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世界的相对论,是科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要用一个比喻将这样高深的理论说清楚显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晚年的爱因斯坦有一次是这样向青年学生们解释相对论的:“当你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上两小时,你会感到好像坐了一分钟;但要是你和一个很丑的老头坐在一起,哪怕只坐上一分钟,你却感到好像是坐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毫无疑问,爱因斯坦比喻的贴切性是完美的,莫测高深的相对论在比喻的作用下,变得十分易于接受,这正是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巨大作用。
在此,我们着重介绍一下比喻中的讽喻法。讽喻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满足于本体和喻体间的某一相似点,而是将喻体作为一个完整的内容来展开,通过展开的情节、故事内容和形象的描述等来作为联类取喻的基础。
讽喻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委婉的规劝,起启发的作用。二是辛辣的讽刺或谴责。
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中的史良,被指控参与策划、发动了“西安事变”。在法庭上,史良在与法官、检察官的论辩中,就运用了讽喻的论辩技巧。来看看他们之间的这段对话。
检察官:“在西安事变前,你们给张学良、宋哲元、韩复渠、傅作义发过电报,因此可以说,西安事变的发生与你们发的电报是有联系的,你们应该对此负责。”
史良并没有正面回答,也不去解释,或急于表明自己所发电报的内容与西安事变是毫无关联的,她平静地说:“就比如说一个刀店,每天都会卖出许多把刀。多数买了刀的人是用来切菜,但谁也不能排除有人会用买来的刀杀人的可能性。照检察官的意思,难道凡是杀了人的,都应该由刀店负责吗?”
刀店与发报者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而史良这样的回答不仅仅驳斥了所谓七君子的电报与西安事变有联系的说法,而且也巧妙回避了问题的实质内容。
1901年,美国政府向公众宣称,为了保持军队所需的巨额费用,“准备实行节约”,因此,必须削减公立学校的经费,马克·吐温采用讽喻的方法对此提出了反驳:“而我们则认为,国家的伟人出自于公立学校。试看历史怎样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演,这是多么奇怪。我记得,当我还是密西西比河上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曾经有同样的事发生过。有一个镇子也曾主张停办公立学校,因为那太费钱了。有一位老农站出来说了话,说他们要是停办了学校,也省不了多少钱。因为每关闭一所学校,就必须多修造一座监狱。”
学校和监狱,马克·吐温的讽喻可谓无比的传神,至今也依然发人深省。
由此可见,不直接说出自己的论点而是含蓄委婉地用寓言和讽喻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很强的论辩的说服力。
利用矛盾分析法反驳对方
先制造假象让对方产生错觉,接着诱使其上当,让敌手陷得越深,你的成功几率就越大。等对方身陷其中,再一针见血地指出其荒谬论点的根源,彻底否定对方,这也是一种彻底反驳对方的方法。
宋朝时,发生了一件谋杀案,县官对嫌疑犯多方拷问,都查不出结果。后来,经师爷一番诱问,终使案情真相大白。
张三和李四两人是好朋友,经常合伙去外地经商,有一次,两人约好第二天清晨五更天,李四到张三家找他,然后再一同上路。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李四就收拾妥当出了门,哪知天亮时分,李四的妻子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夹杂着张三叫嫂子开门的呼喊声。李四的妻子开门一看,只见张三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说:“嫂子,你丈夫约定五更来我家,怎么天都亮了,他还没来?”
