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伊利诺斯州经济不是很发达,农奴制在那里还很盛行,而林肯则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所以,伊利诺斯州的农场主们对林肯这个废奴主义者恨之入骨。他们甚至扬言,只要林肯敢来做演说就要寻找机会置他于死地。
林肯对这些早有所耳闻,但他觉得人与人之间没有沟通不了的问题,决定竞选演说照常进行。同时,他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亲自登门拜见反对者的首领,同他们开诚布公地进行了长谈,互相交流一下意见。
演说那天,人山人海。不少反对者腰挂短枪,腿绑利刃,气氛相当紧张,但林肯还是从容不迫地开始了他的演讲:
“南伊利诺斯州的同乡们,肯塔基的同乡们,密苏里的同乡们,听说在场的有些人下决心要和我作对。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也和你们一样,是一个爽直的平民,我为什么不能和你们一样,有发表意见的权利?”
“朋友们,我并不是你们所想像的那样来干涉你们的,我也是你们中间的一员。我生于肯塔基,长于伊利诺斯,和你们大部人一样,是从苦难中挣扎过来的。”
“我了解你们,但你们也应该花点时间来了解一下我。如果你们真的了解了我,你就会明白,我来这里并不想做与你们不利的事。当然你们也应该不会做出对我不利的事。”
“同乡们,我们大家应该是朋友。我想做世界上最谦和的人。所以,我诚恳地请求大家:请你们允许我说几句话。”
“你们都是勇敢、豪爽的人,这你们不会否认吧!现在就让我们诚恳地讨论一个严重的问题,如何?”
这几句近似套近乎的开场白,居然起到了奇效。会场刚开始的那种敌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全场热烈的掌声。
林肯之所以会成功,因为他明白:自己是竞选者,最需要的是选票,而不是与这些人的恩恩怨怨。因此,他并没有直接面对双方争执的焦点--奴隶问题,而是借同乡关系来拉拢这些人的感情,赢得他们的好感。
当代演讲家曲啸曾应邀到沈阳一所监狱里作演讲。演讲的对象不是管教干部而是那些罪犯。
这个前所未有的演讲让曲啸犯了愁。众所周知,罪犯是个特殊群体,他们因触犯了法律而接受应有的惩罚,但这群人之中真是鱼目混珠什么人都有,如何才能把他们吸引到自己的演讲中来,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演讲接受一次教育呢?
曲啸经过苦心琢磨,一篇演讲稿终于出笼了。
演讲这天,曲啸步入会场,犯人们在武警和管教干部的看管下井然有序地端坐台下,会场鸦雀无声。但曲啸看得出很多人漠不关心,眼神发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于是,曲啸提高声音说道:
“触犯国家法律的青年朋友们,你们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见面……”
仅仅说了一个开头,犯人们就自发地鼓起掌来层,因为他们虽触犯了法律,但做人起码的自尊还在。他们看惯了人们对他们冷漠的眼神,听惯了人们对他们的冷嘲热讽,但今天,这个人--曲啸,居然还把他们当作朋友。
演讲结束后,许多犯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演讲效果极佳。
人人都有自尊,犯人们虽然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他们也是人,也不例外,就像偷东西的人也讨厌人们称呼他们为“贼”。所以,对这些犯人演讲,开头肯定不能说“罪犯们”,曲啸绕开这个弯子,改为“触犯国家法律的青年朋友们”,十分贴切,也让犯人们乐于接受。有了良好的开端,自然也会有一个不错的结尾。
化敌为友法,目的就在于使听众乐于听取演讲者的讲话,这是演讲成功的第一步。只有让听众能够接受你,他才会用心去听,去思考,最终对你心悦诚服。
一咏三叹意犹未尽
以情感人是演讲者的至高功夫。诗一般的语言,表达的是诗一般的细腻情怀;暴风雨般的语言,表达的是狂热、奔放的情怀。无论哪一种情怀只要能感人就是真情。
一咏三叹能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演讲者以情动人,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会让听众置身其中难以自拔。但这种真情实感不能是故作姿态,逢场作戏,必须是演讲者本人的真实感受。
美国的五星上将,二战英雄麦克阿瑟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而且也是一位富有激情的演讲家。
朝鲜战争初期,麦克阿瑟率领所谓“联合国军”横扫朝鲜半岛,势不可挡,甚至放出了“圣诞节前让孩子们回家”的狂言。当他遇上志愿军后却一败涂地,最终颜面扫地地返回了美国。
令他始料不及的是,美国人民夹道欢迎他们心目中的二战英雄,几乎是万人空巷。看着群情振奋的热烈场面,麦克阿瑟也不禁为之动容,他发表了如下的讲话:
