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是说话时相当重要的一个加分关键,若你有所坚持,但畏畏缩缩、矮人一截、不敢与人针锋相对,你的坚持恐怕就无法坚持了。因此,当对方言辞犀利,你的言辞就要更犀利;对方有气势,你的气势就要更胜他一筹,谈话理直气壮、临危不惧,先以气势压倒对方。
《古文观止》中有一篇《唐睢不辱使命》的文章。
骄横的秦王想要吞并安陵,便无理地表示欲以五百里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同意,便派唐睢出使秦国。当秦王听说安陵君不愿交换土地时,顿时脸色大变,怒气冲冲地对唐睢说:“你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睢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发怒,能让百万人尸骨成山,血流成河!”
唐睢说:“大王听说过百姓发怒吗?”
秦王说:“平民百姓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赤着双脚,拿脑袋撞墙罢了。”
唐睢说:“那是庸人的发怒,不是勇武者的发怒……如果勇武的人真的发了怒,倒下的虽不过两人、血水淌过的地面也只有五六步,但是普天下都得披麻戴孝。现在勇士发怒了!”说完,他拔出宝剑,挺身而起。
秦王一见顿时慌了,忙对唐睢说:“先生息怒,先生请坐下来谈,何必生这么大的气。现在我明白了,韩国、魏国都灭亡了,独有安陵君这个仅有五十里地的小国还存留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这样的勇士啊!”
在这一过程中,唐睢针对秦王的贪得无厌,临危不惧、据理力争,甚至以死相搏,终于使秦王心虚胆战而作罢。
我国学者彭倚云,成为了世界最著名的行为治疗专家阿加尔教授的博士研究生。这个令人羡慕的机会正是彭倚云借助语言的力量取得的:
阿加尔教授咆哮如雷:“……你认为你可以说服我吗?”
“当然不一定,因为我还没有出生时,你已经是心理医生了。”彭倚云毫不示弱,响亮地答道,“只有实验本身能说服你或者我,但是如果没有人来做这些实验,那就永远不会有人知道我与你谁对谁错。”
“就凭你那个实验方案?我马上可以指出它不下十处的错误。”
到这时,双方的争论火药味十足,看来是很难继续下去。
彭倚云接着说:“这只能表明实验方案还不成熟。要是你接受我当你的学生,你自己可以把这个方案改得尽善尽美。”
“你想让我指导一个反对我的理论的研究生吗?”
“我是这样想的。”彭倚云笑了起来,“可是经过这两个小时的争吵,我知道牛津大学是不会录取我了。”
“最后我问你,”阿加尔教授在倔强自信的中国小姐面前渐渐让步了,“为什么你要选择行为治疗这一科目?为什么要选择我做你的导师?”
“因为你在那本书里曾写道:‘行为治疗的目的,是为了给予在心灵上备受痛苦的人一个能回到正常生活的机会,从而享受正常人应有的幸福和权利人应有的幸福和权利’。老实说,你书里的其他话我不一定赞成,可这句话我能给予全心全意的赞同。”
“为什么?”
“因为我了解正常人的痛苦,也曾看见许多人失去了正常生活的权利而痛不欲生。我觉得行为治疗能让心灵畸形的人重新做正常的人,不再忍受精神折磨。在这一方面,我完全赞同你的看法,也许咱们的分歧只在于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这种治疗。”
最后,这位四五年才收一名研究生的教授被彭倚云小姐的自信、雄辩征服了,而彭倚云正是靠着自己的见解和辩才做了阿加尔的学生。
在辩论的过程中,双方都试图压倒对方。最终,彭倚云凭借自己出色的口才和坚强的自信,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倔强的阿加尔教授接受了自己,她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她那理直气壮的气势。
在一次会议上,出现了空前的政治透明度,代表们反思、争辩,“代表意识”崛起。
一位女代表说:“上一届我也是代表,每年开会都是听领导讲,总是觉得国家的大政方针咱不懂,应该好好学习,回去好贯彻执行。这一次开会,大家你说我说,我脑子都乱了。”
一位男代表提出异议:“我认为国家意志应是人民意志的最高体现。人民代表如果不主动反映他所代表的那个社会阶层民众的意见和呼声,那么国家意志的形成就缺了一个重要环节。”
女代表有自己的观点:“可是你所代表的只是小部分,国家都是代表绝大多数的。我认为自己不比国家高明。”
男代表立即回答道:“人民代表不是一个人的概念,我承认我的代表性还不足以反映我所代表的那个社会阶层群众的意愿,但每个人大代表都认为自己只是‘自己’,放弃代表人民的权利,那么,国家何以能代表大多数?”
