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关于学习方法
1.读书方法
[原文
(1)或问读是二书之法,其用力也奈何?曰: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可也。曰:然则请问循序渐进之说。曰: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量力所至,约其程课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而渐进焉,则意定理明,而无束易凌躐之患矣。是不惟读书之法,是乃操心之要,尤始学者之不可不知也。(《朱子大全》《读书之要》
(2)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抵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读书之法也。(同上
(3)观书但当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所在,如其可取,虽世俗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有可疑。虽或传以为圣里之言,亦须更加审择,自然意味和平,道理明白,脚踏实地,动有依据,无笼罩自欺之患矣。(《学规类编》
(4)观书当平心以观之,不可穿凿,看从分明处,不可寻从隐僻处去。圣贤之言,多是与人说话,若是崎,却教当时人如何晓。(同上
(5)圣贤立言,本自平易,而平易之中,其旨无穷。今必推之使高,凿之使深,是未必真能高深,而固已离其本旨,丧其平易无穷之味矣。(同上
(6)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凡平日所讲贯穷究者,不知逐日常见得在心目间否?不然,则随文逐义,赶趁期限,不见悦处,恐终无益。(同上
(7)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又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秦、汉以后,无人说到,此亦只是一向去书册上求,不就自家身上理会。自家见未到,圣人先说在那里,自家只借他言语来,就身上推究始得。(同上
(8)读便是学。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不安。一似倩得人来守屋相似,不是自家人,终不属自家使唤。若读得熟而又患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同上
(9)读书须是仔细,逐句逐字,要见着落。若用工粗卤,不务精思,只道无可疑处,非无可疑,理会未到,不知有疑耳。(同上
(10)读书须要切己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又不可助长。(同上
(11)观书以己体验,固为亲切,然亦须遍观众理而合其归趣乃佳。若只据己见,却恐于事理有所不周,欲径急而反疏缓也。(同上
(12)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末得趣也。(同上
(13)夫学,非读书之谓。然不读书,则无以知为学之方。故读之者贵专而不贵博,盖惟专为能知其意而得其用;徒博则反苦于杂乱浅略而无所得。(同上)。
(14)今人观书,先自立了意后方观,尽率古人语言,入做自家意思中来,如此,只是推广得自家意思,如何见得古人意思。须是虚此心,将古人语言放前面,看他意思倒煞向何处去,如此玩心,方可得古人意,有长进处。(同上
(15)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向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退步,却看得审。大概病在执着,不肯放下。正如听讼,心先有主张乙底意思,便只寻甲底不是;先有主张甲底意思,便只见乙底不是。不若姑置甲乙之说,徐徐观之,方能辨其曲直。横渠云:濯去旧见,以来新意,此说甚当。若不濯去旧见,何处得新意来。今学者有二种病,一是主私意,一是旧有先人之说,虽欲摆脱,亦被他自来相寻。 (同上
(16)今之学者,看了也似不曾看,不曾看也似看了。 (《朱子语类辑略》
(17)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 (《学规类编》
(18)今人读书,看未到这里,心已在后面,才看到这里,使欲舍去了,如此只是不求自家晓解,须是徘徊顾恋,如不欲去,方会认得。(同上
(19)学者读书,须是干无味处,当致思焉,至于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因叹“骤进”二字,最下得好,须是如此。若进得些子,或进或退,若存若亡,不济事。如用兵相杀,争得些儿小可一二十里地,也不济事,须大杀一番,方是善胜,为学之要,亦是如此。(同上
(20)读书若有所见,未必便是,不可便执着,且放在一边,益更读书,以来新见。若执着一见,则此心便被此见遮蔽了。(同上
(21)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篇志虚心,反复祥玩,为有功耳。近见学者,多是卒然穿凿,便为定论;或即信所传闻,不复稽考。所以日诵圣贤之书,而不试圣贤之意,其所诵说,只是据自家见试,杜撰成耳,如此岂复有长进?(同上
(22)为学老少不同:年少精力有余,须用无书不读,无不究竟其义;若年齿向晚,却须择要用功,读一书,便觉后来难得工夫再去理会,须沉潜玩索究极至处可也。盖天下义理,只有一个,是与非而已,是便是是,非便是非,既有着落,虽不再读,自然道理浃洽,省记不忘。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同上
