工呢?同样的道理,不奋斗、不努力是不行的,不积极应对竞争,就会被淘汰掉。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推到沙滩上。那些被划入“老员工”行列的三四十岁的白领们,眼看着那些职场新人们揣着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意气风发地加入到自己的行列中,能选择熟视无睹吗?面对后来者们“虎视眈眈”的样子,原地踏步的人只能是死路一条。
我有位大学同学,在几年前担任了北京中关村某家中外合资企业网络通讯设备的销售经理,然而这几年来他一直忙于日常事务,在“干杯”声中翻过了日历。今天,他的下属学历比他高,能力比他强,经验也在数年的商海中获得了积累,羽翼日渐丰满,销售业绩惊人,在公司最近的绩效考评中名列第一,迅速淘汰了我的这位大学同学,留给他的是岁月的蹉跎和时光的惋惜。
这件事情让我深刻地明白:无论你官多大、水平多高,学习是无止境的,如果你一天停止了学习、停止了奋争,你就会有危险。
因为历史的脚步不会因为你的稍停片刻而停留在你的时间范围内,它正以每秒匆匆的滴答声从你的身边悄然离去,当你落后了,不适合工作需要了,你就要被淘汰,当这已经成为事实的时候,你再说什么都晚了,这只能成为你自己悔悟的笑柄。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哲学家詹姆斯说:“你应该每一两天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有一句名言与这个观点相同:“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辩证法里量变质变定律也讲,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所以不要奢望个人的进步能够立竿见影,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行了。让自己进步的方法很多,“每天做点困难的事”,就是“逼”自己进步的办法之一。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的能力也是需要提高的,千万不要等到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时才悔不当初。其实,提高个人综合能力的方法有许多种。如果你是一位营销人员,你就要天天“逼”自己对着镜子练习讲话;如果你是一位公关人员,你就要每天“逼”
自己主动与你的业务伙伴联系,或是打电话,或是发E-mail,或是相约见面,等等;如果你想获得在职硕士学位,你就要每天“逼”
自己练习听力、复习语法。
作为职场中的一员,我们只有不停地努力,不停的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勤奋地用别人双倍的艰辛来完成自己的使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生活中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你有片刻的懈怠,生活就有可能给你开一个无法挽回的玩笑,等到你失去的时候再想珍惜,一切都已经完了,莫让不争的事实成为自己悔悟的笑柄。
6.不要当那棵自断经脉的“苹果树”
不少员工以为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该是结果子、分果子的时候了,所以分外专注于一时的得失,忘却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往往犯下自断经脉的错误。
很多职场人在刚开始工作时,意气风发,干劲十足,但若感到自己为企业做了重大贡献却没有人重视时,或只得到口头重视但却得不到实惠的时候,他们就会愤怒、懊恼、牢骚满腹……最终,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这似乎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这却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决定。
我曾经很偶然地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让我特别感慨:
一棵苹果树结果了。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摘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它自断筋骨,拒绝成长。
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
“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这棵自断筋骨的苹果树已经在慢慢萎缩了。如果它不是那么计较得到的回报,它还可以继续成长:比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也有可能,它被摘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消失。因此,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在说那些极为看重回报的职场人。他们像苹果树一样自断筋骨后,不再努力,几年过去后,回头看看自己的事业,发现早已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和才华了。
“老了,成熟了。”很多员工习惯这样想。但事实是他们已经停止成长,因为他们没有明白成长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
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应是孔子一生的经历,这些古训所折射出的是孔子思想成长的动态生成轨迹。成长和年龄无关,可我们很多人却把其中的年龄阶段生硬地去理解了。非要在三十必立,四十就不惑,于是三四十就成了我们现代人最敏感的人生阶段了。一旦在三四十还没什么成就感,就开始怨天尤人、不图进取。殊不知,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动态的。那些数字只不过是提醒你,生命已经过了多少个年轮,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收获。那些成功的人士,在其职业生涯成长过程中,他们无一例外选择的是树的成长,而不是树的年轮。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之所以犯自断经脉的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了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以为自己已成长过了,现在该是结果子、分果子的时候了;因为你专注于一时的得失,而忘却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如果你有前述的特征,就说明你已在自断经脉,停止成长了,建议你自诊一下:我是不是一棵已自断经脉的苹果树?
好在,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我们随时可以放弃这样做,继续走向成长之路。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
第二天孩子们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次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们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再也不来这里玩了!
这个寓言是苹果树寓言的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为什么会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人的动机分为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上学时,我们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我们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却取而代之成了我们工作中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在这则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切记:我们千万不要被外部评价系统所左右,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使我们产生不满,使我们牢骚满腹。上司的责罚、薪水的不如意使我们的激情不再、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了工作的努力程度。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员工,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蛮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企业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也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自断经脉,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比每个月拿多少薪水更重要。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培育好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吧,不要再因各种外部因素而自断经脉。让我们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玩”。
7.千万别让老板累死,而你自己闲死
任何老板,都害怕下属工作做不到位,这样不仅不能把事情办好,还可能将问题弄得更糟,老板最后反倒成了救火队员。所以,有的老板宁愿亲力亲为,宁愿累死,也不放心把所有事情都交给下属。如果此时你能想老板之所想,帮老板分忧,老板不重用你,还能重用谁呢?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好像闲着无事可干,问其原因,答曰:“老板安排的事情做完了啊!”这样的员工每个公司都有,他们认为,只要做完老板安排的工作任务就可以了。还有一些员工经常说:“我已经做了,但是老板总是不满意,我能怎么办?”但你想想,公司给了你职位和相应的报酬,目的是让人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来制造问题的。任何老板都希望手下的员工是问题的终点站,而不是问题的制造源。如果不能让工作有一个好的结果,有时候甚至要让老板去帮你收拾烂摊子,那你的价值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