这场发生在休息厅里的争论,针对性强,民主气氛浓厚,谁胜谁负,不言自明。男代表谈话中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虽只有短短几句,却有的放矢地阐明了正确的观点。
凭借勇气,领先气势,步步逼近,是针锋相对法的基本要点,掌握了此法,在论辩中才能体会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真正含义。
让对方无法作出明确的回答
如何让对方无法作出明确的回答呢?你可以巧设二难。这里所说的“二难”,指二难推理。它是由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具有两个选言题的选言判断所构成的演绎推理。为了具体说明什么是二难推理,先来举个例子。
王阳明是我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一次,他和朋友登山游玩,一路上大谈“心外无物”的理论。他说,凡是人们心里没想到的东西都是不存在的。可是不料,他被一块石头绊了一跤,懊恼地说:“没想到被石头绊了一下。”他的朋友头问:“你没有想到的石头怎么会存在呢?”王明阳无言以对了。
王阳明之所以答不上,是因为朋友的问话使他陷入了一个二难境界。如果“没想到被石头绊了一下”是真话,那么,王阳明的“心外无物”不是真理;如果“没想到被石头绊了一下”是假话,那么王阳明就是在制造谎言。由此可见,运用二难推理可以将持错误观点的人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在辩论中,一方指出两种可能,又由这两种可能引申出使对方难于接受的结果,迫使对方在二者之中择一,而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两亲家喜好开玩笑,一次,一家办喜事,宴请亲家,请柬上写道:“来,就是好吃;不来,就是见怪。”另一亲家看了这个请柬,也没在意,还是大大方方地去参加宴会,他带了一份礼物,礼单上写道:“收,就是爱财;不收,就是嫌礼轻。”
请客者的请柬写得真“苛刻”,或是好吃,或是见怪,两者都将使对方难堪,若认真探究,请客者设置的二难推理并不高明,因为它不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自然形成的,而是挖空心思编造的。如果故事只发展至此,无疑是缺乏机智、缺乏幽默的。被请者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才显得棋高一着。因为他具备答辩的机智,他同样以请客为题,巧妙地反击,把难堪还给了东道主。至此,故事才获得了强烈的幽默效果。
巧设二难可以使你在日常调笑中获胜:
妻子闷闷不乐,丈夫很着急,一直追问原因。妻子说:“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噩梦!”
丈夫一听,极力安慰:“不要紧,梦是反的。”
妻子说:“真的吗?你可不许骗人!”
丈夫说:“不骗你。”
妻子要求他发誓。
“我发誓。”丈夫说,“不过,你到底做了个什么梦呢?”
妻子说:“我梦见咱俩一起去首饰店,我想买那条24K的金项链,你偏不肯,今天咱们去好吗?”
妻子是个会施展伎俩的人,她不直说自己的要求,直说恐怕丈夫回绝。她先要把丈夫降服住,再逼其就范。她使用的法宝就是巧设二难法。她的闷闷不乐,原来是装出来的,目的是诱导丈夫落进自己的圈套。她让丈夫发誓,把丈夫牢牢地拘禁在自己的语言陷阱里,当妻子亮出“谜底”,丈夫才发觉上当,可已为时太晚了。他陷入了二难困境:如果”梦是反的”为真,那么他就得为妻子买金项链;如果“梦是反的”为假,那么他的誓言就不真实。妻子的计谋天衣无缝,顺理成章,丈夫只好俯首听命。
巧设二难法用于反击谬论更为有力:
巴依老爷问阿凡提:“世上真有聪明药吗?”