(23)读书不可不先立程限。政如农功,如农之有畔,为学亦然。今之始学者,不知此理,初时甚说,渐渐懒去,终至都不理会了,此只是当初不立程限之故。(同上
(24)读书须是看着他那缝罅处,方寻得道理透彻。若不见得缝罅,无由入得;看见缝罅时,脉络自开。(同上
(25)读书理会道理,只是将勤苦捱将去,不解得不休,文王犹勤,而况寡德乎!今世上有一般议论,成就后生懒惰,如云不敢轻议前辈,不敢妄立论之类,皆中怠惰者之意。
前辈固不敢妄议,然论其行事之是非何害;固不可凿空立论,然读书有疑有所见,自不容不立论;其不立论者,只是读书不到疑处耳。将诸家说相比并,以求其是,便自有合辨处。(同上
(26)读书须是知贯通处,东边西边,都触着这关捩子方得。而今说已前不曾做得,又怕迟晚,又怕做不及,又怕那个难,又怕性格迟钝,又怕记不起,都是闲说。只认下着头去做,莫问迟速,少闲,自有至处。即是已前不曾做得,今便用工夫去补填,莫要瞻前顾后,思量东西。少闲,担阁一生,不知年岁之老。(同上
(2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同上
(28)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晦翁学案》
(29)看文字,须是虚心,莫先立己意,少刻多错了。又曰:虚心切己,虚心则见道理明,切己,自然体认得出。(《朱子语类》卷十一
(30)学者初看文字,只见得个浑沦物事,久久看作三两片,以至于十数片,方是长进,如庖丁解牛,目视无全牛是也。(《朱子语类辑略》
(31)大凡看文字,少看熟读一也,不要钻研立说,但要反复体验,二也;埋头理会,不要求效,三也。三者,学者当守此。(《朱子语类辑略》卷二
(32)人之为学,固是欲得之于心,体之于身。但不读书,则不知心之所得者何事。(同上
(33)读书之法,有大本大原处,有大纲大目处,又有逐事上理会处,又其次,则解释文义。(同上
(34)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句逐字,各有着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学者须是收拾此心,令专静纯一,日用动静间,都无驰走散乱,方始看得文字精审,如此,方是有本领。 (同上
2.一般为学之方
[原文
(1)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性理精义》
(2)成己方能成物,成物在成己之中,须是如此推去,方能合义理。圣贤千言万语,教人且从近处做去。如洒扫大厅大廊,亦只是如洒扫小室模样。扫得小处清洁,大处亦然。若有大处开拓不去,即是于小处便不曾尽心。(《朱子语类辑略》
(3)凡人便是生知之资,也须下困学勉行的工夫方得。 (《性理精义》
(4)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同上
(5)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不涵养则无主宰;既涵养又须致知;既致知又须力行,亦须一时并了,非谓今日涵养,明日致知,后日力行也。要当皆以敬为本,敬只是提起此心,莫教放散,则心便自明,就此便穷理格物,见得当如此便是,不当如此便不是,既见了便行将去,今且将《大学》来读,便见为学次第。 (同上
(6)平日功夫须是作到极时四边皆黑,无路可入,方是有长进处。大疑则可大进,若自觉有长进,便道我已到了,是未足以为大进也。(同上
(7)为学须先立个大腔当了,却旋去里面修治壁落,教绵密。今人多是未曾知得个大规模,先去修治得一间半房,所以不济事。(《朱子语类辑略》
(8)识得道理源头,便是地盘。如人要起屋,须是先统教基址坚牢,上面方可架屋,若自无好基址,空自今日买得多少木去起屋,少闲,只睡在别人地上,自家身已自没顿放处。(同上
(9)须就源头看,教大底道理透、阔开基、广开址。如要造百间屋,须着有百简屋基,要造十间屋,须着有十间屋基。
缘这道理本同,甲有许多,乙也有许多,丙也有许多。(同上
(10)学,须先理会那大底,理会得大底了,将来那里面小底,自然通透。今人却是理会那大底不得,只去寻里面小小节目。(同上
(11)世俗之学,所以与圣贤不同者,亦不难见。圣置直是真个去做,说正心,直要心正,说诚意,直要意诚,修身齐家,皆非空言。今之学者纷正心,但将正心吟咏一饷,说诚意,又将诚意吟咏一饷,说修身,又将圣贤许多说修身处讽诵而已。或掇拾言语,掇缉时文,如此为学,却于自家身上有何交涉。(同上
(12)为学不进,只是不勇。(同上
(13)今人做工夫,不肯便下手,皆是要等待。如今日早间有事,午间无事,则午间便可下手;午间有事,晚间便可下手,却需要待明日。今月若尚有数日,必直待后月;今年尚有数月,不做工夫,必曰:今年岁月无几,直须来年,如此何缘长进。(同上
(14)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
既是迟钝之资,却做聪明底样工夫,如何得?(同上
(15)今之学者,直与古异。今人只是强探向上去,古人则逐步步实做将去。(同上
(16)入道之门,是将自家身已入那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久之,与己为一,而今人道理在这里,自家身在外面,全不曾相干涉。(同上
(17)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当学,然亦各有次序,当以其大而急者为先,不可杂而无统也。(同上
(18)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耳。若中间三十分工夫,自用吃力去做。既有以喻之于始,又自勉之于中,又其后,得人商量是正之,则所益厚矣。不尔,则亦何补于事。(同上
[后记
朱熹讲学,主张处处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入手。他不仅教学生以许多知试,而且教他们求得知识的学习方法。关于这部分,他在平时对学生所述的语录,比较宋儒其他各家更为多而详尽,内容丰富,约其大要,可分为两大类,一为读书方法,一为一般为学之方。