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讲述汤姆斯·劳伦斯上校在阿拉伯的历险故事时,会这样开始:“路易·乔治曾经形容过他,认为劳伦斯上校是当代最浪漫而又最潇洒的人物之一。”
这样的开头,有两种好处,第一,引用名人所说的话,易使听众对于接下来的话格外注意。第二,就是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他们一定想要问:“他浪漫到什么地步?”“他有多么潇洒?”“我从未听说过此人,他怎么这么有名?”
同样讲述劳伦斯上校的事迹,美国著名电影新闻报道家路威尔曾用这样的开头:
“某天,我走到耶路撒冷基督街上,遇见一个人,他身上穿着东方皇帝所穿的华服,腰间挂着一柄穆罕默德子孙常佩的金质弯刀,但这人外貌一点儿也不像阿拉伯人,因为他的眼睛是蓝色的,阿拉伯人眼睛却是黑色或棕色的……”
这一段话当然立刻能引起你的好奇心,使你张大了嘴巴,急欲一听下文。此时,你暗地里一定会想:“这人究竟是谁?为什么他要打扮得像阿拉伯人,他做过什么事?后来怎样了?……”
但是也有反其道而行的,即先说一件事的结果,使听众急于想知道这件事的经过情形,这种倒叙的手法也是引起听众好奇心的最好方法。比如说:“最近某地张贴一张布告说,不论哪一所学校的两里地之内,所有的蝌蚪都禁止变成青蛙,以免扰乱学生的学习……”你听见这样的开场白,一定会觉得奇怪,心想:“演讲者是不是在开玩笑?天下真有这种离奇的事情?”于是演讲者就在你紧张怀疑时,接着往下解释了。
著名的演讲大师李燕杰受邀去给大学生们做演讲,题目是《德才学识与真善美》。可能是大学生们觉得这个题目过于空泛,表现得毫无兴趣。演讲刚刚开始,就有一些人开始东张西望,交头接耳,甚至有人昏昏欲睡。
这时,李燕杰就讲了一个小故事:
“一位母亲趁着节日到大学看儿子,可儿子正在实验室里聚精会神地工作。母亲不忍心打扰儿子的工作,便独自一人来到了儿子的宿舍。
进了宿舍,母亲发现儿子的被褥有点脏了,便想帮儿子拆洗一下。哪知,当母亲把被褥掀起来的时候,竟呆住了,不一会儿,眼泪就唰地下来了……”
讲到这时李燕杰忽然打住不讲了,表情平静地注视着全场的听众。
于是,学生们疑惑不解,不明白为什么母亲会落泪,他们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全场寂静无声,大家都在等李燕杰来揭开这个谜底。
李燕杰见时机已到,便接着讲:
“原来褥子底下是一片钞票……”
这样,听众的情绪被演讲者牢牢地抓住,他们会不断地产生疑问:钞票从哪里来得?母亲见到这些钞票为什么要哭?于是,他们就会专注地听演讲,以便从中得到答案。
每一个准备当众说话的人,都应该学会这种能立刻抓住听众兴趣的技巧!
请看下面这段演说:
在一百四十年前,伦敦出版了一本被公认为不朽的小说杰作,很多人都叫它为“全球最伟大的一本小说”。当小说出版之时,使得市民在街头巷尾与朋友见面,都要彼此问一声:“你读过这本书吗?”答案几乎都是“是的,我已读过了。”这本书出版的第一天,便销售了一千本,两周内销售了一万五千本。以后再出版了不知多少次,世界各国都有了译本。几年前,银行家摩根以连城的价值,买到了这本书的手稿,现在这本书原稿陈列在纽约市的美术馆。
这段话的确是成功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一开始就引起听众的注意,还使你的兴趣逐步增强,在听众急不可耐的时候,演说者才点破谜底:这一部世界名著是什么呢?就是狄更斯19世纪40年代写的《圣诞欢歌》。
人总有好奇心,也许这称得上是天性。这一点演讲者务必要记住。对于一些超出自己想像之外的事物,都有特别强烈的求知欲。因此,针对这种心理,在谈话的开场白中设一些悬念,会格外吸引人。
把一些罕见的问题提出来,也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如“你知道吗?人可以与海豚对话。”
这一问,立即引起听众的好奇,还会使人大吃一惊:难道没有思想的海豚可以与有思想的人对话么?接着就产生非听下去不可的兴趣。
用实物来增强演说的吸引力,也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开端。
在一次文物展览中,负责宣传文物保护法规和知识的人员,手中拿着一枚古钱币,高举过头,过往行人自然都向他投来探寻的目光。然后,他开始宣传:“在场的各位,有没有人在街上或野外捡到过这样的钱币?”接着,他才讲述这枚钱币的珍贵和收藏的经过,希望大家都重视保护文物。
拿一些实物给听众看,这是引起注意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这种实体的刺激有时在知识程度较高的听众面前,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一位医生要向听众说明健康检查的重要性,他是这样开头的:“诸位,你们知道按照人寿保险的表格,你还能活多少岁吗?按寿险统计学家说,你的寿命,就是你现在的年龄和八十岁之差的三分之二。比方你现在是三十五岁,那么,你现在的年龄和八十岁之差是四十五,那你的寿命,就是四十五的三分之二了,就是你还能活三十年。这样够吗?不,不,我们谁都想多活几年的。然而,这种表格,是根据千百万人精确统计而成的,绝对不会有错的。那么,我们难道不能逃过这个结果吗?不,只要你小心谨慎保养适宜,一定不难达到这个目的。你第一步该做的,就是你得常常做详细的健康检查……”
在演说开端,讲一些与听众切身相关的内容,将自己置于与听众促膝谈心,为听众着想的立场,这样就能轻松消除彼此的心理距离。
创造恰当的氛围
1858年,林肯在竞选美国上议院议员的时候,在伊利诺斯州南部进行了一次竞选演说。
那时,当地人非常的野蛮,在公共场所也要腰挂短枪,腿绑利刃,尤其是畜养黑奴的奴隶主们,他们平时对废奴主义者就非常仇恨,当然对林肯到此作反对奴隶制的演说,更是恨之入骨,并立下誓言,只要林肯敢来,就置他于死地。
演说之前,林肯亲自和对方的首领相见。在热烈地握手之后,林肯心平气和地开始了他的演说:
“南伊利诺斯州的同乡们,肯塔基的同乡们,密苏里的同乡们——听说在场的就有些人要下决心和我作对,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也和你们一样,是一个爽直的平民,我为什么不能和你们一样,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呢?