阿凡提说:“有!巴依老爷。”
巴依老爷:“能不能给我一些。”
阿凡提:“可以。”
阿凡提转身捏了10个泥团交给了巴依,叫他每天吃一丸。几天后,巴依来问:“那聪明药该不会就是泥团吧?”
阿凡提答:“你确实变聪明了。”
巴依:“可我并不感到聪明啊?”
阿凡提:“那你就要再吃10粒。”
巴依:“……”
真是聪明也不是,糊涂也不行,让你左右无路,前后碰壁。
一个人去考汽车驾驶执照,口试时,主考官问:“当你看到一只狗和一个人在车前,你是轧狗还是轧人?”
“当然是轧狗了。”男子答道。
主考官摇了摇头说:“你下次再来吧!”
那男子颇不服气:“我不轧狗难道还轧人不成?”
“你应该刹车!”
主考官提出的是一个“两难问题”,回答这种问题需要灵活的头脑,稍不注意就会陷入对方的圈套。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有意和我们为难的人,我们也不妨利用类似的问题给对方以适当的教训。下面的这个故事可供借鉴。
河南大财主金泰来是个有名的刻薄鬼。袁世凯称帝时,他也想趁乱世之机,克扣长工的工钱。
某日,他摆了几桌酒席,把长工奴仆都叫来,说:“今天请大家只为袁大总统占了皇帝,咱们喜庆喜庆。”为了庆贺皇帝登基,我想赏在座各位每人200两白银,只是有个条件,每人说一件我从来没听过的事就行。说对了有赏,说错了受罚,罚他一年的工钱。”
大伙儿一听,心想,这哪是请客?分明软刀子杀人,想扣工钱啊!一个个只好皱着眉头想对策。
一个小丫头说:“老爷,从前我家养了一只鸭,一天下7个蛋,3个‘双黄’的,4个……”
没等小丫头说完,金泰来就一摆手说:“听说啦,我家的鸭子,一天下过10个蛋哟!哈哈哈……把工钱抹去!”
一个长工说:“老爷,我见过一只狗,两只眼睛朝前,两只眼睛朝后,两只眼睛朝左,两只眼睛……”
“唉!别说啦!这算啥,一边长6只眼睛的狗,我都见过!哈哈哈,把他的工钱抹掉!”
金泰来一口一个“听说过”,把长工们的血汗钱都给吞了。这时,一个当奶妈的仆人站起来说:“老爷,奴家姓赵,我家祖父说,他与你家曾祖父有八拜之交。论起来,你还得叫我姑奶奶呢。这事你一定听说过吧?”
“胡说!”金泰来眼睛一瞪,吼道,“我怎么从来没听说?”
奶妈哈哈笑了起来,说:“老爷,既然你没有听说过,那就快拿200两银子赏我吧。”
金泰来半晌才转过弯来,在众人面前不好赖账,再说,他总不能平空认一个姑奶奶吧?所以,只好拿出200两亮光光的白银给了奶妈。
二难问题是一把双刃剑,你可能被它难住,也可以巧妙地用它来对付“难缠的人”。
世间的许多事情难于分辨出对错
戴尔·卡耐基指出: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办法可以从争论中获得好处——那就是避免它。避开它!就像避响尾蛇和地震一般。十有九次,争论的结果总使争执的双方,更坚信自己绝对正确。不必要的争论,不仅会使你丧失朋友,还会浪费你大量的时间。
苏东坡和秦少游经常在一起谈学论道。因为两个人都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所以,在争论时互不相让,每次都能争得面红耳赤。
这天,两人在一家小饭馆吃饭,刚好有一个乞丐从门前经过。这个乞丐蓬头垢面,身上脏兮兮的,还爬满了虱子。
苏东坡看到了,就随口说:“这个人真脏,身上的污垢都生出虱子来了!”
秦少游听了,反驳道:“虱子不是从污垢中长出来的,而是从棉絮中长出来的!”
“是从污垢里长出来的!”
“是棉絮里长出来的!”