这话让李四的妻子大吃一惊,说道:“他不是早就出门了吗?”张三更是惊奇地说:“那怎么没到我家来,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呢?”说罢张三和李妻就四处寻找,结果在一个树林子里找到了李四的尸体,他身上携带的银两早已不翼而飞。李四的妻子号啕大哭,一把抓住张三说:“一定是你杀了我丈夫!”就把张三拉到了县衙门。
县太爷问了好一会儿,都无法断案。这时站在一旁的师爷胸有成竹地说:“老爷,且待我来盘问。”说完他就开始问道:“张三,李四和你约定今天五更到你家会面,李四没来,你去李家叫他,是这样吗?”“一点也没错,事情就是这样。”张三说。“你去李四家是怎么叫的?”“我是这样叫的,”张三接口答道,“嫂夫人,你丈夫约定五更天到我家,怎么天都亮了,他还不来?”“你真是这样叫的吗?”师爷追问。“老天有眼,如有假话,我便五雷轰顶。嫂子在这儿,不信,你可以问问她!”张三说得斩钉截铁,旁边李四的妻子也证明事实如此。“好!那么我问你,你到李四家找李四,为什么不叫李四,偏偏叫李四的妻子来问话,你怎么知道李四不在家呢?”“这个……这个……”张三慌了手脚,支支吾吾地答不出话来。
师爷接着喝问:“大胆刁民,还敢狡辩吗?你一句话泄了天机,你去李四家时,早知道李四不在家了,所以才叫‘嫂子’出来问话。这就证明你今天一早明明已见过李四,那么,谋财害命,杀死李四的,除了你还会有谁呢?还不从实招来!”
师爷一席话,逼得张三只好供出自己谋杀李四、抢夺银两的全部罪行。
师爷之所以能迅速破案,就因为他使用了矛盾分析法。他从诱问入手,使张三无意中泄露了最重要的破案线索,再步步追问,通过精辟的分析,使张三不得不承认自己谋财害命的罪行。
利用对方认识上的失误进行反驳
爱国将领冯玉祥任陕西督军时,一次得知美国人安德思和英国人高士林私自闯入终南山打猎,捕获两头珍贵的野牛。冯将军马上把他们召到西安责问:“你们到终南山打猎,曾和谁打过招呼?领到许可证没有?”
这两位外国人耸耸肩,狡辩说:“我们打的是无主野牛,所以用不着通知任何人。”
冯军将一听非常气愤,严厉地说:“终南山是陕西的辖地,野牛是中国领土内的东西,怎么会是无主的呢?你们不经批准私自打猎,就是犯法行为,你们还不知罪吗?”
这两个外国人振振有词:“我们这次到陕西,贵国外交部发给的护照上,不是写着准许携带猎枪吗?可见我们行猎已得到贵国政府的准许,怎么是私自行猎呢?”
冯将军马上反问:“准许你们携带猎枪,就是准许你们任意行猎吗?若是准许你们携带手枪,难道你们就可以在中国境内随意杀人吗?”
高士林还继续狡辩:“我在中国15年,所到的地方从来没有不准打猎的,再说,中国的法律也没有不准外国人在境内打猎的条文。”
冯将军又据理驳斥:“中国法律上没有不准许外国人打猎的条文,难道有准许外国人打猎的条文吗?你15年没有遇到官府的禁止,那是他们睡着了。现在我身为陕西的地方官,我却没有睡着。我负有国家和人民交托的保土卫权之责,我就非禁止不可!”
在这场针锋相对,事关祖国权益、民族尊严的辩论中,冯将军先发制人,一开始就通过质问亮出自己的观点“不经中国政府允许,私自行猎是错误的”。外国人对冯将军的斥责进行了三次反驳,但每一次都遭到冯将军迎头痛击。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由于先天或后来的原因,理论或实践的原因,人们不可能思想统一,认识一致。人类的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在论辩中的表现便是激烈的思想交锋,利用认识上的失误进行反驳是论辩成功的最佳战机。
1933年2月27日,柏林的德国国会大厦突然燃起了熊熊大火,同一时间内,国会大厦有23处火舌猛卷、浓烟滚滚。显然,这是有意纵火。“国会纵火案”发生后,希特勒法西斯当局以此为借口,逮捕了4000多名共产党员和其他进步人士,其中包括在柏林的国际工人运动杰出的活动家季米特洛夫,德国笼罩在法西斯主义的白色恐怖之中。希特勒法西斯还煞有介事地在莱比锡组织了历时三月之久的公开审讯。
在闻名世界的莱比锡审讯中,检察官维尔纳无耻地指控:“共产党已经处在不战斗就得投降的境地。这是它现在处境的仅有的选择。不是不经战斗而放弃它的目的,就是冒一次险,孤注一掷,也许可以把环境变得对它有利。这一着也许失败,但是,失败后的处境不会比不发一枪的投降来得坏!”