“好朋友,我不是来干涉你们的,我是你们中间的一员。我生于肯塔基,长于伊利诺斯,正和你们一样,是从苦难的环境中苦苦挣扎出来的。
“我认识你们,你们认识我应该更清楚些。如果真的认识了我,你们就知道,我来这里并不想做与你们不利的事,当然你们也绝不想做出对我不利的事。
“同乡们,让我们大家以朋友的态度交往。我是立志要在世上做一个最谦和的人。我现在对你们诚恳的要求是,请你们允许我说几句话。你们是勇敢而豪爽的人们,这个想法一定不会遭到拒绝吧!现在就让我们诚恳地讲一个严重的问题,看看如何?!”
林肯这样的几句“套近乎”式的开场白,竟把将起的敌意变为大声喝彩。他一开始就力挽狂澜,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里的大部分人,后来竟成了林肯的朋友。
清末光绪年间,有个叫何梅谷的人,以研究孔孟学说闻名于世。他的老伴却特别信佛,每天从早到晚要念上一千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不让她念,她不听。何梅谷担心这件事会在文人中成为笑柄,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来“改造”自己的老伴。
一天,他叫夫人,老伴答应了;再叫,老伴又答应了;还叫,老伴生气了,不再答理他了。何梅谷更来劲了,连声又叫了几声,老伴大怒道:
“跟叫魂似的,没完没了,真烦人!”
何梅谷趁机开导她:
“我这才叫了你几遍,你就生气了,你一天念一千遍观世音,菩萨就不烦吗?”
老伴顿时省悟,从此再也不日诵观音千遍了。
美国一位大学校长运用实际表演法作报告,也收到很好的效果。在一次集会时,校长面容严肃,戴方帽、穿礼服登台,只讲了几句开场白,就从口袋里掏出笔记本写着什么,然后把笔记本丢在地上。又掏出香蕉吃,把皮随手扔掉,接着是嚼糖果、花生,最后竟把泡泡糖的渣也吐在台上,还用脚踩了踩。
当学生们再也看不下去时,校长开口了:
“各位同学,大家已经看清楚什么是不道德了,从现在起,我们要共同维护校园的整洁,报告完了。”
某厂正在举行一次演讲比赛。这时,一位女选手走上台,“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论坚守岗位》。”女选手嗓音甜润,吐字清晰。
突然,她停止了演讲,走下讲台,径直向会场外走去。台下的听众面面相觑,先是小声议论,继而喧声四起。
几分钟后,她才慢腾腾回到台上,面对激怒的听众,充满激情地说:
“如果我在演讲时离开讲台是不能容忍的话,那么,工作时间纪律松弛,玩忽职守,擅离生产岗位,难道就不应该谴责吗?我的演讲完了。”
人们沉默了一会,随即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由此可见,在论辩时根据对方不同的心理特征,选择不同的环境与地点,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气氛是相当重要的。
恰如其分的氛围是人们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条件,好的氛围可以让你事半功倍。因为,人是最具感性的。
林肯的几句问候可以化敌为友;何梅谷的现身说法使夫人自悟到日诵观音千遍的荒谬;美国校长运用创造情境的教育方法使同学们和听众受益匪浅。
他们的成功来源于对情境的良好把握,创造恰当的氛围,融理于境,此情此境怎不令人感动?
调整角色争取听众
成功的演讲者在于他明白如何迎合听众的心理。
迎合听众,但不能溜须拍马,否则只会让听众生厌。
一场演讲,如果有人故意捣乱,鼓倒掌、喝倒彩,会场的形势就不易控制,演讲者就会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因此,在演讲之前,演讲者必须充分了解听众的情况,包括他们的学历、群体性格、社会背景等方面,做到有备而来。
1858年,林肯要竞选美国上议院的议员,他不停地在全国各地作竞选演说。这一次,他来到了美国南部的伊利诺斯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