苏东坡生性好强,秦少游不甘示弱,二人争来争去,也没个结果。最后,他们约定由佛印禅师来做个评定。
禅师见他们到来,知道准又碰到难题了。禅师认真地听完了二人的叙述,对他们说:“你们先坐下,听我慢慢地对你们说。”
苏东坡信心十足,秦少游胸有成竹,两人都以为胜券在握,放心地等待评判的结果。
没想到禅师却长叹一口气,说:“可惜呀,你们谁都没有说对。虱子的头是从污垢中生出来的,而脚却是从棉絮中生出来的。”
说服对手的奥秘
在生活中难免要和别人发生争执和对峙,为了走出困境,就一定要努力说服或征服对手,在这种情况下,要采取适当的策略。高明的做法是:先服其心,再服其力。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件真实的稀罕事:一架美军飞机从战火纷飞的太平洋战场,飞到了群星荟萃的美国好莱坞影城。从飞机上走下来的十几名日军战俘,在美军军官的引导下,尽情地饱览好莱坞风光,观看好莱坞的影片,并与那里的影星会面,享受着和平时期旅游者的乐趣。
美军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是为了兑现战场上对日军战俘的一个承诺。
在此前不久,美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攻占了太平洋上被日军占领的一个岛屿。在清扫战场时,发现还有十几个日军士兵藏在一个山洞里,美军即刻向山洞进剿。日军士兵固守在窄小的洞里,死不投降,不停地向洞外美军猛烈射击。
美军向山洞里喊话:“日军士兵,负隅顽抗是绝无出路的,赶快缴枪吧!”
喊话得到的回答,是一阵更加猛烈的枪声。
“缴枪不杀,美军实施人道主义,保证优待俘虏。”
日军士兵从小就被灌输效忠天皇的武士道精神,即使剩下一兵一卒,也宁死不降。不管美军如何喊话,他们都顽强抵抗,死不改悔。
由于山洞很深,洞口窄小,炮轰轰不塌,枪打打不垮。如果硬是往里面冲,就要付出得不偿失的代价;如果长期围困,又会贻误战机。美军实在没想到,竟被十几个残兵败卒弄得焦头烂额,无可奈何。
这时有个美国士兵,就像开玩笑似的向山洞里的日军士兵喊道:“你们只要放下武器,我们就带你们去好莱坞影城旅游!你们可以一睹那些风靡世界的大明星的风采!”
实际上,这个美军士兵的一番话,只不过是说出了自己的心愿而已。他和许多美军士兵一样,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常常思念着美好的和平生活,特别是回味着坐在豪华舒适的影院里,观看婀娜多姿的好莱坞影星精彩演技的情景,真是令人神往。
同他一起战斗的美国士兵都笑了起来,大家认为这是个地地道道的天大笑话。
出乎美军意料之外的是,这句话居然动摇了日军士兵的抵抗决心,枪声奇迹般地戛然停止了。日军士兵放弃了宁死不降的武士道精神,一个接一个地全部爬出了洞口,乖乖地缴枪投降了。
日军士兵虽然对美国了解不多,但是通过影坛,却非常熟悉好莱坞和那里的影星,做梦都想到好莱坞去旅游。美军的这个承诺对他们来说,真是正中下怀,产生了抵挡不住的诱惑。
美军为了言而有信,果真带着日军俘虏游览了好莱坞影城。
精明人的反唇相讥
反唇相讥是受到指责和嘲讽后不服气而反过来讥讽对方,由于前后二者的话语有因袭性,极易给人以不协调的感觉。
通常,人们的心理都有阴暗的一面,都有一些不愿公诸于世的事情。当人们触及这些事情时,你往往讳莫如深,不愿提及。可有的人偏爱哪壶不开提哪壶,抓住你的痛处揶揄讥笑。脸皮薄的人通常都受不了而甘拜下风,任其嘲弄或指责。脸皮厚的人就不一样,他不仅会猛烈地加以还击,而且还会以此为契机。
一天,某市市长和他妻子爱莉去视察某建筑工地。一个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冲着他们叫喊起来:“爱莉,还记得我吗?高中时我们常常约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