对维尔纳的这段话,站在被告席上的季米特洛夫却以法官的姿态严厉反驳道:“德国共产党的领袖们不会认为现在一切就都完了,不会认为他们所能选择的不是投降就是毁灭。德国共产党的领袖们不会有如此愚蠢的想法……共产党绝不可能有意在这时孤注一掷。”季米特洛夫指出:共产党要走的是另一条道路,即积蓄力量,准备革命。
泾渭分明的立场,大义凛然的雄辩,有力地批驳了法西斯无端的指控及诬蔑,将检察官维尔纳逼入死角。最后,法西斯法庭只好宣告季米特洛夫无罪释放。季米特洛夫的胜利在于他巧妙地捕捉对方认识上的错误,进行有力地反击,彻底击溃对手。
在紧张的辩论中,对方往往会出现“急不择语”,或“择语不慎”的情况。对方表达上的失误,也是反击的好机会。
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喜欢在公众集会上朗诵自己的诗歌,他也常常收到很多小纸条,有表示支持和欢迎的,有提出问题的,也有无理攻击和辱骂的。有一次,马雅可夫斯基接到这样一张纸条:“马雅可夫斯基,你自以为你是一个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诗人,而你的诗却时常写‘我’、‘我’、‘我’,这说明什么?”
马雅可夫斯基当众读出纸条内容,略加思索,反驳说:“哦,你以为尼古拉第二是一个集体主义者吗?他时常说:‘我们’‘我们’,尼古拉第二……。可见不能在任何场合都说‘我们’,譬如,你向姑娘表白爱情时,难道你会对她说:‘我们爱你’吗?如果这样,那她只好反问:‘你们有几个呀!’重要的是,你们要永远记住:‘我’是一个苏联公民。还有,为什么说我讲到自己或以自己的名义讲话时,也就是代表着你们呢?因为我首先认为,我已把我的笔,献给了今天的时代,今天的现实和它的勤务员……苏联政府和我们的党!”
马雅可夫斯基痛快淋漓,十分风趣地批驳对方表达上的错误,使对方无言以答。
抓住其语言上的弱点攻其傲气
英国驻日公使巴克斯是个傲气十足的人,他在同日本外务大臣寺岛宗常和陆军大臣西乡南州打交道时,常常表现出对他们不屑一顾的神态,并且还不时地嘲讽寺岛宗常和西乡南州。但是每当他碰到棘手的事情时,他总喜欢说一句话:“等我和法国公使谈了之后再回答吧!”
寺岛宗常和西乡南州商量决定抓住这句话攻击一下巴克斯,使其改变这种傲气十足的行为。
一天,西乡南州故意问巴克斯:“我很冒昧地问你一件事,英国到底是不是法国的附属国呢?”
巴克斯听后又挺起胸膛傲慢无礼地回答说:“你这种说法太荒唐了。如果你是日本陆军大臣的话,那么完全应该知道英国不是法国的附属国,英国是世界最强大的立宪君主国!”
西乡南州冷静地说:“我以前也认为英国是个强大的独立国,现在我却不这样认为了。”
巴克斯愤怒地质问道:“为什么?”
西乡南州从容地微笑着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只是因为每当我们代表政府和你谈论到国际上的事情时,你总是说等你和法国公使讨论后再回答。如果英国是个独立国的话,为什么要看法国的脸色行事呢?这么看来,英国不是法国的附属国又是什么呢?”
傲气十足的巴克斯被西乡南州这一番话问得哑口无言。从此后他们互相讨论问题时,巴克斯再也不敢傲气十足了。
西乡南州抓住其语言上的弱点所展开的攻势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毫无疑义,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都难免有自己的弱点,而傲气者一般都未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一旦别人抓住其弱点攻击其傲气,使其看到自己的弱点,也就瓦解了其傲气的资本。
总之,选准“点”,发现、捕捉易被忽视但却能使对方措手不及的弱点、缺点、疑点等,然后以点带面,发起攻击,击中要害,迫使对方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