“我就要结束我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了。”
“当在本世纪开始参加陆军时,我童年时代的全部希望和梦想便开始一步步实现了。自从我进入西点军校并进行虔诚的宣誓以来,世界已经几度天翻地覆,希望和梦想从那以后就已经泯灭了。”
“但我仍然记得那时军营中最流行的一首歌,歌中唱道:
“老兵们永远不会死,他们只是慢慢地消逝。”
“像这首歌中的老兵一样,我现在结束了我的军事生涯,开始消逝。但我可以大声地说:‘我是一名在上帝圣明的指引下尽心尽职的老兵,朋友们,再见了。’”
一段感人至深的心灵独白,让全场的人为之潸然泪下。
1962年,已经80多岁的麦克阿瑟又回到他曾经生活过战斗过的西点军校,面对众多和他年轻时一样充满理想充满希望的学员,麦克阿瑟再一次坦露心迹:
“我的生命已接近黄昏,暮色已经降临,我昔日的风采和荣誉已经消失。它们随着对往日事业的憧憬,带着那余辉一去不返了。昔日的记忆奇妙而美好。浸透着眼泪,得到了昨日微笑的安慰和抚爱。”
“我尽力倾听着,渴望听到吹奏军号起床时那微弱而迷人的旋律,以及远处战鼓急促敲击的动人节奏。我在梦中依稀又听到了大炮在轰鸣,又听到了来复枪在鸣放,又听到了战场上那陌生、哀愁的呻吟。”
“可是,晚年的回忆经常将我带回到西点军校。我耳畔回想着,反复地回想着:责任、荣誉、国家。”
“今天,是我同你们进行的最后一次点名。但我愿你们知道,当我到达彼岸时,我最后想的是学员队,学员队,还是学员队!我向大家告别。”
麦克阿瑟的这番肺腑之言,让那些年轻的军人们,那些硬汉们为之动容,不能自己。可见,“情”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想必很多人都看过,其中的雷军长,一位直率、粗犷的高级军官,人们对他的形象应该历历在目。
当部队马上就要开赴前线时,指挥部接到一纸调令:梁三喜连的赵蒙生要调往别处,不得上前线。
这一调令激怒了连长梁三喜,也激怒了雷军长。于是有了下面的一幕:
雷军长在一次干部会议上大发雷霆:
“我雷某今天要骂娘!为什么?因为,当我的大地就要万炮轰鸣了,我的装甲车就要隆隆开进了,我的千军万马就要去杀敌了!就要去拼命!就要去流血了!”
“可是,就在这时候,就有那么一个人,她竟有本事从千里之外把电话打到我的指挥部!此时,我指挥部里的电话,分分秒秒,千金难买!可那个人来电话干啥?她要我为她的儿子,开后门,让我关照关照,奶奶娘,一个贱骨头!”
“我雷某不管他是谁,走后门?谁敢把后门走到我这流血的战场上。没二话,我雷某要让她儿子第一个扛上炸药包,去炸碉堡!去炸碉堡!!”
雷军长的这番话,就像炸药包一样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爆炸。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屹立,一种人性的正义与使命感在人们的心头涌动。谁又能不为之感动,不为之动容,不为之流泪?
像这种快节奏、强烈的咏叹调,让听众如痴如醉,沉浸在激荡的海洋之中,几乎达到忘我的境界,肯定能给人们以巨大的心灵震憾。
幽默能为你的演讲锦上添花
当你与人争辩一件事时,幽默常常能够使你获得惊人的胜利。
美国的约翰·爱伦竞争一场极艰难的国会选举时,就是因为用了几句幽默的话,而获得最后的胜利,并扬名全国。
那时与爱伦竞争的对手,是一位与他旗鼓相当的人物陶克将军。这位陶克将军曾在内战时有卓著功勋。并曾任过数届国会议员。
当竞选时,陶克将军在演讲的结论里说:“诸位亲爱的同胞,记得就在17年前的昨夜,我曾带兵在山上与敌人经过剧烈的血战,在山上的树丛中睡了一晚,如果诸位没有忘记那次艰苦卓绝的战斗,诸位在预选时,请不要忘记吃尽苦头、风餐露宿的那个具有伟大战绩的人!”
这种演讲辞,在当时最能打动人心,但是爱伦却能够在眼看对手快要成功时,用几句轻松言词把他那篇演讲的功效一笔勾销,稳操胜券。
他说:“同胞们!陶克将军说得不错,他确是在那场战争中享有盛名。但那时我在他手下当一员无名小兵,代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还不算,当他在树丛中安睡时,还曾携了武器,直立荒郊,饱尝寒风冷露保护他。诸位想起那时的情景,如果是同情陶克将军的,当然应选举他,反之,如果同情我的,我可对于诸位的推选当之无愧!”几句话说得听众心悦诚服,立刻对他争相推选,不久便把他拥进了国会。
爱伦在国会奉公守法,还会常常运用幽默排解种种艰难的问题。一次,他想在国会发表一篇演讲,但被一议员所拒,于是他立刻装出一副哭丧脸,抽噎地说:“虽然你们拒绝我说话,但是请你们在会议的记录上代我再插入几声欢呼喝彩,我想这一点小小的要求,总不会也被你们拒绝吧。”一番话说得全体议员们禁不住哄堂大笑。本来爱伦之所以演讲,是为了要修改会议记录,那位议员的拒绝,是根据国会法律。但是现在他说出这样隽永的言词,便使人觉得并无坚持那条法律的必要。于是一致通过爱伦发表那篇演讲。
爱伦在演讲终了时,又使用他的幽默手腕,使人格外爱戴他。他在结尾时说:“议长!我已经把我所持的理由全盘托出,对不对由你们去评判,现在我要回休息室,去愧受朋友们的贺词了。”这真可说是一段千古罕见、妙不可言的演说结尾,他充分表现了演讲者的坚定自信。因此,博得全席的众多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